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未來20年智慧出行剛剛開始

DoNews10月10日消息10日, 原UC創始人何小鵬在成為小鵬汽車董事長後第一次在公開亮相, 談及了他對互聯網變革、汽車產業、人工智慧改變生活等方面的看法。

何小鵬認為人工智慧+互聯網+硬體製造+中國化的服務是下一個巨大的創業機會, 而在中國資本的推動跟龐大的資料支援下, 一定會在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出現在出行領域, 會給每個人帶來巨大的改變。

相比較手機, 何小鵬認為汽車產業的變革將會慢50%-100%的速度, 如果手機是十年的話, 汽車就需要二十年, 而現在正是變革開始的時候。 他認為汽車的終極發展一定不是無人駕駛,

會是另一種生態, 因為汽車將改變人們的居住、消費、娛樂、物流等無數場景, 這些改變將產生連鎖反應。 (完)

以下為對話原文:

符績勳:謝謝大家, 我們本來想爐邊對話應該是坐下來的, 沒想到是站著的。

何小鵬:我也是第一次。

符績勳:我覺得今天的主題是圍繞著生活的改變, 生活的變革。 何小鵬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物了, 他是原來UC的創始人, 2004年創立了UC, 早在有所謂移動互聯網之前他已經打開了移動互聯網這扇門, 現在UC已經有4億月活躍用戶。 2014年的時候小鵬也和他們的共同創始人加入了阿裡, 在阿裡現在應該是管理整個大文娛, 前不久剛剛離開投身一個新的里程, 創業做汽車。 所以他一直不斷的在改變,

去創造改變, 而且自己也在改變。 我想就從小鵬你自己的經歷說起。 這個創業本身, 為什麼有創業的想法?先說說十年UC的創業當中, 你自己個人的改變跟感悟。

符績勳:其實你在阿裡巴巴幹的還是挺開心的。 三年前你就已經開始孵化汽車這樣一個項目, 但你沒有全身投入, 現在你是全身投入了。 為什麼呢?為什麼要再創業?我年前的時候忽悠過你, 但你為什麼要接受這樣一個挑戰?未來在汽車這個領域面臨什麼?

何小鵬:我在2014年開始投資小鵬汽車的時候是一個投資人, 但是當時我告訴自己不要衝進去。 我經常舉一個例子, 我自己是一個吃貨, 但是當一個吃貨開了一大批連鎖餐廳, 那時候吃就已經不是興趣了。

換個角度, 在那個時候我也是這樣想的。 我相信, 我在2017年2月16日受到一個哥們的忽悠, 這個哥們就站在我旁邊。 當時績勳給我打了一個電話, 那個電話打的非常巧, 那個時候我的兒子剛剛出生一個小時。 我接了禮貌的回絕就OK了, 但是他不停的跟我說。 這是剛剛出生的小朋友, 我當時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 我相信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 以後他問你, 爸爸媽媽你是做什麼的?你怎麼答他?你能說出一個讓他更開心、更激動, 為你自豪的事情, 這是我當時非常強烈跟非常自我的一個想法。 我當時在想, 也許我會在未來做投資, 也會在阿裡做一系列的事情, 但是不是我會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這是初衷。 過會看真正在互聯網領域還有什麼機會,
可以改變我的機會。

我第一個看的是金融, 有支付寶, 有微信, 我覺得金融是在移動互聯網第二個階段去使很多新產業能夠出現的一個巨大的引子, 它真的是改變了, 沒有移動互聯網不可能會有資料的變化, 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支付不可能產生像滴滴、摩拜等等一些新的企業。 但是下一個跑道裡面有兩個機會, 第一個是金融, 金融是阿裡已經做的事情, 我肯定不能做。

第二個, 我覺得有一個非常巨大的機會, 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 就是人工智慧+互聯網+硬體製造+中國化的服務。 我們在2017年前十年來看, 2007年年底蘋果第一代剛剛出現的時候, 在2004年UC剛創業的時候我們反復在討論, 移動互聯網是什麼樣的,

