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跑步、登山傷膝蓋?警惕運動這把雙刃劍

都說秋季是最適合運動的季節,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 在這秋高氣爽的大好時光下怎能窩在家裡!爬山, 跑步, 郊遊等等, 各種戶外誘惑讓人忍不住“動起來”。 然而, 這些被公認為有益健康經典的運動方式, 被“運動後傷膝蓋”的說法打破, 那麼跑步、登山真的會對膝關節造成嚴重損害, 甚至不可逆的損傷嗎?真相到底如何呢?

骨科醫師根據個體情況給出不同的建議。 跑步、登山等運動對膝關節有利也有弊。 不論哪類人群, 哪類運動, 關鍵不是看做的什麼運動, 而是看膝蓋承受的“力”是否超負荷, 要儘量避免這些傷膝蓋的動作。

所以瞭解一些運動原理很重要, 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

就登山而言, 登山是屬於負重運動的過程,腰部以下的關節都要承受一定的壓力, 尤其是膝蓋。 正常人在向上爬山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會在瞬間增加4-5倍, 如果此時運動者的身體素質機能較弱、膝關節承受能力較差,

同時運動量又超過運動者的承受能力, 肯定就會對膝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

那麼, 登山運動是不是就只能敬而遠之了呢?

當然不是!登山不僅是一項能提高心肺功能還能帶動全身機能的有氧運動。 而且對於膝關節而言, 通過對膝關節適度的鍛煉,還有助於改善關節退化、風濕病所引起的症狀。 不過, 前提必須是在正確的運動方式下!其實, 當我們運動姿勢正確時, 大部分“力”都會被肌肉吸收, 剩下的會分散到骨頭上, 而非膝關節的軟骨。 只有在肌肉出了問題, 或者骨頭受傷了, 外力才會作用到軟骨上。

“聰明”登山的正確姿勢:

熱身減少拉傷 登山前讓關節、肌肉、韌帶以較輕的活動量進行預熱,

讓肌肉韌帶處於運動準備狀態。 同時, 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 還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 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泌。

減少負重配備登山杖 通常情況下負重不超過登山者自身體重的1/4。 配備登山杖能幫助登山者保持行走中的穩定性, 還能分擔下肢部分壓力。

合理調整重心 上山重心前移, 下山重心向後並稍降低。 同時, 膝蓋彎曲、腳向外側用力, 前腳站穩後才把重心移過去, 落地要輕。 下山要慢, 經常改變下山的節奏, 左右腳交替。

循序漸進提升耐力 運動一定要遵循適量的原則, 從少到多, 循序漸進。 例如沒健過身, 突然到健身房去鍛煉幾小時, 做自身承受不了的訓練, 很可能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

那有違運動健身的初衷了。 只有合乎規律地訓練才促進機體代謝,保證健康, 力量也不是一天就能練出來的, 要靠長此以往的堅持。

再來看看跑步, 據醫學權威期刊指出, 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 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 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也就是說, 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才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 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 只要你的運動量合理、跑步姿勢正確並提前做好適當的熱身, 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

運動是把雙刃劍, 不運動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過量運動同樣存在健康風險。 So, 最明智的辦法是量力而行、科學鍛煉, 相信愛運動的你很快就能達到你所需要的狀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