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戰時期德國坦克享有盛譽,不過事實上德國坦克存在嚴重缺陷

二戰時期德國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其坦克部隊, 一談起德國坦克, 軍迷第一反應是虎式和豹式坦克。 誠然, 作為坦克而言, 虎式為代表的德國坦克達到了不錯的性能, 相對於大部分盟軍坦克而言虎式有不錯的平臺性能優勢, 而幾個重型坦克營高達1500到2000的擊殺紀錄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類似魏特曼、卡爾尤斯這樣擊毀數超過100的坦克王牌同樣成為許多人嚮往的偶像。

虎式坦克

德國的坦克優勢事實上是從1942年才開始展現的。 在1939年到1941年間, 德軍的主力是I號坦克、II號坦克、III號坦克、IV號坦克以及捷克的38(t)型等。 這些坦克中, I號僅僅裝備2挺7.92毫米機槍, II號為1門20毫米機炮和1挺7.92毫米機槍, 火力弱, 裝甲薄, 屬於30年代的主流輕型坦克。 III號和IV號為新一代坦克, III號裝備37毫米坦克炮, 用於打擊對手坦克, IV號則裝備短身管75毫米炮, 用於支援步兵攻堅。 相比于波蘭的7TP型坦克、法國的S-35和夏爾B1型坦克、英國“瑪蒂爾達”II型步兵坦克,

這類德國坦克在平臺性能上並沒有實質上的優勢, 很多時候只能依靠88炮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才能解決這些盟軍坦克。 德國在西歐成功的閃擊戰更多的源於自身組織效率和協同效率, 以及相對于對手而言更為成功的戰役思想。

I號(後)和II號(前)坦克進行協同

波蘭的7TP型坦克

由於性能不錯, 法軍的SOMUA S-35坦克被德軍用到了東線

大部分法軍夏爾B1坦克是因為缺乏油料被乘員自行摧毀的

到了1941年6月, 蘇德戰爭爆發, 德國事實上才真正把之前裝甲部隊的問題暴露出來。 相對于充分吸取西班牙內戰教訓而研製的中型T-34/76坦克以及重型的KV系列坦克, 德國坦克在火力、裝甲、機動性上都顯得有所遜色, 當時德軍III號坦克的Kwk 36型37毫米坦克炮以及步兵部隊裝備的Pak 36型反坦克炮都無法有效擊穿T-34/76的前裝甲, 德軍步兵惱火地把Pak36成為敲門炮, 意思是炮彈只會向在敲門一樣把T-34的前裝甲敲得一陣響,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更糟糕的是, T-34的機動性還十分出色, 裝備的76.2毫米F-34炮威力還超KwK36, 德軍除了依靠88炮和斯圖卡外基本無計可施, 只能坐視T-34在陣地裡橫衝直撞。 若非蘇軍由於大清洗和無線電設備缺乏而沒有有效的戰術協同, 德軍的損失將會是驚人的。

被擊毀的T-34/76'41型,大部分損失是由於低劣的戰術協同和油料告罄以及德軍的戰術轟炸

大概是T-34給德軍留下了88毫米炮一樣大的心理陰影,德國人開始想辦法提高反坦克能力,儘管當時裝備88毫米炮的虎式坦克已經定型,不過數量終究稀少,更多的還是依靠III號改裝50毫米KwK38炮和IV號改裝KwK40型48倍口徑75毫米炮。這些措施讓德軍坦克反坦克能力大幅度提高,不過帶來了更多的問題。首先,III號的50毫米炮威力仍然偏小但已經容納不了更大的火炮,而IV號的75毫米炮同樣是極限,底盤無法承受更大的火炮。由此,德國又不得不研製新型底盤容納70倍口徑的KwK42型火炮,這就有了重達44噸的豹式坦克。如此一來,德國僅僅在75毫米坦克炮上就有2種火炮,還要配備2種底盤。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虎式上,從56倍口徑的KwK36 L/56型88毫米坦克炮升級到71倍口徑的KwK43型88毫米炮,德國也要用2種並不通用的底盤,加上德國的底盤技術過於複雜,這導致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不論是虎式、豹式還是虎王,其產量僅僅分別為1347輛、超過6000輛和492輛。與T-34系列超過4萬輛、M4坦克超過5萬輛的產量相比,德國這類先進坦克的產能簡直塞牙縫都不夠。至於後面裝備128毫米炮的“獵虎”之類的坦克殲擊車,已經是德國追求火力而患上的病了,這類威力過殺的武器佔用過多資源,而擊穿盟軍主力重型坦克71倍口徑的KwK43已經綽綽有餘。

