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昂乃村的幸福賬

9月, 正是秋收時節, 通遼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鎮昂乃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下午3點多, 已經開始盤算起明年養殖計畫的村支書王明會來到藥材種植大戶李帥的地頭。 去年李帥家種了100多畝防風等蒙中藥材, 趕上好行情一下收入了70多萬, 今年估計也差不了。

昂乃村位於大沁他拉鎮政府所在地東郊20公里處, 全村412戶、1755人, 耕地面積9800畝。 2013年以前全村有214戶危土房, 人均純收入不足5000元。 十八大以來, 昂乃村大力發展“一區”即養殖社區, “一地”即蒙中藥材試種示範基地, 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初見成效, 今年人均收入達到11000元。

王明會今天就是來摸摸藥材品種的情況。

正開著藥材收割機在自家地裡忙活的李帥, 見村支書來了, 一個健步跳下來, 邊擦汗邊笑嘻嘻地“顯擺”:“書記, 來看看我這230多畝藥材, 收成不錯!品種也增加啦, 有牛膝、蒼術、赤芍、防風、桔梗, 我還用一小塊地實驗了點新品種, 今年要是成功的話明年就可以種啦!”李帥黝黑的臉上躊躇滿志。

奈曼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 土壤和氣候條件適宜多種中藥材種植。 為進一步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2016年奈曼旗專門成立了藥材產業發展辦公室, 並出臺《奈曼旗中蒙藥材產業發展五年規劃》, 到2016年底, 全旗種植蒙中藥材5.7萬畝, 集中連片種植蒙中藥材200畝以上地塊68塊。

截至2016年底, 全旗蒙中藥材銷售總收入3577萬元,

人均增收9236元。

昂乃村多年來都有種植藥材的傳統, 但多是農戶零星的小規模種植, 大多數農戶還是以種植玉米為主。 “去年旗裡出了藥材種植的補貼政策, 大田種植藥材每畝補貼500元, 庭院種植藥材每畝補貼700元, 村民種植藥材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王明會心裡盤算:政府大力補貼藥材種植正是調整村裡種植結構的好時機, 但是藥材種植對技術要求高, 而且市場波動相對較大, 獨立的大規模種植還是比較適合有一定技術和經濟基礎的大戶。

於是, 昂乃村的藥材種植以“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推廣, 多數農戶通過流轉土地, 藥材由專業的公司統一種植, 農民既得到了土地租金又可以為公司打工。

村裡還和內蒙古民族大學合作建立了蒙中藥材品種試驗示範基地, 試種了30多種藥材, 並為當地農民提供技術支援。 今年昂乃村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3850畝, 全村412戶, 有60多戶參與其中。 “土地流轉用來種玉米的話每畝租金也就300元左右, 而用於種植藥材的土地最好的會達到800元每畝, 流轉後農民為公司打工平均每人每天掙120元。 總得來說藥材種植平均每畝增收能達到1000元, 今年為全村實現增收85萬元。 ”調整種植結構, 王明會的心裡有一本增收賬。

離開李帥的地頭, 下午4點多, 王明會又來到養殖社區, “昨天又有3頭小牛出生, 不知咋樣了。 ”他心裡一直惦記著。 除了發展蒙中藥材等特色種植外, 昂乃村還在2015年建起了占地700多畝的養殖社區進行基礎母牛的養殖,

村黨支部用“集體經濟+公司+農戶”的模式為農民增收。

走進養殖社區, 一頭頭母牛正在陽光下悠閒地散步, 牛舍被打掃得乾乾淨淨, 新出生的3頭小牛犢靈活健壯。

養殖社區建好後, 王明會給大家算了一筆賬:“村裡將2015—2017年‘三到村三到戶’扶貧資金183萬元和其他專案資金500萬元統一購牛680頭作為股份投放養殖公司, 牲畜託管養殖分紅, 公司按每頭牛600元固定分工每年向村集體繳納紅利40.8萬元, 村集體對貧困戶採取動態管理, 每年給新確定的貧困戶每人1000元分紅。 剩餘的社區經營收入用於村民養老補貼、因病因災返貧戶救助和嘎查村設施維護等。 另外, 養殖社區還安置了貧困戶就業29人, 人均增收2萬元,

現在養殖社區已經有基礎母牛1315頭。 ”

依託養殖社區, 昂乃村大面積種植青貯黃儲進行飼料加工, 還成立了專門的農機合作社為農民提供從種到收的機械化服務, “今年全村種植訂單青貯3700畝, 每畝增收200元, 實現增收74萬元。 農機合作社今年還實現淨利潤9萬多。 ”王明會說。 在飼料基地, 村民張春雷正在一台配料車旁邊忙活。 “我懂點技術, 就在這兒負責配料, 每個月能掙4000多塊錢呢。 ”張春雷說。 之前, 他種著30多畝青貯, 還搞鴿子養殖, 每年收入7、8萬元, 現在打工又多了工資性收入。 “我白天在這兒打工, 晚上養鴿子開燒烤店, 真是越幹越起勁兒!”

