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奇思妙想”(美國篇)

血雨腥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一次浩劫。 在二戰2 200多個燃燒著的日日夜夜裡, 上千架飛機的空中格鬥, 幾千輛坦克的近距離搏殺, 昭示著人類為了戰勝法西斯惡魔, 經歷了怎樣艱苦卓絕的鬥爭。

現在的美國軍隊往往給人一種掌握核心科技的世界員警形象, 但在二戰時期他們也尚在摸索未來戰爭形勢的動向。 在這些探索中不乏原子彈等改變了歷史走向的造物, 但一些不甚成功的“小發明”在現在看來也頗為有趣。

蝙蝠炸彈

1941年末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 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提出了研製“蝙蝠炸彈”這樣一個十分奇妙的計畫。 這項計畫原本是準備用於德國本土供遊擊隊使用, 珍珠港事件後, 改為轉向對日本本土使用。 其做法是, 捕捉棲息於加利福尼亞州山洞中的數千隻“墨西哥蝙蝠”, 在其身上裝上帶延遲引信的小型燃燒彈。

將1 040只帶燃燒彈的蝙蝠裝到特製的航彈容器裡, 用轟炸機飛臨日本上空, 投下“蝙蝠炸彈”。 在900米附近的空中開傘, 下降到地面附近時“蝙蝠炸彈”自動打開, 上千隻蝙蝠四處飛散, 延遲引信引爆小型燃燒彈, 頓時就會使當地成為一片火海。 1943年時, 國防研究委員會還在野外做過特種試驗,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後來, 由於B- 29遠端轟炸機在轟炸日本的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加上英國裝紅外夜視儀的“司登”6 S衝鋒槍進行野外試驗中的“蝙蝠炸彈”(右)美國陸軍的8G-44C型機場挖掘機美國正在秘密研製原子彈, 軍方感到這種“蝙蝠炸彈”太有點“小兒科”, 而最終未能用於攻擊日本。

美國無人攻擊飛彈《鳩計畫》

二戰期間, 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N D R C)曾秘密地研製許多新型武器裝備, 包括:帶小型雷達的近炸引信、空軍和海軍的各種雷達、原子彈等。 1943年6月開始實施研製無人攻擊飛彈的《鳩計畫》, 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項。

《鳩計畫》由美國通用-米盧茲公司科學家A·海德博士牽頭。 作為基礎研究, 項目組還正兒八經地飼養了64只可以高空飛行的鳩, 捆綁上感測器, 探測高空飛行時氣流的影響、對炮火的反應以及目標的識別等。 研製代號為“鵜鶘”無人攻擊飛彈。 其原理倒很簡單, 在飛彈的頭部裝上目標搜索和識別裝置, 能在戰區上空廣域搜索目標,

一旦鎖定目標後, 便可以由地面或空中的控制人員發出指令直接攻擊目標。 由於技術等方面的原因, 這項計畫只製成了樣彈, 未能在二戰中實戰應用。 同樣, 美國海軍研製的T D R - 1 無人攻擊機也只製成樣機, 未能實戰運用。 但它們開創了無人攻擊武器研製的先河。

美國陸軍的機場挖掘機

一看這樣子很是奇特,看下部好像是拖拉機,但上部的樣子可從來沒見過,它就是二戰後期美國研製的陸軍用8 G - 4 4 C型機場挖掘機,裝備美軍駐英國的第8航空軍轟炸機基地,用於急造機場排水溝和塹壕的機械化施工中。

它的底盤是大型拖拉機,上部結構是一套自動挖掘機構,車體前部的挖掘鏟挖出泥土後,通過傳送皮帶自動地將泥土輸送到左側的管子中排出。據稱,一個急造機場的排水溝和塹壕,只要20小時即可完成,施工效率還是挺高的。

車載雙管“巴祖卡”火箭筒

二戰後期的西歐戰場上,為了應對德軍坦克的反撲,美軍第9步兵師偵察營應急在軍用吉普車上現地改裝成小型反坦克戰車。

具體的做法是,在吉普車頂部焊上一個固定樞軸,上面裝上雙管59.7毫米(標稱口徑為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吉普車前部焊上乘員用的防護鋼板即可。

“巴祖卡”火箭筒因其外形酷似樂器巴祖卡管而得名,它採用破甲戰鬥部,破甲厚度達127毫米,有效射程達270米,可以近距離有效地對付德軍大部分坦克。其缺點是攻擊距離較近,發射時向後噴火。

裝附加脈衝噴氣發動機的P-51“野馬”戰鬥機

P-51“野馬”戰鬥機是二戰中美軍最著名的戰鬥機之一,總生產量在15 000架以上。二戰後期,受德國率先研製出Me262型噴氣式戰鬥機的刺激,美國等國也開始了噴氣式飛機的研製。最開始,美國的做法是在“野馬”戰鬥機的機翼下面裝上兩個脈衝式噴氣發動機進行試飛。試飛的結果,飛行速度是上去了,但是,燃料消耗率太高,太費油,不得不終止試驗。蘇聯人也在La7戰鬥機和La138戰鬥機上做過同樣的試驗,也未取得成功。其實,噴氣式飛機的機翼都是後掠翼的,而二戰中的飛機機翼都是平直翼的,二者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明顯不同,想湊合是行不通的。

美國陸軍的機場挖掘機

一看這樣子很是奇特,看下部好像是拖拉機,但上部的樣子可從來沒見過,它就是二戰後期美國研製的陸軍用8 G - 4 4 C型機場挖掘機,裝備美軍駐英國的第8航空軍轟炸機基地,用於急造機場排水溝和塹壕的機械化施工中。

它的底盤是大型拖拉機,上部結構是一套自動挖掘機構,車體前部的挖掘鏟挖出泥土後,通過傳送皮帶自動地將泥土輸送到左側的管子中排出。據稱,一個急造機場的排水溝和塹壕,只要20小時即可完成,施工效率還是挺高的。

車載雙管“巴祖卡”火箭筒

二戰後期的西歐戰場上,為了應對德軍坦克的反撲,美軍第9步兵師偵察營應急在軍用吉普車上現地改裝成小型反坦克戰車。

具體的做法是,在吉普車頂部焊上一個固定樞軸,上面裝上雙管59.7毫米(標稱口徑為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吉普車前部焊上乘員用的防護鋼板即可。

“巴祖卡”火箭筒因其外形酷似樂器巴祖卡管而得名,它採用破甲戰鬥部,破甲厚度達127毫米,有效射程達270米,可以近距離有效地對付德軍大部分坦克。其缺點是攻擊距離較近,發射時向後噴火。

裝附加脈衝噴氣發動機的P-51“野馬”戰鬥機

P-51“野馬”戰鬥機是二戰中美軍最著名的戰鬥機之一,總生產量在15 000架以上。二戰後期,受德國率先研製出Me262型噴氣式戰鬥機的刺激,美國等國也開始了噴氣式飛機的研製。最開始,美國的做法是在“野馬”戰鬥機的機翼下面裝上兩個脈衝式噴氣發動機進行試飛。試飛的結果,飛行速度是上去了,但是,燃料消耗率太高,太費油,不得不終止試驗。蘇聯人也在La7戰鬥機和La138戰鬥機上做過同樣的試驗,也未取得成功。其實,噴氣式飛機的機翼都是後掠翼的,而二戰中的飛機機翼都是平直翼的,二者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明顯不同,想湊合是行不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