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嶽西店前:美麗鄉村美如畫

嶽西縣店前村是中國傳統古村落之一, 也是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 近年來, 店前鎮搶抓機遇, 充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鄉風文明建設要求,

統籌聯動, 聚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產業發展。 如今的店前村, 已展現出“地綠、水淨、路潔、居佳、景美、業興”的新面貌, 成為群眾安居樂業的新家園。

科學規劃, 優化空間佈局。 堅持規劃引領, 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 該鎮聘請專業機構, 科學、系統地編制店前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 按照“城鎮標準、農村特色、山區新村”的標準, 結合地方歷史、文化、民俗、環境多種因素, 重點做到“三突出”, 即突出“禪宗”文化特色, 突出“綠色生態”景觀特色, 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便民特色。 明確空間佈局、功能定位, 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同時, 堅持資金統籌, 專案整合, 共同建設的原則, 以美麗鄉村建設財政專項資金為主體, 整合土地整理、危房改造、農飲工程、農村清潔工程等各類項目資金, 向美麗鄉村建設建設點傾斜, 對各項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提升。

集思廣益, 尊重群眾意願。 該鎮通過召開美麗鄉村建設村民動員會、座談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充分瞭解群眾意願, 成立了村級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 注重發揮村民理事會的橋樑紐帶作用和老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在房屋改貌、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堅持以群眾投資投勞為主, 依照農戶經濟條件量力而行, 循序漸進, 調動群眾主觀能動性,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民生工程全覆蓋。

因地制宜, 彰顯建設特色。 在建設過程中,

重點圍繞“拆、改、建、修、購、靚”六個字進行提升和環境整治。 一是“拆”, 拆除破舊房屋5處15間, 拆除旱廁22個;二是“改”, 改建衛生廁所30個, 房屋改貌70戶;三是“建”, 新建公廁2座, 垃圾屋2座, 排汙溝1300米;四是“修”, 修築中心村莊寬6.5米、長1.5公里水泥路;五是“購”, 購垃圾轉運車一輛, 垃圾筒80個;六是“靚”,對中心村莊電信、電力、移動、聯通杆路遷移, 整治門前庭院、邊坡, 對兩個村口景觀進行提升, 栽植景觀植物廣玉蘭、紅葉石楠、紅花槭木、桂花、垂柳2000 株, 安裝路燈50盞, 新建文化牆460平方米, 村莊景觀亮麗一新。

產業先行, 促進村民增收。 種植業和養殖業一直是店前的傳統產業。 在黨員示範戶的帶動下, 全村共有124戶村民種植了梨樹、桃樹、板栗等果樹, 平均每戶增收3000元左右。

胡本才、黃永爐、黃永田等村民分別養豬近500頭、牛40頭、羊100多頭、雞9000多隻、番鴨3000多隻、鵝3000多隻, 帶動了一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為了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店前村專門成立了嶽西縣鯉魚洲專業合作社, 專門負責茶葉、香菇、木耳、土豬肉、雞蛋等農產品統購統收統賣, 2016年, 合作社收入達12萬元, 2017年, 截止9月底, 收入達10萬元。 為了村民實現本地就業, 該村還積極協調引導在溫州發展的致富能手回鄉創業, 依託脫貧攻堅政策, 創建了店前村扶貧工廠, 吸納近30多名勞動力到制鞋廠上班, 其中貧困戶12戶, 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 結合司空山旅遊開發, 鼓勵周邊群眾積極發展農家樂和鄉村旅遊, 既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 又讓村民從中獲益。

弘揚特色文化,

傳播文明鄉風。 店前建鎮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 近年來, 當地政府以司空山旅遊景區為依託, 大力挖掘恢復地方民俗文化。 榨油、豆粑加工、米糖製作等傳統民間手工藝已全面恢復並投入生產。 跑竹馬、打連響、挑花籃、玩龍燈、舞獅等民間藝術活動常年開展, 當地獨特的黃梅戲和嶽西高腔唱段 《司空八景》、《慶壽》、《賀屋》、《走八仙》等久唱不衰。 在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日期間, 開展豐富多彩的家風家訓教育和“好婆婆”、“好媳婦”、“店前好人”評選表彰活動, 樹立文明和諧的鄉村新風。

眼下, 走進店前美麗鄉村, 只見程家老屋修舊如舊, 重煥異彩;景觀塘垂柳依依, 碧波蕩漾;手繪文化牆惟妙惟肖, 養心養眼;村莊道路、村民文化廣場、鄉村大舞臺一應俱全, 村民們歡聲笑語不斷。店前美麗鄉村,不僅是村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更以與眾不同的文化風韻,吸引著許多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采風,領略店前美麗鄉村傳統而又現代的人文風情。(吳卜算、王雲志)

村民們歡聲笑語不斷。店前美麗鄉村,不僅是村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更以與眾不同的文化風韻,吸引著許多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采風,領略店前美麗鄉村傳統而又現代的人文風情。(吳卜算、王雲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