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貧攻堅 秋季攻勢|赤水:農業“十百千萬”工程鋪就致富路

秋天的赤水, 暑氣大消。 走在山間田野, 一叢叢翠綠蔥蘢的金釵石斛, 一棵棵勁節挺拔的竹子, 一隻只活蹦亂跳的烏骨雞, 一尾尾自由穿梭的生態魚, 演奏成一首首脫貧致富的交響曲。

近年來, 赤水市依託生態優勢,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走特色高效農業之路, 讓群眾鼓起了錢袋子。 2012年, 赤水市提出種植10萬畝金釵石斛、培育100萬畝豐產竹林、出欄1000萬羽竹鄉烏骨雞;2016年, 提出發展10000畝稻田養魚。 通過努力, 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農業產業瓶頸逐步突破, 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快, 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生態農業“十百千萬”工程的實施, 鋪就了群眾的致富路。

“石頭”開出幸福花

長期鎮白田村大田組農民黃世遠, 一家5口均務農, 三個兒子偶有外出務工, 年人均收入兩千餘元。 缺資金, 缺致富門路, 2014年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針對黃世遠家實際, 幫扶他家的黨員幹部幫助黃世遠貸款15萬元, 利用自家的石旮旯地, 栽種金釵石斛30餘畝。 通過參加各類技術培訓, 學習掌握金釵石斛栽培管理技術, 金釵石斛長勢良好, 2016年石斛收入20多萬元, 不但還清了貸款, 還新建了住房, 兩個兒子2016年結婚娶了媳婦, 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示範戶。

曾因石旮旯地焦慮萬分的黃世遠如今喜笑顏開, 不能種莊稼的石旮旯地變廢為寶, 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

目前, 赤水在13個鄉鎮68個村192個村民組, 種植原生態金釵石斛7.9萬畝, 10387戶32176人參與發展, 人均增收4461元, 直接帶動3072戶貧困農戶9558人脫貧, 金釵石斛逐漸成為赤水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寶貝”。

好的收益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充滿了幹勁。 為了保障種植戶的收益,

赤水市突出產業引領, 注重“輸血”向“造血”功能轉變, 堅持園區帶動, 通過“科技創新、搭建平臺、培育龍頭、創建品牌、反哺集體、抱團發展、農旅融合”等, 引進信天中藥公司, 解決金釵石斛種苗稀缺難題。 組建國有平臺公司——赤水市瑞康中藥材投資有限公司, 破解石斛企業資金瓶頸。 推行“國有平臺公司+社會專業實體公司+村支部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四位元一體模式, 實施“2345機制”解決貧困農戶缺資金、缺技術的難題。

近年來, 赤水還組建貴州新科金釵石斛研究院、赤水金釵石斛院士工作站, 開發石斛軟膠囊、石斛切片、石斛浸膏、石斛養生茶、石斛養生酒等14個系列45個產品, 提升產品附加值。 充分利用大資料、全域旅遊等優勢, 採取“實體+網路”模式培育電商發展, 解決銷售難題。

2017年至今, 金釵石斛已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 成功打造永斛源體驗觀光點、張家灣石斛生態觀光園、丙安鎮蘭溪石斛體驗園等農旅觀光專案, 接待省內外遊客15萬余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00萬元, 帶動120家餐飲、農家旅舍及300多戶參與農特產品銷售,

戶均增收10萬元。

竹海描繪幸福光景

赤水是貴州的林業大縣, 其經濟長期依賴豐富的林木資源。 1998年, 國家實施天然林禁伐, 赤水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既要綠水青山, 也要金山銀山。 從2001年起, 赤水抓住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機遇, 大力實施“退耕還竹”工程。 2003年, 國務院批准赤天化20萬噸竹漿林紙一體化項目。 2008年, 赤天化紙漿廠如期投產。

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全市20萬竹農鉚足幹勁,全市竹林面積每年以8萬畝速度遞增,截至2011年,全市竹林面積增加到129萬畝,淨增76萬畝。

搞竹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竹產品附加值,提出培育100萬畝豐產林目標。近年來,赤水大力實施竹企業技改,走上了一條竹迴圈利用的節能減排新型工業化之路。

依託紙漿專案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赤天化紙業公司投產後,赤水規劃了竹迴圈工業經濟園,招商3家造紙生產企業入駐,年造紙能力達10萬噸;招商1家紙品企業入駐,年生產生活用紙1萬噸;招商1家竹纖維板廠入駐,利用赤天化紙業公司5萬噸竹渣,年生產竹纖維板材2萬立方。在園區內形成了“竹——紙漿——紙——紙品”、“竹——竹渣——竹纖維板材”、“竹——竹工藝品——旅遊商品”等產業鏈條,竹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加。