它改變了我們什麼?什麼是移動互聯網第一代QA的技術?但是在蘋果出現第一代的時候, 我們最先拿到了手機, 我們反復的體驗, 我覺得體驗並不太好。 我們在股東董事會上去聊天, 大家都覺得蘋果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公司, 但是都覺得這個挑戰不會來得那麼快, 這個改變不會來得那麼快。 但是, 蘋果通過硬體的改變, 一個手機改變了大概21種硬體。 比如說原來有MP3, 現在不需要了。 原來有數碼相機, 現在也不需要了。 改變了21種硬體, 也產生了新的場景。 我可以看到, 在未來通過大型汽車的製造進入到出行, 我相信汽車製造的改變會慢慢一點點, 大概慢50%-100%, 如果手機是十年的話, 這個需要二十年。 汽車絕不僅僅是汽車會變成什麼樣, 汽車會有人駕駛變成無人駕駛,一定不是。一定要去思考,汽車使我們的出行便利了還是不便利了,汽車改變了我們的居住,汽車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汽車改變了我們的娛樂,汽車改變了我們的物流,而這些改變又會產生哪些連鎖反應。在那個年代我們沒有想到今天移動支付的情況,沒有想到今天微信的情況。在今天我相信智慧的出行,硬體的改變,科技的推動,中國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中國這麼多的資本跟中國這麼多的資料,一定會在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出現在出行領域,會給每個人帶來巨大的改變。我開始在想,這個改變非常的大。一個互聯網企業,我認為每割6倍是一個級別,估值是另外一家公司估值的6倍,是一個級別,所以阿裡巴巴比當時UC高了兩個級別。當時老馬跟我們談並購的時候,你是一個漲幅和一個跌幅,後來慢慢接受了。推動了未來新的挑戰的時候,我覺得UC跟智慧出行大概兩個級別,也就是36倍這樣一個級別。在這樣一個級別的情況下門檻很高,首先需要幾千人的規模,需要有很強的汽車能力,需要有起碼做五年以上的完全無人去管理,就是零到一的過程。大家都知道,798是北京最堵的地方,怎麼解決?北京霧霾的問題可以優化。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有司機也不出行,為什麼?因為很堵。我相信這些改變才是我們這一輩互聯網的企業家,我們這一輩的互聯網人該去做的。也許我們會不成功,但是一定會有人成功,而且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做的。

符績勳:手機是一個空間,手機這個空間已經被國家巨頭所佔據,某種程度上壟斷。車跟家是另外兩個空間,其實還是存在兩個機會。中國每年2600萬台車,平均車價如果在15-20萬,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特斯拉每年就7-10萬台車,這裡的空間其實是巨大無比的,但是它帶來的挑戰,供應鏈的複雜度。我記得當時我們在聊的時候,雷軍這一路走過來小米其實也不容易,起起落落,像當年UC去推廣,買使用者,產品相對是一個軟體產品,但今天的產品是一個軟硬體的結合,它牽扯到工廠供應鏈,還有各種各樣的推廣和銷售,其實挑戰蠻大的。又是一個新的產業。對你來說,你是如何去投入這個新的行業裡面,說說你在這個當中所要面對的改變,你自己的改變還有一些認識。

