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鮮花清酒寄哀思 文明祭祀入人心

圖為君山區團委組織青年志願者以及許市中學學生到周逸群烈士紀念園祭掃 (李維坤 劉銀冰)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3月28日, 雖然離清明節還有幾天時間, 但有不少市民為避清明節假日期間的掃墓高峰, 紛紛利用上班時間, 來到白鶴公墓、長山陵園掃墓祭祖, 清明“祭祀熱”開始提前升溫。

文明祭祀漸入人心

3月28日上午, 記者在白鶴公墓門口看到, 前來祭祀的人們絡繹不絕, 他們手捧鮮花, 表情凝重。 據白鶴公墓陵園管理所所長萬青介紹, 平時週末來的人較多, 而本週末正是清明掃墓高峰期, 人流量會更多, 很多人為了錯開高峰期就利用工作日的時間進行掃墓。 他們已在道路醒目處設置了交通指示牌, 屆時也將有交警前來疏導交通, 確保道路通暢。

記者獲悉, 今年與往年相比, 文明祭祀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不少市民都改為了鮮花祭祀。

“畢竟這是多年歷史傳承下來的風俗, 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改變, 因此, 我們今天免費提供了環保桶和掃帚、鮮花, 就是方便市民祭掃, 同時我們在陵園還設了一個服務台, 就是怕一些市民在祭掃過程中有突發情況或者身體不適的情況。 ”萬青介紹說, 在公墓入口處, 擺放了免費的鮮花和掃帚, 還有環保桶, 市民可將冥錢放在環保桶裡進行焚燒。 此外, 今年還專門設置了焚燒池。 從目前來看, 焚燒冥錢的少了, 鮮花祭祀的越來越多。

據悉, 除了前來掃墓的人之外, 購買公墓的市民也逐漸增多。 “清明期間有的人前來祭祀, 同時也來看看墓地。 ”萬青介紹。

祭祀碑花受歡迎

在長山陵園入口處, 記者看到一處鮮花出售攤點, 地上擺著各式各樣的鮮花,

主要以菊花、百合、康乃馨為主, 有盆栽, 還有花籃, 前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 “以前是無人問津, 現在買花的人越來越多。 ”攤主王先生告訴記者, 盆栽價格15元到40元不等, 花籃50元/個。 從清明節前15天, 他就在陵園附近賣花。 多年的經歷, 讓他感受到了文明祭祀漸漸深入人心。

“今年比較流行碑花。 ”記者看到, 有不少市民前來諮詢、購買。 每個碑花大約直徑40釐米左右, 價格5-20元不等。 “碑花顏色比較新鮮, 外形美觀, 很受歡迎。 ”王先生表示。 前來購買的市民表示, 每年清明節掃墓, 讓我們不忘親人、長輩, 現在大多都用鮮花寄哀思, 表達了我們的敬意, 也做到了環保。

隨後, 記者跟隨市民來到公墓處, 看到每座公墓旁邊都被打掃的乾乾淨淨,

其中, 工作人員也拿著掃帚和垃圾袋, 隨時將塑膠袋等垃圾撿起來, 為前來祭祀的人帶來了整潔的環境。 而放眼望去, 公墓前多了鮮花, 少了灰塵和焚燒的灰燼。 剛剛從陵園掃墓下來的吳先生告訴記者, 他今年掃墓祭祖沒有燃放煙花爆竹了, 他認為:“通過鞠躬默哀、敬獻鮮花、一杯清酒等文明的祭祀方式, 同樣能夠起到追憶逝者, 寄託哀思的效果。 ”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 2017年, 我市將繼續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和安全文明祭掃, 嚴禁隨地焚燒祭祀用品、禁止隨地燃放煙花爆竹等不安全祭掃行為。

“從3月20日起至4月20日, 岳陽各個縣市區的所有林區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和香蠟紙錢等違章用火行為, 嚴禁一切火源進山, 嚴禁將易燃易爆物品帶入林區。

”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清明節期間, 為保障出行群眾的安全, 減少因上墳祭祖引起的森林火災等問題, 我市各相關部門已經做好相應的安排, 強化應急管理和預防工作, 並設置觀察點, 實行分片管理, 為宣導文明祭祀方式, 市民政局已提前做好清明節期間祭掃服務海報圖片, 清明節期間工作人員都不休息確保實現“文明祭掃、平安清明”。 同時, 宣導大家通過鮮花、詩賦以及網路祭奠、家庭“追思會”、社區公祭等文明祭掃方式對先人在清明節寄託哀思。

手記:

清明節是緬懷先人、悼念逝者的傳統節日。 每逢此時, 家家戶戶都要祭祖掃墓。 在現代社會, 我們在傳承“祭祖追思”傳統文化的同時, 應該用更文明、綠色、安全的祭奠方式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哀思之情。

在傳統風俗中,一捆紙錢,一束紙花,一些吃食,是清明祭掃的必備品,張張紙錢在火中燃盡,表達的是後人對先人的無盡思念與牽掛,可是這樣的方式也給環境保護帶來了難題和困擾。清明時節雨紛紛,變成了清明時節“煙火紛紛”,市民因焚燒祭掃物品而引發的火災事例頻頻出現。

其實,祭掃的方式多種多樣,並不一定單單局限于燒燒紙錢放鞭炮。網路祭掃、用鮮花、心願卡、千紙鶴、黃絲帶、放飛氣球、植樹等形式的祭掃,既文明時尚,又節儉環保。

文明祭掃的實現與踐行,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一方面,需要樹立文明的意識,洞悉傳統祭掃之害,而認識到文明祭掃之利;另一方面要具有擔當精神,要有大局意識,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動文明的進步。

應該用更文明、綠色、安全的祭奠方式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哀思之情。

在傳統風俗中,一捆紙錢,一束紙花,一些吃食,是清明祭掃的必備品,張張紙錢在火中燃盡,表達的是後人對先人的無盡思念與牽掛,可是這樣的方式也給環境保護帶來了難題和困擾。清明時節雨紛紛,變成了清明時節“煙火紛紛”,市民因焚燒祭掃物品而引發的火災事例頻頻出現。

其實,祭掃的方式多種多樣,並不一定單單局限于燒燒紙錢放鞭炮。網路祭掃、用鮮花、心願卡、千紙鶴、黃絲帶、放飛氣球、植樹等形式的祭掃,既文明時尚,又節儉環保。

文明祭掃的實現與踐行,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一方面,需要樹立文明的意識,洞悉傳統祭掃之害,而認識到文明祭掃之利;另一方面要具有擔當精神,要有大局意識,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動文明的進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