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遊覽棋盤山

遊覽棋盤山

李聚果

七月十二日這天下午, 我夥同老馬從培訓班逃出來, 直接就上了山。 這次培訓本沒有什麼吸引力, 但因組織者安排了一天的旅遊而賦予了其意義, 參會者就多了, 來了有五十之眾。 這天下午安排的是幾場討論, 我們提不出啥建議, 就跑了吧, 提前上山。

老馬歲數大了, 向西走不多遠就說咱慢點, 別累著了, 他的話正合我意, 平時活動量少, 乍一登山真有些吃力呢, 身上的汗也下來了, 正好擦一把。 歇腳處有一塊巨石, 磨平的一面上寫著“懷古”二字, 不知這名字的來歷, 應該是行路之人踏在這晉冀古道上懷想古人之苦吧。

老馬說四十年前他曾走過這裡, 是一班子青年舉著紅旗去山西學大寨, 當時的路更難走, 不像現在這青石鋪就的臺階, 而今天, 這裡比四十年前美多了, 景區開發者將山路全用條石鋪成了臺階。

從懷古石往西, 景色越來越好看了, 兩邊的大山聳立, 各種樹木和植物覆蓋著大山, 左右上下一派青蔥翠綠, 生機勃勃。 石階順溝底向前延伸, 兩邊不時有標注的景觀名稱。 “試劍石”乃是一大塊被攔腰砍了一道溝痕的石頭, 細端詳, 分明是被利劍砍了三次, 雖沒斷, 且夠深;石頭有一間房大小, 那劍痕橫貫南北, 寬有兩寸, 無法想像那把劍該有多長多利。 “馬踏泉”已被壘成了一口井, 扶著井沿向下看,

裡邊真的有水, 尚在汩汩地流, 眼見從一處淌出來, 卻不見井水上漲, 或是滲漏到地下去了吧。

同行的老馬曾任縣農工部部長, 因工作之便去過很多地方, 遊覽過許多風景名勝, 而棋盤山這個景點是近幾年才開發出來的, 時候尚短, 他當年雖途經這裡, 出只是匆匆而過, 他說今天看來, 這地方真的不錯。 比起老馬, 我是自愧弗如, 到目前也才僅僅去過三四個省內的旅遊景點。

在我看來, 這兒的空氣清新涼爽, 植物多樣繁盛, 絕大部分是我沒見過的, 其中有一種樹木在這個盛夏的季節裡掛滿了一團團的黃花, 每一團都由無數個米粒大小的小黃花組成, 覺得它美, 覺得它奇特, 有意記住它的名字, 最終在一棵的枝杈上看見了它的名字標牌:欒樹(烏葉樹)。

在段嶺古關, 我們稍事停留, 看標誌牌上的介紹:段嶺關, 冀晉長城古關口之一。 為北魏拓跋氏所修, 明嘉靖時重修。 橫跨段裡溝, 關門內設兩道門, 門洞長10米。 整個關牆為石砌, 總長20米。 2004年, 正當棋盤山開發之際, 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襲擊了段嶺關。 從山上滾落的泥石流堵住了關門門洞, 關牆西面頓成水庫。 久之, 洪水從南頭奪口而泄, 將關南頭沖成大豁。 如今的關之南頭和東面石牆為2004年洪水後重修。

歇息一刻正要前行, 從後邊跟上一個少年, 是隨其開會的父親來這裡的, 他父親去會議室聽課, 他就跑上山來了。 正好一塊登山吧, 在這空曠的山溝裡, 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安全感。

氣喘吁吁、一路揮汗地走完石階,

迎面有一山名曰:佛祖峰, 在右首一小亭上看這座山, 的確像一尊佛, 有很相象的雙肩和兩耳。 佛祖峰前, 我們順著砂石路向北, 去往魏長城。 這一段山路坡度較緩, 竟然有車輛行駛的痕跡。

