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為什麼夫妻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

男女之間不管身處什麼樣的關係, 總有一種互相依託的存在感。

這種關係的維繫往往又遵循一種自然形成的定律:那就是能共患難, 不能共富貴。

尤其是在婚姻中。

01

中國女人大都像朱子治家格言中所說:“黎明即起, 灑掃庭除, 要內外整潔, 即昏便息, 關鎖門戶, 必親自檢點, 宜未雨而綢繆, 毋臨渴而掘井。 ”

她們溫柔和順, 相夫教子, 每天家務纏身, 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難過的日子是這樣, 好過之後亦是如此。

小凡也是這樣出了名的好女人。

但前一陣子, 她的離婚鬧得轟轟烈烈。 她的老公有些才能, 卻出身草根,

一心想出人頭地, 兩人婚後的日子剛一開始真是過得有夠苦。

而小凡卻一直盡力地輔佐他, 家務從來不讓他操心, 不惜動用家族關係幫他。

那個時候的日子雖然有點小苦, 但過得也倒是很幸福, 畢竟有個共同目標。

當然一切也順遂如願。 現在他是某單位的高層, 大女兒讀了初中, 二胎政策出臺之後又辦證生了個兒子, 日子看似過得和美恬淡。

只是當了領導的男人應酬多了起來。

她獨自照顧兩個孩子和公婆, 把自己折騰病了也無怨無悔,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我要讓他在奮鬥的同時沒有任何負擔。 ”

初時男人會感恩涕零, 後來漠視, 甚至開始厭煩, 偶爾他想為她做點奉獻, 但她總說:“你別瞎折騰了, 我會弄好的。 ”

時間長了, 男人便偏離了家庭的軌道, 甚至打著奮鬥的名義流連於外面的世界, 而小凡依舊在自己的付出裡享受成就感。

從未料到有一天婚姻會出現危機。

據說, 離婚拖了好久, 小凡一直不肯離, 她說自己在他最困難時, 陪在他身邊;他奮鬥時, 自己全力支持;他打拼時,

也為他掃除了所有的障礙, 沒有後顧之憂。

她一遍遍強調:“我們那會兒多好, 我也為他付出了那麼多。 我不甘心!”

每天指責男人的無情無義, 卻忘了對於成功男人來說最忌諱的就是曾經失敗的過去。

他花了無數精力將其掩飾後, 卻被糟糠之妻一點點揭開, 像一面鏡子呈現出他明晃晃的過去。

最終, 小凡的老公, 寧可不要兒女不要財產也要離婚。

這種乾癟的婚姻關係, 只能停留在那段艱辛的日子中。

一旦迎來繁華, 就好像見光死一樣。

男人見不得以前的低人一等, 女人見不得男人薄情寡義, 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慘澹的。

02

你說是不是所有的盛世婚姻都容不下最初的兩個人?當然不是。

前幾日《見字如面》的欄目, 讀了馮小剛寫給老婆的一封信, 他用馮氏幽默對妻子的付出表達了感激。

其實, 馮小剛早就在自傳體小說《我把青春獻給你》和《不省心》中表示過:我的許多良好習慣, 都是在徐老師的嚴格管理下逐漸養成的。

比如:他每天堅持洗腳換褲衩, 襪子穿兩天就得換乾淨的,

小便完了不忘沖水。

晚上刷牙, 不喝自來水管的涼水, 吃完飯擦嘴, 煙灰不彈到煙灰缸外面。

沙發靠墊坐擰巴了, 離去前想著把它擺正, 掛毛巾時上下對齊, 汽車裡放紙毛巾等。

這些尋常小事, 多年如一日, 不難看出一個女人在背後對他的默默付出。

馮小剛得了白癜風,徐帆從未嫌棄,甚至為了下一代,為了馮小剛,她毅然放棄了要孩子的想法。

這是在一場暴風雨來臨時最暖心的擁抱,馮小剛知道她的好,源於兩人並沒有把這樣的關係當作一種抱怨地付出。

這是一對夫婦最基本的相互依託,所以暴風雨過去後,一起看彩虹的,還是他們兩個人。

反倒馮小剛自覺愧對,偶爾公開感謝一下夫人。

也許對於名人夫婦,沒什麼大的風雨,但面對病痛,不管是誰,這就是共甘苦的事兒。

他曾在採訪時表示:“我雖然平時表面都忽略了她的感受,但是我一直把她的好都記在了心裡,這次通過節目表示感謝,希望她知道我心裡是在意的。”