赤水竹林每年產各種鮮筍2500噸,為做到物盡其用,政府支援紅赤水生態食品企業進行技改後,每年“吃”掉竹筍2000多噸。目前,全市有6家省級龍頭竹產品企業。

通過龍頭帶動、技改跟進、資源迴圈利用,達到了企業增效,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目的,促進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到2016年,全市竹產業總值達到48億元,占GDP50%以上,竹企業職工人數達1300多人,農民人均竹業收入3900元,20萬竹農扛著竹子奔小康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林下雞高歌致富經

赤水烏骨雞肉質細膩、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在赤水已有200多年的飼養史。

赤水烏骨雞採用“林地生態放養+原糧補飼”生態技術養殖,先後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消費者最喜愛的100個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有機產品認證等,市場前景好。

赤水全市竹林和果園面積140余萬畝,林下養雞具有天然優勢。赤水市把養殖赤水烏骨雞作為農業發展和產業扶貧的主導產業。2014年以來,組織實施產業發展專案12個,完成投資4095萬元,入園企業累計投入1.79億元,建成年出欄2萬羽以上規模養殖場111個,場(舍)面積27萬平方米,在重慶、成都等地建設直銷門市、行銷網點和竹鄉雞食品店、赤水土特產品綜合店50餘個。

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貴州奇墾農業有限公司從事烏骨雞產業化生產經營,扶持培育貴州竹鄉雞養殖有限公司發展壯大。兩家龍頭企業以“統一管理、統一供苗、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的經營方式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支部+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累計向貧困戶贈送雞苗35萬羽,帶動全市近5萬戶農戶養殖,培育年出欄200羽以上養殖大戶1047戶。

2016年,全市出欄赤水烏骨雞710萬羽,產綠殼蛋730萬枚,產值4.5億元,覆蓋16個鄉鎮(街道)98村,貧困戶4560戶14000餘人,人均增收420元。

陳其龍是官渡鎮龍寶村貧困戶,一家5口,上有老下有小,多年來總是在貧困線掙扎徘徊。在市扶貧辦、農牧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他與貴州奇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搭上了線。公司與其簽訂購銷合同,並提供技術服務和雞苗、飼料、藥品,並回收商品雞,讓他不再擔心產品銷售問題。又通過“特惠貸”解決了建場費用。2016年,陳其龍第一批烏骨雞就養殖了8150羽,獲利3萬餘元,全年獲利6.3萬元。

陳其龍靠養殖烏骨雞實現脫貧致富並帶動周邊群眾發展,他還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6年底,龍寶村進行村委會換屆。因踏實肯幹,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陳其龍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認可,以82%的高票當選龍寶村村委會副主任。

冷水魚歡歌跳龍門

兩河口鎮大榮村的插臘溝,地處半高山地區,地勢偏僻,一直戴著貧困村的“帽子”。

插臘溝生態環境好,水質優良,村黨支部書記唐永富認為是發展水產養殖的好地方,群眾可以養殖生態冷水魚實現脫貧致富。為帶動農戶發展,2010年,在赤水市農牧局指導幫助下,唐永富率先帶頭示範,個人投入資金30余萬元養殖冷水魚。到2011年10月,有38戶群眾主動參與進來,到2014年底,全村人都發展起生態魚養殖。

2016年,大榮村生態冷水魚產值達到320余萬元,實現利潤130余萬元,人均增收4000元,全村實現脫貧出列。

為進一步發展好生態水產養殖產業,赤水市確定發展萬畝生態魚養殖,助力脫貧攻堅。先後引進和培育了赤水市月亮湖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兩河口興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通過“支部引領+黨員示範+公司管理+農戶參與”的模式發展。

月亮湖漁業公司實施財政扶貧生態魚養殖項目1200畝,利益聯結貧困戶78戶;大榮村支部興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16戶貧困戶和11個殘疾人家庭共同發展水產養殖。月亮湖生態魚順利通過有機產品認證,2016年榮獲“中國長壽之鄉養生(老)名優產品”稱號。全市先後培育了“蟠龍冷水魚”、“月亮湖有機魚”等地方品牌,產品銷往周邊縣市和重慶、遵義、貴陽等地。

截至目前,全市發展水產養殖面積1.1萬畝。其中,水庫養殖約4000畝,池塘養殖約4000畝,稻田綜合種養約3000畝。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660戶2109人,直接帶動人均增收340元。

文/王繼坤 遵義雜誌社全媒體記者 陳玉蘭

本期編輯 付婷婷 段 康

審 核 賀黎明 鄭尚堅

遵義雜誌社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ID:zunyizazhi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全市20萬竹農鉚足幹勁,全市竹林面積每年以8萬畝速度遞增,截至2011年,全市竹林面積增加到129萬畝,淨增76萬畝。

搞竹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竹產品附加值,提出培育100萬畝豐產林目標。近年來,赤水大力實施竹企業技改,走上了一條竹迴圈利用的節能減排新型工業化之路。

