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農業共營制”走進純淨高原

阿壩州蜜蜂養殖基地,養蜂職業經理人夏加整理蜂箱

走進純淨高原

壘上新一層蜂房,灌入濃稠的蜂蜜,搬來石塊穩穩地壓在蜂房上,阿壩州瑪律康市卓克基鎮納足村的養蜂職業經理人夏加顧不得休息,他還要帶著蜂農們趕緊忙活,為蜂群越冬做準備。

“只要科學規範飼養,明年收入肯定會翻番!”

讓夏加心潮澎湃的正是對口支援方崇州市整合當地產業基礎,廣泛借鑒崇州現代農業“共營制”經驗,積極探索高原地區農業合作社模式的成果。 去年6月,夏加試水養蜂職業經理人,半年淨利潤收入3萬多元,而納足村村集體也新增收入9.6萬元。 曾經,高原上零散的養蜂業也由“副業”變“主業”,成為藏區群眾重要的收入來源。

誰來養蜂?從自給自足到產業經營

“第一次組織瑪律康市及轄區各鄉鎮村蜂農培訓學習,到場還不足百人。 ”回憶起去年6月初的情形,崇州市援藏幹部胡佑群記憶猶新。

經過梳理,胡佑群瞭解到,阿壩中蜂具有適應高緯度、高海拔的特性,是中華蜜蜂最好的蜂種之一,但零星散亂的生產規模和不當的養蜂方式卻嚴重限制了養蜂業的發展。 “藏區群眾養蜂都局限於自給自足,很難產業變現,讓增收多一個途徑。 ”

這樣的情形胡佑群並不陌生。 上世紀90年代末,以“集體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經營”為特徵的農業經營體系讓崇州遭遇了“土地細碎、服務缺失”“無農願耕、種糧斷代”等挑戰。 歷時7年,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土地股份合作社、職業經理人、社會化服務組織三大主體共同經營,崇州探索出一條初步實現多元主體的“共建、共營、共用、多贏”的“農業共營制”之路,而崇州過去的經驗也成為瑪律康目前產業發展的借鑒。

產業發展的基礎關鍵在於充分調動多方力量。 為解決誰來養蜂,結合阿壩中蜂產業現狀,去年6月,崇州市投資25萬元在瑪律康市卓克基鎮納足村3組建立了一個占地5畝,擁有120箱阿壩中蜂及配套設施的示範基地。 “在崇州援藏隊幫助下,我們成立養蜂合作社統一經營,聘請養蜂經驗較為豐富的蜂農作為職業經理人,負責日常養殖管理,同時,帶動納足村320多個村民共同參與。 ”納足村第一書記楊曉虎向記者介紹道。

借鑒“崇州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新型農業經營模式走進高原淨地。 瑪律康市以村集體經濟建設形式和阿壩蜜蜂產業鏈建設需求為契機,對照崇州市在納足村建立的養蜂示範基地,新培育養蜂專合社11個,並扶持帶動全市14個鄉鎮900余戶蜂農發展養蜂業,養殖規模達12000餘群。

誰來經營?職業經理人悄然而至

貓著腰在蜂箱間走過一遍又一遍,夏加不時停下腳步,翻看村民們整理過後的蜂箱,並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對照蜂群越冬準備每項規範做記錄。 有些發黃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做滿了圈注,遇到棘手的問題,夏加立馬記下,等著下次向崇州援藏隊請來養蜂專家提問。

為解決“誰來經營”難題,崇州市為瑪律康養蜂業構建了“專合社 職業經理人 中蜂保育場 綜合服務”的運行機制。 決定“怎樣種”的職業經理人成為經營管理環節的重要一環,因此職業經理人專業技能的培養也成為關鍵。

在崇州市的幫助下,瑪律康市加大財力和技術的投入,大力推進阿壩中蜂產業發展,以“養殖促進保種,保種服務養殖”的工作思路來綜合思考發展蜂群的數量和品質。 先後邀請中國農科院、四川蜂業管理站以及蜂學高校等國內數名資深專家到瑪律康縣舉辦“阿壩中蜂”科學養殖技術培訓班50餘期,共培訓蜂農18000餘人次,在保護區內培育保種點8個,有保種基礎群3000餘群。

翻看著筆記本,夏加不禁有些感慨,筆記本的空白頁越來越少,而他學到的養蜂專業技能卻越來越多。 “養了十幾年蜜蜂,以前都是自然分蜂,蜂群的規模全靠運氣,”夏加告訴記者,每年春季培養蜂王,再將其分散到各個蜂箱中去,是培育蜂群的關鍵。 “參加了多次培訓,在專家的指導下,科學規範的操作能促進蜂群發展,增加蜂蜜產量。 ”

接受了專業的培訓,夏加也一改傳統粗放的生產模式,將專業的養蜂技術傳授給示範基地的村民們。從分蜂到采蜜再到做足越冬準備,條條都有規範,樣樣都有門道。接受了科學規範的養蜂模式,短短半年時間,不僅蜂蜜的產量從無到有大幅提升,蜂蜜的品質也得到保障。目前,阿壩蜂蜜已取得國家質檢部門認定的地理標誌,養蜂規模也初見成效,作為職業經理人,夏加半年淨利潤收入3萬多元,而納足村村集體也新增收入9.6萬元。“今年好好幹,大家的收入都能翻番,哪裡還愁摘不掉‘貧困帽’!”

