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浠水籍博士,國慶返鄉見聞記

姚華松是浠水團陂人, 地理學博士,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 曾在秀美浠水發表過《浠水籍博士鄉村改造:從陶家倉看中國》《一位浠水籍博士的“鄉愁”記錄》《博士獻策浠水發展:有四張好牌值得打出去》等觀察農村的文章, 引發很多人的關注和討論。 這次國慶假期, 姚博士寫一段感悟, 分享給大家!

這個國慶恰逢中秋, 有八天假, 我規避了人山人海的出行方式, 而是回老家(湖北黃岡浠水縣團陂鎮鳳形地村)閑住七天, 其中五天在家, 充實而舒心。

此刻在返回廣州的高鐵上, 閨女酣睡, 我也便有空記錄一下這幾天的心得與體會。

帶女兒一起回家, 體驗鄉村文化風味。 我一直覺得, 對於孩子的教育, 沒有比每天陪伴更加重要的事。 爬山帶一起, 開會帶一起, 回家帶一起, 言傳身教始於行。

給她推薦好的地道家鄉美食, 介紹食品的形成過程, 介紹認識新的小夥伴, 帶她走我兒時爬過的山、耕過的地、遊過的河、流過的沙。 很慶倖女兒樂意瞭解這些“異文化”知識, 我似乎只能用這種方式彌補她關於鄉村和鄉村文化的體驗缺失。

臨行前那一罐灌我喜歡的鹹菜, 永遠是爸媽的牽掛與眷念。

一號夜裡十點到家, 媽媽給我煮了瘦肉雞蛋面, 她總是習慣放很多肉, 殊不知比肉更吸引我的是桌上的“掖大舅”(普通話:醃辣椒)。 天氣不好熱水器沒有熱水, 只能匆忙洗漱, 爸爸早就鋪好了床鋪被褥, 還備好了插線板、紙巾和尿桶(衛生間在外面院子裡), 爸爸永遠都這樣細心。 希望他可以永遠這樣細心, 證明他永遠“年輕”。

在家的五天, 每天早上爸媽都早早起床設法做各種好吃的, 有芝麻粑、鍋烙粑、“扯坨兒”(用糯米粉子做的,

裡面有芝麻糖做餡)和“炸粑”(糯米粉做的, 用油炸), 晚餐則是我喜歡的“水面”(手擀面)和板栗海帶排骨湯。

因為聽說有一幫要好的老鄉要來, 媽媽頭幾天一直問我哪天來, 她好像稍顯緊張, 天天打掃庭院、不停剝板栗(擔心人家突然來)。

聚會終於定在五號, 四號晚上爸爸讓我買什麼魚、肉、排骨和其他一堆功能表, 我講不必大魚大肉, 我的朋友更加喜歡吃土菜、吃青菜, 和媽媽、弟媳盤算了一下, 自家就可以貢獻八個菜:“鴨蛋餿”(糯米粉子做的, 裡麵包芝麻糖做餡, 開水煮即可)、南瓜粑(老南瓜煮爛了和細米粉子一起拌, 蒸熟即可)、“金蓋”(老家山上的一種野菜)、幹竹筍炒肉(自家竹園裡面摘的)、板栗燉排骨湯、紅薯葉、空心菜和花生米。

五號大早我去鎮上只買了鹵牛肉、牛肚、鯽魚和胡蘿蔔、青椒、薑蔥蒜等配菜, 兩百元還不到。 上午十點到晚上七點開飯前, 爸媽、弟媳和細爺忙壞了, 各種洗、切、炒、煮、蒸。 兄弟姐妹們都很給力, 吃得開心, 逛河灘、照合影、鬥地主、打麻將,

玩得盡興。

六號上午選擇去浠水縣城, 爸爸因為大早就要去鎮上建房子幫小工, 五點多就起床用鐵罐子裝好土雞蛋(裡面當然加了米)、一大袋板栗、一大罐醃制的辣椒豇豆, 以及家裡剩下的所有的紅薯粉和“油面”(農家自製的掛麵):這估計是所有遊子出行的共同經歷, 與人無關、與時代無關, 回家行囊空空, 離家行囊滿滿, 行囊有多沉, 親情就有多深。

子女教育是第一要務成為共識,很多人選擇做“留守媽媽”。最近,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羅斯高教授關於中國農村子女教育的文章引發熱議,他指出鄉村兒童教育存在的一系列結構性問題,提議更多媽媽應該選擇留守鄉村。

隔代教育的先天性弊端、農村優質教育資源被抽空、兒童發展叛逆期的階段性規律,讓不少家庭選擇被迫分離,作為教育投資方式的一種主要途徑:女人縣城租房照顧子女上學和起居,男人外出打工賺錢。在城市門檻高昂尤其是優勢教育資源供給緊張的現實背景下,這種家庭分工引致的被迫的家庭分離現象,實屬無奈。

照顧老人的情緒,尊重他們的話事權,是家庭幸福和諧的重要條件。就在這個假期,我一個親戚的一位老人選擇離家出走兩天兩夜,急得全家子女成熱鍋上的螞蟻,提心吊膽,紛紛各地返回,動員全村人深山覓人、報警,等等。

回來後才得知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兒子返程的決定沒有和他商量。我們當然無力責備老人,也不要期待去改變老人和他們的任何想法,平日多尊重他們,凡事多徵求他們的意見,有事沒事多打電話,多聊天鬧磕,過年或其他假期回家,別天天各種應酬、各種飯局、各種聚會,多一些時間陪陪老人。

農村食品的儲藏與保鮮技術,市場需求特別大。這次回家,最鬱悶的事莫過於看到家裡大堆的板栗、大堆的柿子爛掉。

我縣(包括隔壁的羅田縣)是全國著名的“板栗之鄉”,各家各戶的庭院、菜園、山地種的板栗,漫山遍野,產量很大,卻苦於難以保存,冰凍冷藏、通風處晾曬、稻穀包裹、地下儲藏,皆無效果,稍有陰雨天,非爛即腐。記憶中海爾洗衣機二十年前就開發出了適合農村市場需求的洗土豆機?希望滿足農產品儲藏和保鮮功能適農技術儘快問世!

