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哈蘇X1D體驗:無反中畫幅相機的第一槍,會不會打中你?

無反結構設計就像基因改造, 改變數碼相機的發展行程, 乃至是大躍進式的突破。 從最初被各方面的質疑, 再到如今已成不可忽視的力量,

顯然這既是成功也是認可。 作為全球首款無反中畫幅數碼相機, 哈蘇X1D的誕生給中畫幅相機、給哈蘇、給市場所帶來的, 會否是歷史的轉捩點?

來自瑞典的工匠精神

“有錢就是好”, 這是一句我流傳已久的口頭禪。 大多時候用來調侃, 但這回有實際意義。 打造一款好產品, 對於材質用料以及工藝要求都不會低, 更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靈感創意。 對於廠商還是選購的你而言, 都以“有錢”的態度與底氣來對待這款產品。

“機身由一整塊鋁合金經CNC切割而成”, 這已是高端智慧手機的標配, 在相機領域中卻是鳳毛麟角,

更不用說如此大小。 要知道哈蘇X1D的機身尺寸, 對於材質用料、加工時長以及工藝要求, 都用力地拔高成本。 堅持在瑞典以手工打磨、組裝, 更加劇成本。

可因此所表現出來的質感與做工表現, 是別家廠牌旗艦都不能夠比擬。 也同樣因詞此, 其機身無需一顆螺絲固定, 有著難以言喻的精緻感。 位於肩部的那句“HANDMADE IN SWEDEN”, 既是表明身份, 更是自豪的很。

以哈蘇的金字招牌和售價, 哈蘇X1D堪稱奢侈品的品質表現是理所應當。 讓我意外的, 是其不俗的操控感與優秀的科技感。

鋁合金打造的機身, 重量並不輕巧;中畫幅系統的需要,

尺寸並不小巧;工藝處理的限制, 線條直棱硬朗。 按理說這樣的設定並不友好, 但合理的重量分配以及寬大的握柄, 讓哈蘇X1D握持感是相當飽滿舒適。

特別是握柄的尺寸於空間, 能夠完全容納手指的舒適擺放。 採用大面積橡膠材質的蒙皮與防滑紋路設計, 觸感與手感是雙優。 哈蘇X1D將前後雙波輪、模式轉盤與功能鍵都放置於此, 手指稍微動動即可方便操作。

有這一系列的設定, 要讓我給哈蘇X1D的握持感與操控感打分, 肯定不會低。

尤為要單獨拎出來表現,是模式轉盤。哈蘇X1D的模式轉盤在功能上無甚特別,用法也是指頭一轉即可。特別是的其彈出式的結構,彈起時可只有轉動切換,按下即可鎖定。在避免誤操作的同時,相比起常規的自鎖式設計,單個手指即可靈活操作。

如此追求簡約的設計美學,給視覺效果加分不少。可同時也是雙刃劍,極大的壓縮功能按鍵,在實際使用時頗為繁瑣。如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集成在一個按鍵,通過短按切換,或長按以選取對焦點。在盲操時易於產生誤操作,也降低效率。

可因此而有不突兀的肩部,正是哈蘇做出如此設計的原因吧?

這樣的設計追求還表現在電池。哈蘇X1D並沒有傳統意義的電池倉蓋與鎖定設計,而是由電池本身實現。通過半自鎖軌道與緊密的尺寸控制,頭一回更換電池的我真被shock到。但要吐槽的,是電池充電口同樣位於電池本體,在多塊電池同時充電時可就費勁。

所幸足夠寬大的握柄給握持感加分的同時,還給電池留好足夠空間。3200mAh的電池容量足夠耐用,並且哈蘇X1D本體支持的USB供電,也挽回點分數來。

原以為哈蘇這“老傢伙”會在介面上擠牙膏,沒想到是緊跟潮流甚至成領頭羊。其配備有雙SD卡槽,支援USB 3.0規格的USB-C介面,少不了的是mini HDMI與音訊輸入/輸出。並且其內置Wi-Fi,可通過手機app進行遙控或重播。這一系列的特性,說得上是相機領域中的佼佼者。

智能手機般的操控感

初上手時可能會吐槽這塊螢幕,但不是因為顯示效果的原因。哈蘇X1D所採用的這塊3英寸螢幕既不可翻轉也只有92萬圖元,顯示效果、色彩表現以及可視角度都是主流水準。只是這個價位只做到這樣的表現,多少有點不夠意思。