何小鵬:這裡面的衝擊非常多,隨便舉兩個案例。在互聯網上做了一個產品到成品。在互聯網裡面我們講快速反覆運算。快速反覆運算有一個新的想法把它加進去,看到一個問題馬上解決它,看到一個用戶需求馬上去跟進它。比如說跟大量的供應鏈相關,每個供應鏈要去做研究,要不車規性的研究要滿足。在最開始的時候,我一直都覺得純互聯網人做硬體,我在之前也做過一些硬體,在UC也好,在阿裡巴巴也好,也看到很多朋友做硬體,基本上朋友中間唯一最成功的就是雷總。雷總當時送了我一句話,如何把硬體、軟體服務做到藝術的平衡,非常的重要。你所期待的在這裡,但是現實是這裡。你可以通過時間把技術底層不斷的提高,花五年、十年的時間不斷的往上做。我現在的邏輯是,現在我們叫做互聯網電動車。如果分解來看,今天的車占六層,互聯網在三層。互聯網創業者一定要思考到,今天所做的事情是在631裡面的哪一個環節。你今天做的是9,三年內就必須是9。我相信,對於這樣一個挑戰,首先要有一個年輕的做硬體出身的團隊,你要跟他磨合三到五年,他覺得你是不懂硬體的,門外漢。這在我們過去幾年的投資跟現在的工作都看得很明顯。首先,要有一家硬體團隊為主,互聯網應該學習硬體,我會看到整個互聯網為什麼能夠成功,是因為互聯網的生命週期比傳統的硬體生命週期有80%的環節都省略了。我們的以前的通過AppStore,在硬體都不可能。最開始我們來看特斯拉,特斯拉做了OTA,這個事情看起來很簡單,我們在中國本來想做,但是我們發現所有中國廠商裡面都不提供這個能力,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創新,這個巨大的創新為他帶來不可靠性,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我想說的一點是,在五到十年內我相信631會逆轉,汽車完成了零到一之後就到了一了,這個時候汽車互聯網行業完全不一樣了。首先硬體占九層左右的價值,你只要要花五年的時間研究,當你研究好之後,也許互聯網自動駕駛以及線下會極大的提高。首先你要尊重他,你要畏懼硬體你要,然後你要學習他。因為他們的零件有3萬多個,他們的供應商合作夥伴有千個,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我相信在座的有20多個都是產品經理,但是在硬體產業誰能做到優秀的產品經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硬體都需要非常多的錢,一個互聯網人進入硬體行業,需要顛覆自己的思維,需要思考他們的第一性原則,然後去花多年的時間去重構才有可能。

符績勳:我這裡就問最後一個問題。你怎麼看生活的改變?剛才你提到金融跟出行帶來的機會。再廣泛的看,未來五年、十年存在的機會還有哪些?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何小鵬:大的方向。

符績勳:對。

何小鵬:我覺得所有的方向是跟科技的變化而先進的,如果科技在這裡面產生突破性的變化,無論是生物還是互聯網,無論是工藝還是在材料方面,我覺得都是有很大的進步。第一個就是新的科技。第二個絕對是新的製造。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國現在在外面很牛,很多人尊重中國,特別是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或是中國的互聯網投資人。我最近去了一家非常棒的日本公司談合作。我們可以看到,在材料學中國是非常困難的,我去到美國看到基礎軟體、基礎作業系統,因為阿裡巴巴一直都在做作業系統,我們知道做作業系統非常非常困難,這條線做的不好。還有基礎製造,德國也好,日本也好,你去看看他們的工廠,基本上一個非常大型的工廠,我說你們工廠有多少人?想了想,24個人,一整個廠三班。我們有多少人?你會看到巨多衝擊,需要一代人到兩代人把整個基礎材料、工藝、工程,結合互聯網的能力和市場,我覺得新製造在我來看是蠻大的一個空間。今天阿裡很多人叫新零售,我覺得叫新現象,我覺得線下有非常多的機會。有很多來自汽車行業的人,我進到這個行業裡面,他們連OA都沒有。我們的OA從系統的判斷到人工的判斷全部都做完了,他們還是用過去紙質的OA,效率不夠高,有大量的中間損耗。互聯網如果願意用比較大的資本和比較長的時間去琢磨這個事情,在全球都有巨大的機會。我覺得這一點是蠻大的一個機會。現在的資料應用核心,中國對於資料隱私的保護沒有那麼強烈,如果一家公司能夠獲得資料,比如說合法合理的獲得資料以後,對資料運用的範圍,運用的法律上的挑戰遠遠小於其他地方。我去新加坡,新加坡有很多資料在政府,政府開放資料沒人用,因為資料太小了,沒什麼太大價值。中國就不一樣了。最開始在阿裡巴巴總裁會上,阿裡巴巴講了那麼多年價值,我在阿裡待了三年,資料的價值無與倫比,資料的價值未來會創造新的產品,新的機會。

符績勳:確實,工業時代石油是主要的驅動,在互聯網或者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現在的科技時代資料是源頭跟發展的動力。我們在中國前面十年發展當中,很多是在商業模式的創新。近五年到十年的時間很多是產品上的創新,比如說在微信、支付等等各個領域。就像小鵬說的,很多是在技術上的創新。要改變生活,我們需要更多的在技術上面的創新來驅動更大的改變。謝謝小鵬!

