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再見!菊花村車場將拆遷,30萬人出行將改變!17條公交線路要變動

說起菊花村車場

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

人多車多

環境髒亂差

要小心自己錢包

話雖如此但建成33年的菊花村車場

還是留給了一代人滿滿的記憶

畢竟能見到這座車場的日子不多了

今後的菊花村車場將建成昆明市綜合交通樞紐

預計投資49.5億, 將改變30萬人的出行生活

投資49.5億元, 改變30萬人出行

今年3月, 東站公車場搬遷後, 相關部門公開發佈的《昆明市綜合交通國際樞紐建設專案施工圖審查招標公告》已經透露:菊花村車場的所在地將改造成昆明市綜合交通國際樞紐。

根據規劃, 這個專案總投資暫估約為49.5億元, 專案總用地面積約150畝, 總建築面積為560000平方米, 由公交地下停車場、對外停車場、交通乘換中心、地下設備及地上商業裙房、高層辦公樓、SOHO公寓、酒店住宅(含回遷房)和相應的配套設施組成。 這一項目將改變30萬人的出行習慣。

地鐵6、4號線與公車無縫對接

今年7月, 昆明市規劃局發佈《昆明市菊花村綜合交通樞紐專案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公示, 該專案的住宅容積率提高至4.5, 限高140米;商業建築限高由原來的150米提高至200米。

綜合交通國際樞紐建成後, 將大大方便市民出行。 地鐵6號線和4號線在這裡彙集,

兩條地鐵線路與公車場無縫銜接。 屆時, 將有地下機動車停車位2564個, 公車及旅遊大巴停車位275個, 地下非機動車位8165個。

根據目前的計畫, 菊花村公車場的公車遷出只是暫時的, 新的交通樞紐建好後, 保留了275個公車及旅遊大巴停車位。

注意!

公交調整!

17條線路分3次調整

昆明公交集團將對17條路線進行調整, 分別為:5路、62路、62路空調車、254路、Z74路、109路、184路、11路、11路專線、12路、164路、238路、188路、51路、98路、72路、111路甲線。

調整後, 從菊花村車場始發的公交線路有4條:11路、11路專線、12路、164路。

17條線路分三次調整, 具體為:

第一階段8條線路

10月9日以下車輛將由菊花村車場始發調整至巫家壩車場、羊甫車場始發

5路:由巫家壩車場始發, 經關景路、民航路、環城南路、環城東路後回原線行駛。

62路、62路空調車:由巫家壩車場始發, 經關景路、民航路、環城南路、拓東路後回原線行駛, 其中62路空調車優化調整至梁源三區終到站。

254路:由巫家壩車場(雨龍路)始發, 經雨龍路、彩雲北路、東郊路後回原線行駛。

Z74路:由巫家壩車場(雨龍路)始發, 經雨龍路、日新路、關嶺路後回原線行駛。

109路:由巫家壩車場(雨龍路)始發, 經雨龍路、日新路、民航路、岔街、拓東路後回原線行駛。

184路:由巫家壩車場(雨龍路)始發, 經雨龍路、日新路、寶海路、國貿路、春城路、環城南路後回原線行駛。

238路:去程調整為羊甫車場始發, 經雲大西路、昌宏路、貴昆路、彩雲北路、東郊路至菊花村終到;回程由菊花村發出, 經環城南路、岔街、拓東路後回原線行駛。

第二階段5條線路

10月11日以下公交線路將由巫家壩車場始發調整至菊花村車場、資訊產業基地車場始發

11路:由菊花村始發, 經東郊路、拓東路、岔街、環城南路、東郊路後回原線行駛。

11路專線:由菊花村始發, 經東郊路、拓東路、岔街、環城南路、東郊路後回原線行駛。

12路: 由菊花村始發, 經東郊路、拓東路、岔街、環城南路、東郊路、彩雲北路後回原線行駛。

164路:由菊花村始發,經東郊路、拓東路、岔街、環城南路、東郊路、彩雲北路後回原線行駛。

188路:調整為資訊產業基地車場始發,經石龍路、秋景路、雲景路、春漫大道、林溪路、秋景路、拓翔路、貴昆路、東郊路至菊花村終到。

第三階段4條線路

10月20日以下公交線路將由菊花村車場始發調整至涼亭車場(即公交東部修理公司)始發

51路、98路:由公交東部修理公司始發,經歸十西路、涼亭中路、金馬路、彩雲北路、東郊路後回原線行駛。

72路:由公交東部修理公司始發,經歸十西路、涼亭中路、涼亭路、彩雲北路、東郊路後回原線行駛。

111路甲線:由公交東部修理公司始發,經歸十西路、涼亭中路、金馬路、東風東路、環城東路後回原線行駛。

注意:

