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十九大代表風採錄」壺關鵝屋鄉鄉郵投遞員趙月芳:“貓路”上的信使

壺關縣鵝屋鄉, 位於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之間, 三面都是萬丈絕壁, 只有一條蜿蜒於峭壁上的羊腸小徑。 這條小徑, 當地人稱“貓路”, 約有10公里長, 最寬處60釐米, 最窄處只有20釐米, 是鵝屋鄉18個村、172個自然屯、48所學校、近1萬人口通郵的必經之路。

作為鵝屋鄉鄉郵投遞員的趙月芳, 在“貓路”上跋涉了20多年, 行程48萬多公里, 穿破鞋子800多雙, 投遞報刊郵件90多萬件, 卻從未發生丟失、損毀和積壓現象, 投遞準確率一直保持在100%。

不管風霜雨雪, 還是酷暑炎炎, 趙月芳每天早上7時, 背起四五十斤的郵件, 就從壺關縣城出發趕往鵝屋鄉。

山高路遠, 水壺、饅頭、雨披, 這是必備的東西。 帶水壺和饅頭是因為路上經常錯過飯點, 要吃些東西填飽肚子;帶雨披則是因為山裡天氣變化無常, 遇到雨雪時, 可以包住郵包, 保護郵件、報刊不被淋濕。

翻越艱險的“貓路”, 趕到鵝屋鄉郵政所後, 趙月芳馬上開始拆郵包, 驗視內件, 加蓋日戳, 再次背起郵包去各村送郵件。 他負責鵝屋全鄉郵件、報刊的投遞, 由於投遞段全是山溝, 路途又較遠, 他只能把全鄉分成3條投遞段, 每3天輪一次, 平均每條投遞段的路程有40多公里。 其中, 最長的一條郵路臨近河南, 有68公里長, 全靠步行投送。

由於交通不便, 鵝屋鄉人出一趟山很不方便。 於是, 經常往來各村的趙月芳, 就成了山裡人與外界資訊、物資溝通的重要管道。

大家登記戶口、辦身份證、存錢、買些生活用品, 都會找他。 趙月芳從不推辭, 從無怨言。 他說:“我是山裡人, 更是個共產黨員, 為山裡人送信送報也算是回報鄉親吧。 ”從參加工作以來, 趙月芳已經為群眾辦理各類實事好事超過3000件。

2014年, 趙月芳又多了一項新業務——代收電費, 全鄉18個村、172個自然屯近4000戶村民, 他一天需行30多裡山路收繳戶均2元的電費。 但就這點錢, 有幾個自然村的貧困戶也要等每年政府發了低保金後才能交, 趙月芳乾脆替他們交了, 讓貧困戶免費用電。

對此, 西上莊村老黨支部書記張醜亥老人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我當村支書已經快40年了, 經歷了十幾個投遞員, 小趙這娃是最好的!能遭這麼多的罪,

受這麼大的苦, 一做就是20多年, 在如今的年輕人裡太少見了。 這個村有村民300多人, 而80多個年輕人都外出當兵、打工去了, 小趙就是大家的‘親人’。 ”

鄉親們離不開趙月芳, 趙月芳也離不開鄉親們。 2016年8月, 壺關郵政分公司將趙月芳調至縣城搞郵政營業。 可他在縣城工作不到半年, 手機就隔三差五接到鵝屋鄉群眾打來的電話。 特別是趙月芳曾經幫助過的貧困戶、孤寡老人, 更是托親友打聽他的消息。 趙月芳再也坐不住了, 他請示公司領導, 要求調回鵝屋。

今年3月14日, 趙月芳重回鵝屋, 又走上了他的“貓路”。 趙月芳說:“想想每次把報紙和郵件交到鄉親們手中, 他們那種高興勁兒。 我心裡也有一種特別幸福的感覺, 覺得自己是一個少不得的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