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韓方為奴性付出代價!鄰國拒絕續簽560億美元貨幣互換協定

說個笑話:在美國逼迫下, 韓國終於在10月5日跪了, 同意修訂“美韓自貿協議”。 今天(10月9日)韓國財長表示, 要在談判中“以韓國利益為先”, 做到“自信十足且不卑不亢”。 “海外探客”認為, 如果韓方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美國利益的前面, 應該勇敢地對美國說不, 直接騎在特朗普脖子上製造肥料, 也算有種。 韓方已然使出胯下求生這一招, 還要不卑不亢, 確實令人大開眼界, 似乎應了那句話:美麗不打折, 作風你咋舌。

面對美國, 韓方是“一日為奴, 終生屈服。 ”而自詡為大國的印度雖然嘴上喊得凶, 實際境遇與韓國也沒什麼分別。 莫迪訪問美國, 特朗普大方地向印度提供了先進的武器裝備, 還要在印度生產F-16戰機。 可天上經常掉隕石, 卻從來沒掉過餡餅。 美國軍工巨頭同意支援所謂的“印度製造”, 也同意與印度結成戰略夥伴, 但前提只有一個:拒絕轉讓專利和軍工製造的控制權。

印度竹籃打水一場空, 莫迪提出“印度製造”戰略的核心就是寄希望于外國提供先進技術, 想利用市場份額交換。 而今這一套遭到西方殘忍的拒絕。 即使與特朗普抱的再緊, 也換不來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

同樣的道理, 印度與俄羅斯儘管是數十年的鐵哥們, 普京還大方地向印度租借了核潛艇這樣的“國之重器”, 可印度依然沒有擺脫被敲詐的命運。 印軍唯一的現役核潛艇“查克拉-2號”前不久撞壞了聲納設備, 如何修復耗資9億美元租來的寶貝成為難題, 印方一籌莫展。 而那邊一直等著黑店開張的俄國人已經開始歡呼。 印度人沒有製造和修復核潛艇聲納系統的能力, 最後只能求助於俄方。

印度缺乏技術, 更缺乏獲取技術的決心和途徑。

這一點也是韓國人的要害。 韓國不敢得罪美國, 不僅因為需要得到美軍的保護, 也不僅因為韓軍的指揮權掌握在美國人手中, 更重要的是韓國經濟與科技發展都要仰仗美國的技術轉移。 不過美國人也不是什麼都給, 2年前韓國想從美國得到研製戰鬥機的4項核心技術, 結果遭到拒絕。 礙于情面, 美方最終只轉移了21項非核心技術。

無論是印度還是韓國, 在美國人眼裡, 都是亞洲的小弟, 在整個西方世界看來, 亞洲不能出現一個獨立自主還擁有先進科技的國家, 即使是中等強國也不行。

這種心理反映到對華交往方式上, 就是一手擁抱, 一手握劍。

讓西方感到興奮的是, 大陸中產階級消費人口很快就將超過美國, 讓西方惱怒的是, 東亞大國已擁有更加強大的市場話語權。

與150多年前靠軍艦和大炮來搶奪市場不同, 西方現在採取了更加合法、隱蔽和野蠻的方式掠奪亞洲的財富。 西方認為, 東亞大國應該通過公平、公開的方式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

問題是, 西方根本不希望東亞大國成為科技領先者, 依然在持續收緊高科技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措施。 利用智慧財產權壁壘和在技術轉讓上面耍花招, 西方只想成為汲取財富的抽水機, 並不想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現代化。

為了強迫東亞大國就範, 西方世界採取了諸多方式進行威逼利誘。 可笑的是, 美國從東亞大國進口的大部分鋼鐵都已經被徵收了多種懲罰性關稅, 而且雙反調查也進行了10多年, 而美方依然認為這是個可以掄起來嚇唬人的大棒, 殊不知炒作“鋼鐵產能過剩”這套把戲其實早就變成了一根牙籤。

東亞大國已經放開了牛肉禁令, 承諾加大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量, 在幾乎所有能夠讓步的領域都表現出十足的誠意。 問題是,不能美國人希望賣什麼,別國就得照單全收,這不是貿易,這是明搶。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西方發達國家變得越來越貪婪,對發展中國家的壓榨也越來越嚴猛,用“剪刀差”都不足以形容,只能用“洗劫”來描述。

