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熙路地鐵站內打架被拘5天 兩名當事人:後悔莫及

劉東、孟飛被關在成都市拘留所。 對於這次鬥毆,兩人後悔莫及

鬥毆

10月6日,在人流密集的地鐵春熙路站內,兩名男子因一點小碰撞,竟在月臺上大打出手。 好在隨後被車站警務室的執勤民警及時制止。

處罰

據成都軌道公交公安分局通報:10月6日下午2時58分地鐵二號線春熙路站發生打鬥案,涉事雙方均被予以治安拘留5日的行政處罰。

後悔

因為上下車時的小碰撞,導致大打出手,最後“住”進了拘留所,兩名當事人後悔莫及。

劉東後悔自己太衝動了;孟飛也非常後悔,表示不該罵人。

10月9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在成都市拘留所內,見到了在地鐵春熙路站內打架的兩名當事人劉東和孟飛(兩人均系化名),還原了事發經過。 對於這次打鬥,兩人後悔莫及。

口角——

上下車的一撞,兩人開口互懟

10月6日,國慶大假第六天,位於成都商業中心的春熙路地鐵站,趕車的人群已從站內排到站外,途經此站的地鐵2號線和3號線幾乎每一趟車都爆滿。 下午2時58分,2號線開往犀浦站的乘車月臺上,31歲的劉東帶著母親排在候車隊伍的靠後位置。 一趟列車進站停穩,車門在“滴滴”的警示聲中打開。

趕車的乘客實在太多,月臺上人潮湧動,開門後,劉東和母親上車。

“我媽走在我前面,我在最後面。 ”劉東說。 這時,比劉東年長幾歲的孟飛正好要在這一站下車。

孟飛是外地人,趁著假期帶著家人到成都遊玩。 興許同樣是因為人多,在車門開啟時,孟飛讓大女兒和帶著小孩的妻子先行下車,背著背包拖著嬰兒車的他則被其他乘客卡在最後,但又不得不“趕”著在車門關上前下車。 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動作難免大了些。 按照劉東的說法,當時孟飛背著身子,背包朝外,後退著下車,“背包不停地在晃”。 而正是這個後退的動作,讓孟飛的背包撞到了正好上車的劉母。

“我媽先上車,他的背包一直在我媽身上擦來擦去,臉、肩膀和胸口,而且力量很重。 ”劉東說,“我本來就怕我媽被擠到,但他這個時候背對著下車,也沒有說要大家讓一讓。

”劉東說,他忍不住說了一句“師兄,慢一點。 ”孟飛則在退出車廂後還了一句“你懂不懂先上後下的道理”。 你來我往中,雙方很不友善地懟了起來。

升級——

從口角到辱駡,最後大打出手

“看到嬰兒車,我本來就沒打算再鬧了,就說了句,‘你走,慢走,你注意安全’,可能這個時候,一是地鐵有廣播,人也很多,也許他沒聽清楚,就認為我是在辱駡他。 然後他就開始罵我。 ”劉東說,就這樣雙方從最開始的不友善升級為辱駡。

“如果單是罵我就算了,但他罵我媽,而我媽又在我旁邊。 ”劉東說,此時他就提高了聲音說“有本事你再說一遍”。 劉東說,孟飛並沒有停下來,再次罵了一句。 劉東便沖出車廂,沖到孟飛面前,兩人扭打在一起。

車站內的監控視頻記錄下兩人的打鬥經過:車子到站後,劉東和母親上車的同時,孟飛的家人也走出車廂,孟飛則在最後。 孟飛下到月臺後,身體稍稍頓了一下,接著推著嬰兒車向前走了兩三步。 在這個過程中,幾次扭頭朝著車廂喊話,最後一次伸出了手,用手指指向車廂。 緊接著,車廂內的劉東快速沖出來撲向孟飛,兩人扭打在一起……

打鬥很快引來了站內的巡邏民警和保安。 兩人在民警和保安的制止下才停手。 “還好他們來得及時,就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劉東說,打鬥中只有自己脖子上受了一點皮外傷。 據瞭解,整場衝突,從上下車到被制止前後持續了近兩分鐘。

悔意——

如果多忍兩秒鐘,就不會是現在這樣

根據調查,警方認為,兩人的打鬥行為已構成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成都軌道公交公安分局分別給予兩人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 因為上下車時的小碰撞,導致一次大打出手,最後“住”進了拘留所,兩人追悔莫及。

