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蕭山媳婦哭訴:欠債20萬,老公已逝,白事不想做……

世上萬物都處於一個輪回之中, 生老病死就是人類最真實的寫照。 在人生的這段長河裡, 我們感受到“生”的不容易, 那“死”又何談容易呢?在感慨“生不起”、“養不起”的同時, “死不起”也在向我們靠攏。 因為在蕭山, 辦喪事的習俗可真的是折磨人。

昨日, 蕭山網友[模糊的記憶]在網上發帖:“三周年不做真的不可以嗎?”

我心裡一直糾結著, 老公去世三周年了可以不操辦嗎?喪事, 頭七二七……六七, 一百天, 一周年等每個周都做的, 三周年我真的不想做了, 但在這家庭封建迷信思想的壓迫下, 我不做可以嗎, 後果會怎樣?老公生病那些年都已經花光了我家所有的積蓄, 還欠了20萬的外債, 喪事以後一直敲敲打打把我的皮剝了一層又一層。 我每月天天上班才三千左右的工資, 供養上大學, 各種大小花銷, 各種酒席的禮錢, 家裡的電費水費電話費……去年公公做陰壽, 上個月我爸爸去世,

外侄生孩子, 外侄女訂婚……等等!以後兒子要結婚, 要買車, 家裡房子要裝修……我都不敢想。 昨晚兒子說爸爸做三周年他在學校就不回來了, 我說不做了, 他不樂意就和我吵了!。 婆婆和兒子兩個人都要做, 她們都把我當取款機了!我該怎麼辦?

{ 帖子一經發出 }

也是引起了網友的共鳴:

無名人士:唉, 怎麼跟我一樣啊, 我也在糾結這個問題, 不做鄰居要說閒話, 做了傷財傷身。

姑蘇慕容:做吧, 反正一路已經都做下來了。

平心人:形式不一吧。

小阿妙:真的不容易!加油!

東方不敗5110:你也真不容易。

幸福是+_+:簡單搞下嘍, 那麼就雙方都滿意了。 因為就算你兒子、婆婆不說, 家裡別的人也會說, 雖然我們年紀輕的人也不喜歡這一套, 但有時候家裡人也稍微顧及下吧。

◆ ◆ ◆ ◆ ◆

看了這位網友的遭遇, 相信大家都深表同情, 因為辦喪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還不是隨便就能辦的起的。

在蕭山辦喪事排場很大, 請道士來敲敲打打, 念佛經、燒祭品、擺棺材等等這些都少不了, 還有鞭炮聲、鑼鼓聲、哀樂聲、哭聲,

各種聲音可謂是“源源不斷”。 一旦開始就是連著好幾天, 一直到出喪為止, 接下去還有各種“七”、“周年”...這項工作的工程量可以說是非常大了, 怪不得一場喪事辦下來, 人都要憔悴好幾分。

我們不得不承認, 辦喪事的確是讓人身心俱疲的一件事情。

除了身體累, 腰包應該也很累吧。 不得不說, 網友直呼“死不起”是真的!

前段時間, 有位蕭山小夥就在網上發帖, 直呼“死不起”!

據小夥表示, 朋友家老人過世了, 辦喪事, 3天下來花了5萬, 接下去還有頭七, 2345七, 100天, 一周年...這該多少費用, 孩子多的還好, 大家平分下, 孩子少的就...小夥說作為小輩也不能說什麼, “生前不好好對, 死後弄這些幹嘛, 哎。 ”

辦一場喪事這麼的勞民傷財,那麼就一定要辦喪事嗎?不做喪事難道就不可以嗎?有人說這個跟思想有關係。

老一輩:風俗傳統不能忘

辦喪事的風俗流傳至今,是一種表達對死者尊敬的方式。既要以一種方式盡可能表達哀戚之情,因為他確實已經不在了;但是另一方面又要假定他仍然存在來盡可能表達一種敬,這也是生前對他敬的一種延續。對於上一輩的人來說,認為這種傳統風俗不能忘,因為堅持要辦喪事。

年輕一輩:喪事簡辦,逐漸接受文明安葬方式

對於年輕一代人來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因而喪事簡辦也就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但這也並非絕對是年輕一代人才能接受,其實蕭山已經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能接受文明喪葬的方式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傳統風俗漸漸地不適應了,該摒棄的就要堅決摒棄,該堅持的就要堅持。就拿辦喪事這件事來說,排場如此之大,不僅勞民傷財,還打擾到了周邊鄰居,但如果選擇了文明安葬的方式,會不會又是另一番景象呢?

湘湖社區就有一個值得點贊的家庭。湘湖社區的孫先生家為移風易俗做出了表率。孫先生家老伴去世,舉行葬禮時不請道士做法事;不使用音響設備播放哀樂;要求前來參加葬禮的親友手機靜音;不放鞭炮,自覺摒棄殯葬舊俗,不擾民,沒有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湘湖社區也是寫了一封表揚信送到孫先生家,表揚他一家為文明殯葬樹立了榜樣。

此前,小編就有寫過蕭山墓地價格死貴死貴的報導,再加上這辦喪事,相信更多人要加入高喊“死不起”的隊伍了。那麼,在這樣的形勢下,是不是就可以考慮生態安葬的方式呢?相比要那麼大的排場,倒不如來個安靜又環保的。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聽起來就很文藝,選擇這樣的方式也不錯啊,又經濟又實惠,還低碳環保!

其實,不論選擇哪種方式,就是一句話:堅持“厚養薄葬”,比什麼都重要!

辦一場喪事這麼的勞民傷財,那麼就一定要辦喪事嗎?不做喪事難道就不可以嗎?有人說這個跟思想有關係。

老一輩:風俗傳統不能忘

辦喪事的風俗流傳至今,是一種表達對死者尊敬的方式。既要以一種方式盡可能表達哀戚之情,因為他確實已經不在了;但是另一方面又要假定他仍然存在來盡可能表達一種敬,這也是生前對他敬的一種延續。對於上一輩的人來說,認為這種傳統風俗不能忘,因為堅持要辦喪事。

年輕一輩:喪事簡辦,逐漸接受文明安葬方式

對於年輕一代人來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因而喪事簡辦也就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但這也並非絕對是年輕一代人才能接受,其實蕭山已經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能接受文明喪葬的方式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傳統風俗漸漸地不適應了,該摒棄的就要堅決摒棄,該堅持的就要堅持。就拿辦喪事這件事來說,排場如此之大,不僅勞民傷財,還打擾到了周邊鄰居,但如果選擇了文明安葬的方式,會不會又是另一番景象呢?

湘湖社區就有一個值得點贊的家庭。湘湖社區的孫先生家為移風易俗做出了表率。孫先生家老伴去世,舉行葬禮時不請道士做法事;不使用音響設備播放哀樂;要求前來參加葬禮的親友手機靜音;不放鞭炮,自覺摒棄殯葬舊俗,不擾民,沒有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湘湖社區也是寫了一封表揚信送到孫先生家,表揚他一家為文明殯葬樹立了榜樣。

此前,小編就有寫過蕭山墓地價格死貴死貴的報導,再加上這辦喪事,相信更多人要加入高喊“死不起”的隊伍了。那麼,在這樣的形勢下,是不是就可以考慮生態安葬的方式呢?相比要那麼大的排場,倒不如來個安靜又環保的。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聽起來就很文藝,選擇這樣的方式也不錯啊,又經濟又實惠,還低碳環保!

其實,不論選擇哪種方式,就是一句話:堅持“厚養薄葬”,比什麼都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