舉個例子。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連英媒都讚歎這是“新的世界第七大奇跡”。為了完成這個工程,必須掌握“外海沉管隧道”這個高難度技術,韓國直接拒絕了中方的考察要求,而荷蘭則開出了1.5億歐元的天價。受到羞辱和敲詐的中方工程技術人員臥薪嚐膽,靠著“自主攻關”這個法寶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

曾幾何時,連西方的馬仔韓國都能讓東亞大國仰視。

30年前,一提到“韓國模式”,馬上就能與經濟騰飛、收入翻番等聯繫在一起,幾乎舉國上下都對這4個字頂禮膜拜,這個模式也得到廣泛的推廣與借鑒。而今世易時移,韓系產品在華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而且口碑越來越差,兩國在汽車、資訊技術、造船、化工等方面展開了激烈競爭。即使沒有THAAD,兩國的經濟戰爭也將一觸即發,而韓國不顧鄰國的核心戰略利益倒向美國,等於提前攤牌。探客認為,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起碼終結了韓國劣質文化的侵襲,有助於保護本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韓國模式”的完全破產,其實就是因為美國對韓國擁有絕對的控制權。韓國能夠發展到什麼地步,能夠取得什麼地位,決定權屬於白宮。韓國雖然一再向美國表忠心,換來的是美國提高了貿易壁壘。

而雪上加霜的是,離10月10日的終止日期還有不到2天,中韓依然沒有延長56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定。儘管韓方一直苦苦哀求希望續簽,但在9月召開的三國會議上,這個議題連議程都沒有進入。沒有這個協議,對東亞大國的影響有限,對韓國而言卻是一場“災難”。中韓互換貨幣的規模接近韓國簽訂全部互換貨幣規模的50%,擁有人民幣這種硬通貨,能夠顯著提升韓國的國家信譽,穩定金融市場。如今的結果是,韓國經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衝擊。

美軍在韓國部署THAAD,其實也蘊含讓中韓兩國相互殘殺的意味。要怪只能怪韓國的親美保守派太短視、不爭氣。即使韓國有盧英敏這樣的明白人,也被扣上了“賣國”的帽子。

事實上,韓方把兩國換幣協議能否延長看成一個晴雨錶,如果能夠續簽,在韓國人看來就意味著因為THAAD而產生的限韓措施在逐步取消,韓國似乎就挺過了最難一關,冒險取得了成功。侵犯了大國的戰略利益之後,如果讓韓方逃脫懲罰,以韓國人的稟性,勢必要來第二次,第三次……

讓韓國變老實的方法的確有,但不是像很多網友叫嚷的那樣送幾枚導彈過去。昔日東亞大國積貧積弱、軍閥割據之時,沒有商戰的條件和本錢,現在正是打商戰的好時代。THAAD並非東亞大國對韓國進行經濟包圍和限制的主因,而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舉個例子。韓國某手機品牌在華曾經幾乎獨霸3000元以上高端安卓機市場,當然,他們那時有強大的企業規模和技術實力,還塑造了企業口碑,只能眼睜睜看他們收割利潤。

如今形勢逆轉。這個3000元以上的安卓機消費市場正在被收復。無論是全屏浪潮、明星效應還是行銷攻勢,中國本土企業已經今非昔比,一批國產品牌的茁壯成長讓韓國品牌屢戰屢挫,不復以往的銳氣。趕超韓國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真正的靶心是那個唯一的超級大國。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品進口國已經以2025年為期,計畫在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高端醫療設備和半導體等領域與西方並駕齊驅。這才是讓西方真正畏懼的事。

強國必然是發達國家,但發達國家未必是強國。某個島上的渣渣用“強國人”來調侃來自對岸的遊客,殊不知,為了強國這2個字,多少人頭落地,多少屍山血海。代價慘重,路途崎嶇,可方向正確,即使付出再多的艱辛和犧牲,也一定要走到底。西方不允許亞洲出現強國,唯一的希望就在中華民族身上。(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想看新聞背後的內幕?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問題是,不能美國人希望賣什麼,別國就得照單全收,這不是貿易,這是明搶。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西方發達國家變得越來越貪婪,對發展中國家的壓榨也越來越嚴猛,用“剪刀差”都不足以形容,只能用“洗劫”來描述。