可其意外支援的多點觸摸功能,在功能表操作以及圖片重播時的使用感受,反而是我要著重表揚。畢竟別家旗艦做了好多年,連單點觸摸都沒憋出來。(我沒說是索尼)

更為讓我驚喜的,是哈蘇X1D的人機交互與功能表設計。在提供足夠功能的基礎上,其有著相當不錯的自訂範圍。並且視覺效果可以說是我摸過這麼多相機中,最為優秀的,甚至沒有之一。

由大圖示與大字體組成的功能表結構,有那麼點WP系統的既視感,通過觸控式螢幕即可快速滑動、選取。並且對首屏功能表做自訂,將常用功能直接放置,以提升使用效率。取景時對各項資料的位置擺放和字體大小,更值得不少廠商學習學習。

當然哈蘇X1D並非完美,這裡要注意三個小點。

首先是ISO。其在低ISO時的步進正常,超過400時則以雙倍疊加,這就使得中高ISO選擇時,是在1600、3200、6400這樣跳躍的數字。雖說中畫幅用到高ISO的可能更低,雖說該機型定位也甚少用到,可真有用時還是挺彆扭的。

此外在數個固件版本後,雙SD卡依然是填滿一張再下一張的溢出策略,並不支援同步備份或分類存儲。這可就那就會雙卡槽的設定,還不如只提供一個更快速度的卡槽實在。這兩個問題是哈蘇動動手指就能搞定的,希望能儘快改進。

最後一點則是其從冷開機到可取景按下快門需要較長的時間,對於有掃街抓拍的使用者來說要額外的注意,也希望哈蘇能夠在未來的產品中考慮這樣的需求。

以中畫幅之名

無論是因為“底大一級壓死人”這句老話,還是頂著“全球首款無反中畫幅數碼相機”的名頭,哈蘇X1D最為吸引人並且引以為傲的,自然是這塊中畫幅CMOS。

即便說與傳統膠片中畫幅相比,哈蘇X1D的CMOS尺寸大小有所縮小,可其尺寸面積依然是全畫幅的1.7倍之大。這麼說你可能沒有概念,那麼想像下當擰下鏡頭展現在面前時,肯定能讓你心想“好大”。

這尺寸不光是夠大,更是有性能上的優勢。這塊5000萬圖元的CMOS可提供16bit色深與14檔動態範圍。前者可記錄更多的色彩,使得色彩過渡更為細膩無斷階,是商業應用中所注重的。後者則是有更大的後期空間,像暗部死黑或欠曝拉不回來等情況,都可以說再見。

要注意的是,大尺寸感測器有著更高性能得同時,也有著更高得功耗。這就使得哈蘇X1D在長時間工作時,有明顯的機身發熱現象,金屬機身進一步加劇這種感覺。此外其連拍速度最高僅2.3fps,並不適合在各類運動題材中使用。

並不意外的是,哈蘇X1D與自家H系列同樣是採用鏡間快門。相比起無反相機常用的焦平面快門而言,鏡間快門能夠減少機身震動的產生,便於手持拍攝。更為關鍵的是可實現最高1/2000秒的閃光燈同步速度,在外拍壓光時的作用極大。這既是商業攝影中所注重的,也是哈蘇一貫的優勢。

相比傳統中畫幅相機僅支持的單點中心對焦,哈蘇X1D已經很突破性的支持多點對焦。在更新固件後,最高有117個對焦點選擇,覆蓋感測器的中部位置。只是比較可惜的是,其僅採用反差對焦,對焦速度不功不過。

全新設計的機身結構,使得哈蘇X1D的卡口大小與法蘭距相比H系列均有所不同,採用全新設計的鏡頭群就成必然的事。目前這名為”XCD系列“的鏡頭群已有四款定焦產品,分別是3.5/45MM、3.5/50mm、3.2/90mm以及3.5/120mm。

少不了的,自然是哈蘇給大家畫餅,在未來將推出更多高品質的定焦、變焦鏡頭,以滿足使用者需要。當然目前已可通過XH鏡頭適配器,讓哈蘇X1D使用H系列的12款鏡頭,可用範圍擴充不少。

