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遠離這些高嘌呤食物,高尿酸血症與痛風可以這麼防治!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增城院區 劉春霞

隔壁家小黃還未到而立之年, 平素喜吃海鮮, 偶爾還會來點啤酒的, 日子過得甚是逍遙。 殊不知, 在一次劇烈運動後, 翌日雙腳痛得不能自已, 如萬千螞蟻叮咬般難受。 一查血尿酸值:640μmol/L!醫生道:小黃啊, 啤酒加海鮮還劇烈運動, 你這想這不得痛風都難了!


隨著現代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 痛風(Gout)的魔爪已經逐漸伸向年輕人了。 我們都知道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沉積至關節所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 歸根結底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直接相關。 所以按上述案例中小黃的活法, 就算痛風沒有急性發作, 平時血尿酸水準也可能是偏高的, 即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 但是由於平時沒有症狀, 所以沒引起重視。 據統計, 近年來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病率總體呈增長趨勢, 且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男性高於女性, 城市高於農村, 沿海高於內陸。

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關係


這兩者共同的特點都是受血尿酸(Serumuric acid, SUA)水準影響。

尿酸由飲食攝入和體內分解的嘌呤化合物在肝臟中產生, 約2/3尿酸通過腎臟排泄, 其餘由消化道排泄。 正常情況下, 體內尿酸產生和排泄保持平衡, 凡導致尿酸生成過多和/或排泄減少的因素均可導致HUA 。

HUA患者出現尿酸鹽結晶沉積, 導致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尿酸性腎病和腎結石稱為痛風, 也有學者僅將痛風性關節炎稱為痛風。

HUA是痛風發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礎和最直接病因。 但是大多數HUA並不發展為痛風, 只有尿酸鹽結晶在機體組織中沉積造成損害才出現痛風;少部分急性期患者, SUA水準也可在正常範圍,

因此, HUA不能等同於痛風。 僅依據SUA水準既不能確定痛風的診斷, 也不能排除診斷。

高尿酸血症(HUA)的診斷標準


HUA診斷標準為:通常飲食狀態下, 2次採集非同日的空腹血, 以尿酸酶法測定血尿酸值, 男性高於420μmol/L者或女性高於360μmol/L者。 HUA與痛風密切相關, 並且是糖尿病、代謝綜合征、血脂異常、慢性腎臟病和腦卒中等疾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的防治原則


HUA和痛風一經確診, 應立即對患者進行宣教及生活方式干預, 必要時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1、膳食調節


患者應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限制高嘌呤動物性食物, 控制能量及營養素供能比例, 保持健康體重, 配合規律降尿酸藥物治療, 並定期監測隨診。


表1: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

飲食建議

食物種類

避免食用

肝臟和腎臟等動物內臟、貝類、牡蠣和龍蝦等帶甲殼的海產品及濃肉湯和肉汁等

限制食用

高嘌呤含量a的動物性食品如牛肉、羊肉、豬肉等;魚類食品;含較多果糖和蔗糖的食品(如汽水、果汁等);各種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和蒸餾酒(白酒)b

建議食用

脫脂或低脂類及其製品;蛋類;新鮮蔬菜;低血糖生成指數(GI)的穀類食物;足量水(2L以上)

注:

a.高嘌呤食物具體目錄詳見附表(表A.1+表A.2)

b.對於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的患者, 應禁用含酒精飲料。

高尿酸血症無任何症狀時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嗎?


也許有人會問:我只是高尿酸, 但沒有任何症狀,

在飲食干預的情況下, 還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嗎?

根據《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 對於沒有臨床症狀的HUA患者, 若生活方式干預無效, 則進行藥物降尿酸治療的起始時機應為血清尿酸(SUA)>540μmol/L, 治療目標為SUA<420μmol/L。

《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提出, 若確診痛風之後, SUA的控制目標要低於診斷標準, 即均要長期控制到<360μmol/L, 以維持在尿酸單鈉的飽和點之下, 而且有證據顯示SUA<300μmol/L將防止痛風反復發作。 因此建議, 只要痛風診斷確立, 待急性症狀緩解(≥2周)後開始降尿酸治療;也可在急性期抗炎治療的基礎上立即開始降尿酸治療, 維持SUA在目標範圍內。

2、藥物治療

HUA治療是痛風預防和治療的關鍵部分。 而據研究表明, 單純的飲食控制對尿酸的影響有限, 即使是很嚴格的嘌呤飲食控制,大約只能降低SUA10~18%或70~90μmol/L。因此HUA經非藥物干預療效不佳時應採用藥物治療。