很簡單,一句“她知道”就足以令女人動容,令男人心安。

這樣的感情我們習慣叫做患難與共。

03

歌德說:“誰不主宰自已,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

很不幸,有許多女人一直在做男人與婚姻的奴隸。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總覺得苦日子中,有一個人是毫無保留、心甘情願地付出,而另一方則應該因為這點付出,理所應當地與你恩愛分享現在富貴的生活。

卻不知婚姻裡,有些人不願顧及道德約束,因為也許認為付出最多的那個人,恰恰是他自己。

所以常有女人在婚姻裡母愛氾濫,坐實了付出的痛點,偶爾想挺胸翻身,卻落得“人財兩空”的淚點。

愛是雙方的,流動的,為什麼這麼多人能夠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白,共患難時付出的心安理得,共富貴時卻要斤斤計較啊。

很想告訴那些一入婚姻永安逸的女人,傻乎乎地以為自己很光榮,沉浸在對付出的加冕中出不來,卻永遠不懂得在婚姻裡尋一處平衡點,當得了奶媽,也做得來闊太。

試著讓那個與你同床共枕的人,一起走過生活的磕磕絆絆。

否則待夜涼、燈暗、情散、笙歌婉轉後,你才發現,自己其實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當然,婚姻中,總不能一輩子都過苦日子。

男人如果也能學會體諒與分擔,或許你的身邊再不會是一個怨婦,說不定兩人能一起牽著手回憶那段難忘的苦日子。

希望所有歲月的袈裟,最終都被愛渡化。

馮小剛得了白癜風,徐帆從未嫌棄,甚至為了下一代,為了馮小剛,她毅然放棄了要孩子的想法。

這是在一場暴風雨來臨時最暖心的擁抱,馮小剛知道她的好,源於兩人並沒有把這樣的關係當作一種抱怨地付出。

這是一對夫婦最基本的相互依託,所以暴風雨過去後,一起看彩虹的,還是他們兩個人。

反倒馮小剛自覺愧對,偶爾公開感謝一下夫人。

也許對於名人夫婦,沒什麼大的風雨,但面對病痛,不管是誰,這就是共甘苦的事兒。

他曾在採訪時表示:“我雖然平時表面都忽略了她的感受,但是我一直把她的好都記在了心裡,這次通過節目表示感謝,希望她知道我心裡是在意的。”

很簡單,一句“她知道”就足以令女人動容,令男人心安。

這樣的感情我們習慣叫做患難與共。

03

歌德說:“誰不主宰自已,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

很不幸,有許多女人一直在做男人與婚姻的奴隸。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總覺得苦日子中,有一個人是毫無保留、心甘情願地付出,而另一方則應該因為這點付出,理所應當地與你恩愛分享現在富貴的生活。

卻不知婚姻裡,有些人不願顧及道德約束,因為也許認為付出最多的那個人,恰恰是他自己。

所以常有女人在婚姻裡母愛氾濫,坐實了付出的痛點,偶爾想挺胸翻身,卻落得“人財兩空”的淚點。

愛是雙方的,流動的,為什麼這麼多人能夠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白,共患難時付出的心安理得,共富貴時卻要斤斤計較啊。

很想告訴那些一入婚姻永安逸的女人,傻乎乎地以為自己很光榮,沉浸在對付出的加冕中出不來,卻永遠不懂得在婚姻裡尋一處平衡點,當得了奶媽,也做得來闊太。

試著讓那個與你同床共枕的人,一起走過生活的磕磕絆絆。

否則待夜涼、燈暗、情散、笙歌婉轉後,你才發現,自己其實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當然,婚姻中,總不能一輩子都過苦日子。

男人如果也能學會體諒與分擔,或許你的身邊再不會是一個怨婦,說不定兩人能一起牽著手回憶那段難忘的苦日子。

希望所有歲月的袈裟,最終都被愛渡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