有意思的是,在更新固件版本後,哈蘇X1D更是支援最高1/10000秒的電子快門。這對於轉接其他品牌的鏡頭,是個相當積極的信號。

使用體驗在這裡感性的總結。鏡間快門確實能夠減少機身震動,在半個月的靜物拍攝中能夠實際感受到。但已用習慣主流產品的你我,都得花時間來習慣下。此外由於對焦技術的限制,哈蘇X1D較為容易出現拉風箱的情況,並且連拍速度幾乎可忽略,此外還有明顯的快門時滯。這些匯總起來,那就是對拍攝預判的要求提高不少,拍照時得好好端著。

在光線充足時有靠譜的對焦精度、速度,白平衡是極為穩定且準確的。遇到光線條件一般的夜晚或環境時,哈蘇X1D的對焦就有些發虛,較大概率出現拉風箱甚至是對焦失敗,直接換用手動對焦會好。當然這個事情的,對於主打商業棚拍來說,是能夠理解的。

在長時間拍攝時,其有較為明顯的機身發熱,甚至是燙手。這都是正常的事,不用擔心會損壞機身,反正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一整塊電池也差不多拍沒。記得要買張大容量的高速卡,不然哈蘇X1D全圖元下的JPEG+RAW格式保存,很快吃光空間的同時,查看重播還得等等呢。

至於畫質表現如何?

(以上圖片均經過LR處理,不涉及圖元移動與色彩調整)

有中畫幅這個硬條件和哈蘇的金字招牌,自然是沒啥好擔心的。正如上文所提供的感測器優勢,即便我經常使用索尼A7R2,都要給哈蘇X1D乖乖低頭。前段時間首頁文章的圖片品質突飛猛進,那是因為幾乎均由哈蘇X1D所拍攝。(暴露之前設備太渣?)

本想大寫特寫色彩表現,想來想去還是詞窮的用“毒德大學”這四個字。每家相機廠商都有自己對色彩的獨特見解,不同人自然也有不同的傾向,但由哈蘇X1D所拍攝的圖片,觀感上是要比索尼A7R2來的動人。(索尼:你丫的.....)

更為要著重提及的,那就是其動態範圍在後期時真的太爽快。曾經只能刪除的欠曝或過曝廢片,直接拉幾檔曝光都毫無問題,死黑或死白都不存在咯。

新開始

哈蘇X1D價格並不便宜,單機身價格就抵得上別家兩台旗艦,甚至集齊大三元。占大多數的普通使用者,只能是夢想機。可與動輒能買台車的傳統中畫幅相機相比,其配備鏡頭後不過十萬塊錢。對中畫幅有需要的高端影像工作室、哈蘇老用戶、專業消費級用戶來說,會是頭號種子。

其頂尖的材質用料與工藝設計,還有如智慧手機般的觸控操作,絕對讓人愛不惜手的想擁有。中畫幅所給予的強大畫質表現,以及哈蘇對色彩的理解,更是一道道光環加成。但幾可忽略的連拍速度、受制的對焦技術以及鏡間快門的限制,又難以愛屋及鳥。

以市場狀況,以產品現狀,以我的看法,哈蘇X1D是局限。可在哈蘇的角度來看,其定位卻路手術刀般精准。與准專業級的H系列互相照應,是這些老用戶的第二台裝備。無反結構給價格與體積帶來的優勢,開始撬動對中畫幅心癢癢的中高端用戶。

就如無反全畫幅相機最初登場時,所遭受的質疑一樣,誰會知道其在如今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呢。對於哈蘇來說,對於已有76年歲數的他來說,哈蘇X1D是個新的開始。

尤為要單獨拎出來表現,是模式轉盤。哈蘇X1D的模式轉盤在功能上無甚特別,用法也是指頭一轉即可。特別是的其彈出式的結構,彈起時可只有轉動切換,按下即可鎖定。在避免誤操作的同時,相比起常規的自鎖式設計,單個手指即可靈活操作。

如此追求簡約的設計美學,給視覺效果加分不少。可同時也是雙刃劍,極大的壓縮功能按鍵,在實際使用時頗為繁瑣。如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集成在一個按鍵,通過短按切換,或長按以選取對焦點。在盲操時易於產生誤操作,也降低效率。

可因此而有不突兀的肩部,正是哈蘇做出如此設計的原因吧?