看著張春雷的高興勁兒, 王明會也興奮起來, “中國夢對我們村來說就是共同富裕的夢!”說著, 他又掰著指頭算起來, “今年,憑藉養殖社區和農機合作社,我們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從以前的0變成了21萬,我希望村裡集體經濟收入3年後達到50萬,5年後達到100萬,到時候拿出50%擴大經營,50%用於村裡的公益性事業……”算收入,算支出,村支書心裡裝著的是大家的幸福賬。

圖表:

2016年奈曼旗發展蒙中藥材5.7萬畝,純增4.4萬畝,種植當年生藥材1.85萬畝,涉及765戶、2677人。截至2016年底,已實現銷售總收入3577萬元,總純收入2473萬元,人均增收9236元。同時,大力推進種草養畜,種植青貯30萬畝,新建規模化養殖社區(場)20處,其中養驢社區2處,新增家庭牧場14個,牧業年度家畜存欄達到245萬頭只,其中牛27.5萬頭、羊130萬隻、驢3.5萬頭、豬80萬口。

連結:

昂乃村位於大沁他拉鎮政府所在地東郊20公里處,全村412戶、1755人,耕地面積9800畝。轄區內有4家企業和5家農村專業合作社。2013年以前全村有214戶危土房,人均純收入不足5000元。

十八大以來,昂乃村謀劃了“一區一地一業一平臺”的產業發展規劃。“一區”即養殖社區,“一地”即蒙中藥材試種示範基地,“一業”即勞務輸出業,“一平臺”即電商平臺,為農牧民對接市場需求。

記者手記:

“中國人中國夢,中國理想一定勝;滿懷豪情喜迎十九大,全國人民真高興……”在昂乃村,70多歲的老太太王桂鳳經常帶著鄰居表演自編自演的快板書、三句半,唱的都是農村牧區的好政策和人們現在的好生活。物質生活日益改善,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加快農牧業現代化進程,優化農牧業區域佈局,積極調整種養結構,建設優質農畜產品產業帶和大宗農畜產品主產區;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穩步發展草原畜牧業,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促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在黨支部帶頭下,昂乃村對農牧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多樣化實踐和探索,是現在很多農村牧區的縮影。農村牧區發展的良性迴圈機制正在形成。

“今年,憑藉養殖社區和農機合作社,我們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從以前的0變成了21萬,我希望村裡集體經濟收入3年後達到50萬,5年後達到100萬,到時候拿出50%擴大經營,50%用於村裡的公益性事業……”算收入,算支出,村支書心裡裝著的是大家的幸福賬。

圖表:

2016年奈曼旗發展蒙中藥材5.7萬畝,純增4.4萬畝,種植當年生藥材1.85萬畝,涉及765戶、2677人。截至2016年底,已實現銷售總收入3577萬元,總純收入2473萬元,人均增收9236元。同時,大力推進種草養畜,種植青貯30萬畝,新建規模化養殖社區(場)20處,其中養驢社區2處,新增家庭牧場14個,牧業年度家畜存欄達到245萬頭只,其中牛27.5萬頭、羊130萬隻、驢3.5萬頭、豬80萬口。

連結:

昂乃村位於大沁他拉鎮政府所在地東郊20公里處,全村412戶、1755人,耕地面積9800畝。轄區內有4家企業和5家農村專業合作社。2013年以前全村有214戶危土房,人均純收入不足5000元。

十八大以來,昂乃村謀劃了“一區一地一業一平臺”的產業發展規劃。“一區”即養殖社區,“一地”即蒙中藥材試種示範基地,“一業”即勞務輸出業,“一平臺”即電商平臺,為農牧民對接市場需求。

記者手記:

“中國人中國夢,中國理想一定勝;滿懷豪情喜迎十九大,全國人民真高興……”在昂乃村,70多歲的老太太王桂鳳經常帶著鄰居表演自編自演的快板書、三句半,唱的都是農村牧區的好政策和人們現在的好生活。物質生活日益改善,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加快農牧業現代化進程,優化農牧業區域佈局,積極調整種養結構,建設優質農畜產品產業帶和大宗農畜產品主產區;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穩步發展草原畜牧業,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促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在黨支部帶頭下,昂乃村對農牧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多樣化實踐和探索,是現在很多農村牧區的縮影。農村牧區發展的良性迴圈機制正在形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