汽車會有人駕駛變成無人駕駛,一定不是。一定要去思考,汽車使我們的出行便利了還是不便利了,汽車改變了我們的居住,汽車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汽車改變了我們的娛樂,汽車改變了我們的物流,而這些改變又會產生哪些連鎖反應。在那個年代我們沒有想到今天移動支付的情況,沒有想到今天微信的情況。在今天我相信智慧的出行,硬體的改變,科技的推動,中國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中國這麼多的資本跟中國這麼多的資料,一定會在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出現在出行領域,會給每個人帶來巨大的改變。我開始在想,這個改變非常的大。一個互聯網企業,我認為每割6倍是一個級別,估值是另外一家公司估值的6倍,是一個級別,所以阿裡巴巴比當時UC高了兩個級別。當時老馬跟我們談並購的時候,你是一個漲幅和一個跌幅,後來慢慢接受了。推動了未來新的挑戰的時候,我覺得UC跟智慧出行大概兩個級別,也就是36倍這樣一個級別。在這樣一個級別的情況下門檻很高,首先需要幾千人的規模,需要有很強的汽車能力,需要有起碼做五年以上的完全無人去管理,就是零到一的過程。大家都知道,798是北京最堵的地方,怎麼解決?北京霧霾的問題可以優化。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有司機也不出行,為什麼?因為很堵。我相信這些改變才是我們這一輩互聯網的企業家,我們這一輩的互聯網人該去做的。也許我們會不成功,但是一定會有人成功,而且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做的。

符績勳:手機是一個空間,手機這個空間已經被國家巨頭所佔據,某種程度上壟斷。車跟家是另外兩個空間,其實還是存在兩個機會。中國每年2600萬台車,平均車價如果在15-20萬,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特斯拉每年就7-10萬台車,這裡的空間其實是巨大無比的,但是它帶來的挑戰,供應鏈的複雜度。我記得當時我們在聊的時候,雷軍這一路走過來小米其實也不容易,起起落落,像當年UC去推廣,買使用者,產品相對是一個軟體產品,但今天的產品是一個軟硬體的結合,它牽扯到工廠供應鏈,還有各種各樣的推廣和銷售,其實挑戰蠻大的。又是一個新的產業。對你來說,你是如何去投入這個新的行業裡面,說說你在這個當中所要面對的改變,你自己的改變還有一些認識。