常見降尿酸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進尿酸排泄類藥物。通常需根據病因、合併症及肝、腎功能選擇藥物。

1)制尿酸生成


別嘌醇


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成人初始劑量每次50mg,每日2~3次,每2~5周測血尿酸水準1次,未達標患者每次可遞增50~100mg,最大劑量600mg/天。小劑量起始可以減少早期治療開始時的燒灼感,也可以規避嚴重的別嘌醇相關的超敏反應。用藥期間需密切監測別嘌醇的超敏反應,嚴重者可發生致死性剝脫性皮炎。已有研究證明別嘌醇相關的嚴重超敏反應與白細胞抗原HLA-B*5801密切相關,因此建議有條件時在用藥前先進行基因檢測,對於結果陽性的患者禁止使用。

病例:


醫院接診到一位男性患者,於今年4月前因雙下肢踝關節、趾間關節紅腫疼痛自行連續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片,1月前開始加服別嘌醇和頭孢氨苄膠囊。於5天前軀幹出現米粒大小紅斑、丘疹,並出現發熱、畏寒,伴咳嗽、咳痰,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繼續口服別嘌醇及脈血康,軀幹紅疹、紅斑繼續增多,累及顏面部、四肢,部分紅斑融合成片。3天前頸部出現水皰,皰壁鬆弛,且紅斑、水皰逐漸增多,累及全身。2天前出現顏面部浮腫,口腔、嘴唇、眼瞼糜爛,頸背、下肢滲液明顯。入院後醫生查看症狀、得知用藥史,頓時恍然大悟,考慮診斷為“大皰表皮松解壞死型藥疹”,別嘌醇過敏可能性大,不排除雙氯芬酸鈉、頭孢氨苄,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藥物,並完善別嘌醇相關基因檢測。

基於此對該病例進行後續跟蹤:


患者進行了別嘌醇相關基因檢測,結果顯示51 HLA-B*5801基因突變雜合型、133 HLA-B*5801基因陽性,也有力地驗證了該患者的藥疹是由別嘌醇不良反應引起的。

特別提示:別嘌醇作為治療痛風的一線用藥,價格低,療效佳,臨床使用極為常見,但別嘌醇對HLA-B*5801陽性基因人群容易發生嚴重性皮膚不良反應。因此建議患者在使用別嘌醇前在有條件的單位考慮進行HLA-B*5801等位基因檢測,如果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則強力推薦用其他藥物替代別嘌醇進行治療。若未檢測而口服別嘌醇,建議密切留意皮膚狀態,一旦發現皮疹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以免病情拖延,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非布司他


初始劑量40mg/天,每日1次,2~5周後血尿酸不達標者,建議增至最大劑量80mg/天。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損害、噁心、皮疹等。

2)促進尿酸排泄


苯溴馬隆


成人起始劑量50mg/天,每日1次,早餐後服用。可能出現胃腸不適、腹瀉、皮疹等,較為少見,罕見肝功能損害。治療期間需大量飲水以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避免排泄尿酸過多而在泌尿系統形成結石。在開始用藥的前2周可酌情給予碳酸氫鈉或枸櫞酸合劑,使患者尿液的pH調節在6.2~6.9之間,以增加尿中尿酸溶解度。定期測量尿液的酸鹼度。

丙磺舒


成人一次0.25g,每日2次,一周後可增至0.5g/次,每日2次。服用時也應保持攝入足量水分,必要時鹼化尿液。

痛風急性發作如何應對?


若為痛風急性發作期,則應迅速控制關節症狀。《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指出:在痛風急性期,推薦及早(一般應在24h內)進行抗炎止痛治療,推薦首先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如依託考昔、塞來昔布等以緩解症狀;對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堿(1.5~1.8mg/d)。若患者對NSAIDs和秋水仙堿均不耐受,則可選擇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30mg/d,連續3d)。急性發作累及1~2個大關節,全身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考慮關節內注射短效糖皮質激素,避免短期內重複使用。

總之,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患者皆需注意調整生活方式,低熱量、平衡膳食,減少攝入高嘌呤食物;充分飲水(>2L/日),多吃水果蔬菜,嚴格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堅持運動,每日中等強度運動30min以上;還應定期監測,早發現早治療,預防或減少心血管、腎功能等併發症的發生。誰的人生都不能重來,我們都應該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附表:常見食物嘌呤含量

審稿:臨床藥師團隊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官方公眾號(PSMChina)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即使是很嚴格的嘌呤飲食控制,大約只能降低SUA10~18%或70~90μmol/L。因此HUA經非藥物干預療效不佳時應採用藥物治療。