拘留所的提審房間內,劉東不住地說“太後悔了”。“這兩天躺在床上都在想,如果當時能多忍兩秒鐘,冷靜一下,後面啥子事都不會發生了。”劉東說,還是自己太衝動了,特別是在地鐵公共場所內,自己的行為太不應該了,不僅影響了形象,還容易引發混亂。他表示以後一定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情況。

與之前的不理智相比,此時的孟飛也冷靜下來,甚至變得內斂,面對記者時也始終背對著人,低著頭,講話的聲音也小了很多。孟飛承認,當時自己不該罵人,更不該在公共場所大打出手,影響了秩序,也讓自己的形象受了損害,“後悔,不應該。”

警方提示

多些禮讓和包容 公共秩序需共同維護

看似一場簡單的個人衝突,兩人為啥被拘? 對此,成都軌道公交公安分局民警介紹,地鐵站內打鬥引起了站內乘客的圍觀,造成了月臺擁堵,其行為已構成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試想,在人流密集的情況下,打鬥事件一旦引起恐慌,是多麼令人不堪設想。”

民警提示,地鐵客流量大,市民在享受便捷交通工具的同時,要有序乘車、文明禮讓,遇到身體觸碰情形,只要對方並非故意或身體未受實質傷害,要善意包容,不要激化矛盾和導致矛盾升級,以免因為受到法律的懲處,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

同時,因為地鐵區域空間封閉、人員密集,包括打架在內的突發事件,極容易導致短時間內人員高度聚集或導致不知情人員產生恐慌,擾亂地鐵正常秩序,甚至進一步導致擁堵踩踏等公共安全事故隱患,產生後果與地面同類事件殊為不同。“一個城市的公共秩序,應該由你我共同來維護。”

成都商報記者 杜玉全 攝影記者 陶軻

地鐵站內打架 被拘5天 該!

□ 劉琴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雙節”大假,本應其樂融融,但偏偏有人在春熙路地鐵站內一言不合就扯經打錘,結果被弄到公安局拘留5天。該!

公眾場合如此“放飛”自我,本就有欠文明,更何況是在地鐵站這種特殊的公共場合。地鐵站是個啥地方?它是地上地下的聯通要塞,是百萬人流的中轉站,是大眾生活交集的一部分。在成都,目前地鐵已經開通5條線路,總長140公里,日均客流達到153.21萬乘次。9月30日,甚至創下272.97萬人次的單日最高客流。可以說人流如織,密密如過江之鯽。如此高流量下,鬥毆事件一旦引起恐慌,後果如何,誰敢設想?

大家都知道“蝴蝶效應”這個概念。地鐵站裡小爭執引發蝴蝶效應,造成大恐慌,還真不是聳人聽聞。2014年,廣州地鐵多起恐慌事件就是由乘客打架引起的;今年深圳的踩踏事件也令人記憶猶新。在地鐵安全專家看來,地鐵中最可怕的兩種事故,一是火災,另一個就是人為恐慌。央視《新聞1 1》曾經做過一期關於“地鐵恐慌”的節目,裡面就提到,在聚集成群的人中間,恐慌具有強大的傳染力、不可控力。因此,防範恐慌帶來的群體性踩踏事件,也成為世界範圍內地鐵安全的重中之重。

所以,地鐵秩序豈容隨意破壞,公共安全需要共建共用。半個月來,春熙路地鐵站內的鬥毆事件已經發生兩起,對這種有害于公共安全的行為,必須重拳出擊,讓其感受到“痛”,感受到其出手之時想想付出的成本劃不划算。

在2015年全國地鐵擁擠度排行榜上,成都客流強度已排名前十。但時至今日,大多數市民穿越地鐵仍然能保持一個優雅、從容的姿勢,這與成都地鐵的各項安保措施分不開。世人都說“慢成都”。“ 慢成都”是“宜居成都”的鮮明標誌,也是成都人引以為傲的生活方式。但這個“慢”,必須是以安全為條件、為基礎、為保障。沒有安全,哪來的慢悠悠,樂哉哉?上月,成都連續第五次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地、州、盟)”,也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唯一一個三度蟬聯“長安杯”的城市。這個成績非常不易,其背後,就是成都的“安保”鐵拳。

說句不好聽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人就是害群之馬。對害群之馬,就是要勒緊籠頭,攥緊韁繩。要不然,今天你放他一馬,明天他禍害你一群。

根據調查,警方認為,兩人的打鬥行為已構成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成都軌道公交公安分局分別給予兩人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 因為上下車時的小碰撞,導致一次大打出手,最後“住”進了拘留所,兩人追悔莫及。