昆明公交集團菊花村IC卡售卡充值點於10月12日搬遷至巫家壩車場。

線路調整後 乘坐5路、111甲路車的乘客可前往東站(環城東路)等網站選乘公交出行。

乘坐62路、62路空、109路的乘客可前往東站(拓東路)、昆明市博物館等網站選乘公交出行。

乘坐184路車的乘客可前往雙龍商場等網站選乘公交出行。

線路調整後 184路頭末班時間由7:00-20:00變更為6:00-21:00。

188路頭末班時間由6:00-20:30變更為6:30-20:30。

其餘線路營運時間、票制票價皆不變,可使用IC卡。

自從大家得知菊花村公車場將被拆除後,這裡的喧囂對它的不滿,馬上變成了不舍和回憶。有人記得這裡曾經繁榮一時的車輛盛況,也有人感慨這裡陪他渡過了自己的青春。

最熱鬧時有500多輛車

昨日上午10點多,菊花村公車場辦公區很是忙碌,昆明公交集團二公司五車隊隊長孫鵬正將辦公室的沙發、椅子搬上車。

“今天(8日)晚上,車輛完成運營任務後,將開往巫家壩公車場。再見!菊花村公車場。”孫鵬看著車場說。

2002年,孫鵬作為一名實習駕駛員進入五車隊,15年來,孫鵬一直在車場工作。從駕駛員到安記員,再到車隊副隊長、隊長,孫鵬與車場有了深厚的感情。最近每天一有空,孫鵬就拿起手機,從不同角度,拍下車場最後的“倩影”。“車場最熱鬧時,有不少於500輛車,2008年,170路(開往呈貢大學城)開通後,人數最多,每逢週末和節假日,車場的工作人員都沒法休息,要到現場維持秩序。”孫鵬回憶。

雖然有很多不舍,但更多的是開心。“時代在進步,交通樞紐建成後將方便更多的市民出行。”孫鵬說。

“我的青春都給了它”

與孫鵬一樣,五車隊“巾幗文明線”的工作人員錢萍和張春芳也有許多不舍。兩人今年都是40多歲,在車場工作近30年。“我的青春都給了它。”錢萍開玩笑道。

1986年,張春芳和錢萍先後進入車場工作。“剛進車場,我們是售票員,當時選撥售票員很嚴,只要漂亮的女孩子,經過筆試、面試,還要考普通話。”錢萍說。30年來,兩人見證了車場的許多第一次,第一輛昆明無人售票公車,昆明最早一條巾幗文明號線路……1995年4月,車場在5路車開始實行無人售票,錢萍轉崗為駕駛員,張春芳去了調度室。2005年,5路公交路線被授予“巾幗文明線”稱號,錢萍和張春芳成了其中的一員。

“坐著11路上昆明”

說起車場,昆明公交集團二公司12車隊書記王宏斌也有說不完的話。“參加工作後,就一直在車場了。”王宏斌說。

1984年,車場剛建好後,周圍都還是農田,菊花村的村民還在種水稻、蔬菜。白天車場很熱鬧,晚上有些荒涼。“剛開通只有5條線路,其中11路和12路是郊外線路,不少人進城都是從菊花村中轉。小飯館、小吃店的生意火爆。”

商家看中了這裡的人流量,便在旁邊的農田上建蓋了樓房,建了菊花村燈具市場,後因生意不好,換成了昆明市最大的藥材市場。隨著發展,車場周圍建成了機電市場,車場斜對面有昆明最便宜的菜市場。乘客總把這裡的公車塞得滿滿當當的,最鼎盛的時候,98路一天的人流量就有24000人次左右。

在老昆明人的眼裡,菊花村公車場儼然成了一個地標,今年60歲的劉先生清楚記得,一到週末,就會坐上11路車到昆明城區,再從這裡轉車到其他地方。“以前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坐著11路上昆明’。”

時間帶來了一些新東西

卻帶不走過往的記憶,

對於這個陪伴了這個城市33年的車場

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經東郊路、拓東路、岔街、環城南路、東郊路、彩雲北路後回原線行駛。