個人愛好和心靈歸宿特別重要,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今天有幸參加了兩個“閃電聚”:

一個是“浠河文學社”社友們的小聚,各位社友們都各有事業,但都是家鄉浠水籍人士,都有一個共同愛好:癡迷於寫點詩、寫點文字、記錄人生感悟。有一個用筆記錄的好習慣,安頓自己,淨化內心,還原個人興趣與夙願,對抗喧囂都市和日常蕪雜,我以為這種活法特別奢靡,特別幸福。

一個是拜訪了有我一初中同學參股的一間風味餐廳-楚韻後宮,餐廳充滿鄉土味,我縣各村都“榜上有名”,推介展示我縣各式名優特農產品,與同名的深圳店形成“前店後廠”的運營模式,浠水店主要是採購食材輔以初加工(相當於製作的“工廠”),深圳店則是把浠水美食帶到大都市,通過家鄉美食勾連家鄉文化、營造“回家”的感覺、傳承家鄉文化。我以為做有文化的生意,定能長久。

末了,奉上一張聚會合影,希望傳遞一份團圓、平順與安康,恭祝大家一切順利!

直播預告:今晚6點30分,直播浠水欄目現場直播湖北省青少年籃球聯賽,精彩不容錯過,點擊秀美浠水主頁功能表左下角直播浠水即可觀看。

子女教育是第一要務成為共識,很多人選擇做“留守媽媽”。最近,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羅斯高教授關於中國農村子女教育的文章引發熱議,他指出鄉村兒童教育存在的一系列結構性問題,提議更多媽媽應該選擇留守鄉村。

隔代教育的先天性弊端、農村優質教育資源被抽空、兒童發展叛逆期的階段性規律,讓不少家庭選擇被迫分離,作為教育投資方式的一種主要途徑:女人縣城租房照顧子女上學和起居,男人外出打工賺錢。在城市門檻高昂尤其是優勢教育資源供給緊張的現實背景下,這種家庭分工引致的被迫的家庭分離現象,實屬無奈。

照顧老人的情緒,尊重他們的話事權,是家庭幸福和諧的重要條件。就在這個假期,我一個親戚的一位老人選擇離家出走兩天兩夜,急得全家子女成熱鍋上的螞蟻,提心吊膽,紛紛各地返回,動員全村人深山覓人、報警,等等。

回來後才得知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兒子返程的決定沒有和他商量。我們當然無力責備老人,也不要期待去改變老人和他們的任何想法,平日多尊重他們,凡事多徵求他們的意見,有事沒事多打電話,多聊天鬧磕,過年或其他假期回家,別天天各種應酬、各種飯局、各種聚會,多一些時間陪陪老人。

農村食品的儲藏與保鮮技術,市場需求特別大。這次回家,最鬱悶的事莫過於看到家裡大堆的板栗、大堆的柿子爛掉。

我縣(包括隔壁的羅田縣)是全國著名的“板栗之鄉”,各家各戶的庭院、菜園、山地種的板栗,漫山遍野,產量很大,卻苦於難以保存,冰凍冷藏、通風處晾曬、稻穀包裹、地下儲藏,皆無效果,稍有陰雨天,非爛即腐。記憶中海爾洗衣機二十年前就開發出了適合農村市場需求的洗土豆機?希望滿足農產品儲藏和保鮮功能適農技術儘快問世!

個人愛好和心靈歸宿特別重要,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今天有幸參加了兩個“閃電聚”:

一個是“浠河文學社”社友們的小聚,各位社友們都各有事業,但都是家鄉浠水籍人士,都有一個共同愛好:癡迷於寫點詩、寫點文字、記錄人生感悟。有一個用筆記錄的好習慣,安頓自己,淨化內心,還原個人興趣與夙願,對抗喧囂都市和日常蕪雜,我以為這種活法特別奢靡,特別幸福。

一個是拜訪了有我一初中同學參股的一間風味餐廳-楚韻後宮,餐廳充滿鄉土味,我縣各村都“榜上有名”,推介展示我縣各式名優特農產品,與同名的深圳店形成“前店後廠”的運營模式,浠水店主要是採購食材輔以初加工(相當於製作的“工廠”),深圳店則是把浠水美食帶到大都市,通過家鄉美食勾連家鄉文化、營造“回家”的感覺、傳承家鄉文化。我以為做有文化的生意,定能長久。

末了,奉上一張聚會合影,希望傳遞一份團圓、平順與安康,恭祝大家一切順利!

直播預告:今晚6點30分,直播浠水欄目現場直播湖北省青少年籃球聯賽,精彩不容錯過,點擊秀美浠水主頁功能表左下角直播浠水即可觀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