拘留所的提審房間內,劉東不住地說“太後悔了”。“這兩天躺在床上都在想,如果當時能多忍兩秒鐘,冷靜一下,後面啥子事都不會發生了。”劉東說,還是自己太衝動了,特別是在地鐵公共場所內,自己的行為太不應該了,不僅影響了形象,還容易引發混亂。他表示以後一定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情況。

與之前的不理智相比,此時的孟飛也冷靜下來,甚至變得內斂,面對記者時也始終背對著人,低著頭,講話的聲音也小了很多。孟飛承認,當時自己不該罵人,更不該在公共場所大打出手,影響了秩序,也讓自己的形象受了損害,“後悔,不應該。”

警方提示

多些禮讓和包容 公共秩序需共同維護

看似一場簡單的個人衝突,兩人為啥被拘? 對此,成都軌道公交公安分局民警介紹,地鐵站內打鬥引起了站內乘客的圍觀,造成了月臺擁堵,其行為已構成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試想,在人流密集的情況下,打鬥事件一旦引起恐慌,是多麼令人不堪設想。”

民警提示,地鐵客流量大,市民在享受便捷交通工具的同時,要有序乘車、文明禮讓,遇到身體觸碰情形,只要對方並非故意或身體未受實質傷害,要善意包容,不要激化矛盾和導致矛盾升級,以免因為受到法律的懲處,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

同時,因為地鐵區域空間封閉、人員密集,包括打架在內的突發事件,極容易導致短時間內人員高度聚集或導致不知情人員產生恐慌,擾亂地鐵正常秩序,甚至進一步導致擁堵踩踏等公共安全事故隱患,產生後果與地面同類事件殊為不同。“一個城市的公共秩序,應該由你我共同來維護。”

成都商報記者 杜玉全 攝影記者 陶軻

地鐵站內打架 被拘5天 該!

□ 劉琴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雙節”大假,本應其樂融融,但偏偏有人在春熙路地鐵站內一言不合就扯經打錘,結果被弄到公安局拘留5天。該!

公眾場合如此“放飛”自我,本就有欠文明,更何況是在地鐵站這種特殊的公共場合。地鐵站是個啥地方?它是地上地下的聯通要塞,是百萬人流的中轉站,是大眾生活交集的一部分。在成都,目前地鐵已經開通5條線路,總長140公里,日均客流達到153.21萬乘次。9月30日,甚至創下272.97萬人次的單日最高客流。可以說人流如織,密密如過江之鯽。如此高流量下,鬥毆事件一旦引起恐慌,後果如何,誰敢設想?

大家都知道“蝴蝶效應”這個概念。地鐵站裡小爭執引發蝴蝶效應,造成大恐慌,還真不是聳人聽聞。2014年,廣州地鐵多起恐慌事件就是由乘客打架引起的;今年深圳的踩踏事件也令人記憶猶新。在地鐵安全專家看來,地鐵中最可怕的兩種事故,一是火災,另一個就是人為恐慌。央視《新聞1 1》曾經做過一期關於“地鐵恐慌”的節目,裡面就提到,在聚集成群的人中間,恐慌具有強大的傳染力、不可控力。因此,防範恐慌帶來的群體性踩踏事件,也成為世界範圍內地鐵安全的重中之重。

所以,地鐵秩序豈容隨意破壞,公共安全需要共建共用。半個月來,春熙路地鐵站內的鬥毆事件已經發生兩起,對這種有害于公共安全的行為,必須重拳出擊,讓其感受到“痛”,感受到其出手之時想想付出的成本劃不划算。

在2015年全國地鐵擁擠度排行榜上,成都客流強度已排名前十。但時至今日,大多數市民穿越地鐵仍然能保持一個優雅、從容的姿勢,這與成都地鐵的各項安保措施分不開。世人都說“慢成都”。“ 慢成都”是“宜居成都”的鮮明標誌,也是成都人引以為傲的生活方式。但這個“慢”,必須是以安全為條件、為基礎、為保障。沒有安全,哪來的慢悠悠,樂哉哉?上月,成都連續第五次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地、州、盟)”,也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唯一一個三度蟬聯“長安杯”的城市。這個成績非常不易,其背後,就是成都的“安保”鐵拳。

說句不好聽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人就是害群之馬。對害群之馬,就是要勒緊籠頭,攥緊韁繩。要不然,今天你放他一馬,明天他禍害你一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