IV號G型坦克在巴黎

豹式裝備了75毫米炮,但重量與IS-2型同級別,幾乎是T-34的2倍

熟練工正在加工虎式的負重輪,虎式複雜的底盤從生產到維護都是場災難

虎王少得可憐的產量中還有50輛保時捷虎王,這給後勤帶來了極大困難

真正的德國裝甲主力是8000多輛IV號,不過由於原始設計的問題,IV號的火力到KwK40型就已經到達極限,如果提高就只能採用犧牲反應速度和通用性的突擊炮形式。對比而言,T-34系列的底盤無疑出色得多,T-34的底盤在F-34型火炮威力不足後快速換裝了裝備D-5T的85毫米加農炮,形成了SU-85坦克殲擊車。而當T-34/85型研製成功後,T-34的底盤又開始安裝D-10T型100毫米炮。T-34用不到30噸的車體創造了相容性的神話,讓26噸左右的T-34/85具備與44噸的豹式坦克相當的火力,而48噸的IS-2與豹式重量相當,但裝備的卻是122毫米的D-25坦克炮,威力不亞於虎式。因此,德國坦克相比于蘇聯坦克和坦克殲擊車,設計上就不算成功。

SU-100坦克殲擊車是T-34衍生型中威力最大的一款

威力不如SU-100的“獵豹”不僅生產複雜數量稀少,連車高都有點失控

德國沒有實現足夠的通用性,而蘇聯人實現了,這導致了德國坦克裝備數量過於稀少,也許在戰術層面上可以依靠比較好的平臺性能和更為出色的戰術協同實現大量擊毀,但也會佔用過多資源導致沒那麼好的IV號產能不足,進而在東線漫長的防線上許多部隊根本得不到裝甲部隊的支援,進而不斷被蘇軍裝甲部隊突破防線。從整體上看,德國坦克的問題其實比蘇軍更多,少數坦克王牌不能掩蓋德國在地面戰場持續失敗的事實。儘管在平臺上,虎式和豹式在戰場上帶給坦克手更大的安全感,但虎式和豹式這類威力過殺的坦克佔用了太多資源,讓其他友軍沒有坦克可用,這些稀少的精銳最多只能在幾個地方阻滯蘇軍的進攻,最多給蘇軍帶來點麻煩。