164路:由菊花村始發,經東郊路、拓東路、岔街、環城南路、東郊路、彩雲北路後回原線行駛。

188路:調整為資訊產業基地車場始發,經石龍路、秋景路、雲景路、春漫大道、林溪路、秋景路、拓翔路、貴昆路、東郊路至菊花村終到。

第三階段4條線路

10月20日以下公交線路將由菊花村車場始發調整至涼亭車場(即公交東部修理公司)始發

51路、98路:由公交東部修理公司始發,經歸十西路、涼亭中路、金馬路、彩雲北路、東郊路後回原線行駛。

72路:由公交東部修理公司始發,經歸十西路、涼亭中路、涼亭路、彩雲北路、東郊路後回原線行駛。

111路甲線:由公交東部修理公司始發,經歸十西路、涼亭中路、金馬路、東風東路、環城東路後回原線行駛。

注意:

昆明公交集團菊花村IC卡售卡充值點於10月12日搬遷至巫家壩車場。

線路調整後 乘坐5路、111甲路車的乘客可前往東站(環城東路)等網站選乘公交出行。

乘坐62路、62路空、109路的乘客可前往東站(拓東路)、昆明市博物館等網站選乘公交出行。

乘坐184路車的乘客可前往雙龍商場等網站選乘公交出行。

線路調整後 184路頭末班時間由7:00-20:00變更為6:00-21:00。

188路頭末班時間由6:00-20:30變更為6:30-20:30。

其餘線路營運時間、票制票價皆不變,可使用IC卡。

自從大家得知菊花村公車場將被拆除後,這裡的喧囂對它的不滿,馬上變成了不舍和回憶。有人記得這裡曾經繁榮一時的車輛盛況,也有人感慨這裡陪他渡過了自己的青春。

最熱鬧時有500多輛車

昨日上午10點多,菊花村公車場辦公區很是忙碌,昆明公交集團二公司五車隊隊長孫鵬正將辦公室的沙發、椅子搬上車。

“今天(8日)晚上,車輛完成運營任務後,將開往巫家壩公車場。再見!菊花村公車場。”孫鵬看著車場說。

2002年,孫鵬作為一名實習駕駛員進入五車隊,15年來,孫鵬一直在車場工作。從駕駛員到安記員,再到車隊副隊長、隊長,孫鵬與車場有了深厚的感情。最近每天一有空,孫鵬就拿起手機,從不同角度,拍下車場最後的“倩影”。“車場最熱鬧時,有不少於500輛車,2008年,170路(開往呈貢大學城)開通後,人數最多,每逢週末和節假日,車場的工作人員都沒法休息,要到現場維持秩序。”孫鵬回憶。

雖然有很多不舍,但更多的是開心。“時代在進步,交通樞紐建成後將方便更多的市民出行。”孫鵬說。

“我的青春都給了它”

與孫鵬一樣,五車隊“巾幗文明線”的工作人員錢萍和張春芳也有許多不舍。兩人今年都是40多歲,在車場工作近30年。“我的青春都給了它。”錢萍開玩笑道。

1986年,張春芳和錢萍先後進入車場工作。“剛進車場,我們是售票員,當時選撥售票員很嚴,只要漂亮的女孩子,經過筆試、面試,還要考普通話。”錢萍說。30年來,兩人見證了車場的許多第一次,第一輛昆明無人售票公車,昆明最早一條巾幗文明號線路……1995年4月,車場在5路車開始實行無人售票,錢萍轉崗為駕駛員,張春芳去了調度室。2005年,5路公交路線被授予“巾幗文明線”稱號,錢萍和張春芳成了其中的一員。

“坐著11路上昆明”

說起車場,昆明公交集團二公司12車隊書記王宏斌也有說不完的話。“參加工作後,就一直在車場了。”王宏斌說。

1984年,車場剛建好後,周圍都還是農田,菊花村的村民還在種水稻、蔬菜。白天車場很熱鬧,晚上有些荒涼。“剛開通只有5條線路,其中11路和12路是郊外線路,不少人進城都是從菊花村中轉。小飯館、小吃店的生意火爆。”

商家看中了這裡的人流量,便在旁邊的農田上建蓋了樓房,建了菊花村燈具市場,後因生意不好,換成了昆明市最大的藥材市場。隨著發展,車場周圍建成了機電市場,車場斜對面有昆明最便宜的菜市場。乘客總把這裡的公車塞得滿滿當當的,最鼎盛的時候,98路一天的人流量就有24000人次左右。

在老昆明人的眼裡,菊花村公車場儼然成了一個地標,今年60歲的劉先生清楚記得,一到週末,就會坐上11路車到昆明城區,再從這裡轉車到其他地方。“以前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坐著11路上昆明’。”

時間帶來了一些新東西

卻帶不走過往的記憶,

對於這個陪伴了這個城市33年的車場

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