誰來服務? “共營制”延伸全產業鏈

“‘瑪律康會客廳’終於落成了!”站在與成都蜀禾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店面前,瑪律康市安林種養殖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澤郎紮巴顯得有點激動“這是崇州親人和我們友誼的結晶,現在終於可以把瑪律康的農產品賣到成都了!”

今年,澤郎紮巴的合作社與成都蜀禾彩公司合作,在成都市武侯區龍陽街道開設了一個面積達120平米的實體銷售店。高原松茸、阿壩中蜂蜂蜜、風乾犛牛肉……琳琅滿目的藏式特色農產品讓人目不暇接,除了到實體店親身感受,還可以線上下單,足不出戶就能嘗盡高原珍饈。

為幫助瑪律康市特色農產品走出高原,崇州市援藏隊對接瑪律康各個專業合作社,引來土而奇、成都蜀禾彩、健生堂、環球國旅等多家龍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磋商,並簽訂合作協定,將攜手將高原奇珍帶進更廣闊的市場。

與此同時,崇州品牌電商、企業、實體店也紛紛行動起來,與瑪律康市各個專業合作社聯繫。松崗鎮258畝的“瑪律康有機農畜產品加工物流園”、街子旅遊景區設立的瑪律康館、金雞農貿市場的1000平米賣場、土而奇公司的500平米瑪律康特色展銷區等合作項目也接二連三落地。

“下一步,我們將以崇州‘農業共營制’模式為經驗,繼續探索建立與瑪律康農業產業實際相符合的經營模式,完善延伸至全產業鏈。”看著一年來的變化,崇州市援藏隊領隊李文明著實歡喜,“‘共營制’的機制不僅適用於種植業,也不僅局限於崇州,因地制宜調整後,在瑪律康也能落地生根。”

未來,在崇州瑪律康兩地合作下,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將進一步健全,產業扶貧的步伐也將越來越堅定有力!

記/者/手/記

誰來種地,誰來經營,誰來管理?一系列的問題折射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困境,經過實踐的檢驗,崇州的“農業共營制”探索無疑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對瑪律康的產業援助,崇州毫無保留地將“農業共營制”探索的經驗教訓帶到這裡,並因地制宜讓這種先進的管理制度落地生根。有了先進制度的結構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崇州探索實踐的成功也會在瑪律康遍地開花,讓“甜蜜產業”助推產業扶貧。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導組 記者 李萌 於遵素 但唐文 攝影 謝明剛 陶軻

接受了專業的培訓,夏加也一改傳統粗放的生產模式,將專業的養蜂技術傳授給示範基地的村民們。從分蜂到采蜜再到做足越冬準備,條條都有規範,樣樣都有門道。接受了科學規範的養蜂模式,短短半年時間,不僅蜂蜜的產量從無到有大幅提升,蜂蜜的品質也得到保障。目前,阿壩蜂蜜已取得國家質檢部門認定的地理標誌,養蜂規模也初見成效,作為職業經理人,夏加半年淨利潤收入3萬多元,而納足村村集體也新增收入9.6萬元。“今年好好幹,大家的收入都能翻番,哪裡還愁摘不掉‘貧困帽’!”

誰來服務? “共營制”延伸全產業鏈

“‘瑪律康會客廳’終於落成了!”站在與成都蜀禾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店面前,瑪律康市安林種養殖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澤郎紮巴顯得有點激動“這是崇州親人和我們友誼的結晶,現在終於可以把瑪律康的農產品賣到成都了!”

今年,澤郎紮巴的合作社與成都蜀禾彩公司合作,在成都市武侯區龍陽街道開設了一個面積達120平米的實體銷售店。高原松茸、阿壩中蜂蜂蜜、風乾犛牛肉……琳琅滿目的藏式特色農產品讓人目不暇接,除了到實體店親身感受,還可以線上下單,足不出戶就能嘗盡高原珍饈。

為幫助瑪律康市特色農產品走出高原,崇州市援藏隊對接瑪律康各個專業合作社,引來土而奇、成都蜀禾彩、健生堂、環球國旅等多家龍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磋商,並簽訂合作協定,將攜手將高原奇珍帶進更廣闊的市場。

與此同時,崇州品牌電商、企業、實體店也紛紛行動起來,與瑪律康市各個專業合作社聯繫。松崗鎮258畝的“瑪律康有機農畜產品加工物流園”、街子旅遊景區設立的瑪律康館、金雞農貿市場的1000平米賣場、土而奇公司的500平米瑪律康特色展銷區等合作項目也接二連三落地。

“下一步,我們將以崇州‘農業共營制’模式為經驗,繼續探索建立與瑪律康農業產業實際相符合的經營模式,完善延伸至全產業鏈。”看著一年來的變化,崇州市援藏隊領隊李文明著實歡喜,“‘共營制’的機制不僅適用於種植業,也不僅局限於崇州,因地制宜調整後,在瑪律康也能落地生根。”

未來,在崇州瑪律康兩地合作下,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將進一步健全,產業扶貧的步伐也將越來越堅定有力!

記/者/手/記

誰來種地,誰來經營,誰來管理?一系列的問題折射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困境,經過實踐的檢驗,崇州的“農業共營制”探索無疑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對瑪律康的產業援助,崇州毫無保留地將“農業共營制”探索的經驗教訓帶到這裡,並因地制宜讓這種先進的管理制度落地生根。有了先進制度的結構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崇州探索實踐的成功也會在瑪律康遍地開花,讓“甜蜜產業”助推產業扶貧。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導組 記者 李萌 於遵素 但唐文 攝影 謝明剛 陶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