艾森豪走過一輛翻車後被遺棄的虎王

德國坦克的神話有許多是西方國家在二戰後為應付蘇聯龐大的裝甲部隊帶來的壓力而宣傳的,坦率地說,德國坦克的問題遠遠比看上去更大,二戰最偉大的坦克依然應該是T-34。

雖然平臺性能不絕對安全,但T-34極佳的均衡性秒殺任何德國坦克

T-34系列坦克的使用者分佈圖,足見其成功

德軍的損失將會是驚人的。

被擊毀的T-34/76'41型,大部分損失是由於低劣的戰術協同和油料告罄以及德軍的戰術轟炸

大概是T-34給德軍留下了88毫米炮一樣大的心理陰影,德國人開始想辦法提高反坦克能力,儘管當時裝備88毫米炮的虎式坦克已經定型,不過數量終究稀少,更多的還是依靠III號改裝50毫米KwK38炮和IV號改裝KwK40型48倍口徑75毫米炮。這些措施讓德軍坦克反坦克能力大幅度提高,不過帶來了更多的問題。首先,III號的50毫米炮威力仍然偏小但已經容納不了更大的火炮,而IV號的75毫米炮同樣是極限,底盤無法承受更大的火炮。由此,德國又不得不研製新型底盤容納70倍口徑的KwK42型火炮,這就有了重達44噸的豹式坦克。如此一來,德國僅僅在75毫米坦克炮上就有2種火炮,還要配備2種底盤。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虎式上,從56倍口徑的KwK36 L/56型88毫米坦克炮升級到71倍口徑的KwK43型88毫米炮,德國也要用2種並不通用的底盤,加上德國的底盤技術過於複雜,這導致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不論是虎式、豹式還是虎王,其產量僅僅分別為1347輛、超過6000輛和492輛。與T-34系列超過4萬輛、M4坦克超過5萬輛的產量相比,德國這類先進坦克的產能簡直塞牙縫都不夠。至於後面裝備128毫米炮的“獵虎”之類的坦克殲擊車,已經是德國追求火力而患上的病了,這類威力過殺的武器佔用過多資源,而擊穿盟軍主力重型坦克71倍口徑的KwK43已經綽綽有餘。

IV號G型坦克在巴黎

豹式裝備了75毫米炮,但重量與IS-2型同級別,幾乎是T-34的2倍

熟練工正在加工虎式的負重輪,虎式複雜的底盤從生產到維護都是場災難

虎王少得可憐的產量中還有50輛保時捷虎王,這給後勤帶來了極大困難

真正的德國裝甲主力是8000多輛IV號,不過由於原始設計的問題,IV號的火力到KwK40型就已經到達極限,如果提高就只能採用犧牲反應速度和通用性的突擊炮形式。對比而言,T-34系列的底盤無疑出色得多,T-34的底盤在F-34型火炮威力不足後快速換裝了裝備D-5T的85毫米加農炮,形成了SU-85坦克殲擊車。而當T-34/85型研製成功後,T-34的底盤又開始安裝D-10T型100毫米炮。T-34用不到30噸的車體創造了相容性的神話,讓26噸左右的T-34/85具備與44噸的豹式坦克相當的火力,而48噸的IS-2與豹式重量相當,但裝備的卻是122毫米的D-25坦克炮,威力不亞於虎式。因此,德國坦克相比于蘇聯坦克和坦克殲擊車,設計上就不算成功。

SU-100坦克殲擊車是T-34衍生型中威力最大的一款

威力不如SU-100的“獵豹”不僅生產複雜數量稀少,連車高都有點失控

德國沒有實現足夠的通用性,而蘇聯人實現了,這導致了德國坦克裝備數量過於稀少,也許在戰術層面上可以依靠比較好的平臺性能和更為出色的戰術協同實現大量擊毀,但也會佔用過多資源導致沒那麼好的IV號產能不足,進而在東線漫長的防線上許多部隊根本得不到裝甲部隊的支援,進而不斷被蘇軍裝甲部隊突破防線。從整體上看,德國坦克的問題其實比蘇軍更多,少數坦克王牌不能掩蓋德國在地面戰場持續失敗的事實。儘管在平臺上,虎式和豹式在戰場上帶給坦克手更大的安全感,但虎式和豹式這類威力過殺的坦克佔用了太多資源,讓其他友軍沒有坦克可用,這些稀少的精銳最多只能在幾個地方阻滯蘇軍的進攻,最多給蘇軍帶來點麻煩。

艾森豪走過一輛翻車後被遺棄的虎王

德國坦克的神話有許多是西方國家在二戰後為應付蘇聯龐大的裝甲部隊帶來的壓力而宣傳的,坦率地說,德國坦克的問題遠遠比看上去更大,二戰最偉大的坦克依然應該是T-34。

雖然平臺性能不絕對安全,但T-34極佳的均衡性秒殺任何德國坦克

T-34系列坦克的使用者分佈圖,足見其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