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綠水青山共為鄰 宜居南寧顯魅力

過去的5年是南寧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宜居功能日臻完善的5年。

邕江兩岸及18條內河水系綜合整治深入推進, 城市水環境大幅改善;地鐵1號線東段試運營, 廣西成為首個開通地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黨的十八大以來, 南寧市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 堅持“治水、建城、為民”主線, 打造高品位的現代宜居都市, 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以治水優生態, 以建城促宜居, 以為民為依歸。 未來, 南寧市將繼續推進綠城品質升級, 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讓廣大市民生活在更加幸福美好的城市中。

數說城建:邕江兩岸建成31公里景觀帶

建成區內河水質逐年改善

邕江是南寧的母親河, 順流而下, 一派繁忙的邕寧水利樞紐工程讓人倍感震撼;行走在風光旖旎的濱江景觀帶, 一步一景的景觀美不勝收……這是南寧以“治水、建城、為民”為主線, 再繪邕城水域之變的縮影。

5年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環境整治工作, 按照“治水、建城、為民”的理念和要求, 通過推動邕江綜合整治、內河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和內河管理等工作, 建成區內河水質逐年改善。

邕江整治開發工作從2012年啟動特別是從2015年實施3年攻堅計畫以來,

取得了明顯成效。 至2016年底, 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作範圍內網箱船隻清理和船民漁民上岸安置工作全部完成, 累計拆除轉移船隻4330艘, 安置船民漁民1050戶3803人。 目前, 老口航運樞紐已全面完工, 實現蓄水通航發電, 邕寧水利樞紐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計畫2018年下半年完工。

在兩岸景觀整治建設方面, 邕江兩岸基本建成了邕江濱水公園、自治區黨校—三岸大橋南北岸等約31公里景觀帶, 多個濱江景觀項目建成開放, 計畫2017年底基本完成建成區55公里景觀建設。

今年我市另外兩項“治水”重點工作——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和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也進展順利, 截至9月底, 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已完工113個, 累計完成投資86.63億元, 一批涉及水生態修復、公園綠地、道路廣場、公共建築、居住社區和排水管網的示範項目建成;建成區黑臭水體已完成消除70.5公里, 占任務數的70.9%。

數說城建:南寧已建成246條城市道路

“四縱四橫”交通網絡體系初具規模

景觀變美了, 車道變多了, 行車也更加舒適了……國慶期間,

桂林遊客朱先生開車行駛在民族大道上連連稱讚:“民族大道的綠化、亮化、美化都數一流, 不愧為‘廣西壯鄉第一路’!”

完成改造提升的民族大道有效增強了交通通行能力, 與地下穿梭的地鐵1號線相得益彰, 進一步提升了南寧的城市形象與品位。

“建城”是城市發展的核心任務。2012年以來,南寧市堅持以道路橋樑建設為先導,圍繞“打通斷頭路、形成環通道、建設主軸路、形成放射線”的思路,繼續實施“暢通工程”,基本建成五象新區“三縱三橫”主幹路網,火車東站片區、相思湖新區路網,有力支撐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打通長堽路、楓林路等多條“斷頭路”,完成吳圩機場第二高速公路、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東西向快速路東段等主要道路建設,新增五象大橋、英華大橋、淩鐵大橋、西明大橋、良慶大橋等多座跨江橋樑,白沙大道、五象大道等多座城市立交建成使用,進一步改變城市交通“東西不暢,南北不通,越江不便”的局面。

地鐵建設體現了市委、市政府民生優先、公共交通優先,著重解決好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為民理念。5年來,各級各部門按照城市發展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要求,按照“四定”要求扎實推進項目建設,以良好的城市交通環境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南寧地鐵1號線東段正式運營,我市在少數民族首府城市中率先邁入地鐵時代;地鐵2、3、4、5號線推進順利。

據統計,2012年南寧市城市道路立交橋有25座,截至2017年9月,南寧市城市道路立交橋上升至45座。2012年以來,南寧市新增五象大橋、英華大橋等6座跨江橋樑,進一步改善了城市交通擁堵問題;2012年南寧市城市道路共162條,截至2017年9月,南寧市城市道路共246條,使我市“四縱四橫”的城市交通網絡體系初具規模。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不僅讓百姓的出行變得快捷便利,也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數說城建:棚改4年惠及人口約18.2萬人