這樣的設計追求還表現在電池。哈蘇X1D並沒有傳統意義的電池倉蓋與鎖定設計,而是由電池本身實現。通過半自鎖軌道與緊密的尺寸控制,頭一回更換電池的我真被shock到。但要吐槽的,是電池充電口同樣位於電池本體,在多塊電池同時充電時可就費勁。

所幸足夠寬大的握柄給握持感加分的同時,還給電池留好足夠空間。3200mAh的電池容量足夠耐用,並且哈蘇X1D本體支持的USB供電,也挽回點分數來。

原以為哈蘇這“老傢伙”會在介面上擠牙膏,沒想到是緊跟潮流甚至成領頭羊。其配備有雙SD卡槽,支援USB 3.0規格的USB-C介面,少不了的是mini HDMI與音訊輸入/輸出。並且其內置Wi-Fi,可通過手機app進行遙控或重播。這一系列的特性,說得上是相機領域中的佼佼者。

智能手機般的操控感

初上手時可能會吐槽這塊螢幕,但不是因為顯示效果的原因。哈蘇X1D所採用的這塊3英寸螢幕既不可翻轉也只有92萬圖元,顯示效果、色彩表現以及可視角度都是主流水準。只是這個價位只做到這樣的表現,多少有點不夠意思。

可其意外支援的多點觸摸功能,在功能表操作以及圖片重播時的使用感受,反而是我要著重表揚。畢竟別家旗艦做了好多年,連單點觸摸都沒憋出來。(我沒說是索尼)

更為讓我驚喜的,是哈蘇X1D的人機交互與功能表設計。在提供足夠功能的基礎上,其有著相當不錯的自訂範圍。並且視覺效果可以說是我摸過這麼多相機中,最為優秀的,甚至沒有之一。

由大圖示與大字體組成的功能表結構,有那麼點WP系統的既視感,通過觸控式螢幕即可快速滑動、選取。並且對首屏功能表做自訂,將常用功能直接放置,以提升使用效率。取景時對各項資料的位置擺放和字體大小,更值得不少廠商學習學習。

當然哈蘇X1D並非完美,這裡要注意三個小點。

首先是ISO。其在低ISO時的步進正常,超過400時則以雙倍疊加,這就使得中高ISO選擇時,是在1600、3200、6400這樣跳躍的數字。雖說中畫幅用到高ISO的可能更低,雖說該機型定位也甚少用到,可真有用時還是挺彆扭的。

此外在數個固件版本後,雙SD卡依然是填滿一張再下一張的溢出策略,並不支援同步備份或分類存儲。這可就那就會雙卡槽的設定,還不如只提供一個更快速度的卡槽實在。這兩個問題是哈蘇動動手指就能搞定的,希望能儘快改進。

最後一點則是其從冷開機到可取景按下快門需要較長的時間,對於有掃街抓拍的使用者來說要額外的注意,也希望哈蘇能夠在未來的產品中考慮這樣的需求。

以中畫幅之名

無論是因為“底大一級壓死人”這句老話,還是頂著“全球首款無反中畫幅數碼相機”的名頭,哈蘇X1D最為吸引人並且引以為傲的,自然是這塊中畫幅CMOS。

即便說與傳統膠片中畫幅相比,哈蘇X1D的CMOS尺寸大小有所縮小,可其尺寸面積依然是全畫幅的1.7倍之大。這麼說你可能沒有概念,那麼想像下當擰下鏡頭展現在面前時,肯定能讓你心想“好大”。

這尺寸不光是夠大,更是有性能上的優勢。這塊5000萬圖元的CMOS可提供16bit色深與14檔動態範圍。前者可記錄更多的色彩,使得色彩過渡更為細膩無斷階,是商業應用中所注重的。後者則是有更大的後期空間,像暗部死黑或欠曝拉不回來等情況,都可以說再見。

要注意的是,大尺寸感測器有著更高性能得同時,也有著更高得功耗。這就使得哈蘇X1D在長時間工作時,有明顯的機身發熱現象,金屬機身進一步加劇這種感覺。此外其連拍速度最高僅2.3fps,並不適合在各類運動題材中使用。

並不意外的是,哈蘇X1D與自家H系列同樣是採用鏡間快門。相比起無反相機常用的焦平面快門而言,鏡間快門能夠減少機身震動的產生,便於手持拍攝。更為關鍵的是可實現最高1/2000秒的閃光燈同步速度,在外拍壓光時的作用極大。這既是商業攝影中所注重的,也是哈蘇一貫的優勢。

