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化肥行業轉型升級正當時

中國商務新聞網訊 如果說2015年是化肥行業轉型升級的“元年”, 那麼2015年至今, 化肥行業在經歷著變革的同時也創造著歷史。 為改變化肥行業因供需矛盾帶來的惡性循環, 國家政策面作了一系列調整。 時至今日, 行業有了哪些改變?

分析師於麗娟表示, 在2000年年初到之後的10年左右的時間裡, 我國化肥行業在國家各項優惠政策的扶持之下, 新增產能大量增加直至到嚴重過剩的地步。 2013年之後國家在電價、運輸、原料等方面的優惠逐漸減弱, 目前已經完全取消。 交由市場後的化肥行業雖然成本增加, 但對於部分化肥產品而言實際成本的增幅是微弱的,

且化肥市場有了漲價的支撐, 無形中形成了“鯰魚效應”, 對盤活低迷的市場行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農資電商”並非近幾年才有的新型銷售管道, 早在前幾年便已在一些網路平臺進行推廣, 只是在近幾年化肥產業的升級改革浪潮中, “電商”的優勢又被強調, 政府主導的“互聯網+”亦將其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目前“農資電商”在發展中仍舊阻力重重, 唱衰聲不斷。 中宇資訊認為, 站在行業前行的高度來看, “電商”的可持續性發展無疑是順勢而為, 並非為變而變。 銷量和服務始終是阻止其前行的兩大“軟肋”, 資源分享、抱團取暖或許可以改變各電商平臺單打獨鬥的局面, 瓶頸終究會被突破,
道路雖曲折, 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2017年“史上最嚴”環保檢查來襲倒逼生產企業對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 部分中小企業在前期改革中已經難以適應市場, 再加上環保的重錘, 落後產能正逐步退出市場。 但也有規模企業繼續投資新產能上馬, 如江蘇龍騰、河南心連心等。 中宇資訊認為, 產能向資源地和需求地集中對市場的資源配置重新優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有利於市場的持續性發展。

於麗娟表示, “到2020年實現化肥用量的零增長”的行動方案出臺之後, 各種綠色環保的新型肥料、有機肥如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但由於缺乏行業標準的規範與監管, 其品質參差不齊, 甚至假冒偽劣產品橫行於市場,

過於混亂的市場致使業內對其喪失信心。 從市場回饋來看, 新型肥料使用量增速緩慢, 推廣難度較大。 中宇資訊認為, 目前大力度的環保檢查對新型肥料市場起到了一定的優勝劣汰的作用, 為規範的、有競爭力的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市場急需國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規範, 市場秩序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