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安市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主要農業指標實現較快增長

資料圖。 高鑫 攝

人民網哈爾濱10月9日電 農用飛機在大豆示範方上空盤旋,葉麵肥高效、均勻而下;打開視頻,農業專家便能為莊稼“診病開藥”;點開手機APP,可以追溯到水稻從種植到飯桌的全過程……

傳統農業,正悄然而變;科技創新,正推動著黑龍江省北安市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的日新月異,為該市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裝上動力澎湃的引擎。

在北安市東勝現代農業水稻生產示範基地,萬畝水稻泛著金黃的麥浪已進入灌漿成熟期,豐收在望。 東勝5萬畝水稻標準化基地專案是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涉農資金整合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旱改水”項目。

此前,專案區處於河谷地帶,低窪易澇,三年兩不收。 通過綜合開發和整理,以水治澇,專案區提升綜合生產能力,打造集中連片、設施配套、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高標準水田。

改造後的旱地變成優質高效的水田,當年水稻產量每畝都在900斤以上,畝收益達500元以上。

東勝現代農業水稻生產示範基地負責人李富強介紹說:在不斷實現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應用中,基地以龍粳46、47和龍慶稻5號為主栽品種,採取大棚集中育秧、旱育稀植、寬窄行機械化插秧等新技術,今年,基地總面積達到3.6萬畝,其中富硒稻3000畝,蟹稻8000畝,蟹稻種植面積是黑龍江省最大的一塊。

走進趙光鎮北河村和城郊鄉建民村,總面積15500畝的黑河市(北安)大豆萬畝高產攻關示範方長勢喜人。 該示範方建設以農業科技新技術為支撐,以增產、增效、增收為目標,以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載體,集中連片整體實施。 大豆精選黑河43和東升7號等優良品種,經過包衣處理後適時播種,進行科學的施肥和田間管理,長勢明顯好於其它地塊,預計畝產可達400斤。

優質水稻生產基地。 李新鵬 攝

水稻基地和大豆示範方是北安市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生動剪影,也是北安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而現代農業的另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實現產業化經營,農產品加工業則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

北安市依託黑河(北安)健康產業園,積極引進規模大、前景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重點做好大豆、玉米、水稻、肉類、乳品深加工。 圍繞“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深度開發“原字型大小”,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推進穀神大豆、象嶼金穀、福潤稻米、宏維農產等農產品加工項目。 同時,引進稻穀加工企業,實現自產稻穀就地加工轉化。 促進一產接二連三發展,推動全市農業由大基地、大糧倉向大糧商、大工廠、大廚房轉型升級。

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讓北安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統計,2016年,北安市糧豆薯總產實現11.8億斤,是2012年的1.3倍;農業總收入實現33.5億元,是2012年的2.1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2607元。 探索種地與養地相結合、輪作與糧食供求調節相互動的模式,完成60萬畝米改豆輪作試點工作,今年又落實40萬畝耕地“三三”輪作任務。 主要農業指標實現了較快增長。 農業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實現了農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汪曉濤、高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