何小鵬:這裡面的衝擊非常多,隨便舉兩個案例。在互聯網上做了一個產品到成品。在互聯網裡面我們講快速反覆運算。快速反覆運算有一個新的想法把它加進去,看到一個問題馬上解決它,看到一個用戶需求馬上去跟進它。比如說跟大量的供應鏈相關,每個供應鏈要去做研究,要不車規性的研究要滿足。在最開始的時候,我一直都覺得純互聯網人做硬體,我在之前也做過一些硬體,在UC也好,在阿裡巴巴也好,也看到很多朋友做硬體,基本上朋友中間唯一最成功的就是雷總。雷總當時送了我一句話,如何把硬體、軟體服務做到藝術的平衡,非常的重要。你所期待的在這裡,但是現實是這裡。你可以通過時間把技術底層不斷的提高,花五年、十年的時間不斷的往上做。我現在的邏輯是,現在我們叫做互聯網電動車。如果分解來看,今天的車占六層,互聯網在三層。互聯網創業者一定要思考到,今天所做的事情是在631裡面的哪一個環節。你今天做的是9,三年內就必須是9。我相信,對於這樣一個挑戰,首先要有一個年輕的做硬體出身的團隊,你要跟他磨合三到五年,他覺得你是不懂硬體的,門外漢。這在我們過去幾年的投資跟現在的工作都看得很明顯。首先,要有一家硬體團隊為主,互聯網應該學習硬體,我會看到整個互聯網為什麼能夠成功,是因為互聯網的生命週期比傳統的硬體生命週期有80%的環節都省略了。我們的以前的通過AppStore,在硬體都不可能。最開始我們來看特斯拉,特斯拉做了OTA,這個事情看起來很簡單,我們在中國本來想做,但是我們發現所有中國廠商裡面都不提供這個能力,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創新,這個巨大的創新為他帶來不可靠性,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我想說的一點是,在五到十年內我相信631會逆轉,汽車完成了零到一之後就到了一了,這個時候汽車互聯網行業完全不一樣了。首先硬體占九層左右的價值,你只要要花五年的時間研究,當你研究好之後,也許互聯網自動駕駛以及線下會極大的提高。首先你要尊重他,你要畏懼硬體你要,然後你要學習他。因為他們的零件有3萬多個,他們的供應商合作夥伴有千個,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我相信在座的有20多個都是產品經理,但是在硬體產業誰能做到優秀的產品經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硬體都需要非常多的錢,一個互聯網人進入硬體行業,需要顛覆自己的思維,需要思考他們的第一性原則,然後去花多年的時間去重構才有可能。

符績勳:我這裡就問最後一個問題。你怎麼看生活的改變?剛才你提到金融跟出行帶來的機會。再廣泛的看,未來五年、十年存在的機會還有哪些?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何小鵬:大的方向。

符績勳:對。

何小鵬:我覺得所有的方向是跟科技的變化而先進的,如果科技在這裡面產生突破性的變化,無論是生物還是互聯網,無論是工藝還是在材料方面,我覺得都是有很大的進步。第一個就是新的科技。第二個絕對是新的製造。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國現在在外面很牛,很多人尊重中國,特別是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或是中國的互聯網投資人。我最近去了一家非常棒的日本公司談合作。我們可以看到,在材料學中國是非常困難的,我去到美國看到基礎軟體、基礎作業系統,因為阿裡巴巴一直都在做作業系統,我們知道做作業系統非常非常困難,這條線做的不好。還有基礎製造,德國也好,日本也好,你去看看他們的工廠,基本上一個非常大型的工廠,我說你們工廠有多少人?想了想,24個人,一整個廠三班。我們有多少人?你會看到巨多衝擊,需要一代人到兩代人把整個基礎材料、工藝、工程,結合互聯網的能力和市場,我覺得新製造在我來看是蠻大的一個空間。今天阿裡很多人叫新零售,我覺得叫新現象,我覺得線下有非常多的機會。有很多來自汽車行業的人,我進到這個行業裡面,他們連OA都沒有。我們的OA從系統的判斷到人工的判斷全部都做完了,他們還是用過去紙質的OA,效率不夠高,有大量的中間損耗。互聯網如果願意用比較大的資本和比較長的時間去琢磨這個事情,在全球都有巨大的機會。我覺得這一點是蠻大的一個機會。現在的資料應用核心,中國對於資料隱私的保護沒有那麼強烈,如果一家公司能夠獲得資料,比如說合法合理的獲得資料以後,對資料運用的範圍,運用的法律上的挑戰遠遠小於其他地方。我去新加坡,新加坡有很多資料在政府,政府開放資料沒人用,因為資料太小了,沒什麼太大價值。中國就不一樣了。最開始在阿裡巴巴總裁會上,阿裡巴巴講了那麼多年價值,我在阿裡待了三年,資料的價值無與倫比,資料的價值未來會創造新的產品,新的機會。

符績勳:確實,工業時代石油是主要的驅動,在互聯網或者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現在的科技時代資料是源頭跟發展的動力。我們在中國前面十年發展當中,很多是在商業模式的創新。近五年到十年的時間很多是產品上的創新,比如說在微信、支付等等各個領域。就像小鵬說的,很多是在技術上的創新。要改變生活,我們需要更多的在技術上面的創新來驅動更大的改變。謝謝小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