常見降尿酸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進尿酸排泄類藥物。通常需根據病因、合併症及肝、腎功能選擇藥物。

1)制尿酸生成


別嘌醇


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成人初始劑量每次50mg,每日2~3次,每2~5周測血尿酸水準1次,未達標患者每次可遞增50~100mg,最大劑量600mg/天。小劑量起始可以減少早期治療開始時的燒灼感,也可以規避嚴重的別嘌醇相關的超敏反應。用藥期間需密切監測別嘌醇的超敏反應,嚴重者可發生致死性剝脫性皮炎。已有研究證明別嘌醇相關的嚴重超敏反應與白細胞抗原HLA-B*5801密切相關,因此建議有條件時在用藥前先進行基因檢測,對於結果陽性的患者禁止使用。

病例:


醫院接診到一位男性患者,於今年4月前因雙下肢踝關節、趾間關節紅腫疼痛自行連續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片,1月前開始加服別嘌醇和頭孢氨苄膠囊。於5天前軀幹出現米粒大小紅斑、丘疹,並出現發熱、畏寒,伴咳嗽、咳痰,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繼續口服別嘌醇及脈血康,軀幹紅疹、紅斑繼續增多,累及顏面部、四肢,部分紅斑融合成片。3天前頸部出現水皰,皰壁鬆弛,且紅斑、水皰逐漸增多,累及全身。2天前出現顏面部浮腫,口腔、嘴唇、眼瞼糜爛,頸背、下肢滲液明顯。入院後醫生查看症狀、得知用藥史,頓時恍然大悟,考慮診斷為“大皰表皮松解壞死型藥疹”,別嘌醇過敏可能性大,不排除雙氯芬酸鈉、頭孢氨苄,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藥物,並完善別嘌醇相關基因檢測。

基於此對該病例進行後續跟蹤:


患者進行了別嘌醇相關基因檢測,結果顯示51 HLA-B*5801基因突變雜合型、133 HLA-B*5801基因陽性,也有力地驗證了該患者的藥疹是由別嘌醇不良反應引起的。

特別提示:別嘌醇作為治療痛風的一線用藥,價格低,療效佳,臨床使用極為常見,但別嘌醇對HLA-B*5801陽性基因人群容易發生嚴重性皮膚不良反應。因此建議患者在使用別嘌醇前在有條件的單位考慮進行HLA-B*5801等位基因檢測,如果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則強力推薦用其他藥物替代別嘌醇進行治療。若未檢測而口服別嘌醇,建議密切留意皮膚狀態,一旦發現皮疹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以免病情拖延,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非布司他


初始劑量40mg/天,每日1次,2~5周後血尿酸不達標者,建議增至最大劑量80mg/天。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損害、噁心、皮疹等。

2)促進尿酸排泄


苯溴馬隆


成人起始劑量50mg/天,每日1次,早餐後服用。可能出現胃腸不適、腹瀉、皮疹等,較為少見,罕見肝功能損害。治療期間需大量飲水以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避免排泄尿酸過多而在泌尿系統形成結石。在開始用藥的前2周可酌情給予碳酸氫鈉或枸櫞酸合劑,使患者尿液的pH調節在6.2~6.9之間,以增加尿中尿酸溶解度。定期測量尿液的酸鹼度。

丙磺舒


成人一次0.25g,每日2次,一周後可增至0.5g/次,每日2次。服用時也應保持攝入足量水分,必要時鹼化尿液。

痛風急性發作如何應對?


若為痛風急性發作期,則應迅速控制關節症狀。《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指出:在痛風急性期,推薦及早(一般應在24h內)進行抗炎止痛治療,推薦首先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如依託考昔、塞來昔布等以緩解症狀;對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堿(1.5~1.8mg/d)。若患者對NSAIDs和秋水仙堿均不耐受,則可選擇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30mg/d,連續3d)。急性發作累及1~2個大關節,全身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考慮關節內注射短效糖皮質激素,避免短期內重複使用。

總之,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患者皆需注意調整生活方式,低熱量、平衡膳食,減少攝入高嘌呤食物;充分飲水(>2L/日),多吃水果蔬菜,嚴格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堅持運動,每日中等強度運動30min以上;還應定期監測,早發現早治療,預防或減少心血管、腎功能等併發症的發生。誰的人生都不能重來,我們都應該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附表:常見食物嘌呤含量

審稿:臨床藥師團隊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官方公眾號(PSMChina)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