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洛陽話:夾板兒

夾板兒:就是納鞋底子的工具, 而且還是男人使用的, 您信嗎?不信啊, 聽我跟您慢慢說吧…

上世紀的七十年代以前, 在老城還能見到這個做布鞋的三角木頭架子, 一般都是中南雜木製作, 原色不上漆, 但也有例外:有錢的大戶人家因使用了好木實、講究, 用“大漆”粉飾黑棗紅色, 我家鄰居肖大伯兒是油漆匠, 他使“大漆”刷夾板兒純屬捎帶, 剩餘的大漆料仍了也可以, 小板凳、靠椅、夾板兒也就沾了光….

夾板兒結構非常簡單, 就是兩塊寬約10公分、厚約1.5公分, 高約85公分的木板, 中間用一根活動滴棖連結, 形成一個A字形狀…幹活時,

兩腿夾住不讓它任意活動, 被夾住的鞋底子料, 使用細麻繩絎千針, 因有了錐子打眼兒, 頂針兒的使用率就不高了。 本身這也是女人使用的工具, 可在洛陽老城區男人們使換的居多, 因為當時老城有布鞋廠, 男人們有勁兒, 幹活快, 做一雙千針鞋底子可貼補家用。

過去經常聽媽媽誇:奶奶、姥姥(婆婆兒)一夜可做一雙布鞋, 我們都感覺太不可思議啦, 但母親說這是真的, 因家人要出遠門, 傍晚開始準備, 天亮時完工, 不耽誤遠走的親人使用…

年幼時, 我在家玩過這個納鞋底子的夾板兒, 那是看二伯兒, 父親他們能坐下來幹女人的活兒好奇, 但走針還需二娘、母親指點, 實際也是幫了倒忙, 二伯兒笑、父親罵, 還得返工…

看看這個夾板:我們的台虎鉗是不是採用了夾板的原理製作的......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