依託紙漿專案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赤天化紙業公司投產後,赤水規劃了竹迴圈工業經濟園,招商3家造紙生產企業入駐,年造紙能力達10萬噸;招商1家紙品企業入駐,年生產生活用紙1萬噸;招商1家竹纖維板廠入駐,利用赤天化紙業公司5萬噸竹渣,年生產竹纖維板材2萬立方。在園區內形成了“竹——紙漿——紙——紙品”、“竹——竹渣——竹纖維板材”、“竹——竹工藝品——旅遊商品”等產業鏈條,竹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加。

赤水竹林每年產各種鮮筍2500噸,為做到物盡其用,政府支援紅赤水生態食品企業進行技改後,每年“吃”掉竹筍2000多噸。目前,全市有6家省級龍頭竹產品企業。

通過龍頭帶動、技改跟進、資源迴圈利用,達到了企業增效,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目的,促進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到2016年,全市竹產業總值達到48億元,占GDP50%以上,竹企業職工人數達1300多人,農民人均竹業收入3900元,20萬竹農扛著竹子奔小康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林下雞高歌致富經

赤水烏骨雞肉質細膩、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在赤水已有200多年的飼養史。

赤水烏骨雞採用“林地生態放養+原糧補飼”生態技術養殖,先後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消費者最喜愛的100個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有機產品認證等,市場前景好。

赤水全市竹林和果園面積140余萬畝,林下養雞具有天然優勢。赤水市把養殖赤水烏骨雞作為農業發展和產業扶貧的主導產業。2014年以來,組織實施產業發展專案12個,完成投資4095萬元,入園企業累計投入1.79億元,建成年出欄2萬羽以上規模養殖場111個,場(舍)面積27萬平方米,在重慶、成都等地建設直銷門市、行銷網點和竹鄉雞食品店、赤水土特產品綜合店50餘個。

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貴州奇墾農業有限公司從事烏骨雞產業化生產經營,扶持培育貴州竹鄉雞養殖有限公司發展壯大。兩家龍頭企業以“統一管理、統一供苗、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的經營方式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支部+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累計向貧困戶贈送雞苗35萬羽,帶動全市近5萬戶農戶養殖,培育年出欄200羽以上養殖大戶1047戶。

2016年,全市出欄赤水烏骨雞710萬羽,產綠殼蛋730萬枚,產值4.5億元,覆蓋16個鄉鎮(街道)98村,貧困戶4560戶14000餘人,人均增收420元。

陳其龍是官渡鎮龍寶村貧困戶,一家5口,上有老下有小,多年來總是在貧困線掙扎徘徊。在市扶貧辦、農牧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他與貴州奇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搭上了線。公司與其簽訂購銷合同,並提供技術服務和雞苗、飼料、藥品,並回收商品雞,讓他不再擔心產品銷售問題。又通過“特惠貸”解決了建場費用。2016年,陳其龍第一批烏骨雞就養殖了8150羽,獲利3萬餘元,全年獲利6.3萬元。

陳其龍靠養殖烏骨雞實現脫貧致富並帶動周邊群眾發展,他還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6年底,龍寶村進行村委會換屆。因踏實肯幹,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陳其龍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認可,以82%的高票當選龍寶村村委會副主任。

冷水魚歡歌跳龍門

兩河口鎮大榮村的插臘溝,地處半高山地區,地勢偏僻,一直戴著貧困村的“帽子”。

插臘溝生態環境好,水質優良,村黨支部書記唐永富認為是發展水產養殖的好地方,群眾可以養殖生態冷水魚實現脫貧致富。為帶動農戶發展,2010年,在赤水市農牧局指導幫助下,唐永富率先帶頭示範,個人投入資金30余萬元養殖冷水魚。到2011年10月,有38戶群眾主動參與進來,到2014年底,全村人都發展起生態魚養殖。

2016年,大榮村生態冷水魚產值達到320余萬元,實現利潤130余萬元,人均增收4000元,全村實現脫貧出列。

為進一步發展好生態水產養殖產業,赤水市確定發展萬畝生態魚養殖,助力脫貧攻堅。先後引進和培育了赤水市月亮湖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兩河口興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通過“支部引領+黨員示範+公司管理+農戶參與”的模式發展。

月亮湖漁業公司實施財政扶貧生態魚養殖項目1200畝,利益聯結貧困戶78戶;大榮村支部興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16戶貧困戶和11個殘疾人家庭共同發展水產養殖。月亮湖生態魚順利通過有機產品認證,2016年榮獲“中國長壽之鄉養生(老)名優產品”稱號。全市先後培育了“蟠龍冷水魚”、“月亮湖有機魚”等地方品牌,產品銷往周邊縣市和重慶、遵義、貴陽等地。

截至目前,全市發展水產養殖面積1.1萬畝。其中,水庫養殖約4000畝,池塘養殖約4000畝,稻田綜合種養約3000畝。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660戶2109人,直接帶動人均增收340元。

文/王繼坤 遵義雜誌社全媒體記者 陳玉蘭

本期編輯 付婷婷 段 康

審 核 賀黎明 鄭尚堅

遵義雜誌社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ID:zunyizazhi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