所謂的魏長城, 是景區開發者新砌的城牆, 這時候已經接近收尾了, 有五六個山民正把鑿平的條石鋪成石階以方便遊人登臨。 城門洞口上寫:晉冀之鑰, 施工的山民說, 過了這道城牆, 那邊就是山西了, 他們就是山西昔陽人, 在這山上鋪石階建亭子已經五年了。 看旁邊壘著鍋灶, 估計他們的午飯在山上吃。 這座新城牆雖不夠長, 但對我來說還是相當新鮮的, 城牆的一端還保留著一段舊牆, 我和同行的少年試著爬上去。 這就是1800年前北魏時期壘起來的石牆麼,

只是用一些大小不一的不規則石塊壘起兩邊表層, 當中的空檔填上沙土和碎石, 形成一道高度和寬度都不足兩米的簡易石牆。 踏在遍佈雜草的沙石牆上, 不相信它有那麼久遠的歷史, 它能讓當年守衛的士兵當做長城?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掩體罷了。 當然, 既有這一痕跡, 開發商自然要將它利用起來加固重修並附會一些歷史的故事和人物來增加景點的文化蘊含。

老馬累了, 坐在城牆磚上休息, 我與少年還要去攀登長城另一端的那座山, 老馬說:“你們去吧, 我在這兒等著, 山上風大, 小心點……”

右首的這座大山有其奇險之處, 山一側有斷裂處, 分裂出一處F形的山崖。 通過一座石橋, 我們來到這個F的頂端。 這裡應該是晉冀古道上所能登臨的最高處吧,看那小小的棋盤山,已處在我們的下首,幾與佛祖峰齊高了;山頂的面積不過一家院落的大小,有三兩棵小樹,腳下的岩石風蝕嚴重,剝落出片片碎石沙土。我觀察著風向,努力地往崖邊走,以體會其驚險,就聽得下邊有人喊:“別靠邊了,下來……”看不見是誰喊,可能是老馬,也可能是壘臺階的工人。他們是擔心這塊與主體斷裂的岩石承受不了兩個人的踩踏,抑或是怕這山風太大會把我們刮下來?總之是為我們好,就匆忙拍了幾張手機照,下山去了。

從長城下來,再登臨剛才繞過去的棋盤山。景點以此山命名,若不登臨此山,豈不是枉來一回。但是攀到半山,遇一“禁止攀岩”的警示牌,抬頭上看確是艱險,不能登頂了。

老馬說:“咱回吧,距晚飯時間不足個半小時了……”

我說:“好,咱們下山。”

下山也不輕鬆,此時也覺出累了,腿肚子發脹。據此次活動的組織者說,今晚的餐桌上有酒,晚飯時候就多喝一點吧,也好睡一個安穩覺,明天才可有力氣再爬南邊的山。

這裡應該是晉冀古道上所能登臨的最高處吧,看那小小的棋盤山,已處在我們的下首,幾與佛祖峰齊高了;山頂的面積不過一家院落的大小,有三兩棵小樹,腳下的岩石風蝕嚴重,剝落出片片碎石沙土。我觀察著風向,努力地往崖邊走,以體會其驚險,就聽得下邊有人喊:“別靠邊了,下來……”看不見是誰喊,可能是老馬,也可能是壘臺階的工人。他們是擔心這塊與主體斷裂的岩石承受不了兩個人的踩踏,抑或是怕這山風太大會把我們刮下來?總之是為我們好,就匆忙拍了幾張手機照,下山去了。

從長城下來,再登臨剛才繞過去的棋盤山。景點以此山命名,若不登臨此山,豈不是枉來一回。但是攀到半山,遇一“禁止攀岩”的警示牌,抬頭上看確是艱險,不能登頂了。

老馬說:“咱回吧,距晚飯時間不足個半小時了……”

我說:“好,咱們下山。”

下山也不輕鬆,此時也覺出累了,腿肚子發脹。據此次活動的組織者說,今晚的餐桌上有酒,晚飯時候就多喝一點吧,也好睡一個安穩覺,明天才可有力氣再爬南邊的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