相比傳統中畫幅相機僅支持的單點中心對焦,哈蘇X1D已經很突破性的支持多點對焦。在更新固件後,最高有117個對焦點選擇,覆蓋感測器的中部位置。只是比較可惜的是,其僅採用反差對焦,對焦速度不功不過。

全新設計的機身結構,使得哈蘇X1D的卡口大小與法蘭距相比H系列均有所不同,採用全新設計的鏡頭群就成必然的事。目前這名為”XCD系列“的鏡頭群已有四款定焦產品,分別是3.5/45MM、3.5/50mm、3.2/90mm以及3.5/120mm。

少不了的,自然是哈蘇給大家畫餅,在未來將推出更多高品質的定焦、變焦鏡頭,以滿足使用者需要。當然目前已可通過XH鏡頭適配器,讓哈蘇X1D使用H系列的12款鏡頭,可用範圍擴充不少。

有意思的是,在更新固件版本後,哈蘇X1D更是支援最高1/10000秒的電子快門。這對於轉接其他品牌的鏡頭,是個相當積極的信號。

使用體驗在這裡感性的總結。鏡間快門確實能夠減少機身震動,在半個月的靜物拍攝中能夠實際感受到。但已用習慣主流產品的你我,都得花時間來習慣下。此外由於對焦技術的限制,哈蘇X1D較為容易出現拉風箱的情況,並且連拍速度幾乎可忽略,此外還有明顯的快門時滯。這些匯總起來,那就是對拍攝預判的要求提高不少,拍照時得好好端著。

在光線充足時有靠譜的對焦精度、速度,白平衡是極為穩定且準確的。遇到光線條件一般的夜晚或環境時,哈蘇X1D的對焦就有些發虛,較大概率出現拉風箱甚至是對焦失敗,直接換用手動對焦會好。當然這個事情的,對於主打商業棚拍來說,是能夠理解的。

在長時間拍攝時,其有較為明顯的機身發熱,甚至是燙手。這都是正常的事,不用擔心會損壞機身,反正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一整塊電池也差不多拍沒。記得要買張大容量的高速卡,不然哈蘇X1D全圖元下的JPEG+RAW格式保存,很快吃光空間的同時,查看重播還得等等呢。

至於畫質表現如何?

(以上圖片均經過LR處理,不涉及圖元移動與色彩調整)

有中畫幅這個硬條件和哈蘇的金字招牌,自然是沒啥好擔心的。正如上文所提供的感測器優勢,即便我經常使用索尼A7R2,都要給哈蘇X1D乖乖低頭。前段時間首頁文章的圖片品質突飛猛進,那是因為幾乎均由哈蘇X1D所拍攝。(暴露之前設備太渣?)

本想大寫特寫色彩表現,想來想去還是詞窮的用“毒德大學”這四個字。每家相機廠商都有自己對色彩的獨特見解,不同人自然也有不同的傾向,但由哈蘇X1D所拍攝的圖片,觀感上是要比索尼A7R2來的動人。(索尼:你丫的.....)

更為要著重提及的,那就是其動態範圍在後期時真的太爽快。曾經只能刪除的欠曝或過曝廢片,直接拉幾檔曝光都毫無問題,死黑或死白都不存在咯。

新開始

哈蘇X1D價格並不便宜,單機身價格就抵得上別家兩台旗艦,甚至集齊大三元。占大多數的普通使用者,只能是夢想機。可與動輒能買台車的傳統中畫幅相機相比,其配備鏡頭後不過十萬塊錢。對中畫幅有需要的高端影像工作室、哈蘇老用戶、專業消費級用戶來說,會是頭號種子。

其頂尖的材質用料與工藝設計,還有如智慧手機般的觸控操作,絕對讓人愛不惜手的想擁有。中畫幅所給予的強大畫質表現,以及哈蘇對色彩的理解,更是一道道光環加成。但幾可忽略的連拍速度、受制的對焦技術以及鏡間快門的限制,又難以愛屋及鳥。

以市場狀況,以產品現狀,以我的看法,哈蘇X1D是局限。可在哈蘇的角度來看,其定位卻路手術刀般精准。與准專業級的H系列互相照應,是這些老用戶的第二台裝備。無反結構給價格與體積帶來的優勢,開始撬動對中畫幅心癢癢的中高端用戶。

就如無反全畫幅相機最初登場時,所遭受的質疑一樣,誰會知道其在如今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呢。對於哈蘇來說,對於已有76年歲數的他來說,哈蘇X1D是個新的開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