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外銷齊跌 彩電遇嚴重困境 海信會是帶領同行突圍的領軍人嗎?

Sammo||撰稿

一味追求量, 終於出現了“報應”。 雖然有點難聽, 但這顆由彩電企業共同釀造的苦果, 還得自己吞下去。 今年是近幾年出現的最艱難開局, 沒有收穫開門紅卻遭遇跌跌跌:電視出口量2月份環比超過6成, 電視內銷2月份同比減少1成多。 這還是看得見可監控的市場, 在看不見的市場可能更為糟糕。

在產業最為困難的關口, 更需要龍頭企業的振臂高呼, 帶領大家走出圍城。 而在中國彩電市場連續多年保持第一的海信, 面對技術多樣、上游漲價、企業暗戰等錯綜複雜的產業環境, 能否肩負起領軍先鋒,

確實是值得深究的課題。

彩電銷售陷困境

說停, 但一直停不下來的價格戰

年初以來, 已經不止一家企業, 跟筆者深聊過目前電視行業的大環境:很糟糕, 下滑得厲害。

資料也反映了這一情況。 出口方面, 海關總署發佈的統計數字顯示, 2017年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不含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電視出口總量為344萬台, 出口數量相比1月份減少了199萬台, 降幅為63%。

出口情況滑鐵盧, 國內情況也不見好。 來自權威協力廠商大資料公司奧維雲網的監測顯示, 1月份電視的銷量同比下降2.4%, 2月份銷量同比下降12.4%。

跌, 跌, 跌

這次困境主要有兩點原因:

其一, 叫停半天的價格戰沒有停下來。

這並不是海信、創維、TCL、長虹等彩電製造企業的錯, 根源在打著內容大旗半道殺入的某些互聯網品牌。 比如樂視, 一介入電視業, 就以低價、更低價形象示人, 甚至喊出了最低價。 這讓很多彩電製造企業不得不被動做出跟隨戰略, 雖然沒有比更低, 但為了維持規模, 著實犧牲了不少利潤。

兩三年的市場證明, 樂視在這場以顛覆名義的搶奪戰中並沒有撈到好處, 幹了一件損人不利己的事。 帶來的直接後果是, 電視行業的整體利潤率都降低了, 毛利普遍在15個點左右, 淨利甚至只有1個點, 已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其二, 上游持續漲價不見回檔。

不多說,

已經在很多文章中分析過, 面板廠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 猶如脫韁野馬, 上漲勢頭控制不住了。 在大尺寸消費走熱的現實面前, 上游資源就那麼多, 想停都停不下來。 在價格方面, 電視企業只能繼續承壓。

這兩年, 量增了額卻降了, 且慢慢成了常態。 時間久了, 就變成現在這樣:額繼續跌, 量也開始掉頭向下。

正如TCL多媒體中國區銷售公司總經理謝帆對筆者說的, 電視已出現了三次大規模增長, 再想有大規模行業性增長, 難了。

誰將成為第一個走出圍城的人?

降降降, 這就是現狀。 其實早在去年年底, 筆者就對今年的行情有過擔憂並撰文分析, 現在出現這一幕可以理解, 但客觀說, 雖然沒有大驚, 但終究身處這個行業, 多少還是有點觸動。

這種悲慘景象在彩電業有幾年沒出現了, 現在出現更像是前幾年積累的弊病一次集中爆發。 對於2月後3、4、5月行情判斷, 筆者不像有些人那麼樂觀, 始終堅信重疾既然爆發了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後遺症。

從今年元春的衰敗, 再結合去年十一不佳勢頭來看, 元春、五一、十一等傳統意義上的電視銷售旺季已經在消失, 彩電企業應該意識到這個改變。 取而代之的將是京東副總裁閆小兵說的, 電視以後更加追求功能性消費, 而不是以前的品牌消費。

直接點, 光追求銷售量, 已沒有太多意義。 連樂視都不再談銷量, 要搶索尼三星和夏普的客戶去了。 彩電製造企業, 應該有所觸動。

當然, 現階段的彩電業需要龍頭引領產業走出困境。 讓別人領導,可能會有人不服氣。是的,在這個市場,很多企業都有雄厚的實力。特別歸屬同一陣營的幾個企業,比如海信、創維和TCL,誰也不服誰。

但論綜合實力,筆者首推海信應該負起責任來。因為相比創維努力拓展OLED而言,海信已經形成了ULED電視+鐳射電視的搭配,這種抗壓組合的競爭力更強一些,而且高端產品的占比以及海外自牌的佈局方面,確實要更好一點。而相比TCL,海信則贏在多元化上,因為TCL在內容運營方面稍微欠缺,新進的雷鳥團隊雖然很積極但畢竟年輕,與已經從海信獨立運營的聚好看,資源和勢頭不在同一檔次。

期待龍頭的力量

應該說,在液晶技術仍是主導技術的當下,在內容與硬體提倡融合的今天,海信在第一陣營中的優勢還是相對突出的。在面對行業性難題的時候,筆者希望海信能挺身而出,發揮領軍者作用,成為説明電視業走出轉型節點的“關鍵先生”。

當然,需要認清的是,這並不是海信一家的責任,需要創維、TCL的集體聯動,群策群力,這樣中國電視業才有可能快速擺脫困境,回到正軌中來。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

讓別人領導,可能會有人不服氣。是的,在這個市場,很多企業都有雄厚的實力。特別歸屬同一陣營的幾個企業,比如海信、創維和TCL,誰也不服誰。

但論綜合實力,筆者首推海信應該負起責任來。因為相比創維努力拓展OLED而言,海信已經形成了ULED電視+鐳射電視的搭配,這種抗壓組合的競爭力更強一些,而且高端產品的占比以及海外自牌的佈局方面,確實要更好一點。而相比TCL,海信則贏在多元化上,因為TCL在內容運營方面稍微欠缺,新進的雷鳥團隊雖然很積極但畢竟年輕,與已經從海信獨立運營的聚好看,資源和勢頭不在同一檔次。

期待龍頭的力量

應該說,在液晶技術仍是主導技術的當下,在內容與硬體提倡融合的今天,海信在第一陣營中的優勢還是相對突出的。在面對行業性難題的時候,筆者希望海信能挺身而出,發揮領軍者作用,成為説明電視業走出轉型節點的“關鍵先生”。

當然,需要認清的是,這並不是海信一家的責任,需要創維、TCL的集體聯動,群策群力,這樣中國電視業才有可能快速擺脫困境,回到正軌中來。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