舉個例子。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連英媒都讚歎這是“新的世界第七大奇跡”。為了完成這個工程,必須掌握“外海沉管隧道”這個高難度技術,韓國直接拒絕了中方的考察要求,而荷蘭則開出了1.5億歐元的天價。受到羞辱和敲詐的中方工程技術人員臥薪嚐膽,靠著“自主攻關”這個法寶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

曾幾何時,連西方的馬仔韓國都能讓東亞大國仰視。

30年前,一提到“韓國模式”,馬上就能與經濟騰飛、收入翻番等聯繫在一起,幾乎舉國上下都對這4個字頂禮膜拜,這個模式也得到廣泛的推廣與借鑒。而今世易時移,韓系產品在華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而且口碑越來越差,兩國在汽車、資訊技術、造船、化工等方面展開了激烈競爭。即使沒有THAAD,兩國的經濟戰爭也將一觸即發,而韓國不顧鄰國的核心戰略利益倒向美國,等於提前攤牌。探客認為,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起碼終結了韓國劣質文化的侵襲,有助於保護本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韓國模式”的完全破產,其實就是因為美國對韓國擁有絕對的控制權。韓國能夠發展到什麼地步,能夠取得什麼地位,決定權屬於白宮。韓國雖然一再向美國表忠心,換來的是美國提高了貿易壁壘。

而雪上加霜的是,離10月10日的終止日期還有不到2天,中韓依然沒有延長56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定。儘管韓方一直苦苦哀求希望續簽,但在9月召開的三國會議上,這個議題連議程都沒有進入。沒有這個協議,對東亞大國的影響有限,對韓國而言卻是一場“災難”。中韓互換貨幣的規模接近韓國簽訂全部互換貨幣規模的50%,擁有人民幣這種硬通貨,能夠顯著提升韓國的國家信譽,穩定金融市場。如今的結果是,韓國經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衝擊。

美軍在韓國部署THAAD,其實也蘊含讓中韓兩國相互殘殺的意味。要怪只能怪韓國的親美保守派太短視、不爭氣。即使韓國有盧英敏這樣的明白人,也被扣上了“賣國”的帽子。

事實上,韓方把兩國換幣協議能否延長看成一個晴雨錶,如果能夠續簽,在韓國人看來就意味著因為THAAD而產生的限韓措施在逐步取消,韓國似乎就挺過了最難一關,冒險取得了成功。侵犯了大國的戰略利益之後,如果讓韓方逃脫懲罰,以韓國人的稟性,勢必要來第二次,第三次……

讓韓國變老實的方法的確有,但不是像很多網友叫嚷的那樣送幾枚導彈過去。昔日東亞大國積貧積弱、軍閥割據之時,沒有商戰的條件和本錢,現在正是打商戰的好時代。THAAD並非東亞大國對韓國進行經濟包圍和限制的主因,而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舉個例子。韓國某手機品牌在華曾經幾乎獨霸3000元以上高端安卓機市場,當然,他們那時有強大的企業規模和技術實力,還塑造了企業口碑,只能眼睜睜看他們收割利潤。

如今形勢逆轉。這個3000元以上的安卓機消費市場正在被收復。無論是全屏浪潮、明星效應還是行銷攻勢,中國本土企業已經今非昔比,一批國產品牌的茁壯成長讓韓國品牌屢戰屢挫,不復以往的銳氣。趕超韓國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真正的靶心是那個唯一的超級大國。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品進口國已經以2025年為期,計畫在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高端醫療設備和半導體等領域與西方並駕齊驅。這才是讓西方真正畏懼的事。

強國必然是發達國家,但發達國家未必是強國。某個島上的渣渣用“強國人”來調侃來自對岸的遊客,殊不知,為了強國這2個字,多少人頭落地,多少屍山血海。代價慘重,路途崎嶇,可方向正確,即使付出再多的艱辛和犧牲,也一定要走到底。西方不允許亞洲出現強國,唯一的希望就在中華民族身上。(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想看新聞背後的內幕?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