棚改讓市民“住有所居”

“要不是棚戶區改造,我哪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喲!”居住在臺灣街宜蘭灣社區8棟的閉鳳蓮,2012年通過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搬到這裡。

在我市,許多市民像閉鳳蓮一樣通過棚戶區改造圓了新居夢。

近年來,南寧市按統一規劃、成片改造的原則,通過將舊城棚戶區改造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與改善城市環境相結合、與改善民生相結合,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積極推動我市棚戶區改造工作實現新突破。

創新改造模式,推行土地熟化人制度,不斷完善“三舊”及棚戶區改造土地市場一、二級聯動開發模式;拓寬棚戶區改造融資管道,用好貸款,解決棚戶區改造資金瓶頸問題;堅持節約用地和集約用地,注重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制定加快推進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方案……一系列舉措讓南寧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

據統計,2013年,我市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開工1631套(戶),開工率100%;2014年,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開工12302套(戶),開工率102.8%;2015年,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開工17572套(戶),開工率100.4%;2016年,完成國家任務開工13986套(戶),開工率110.2%。2013—2016年4年均全面及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國家任務及自治區新增任務,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共計45491套(戶),惠及人口約18.2萬人。

“建城”是城市發展的核心任務。2012年以來,南寧市堅持以道路橋樑建設為先導,圍繞“打通斷頭路、形成環通道、建設主軸路、形成放射線”的思路,繼續實施“暢通工程”,基本建成五象新區“三縱三橫”主幹路網,火車東站片區、相思湖新區路網,有力支撐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打通長堽路、楓林路等多條“斷頭路”,完成吳圩機場第二高速公路、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東西向快速路東段等主要道路建設,新增五象大橋、英華大橋、淩鐵大橋、西明大橋、良慶大橋等多座跨江橋樑,白沙大道、五象大道等多座城市立交建成使用,進一步改變城市交通“東西不暢,南北不通,越江不便”的局面。

地鐵建設體現了市委、市政府民生優先、公共交通優先,著重解決好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為民理念。5年來,各級各部門按照城市發展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要求,按照“四定”要求扎實推進項目建設,以良好的城市交通環境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南寧地鐵1號線東段正式運營,我市在少數民族首府城市中率先邁入地鐵時代;地鐵2、3、4、5號線推進順利。

據統計,2012年南寧市城市道路立交橋有25座,截至2017年9月,南寧市城市道路立交橋上升至45座。2012年以來,南寧市新增五象大橋、英華大橋等6座跨江橋樑,進一步改善了城市交通擁堵問題;2012年南寧市城市道路共162條,截至2017年9月,南寧市城市道路共246條,使我市“四縱四橫”的城市交通網絡體系初具規模。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不僅讓百姓的出行變得快捷便利,也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數說城建:棚改4年惠及人口約18.2萬人

棚改讓市民“住有所居”

“要不是棚戶區改造,我哪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喲!”居住在臺灣街宜蘭灣社區8棟的閉鳳蓮,2012年通過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搬到這裡。

在我市,許多市民像閉鳳蓮一樣通過棚戶區改造圓了新居夢。

近年來,南寧市按統一規劃、成片改造的原則,通過將舊城棚戶區改造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與改善城市環境相結合、與改善民生相結合,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積極推動我市棚戶區改造工作實現新突破。

創新改造模式,推行土地熟化人制度,不斷完善“三舊”及棚戶區改造土地市場一、二級聯動開發模式;拓寬棚戶區改造融資管道,用好貸款,解決棚戶區改造資金瓶頸問題;堅持節約用地和集約用地,注重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制定加快推進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方案……一系列舉措讓南寧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

據統計,2013年,我市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開工1631套(戶),開工率100%;2014年,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開工12302套(戶),開工率102.8%;2015年,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開工17572套(戶),開工率100.4%;2016年,完成國家任務開工13986套(戶),開工率110.2%。2013—2016年4年均全面及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國家任務及自治區新增任務,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共計45491套(戶),惠及人口約18.2萬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