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創新驅動:強大支點撬動產業轉型發展

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 如何讓創新真正成為撬動發展的“阿基米德支點”?黨的十八大以來, 一條以創新推動產業強市的路徑在無錫日益清晰地勾畫:以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 全市上下以此為引領, 有序推進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載體建設、激發企業自主創新動力、加速集聚高端人才……創新“基因”不斷融入產業“血液”。

透過一連串的數字, 我們欣喜地看到, 各類創新要素的熱流正在這裡彙聚, 創新引領的強大動能正在釋放:

2016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60.88億元,

比2011年增長46.97%, 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11年提高0.25個百分點。

2016年,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6548.72億元, 比2011年增長22.7%, 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4%, 比2011年增加7.37個百分點。

2012年以來, 全市企業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9項, 中國專利獎31項、其中金獎2項, 保持全國同類城市第一方陣;2012年以來全市企業累計承擔國家和省科技專案2225項, 累計到位國家和省專項資金31.29億元。

五年來, 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累計達到34.3萬件和18.3萬件, 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累計達到1.9萬件, 比重達到10.4%, 有力地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讓撬動產業強市的支點更為強壯有力!無錫下好創新發展這步先手棋, 為轉型發展、跨越發展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平臺載體 集聚創新資源

“掌握最前沿技術的專家們專程趕到無錫, 為一家企業出謀劃策。 ”一提起前段時間舉行的“中國電腦學會走進藍深遠望”交流會, 企業負責人楊實秋就難掩驕傲之情, 這家年銷售收入達2.2億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正朝著全國資訊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目標努力, 迫切需要行業專家解讀大資料新技術, 為企業指引創新方向。 “多虧了超算來到無錫, 讓我們有了對話世界頂尖技術的機會。 ”楊實秋認為,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為無錫高新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能量, 也讓無錫企業有了“話語權”。

超級計算(無錫)中心於去年建成投運後, 三次蟬聯世界最快超級電腦系統, 兩項應用成果入圍“戈登貝爾獎”, 在航空航太、先進製造等19個領域提供200多項專業服務。

“超算中心是真正能開展、支撐、服務科技創新的平臺載體。 ”科技局有關人士表示, 平臺載體是孵化創新企業、研發創新技術的“搖籃”, 以無錫軟體園為例, 目前已孵育科技企業600多家, 2016年完成營業額188億元、稅收8億元, 位元列全國軟體產業基地前五。 此外, 全市累計建成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22個, 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3個, 其中國家級3個。

根據無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空間佈局, 我市對規劃的28個特色園區, 按照“一區一戰略產業”的定位重點部署推進。 過去幾年中, 活躍的不僅是資料指標的逐年攀升, 更關鍵的是, 我市在微電子、傳感網、生物製藥、裝備製造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核心技術的突破,

中科芯研發的高可靠性核心晶片在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和天舟一號等一批國家重大航太工程中成功運用;興澄特鋼成為全球唯一的直徑800mm 特殊鋼連鑄圓坯生產企業。

創新創業的“尖尖角”也在眾創空間的載體中茁壯成長。 “有‘家’做後盾, 我們有信心做教育行業的第一品牌。 ”登上福布斯“30U30”榜單的胡佳威坦言, 江南大學創業匯客廳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 截至目前, 我市已建成眾創空間33家, 其中國家級7家, 優客工廠、阿裡創新中心等知名眾創品牌亦落戶我市, 為創新提供更多可能。

以企為主 迸發創新動力

“企業整體的研發能力、創新能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法爾勝集團副總裁劉禮華說, 建立了國家金屬線材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高性能金屬線材製品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之後,

企業受益良多, 不僅創造了線纜強度級別和使用壽命兩個世界紀錄, 還在保證纜索強度節節拔高的同時, 將每座橋的鋼材用量下降了20%, 以同行無法匹敵的技術優勢, 牢牢掌握定價權。 目前, 法爾勝“拳頭產品”輸送帶用鋼絲繩全球市場佔有率超70%、10多個具有“高、精、尖、小”特色的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像法爾勝這樣依靠創新闖市場的企業, 在我市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 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為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 我市加大科技投入, 推進創新成果向產業領域滲透擴散。 截至目前,我市累計立項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案108項和222項,用相關部門8.23億元的專項資金,“撬動”企業、社會近200億元的研發投入,並帶來了466億元的銷售收入。

在科技投入的引領下,生物醫藥、物聯網、石墨烯等一批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湧現出博雅幹細胞、感知集團等一批新興產業。企業也逐漸從“要我創新”變為“我要創新”。9月底,記者從藥明生物獲悉,該企業一改此前為國外企業“外包”生產藥物的局面,而是將自主研發的PD-1抗體GLS-010授權給美國生物技術公司Arcus Biosciences,總合同金額最高可達8.16億美元,並且該抗體將在無錫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研發生命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建成後能夠產生40億元的服務收入,新增2000員工就業,更帶動無錫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放眼無錫,創新已成為越來越多本地企業的自覺行動,全市累計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6家,其中國家級6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累計達到1638家,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有效建有率達到84.7%,位列全省第一。

創新的“基因”日漸融入企業肌理,科技對企業、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和帶動力在不斷增強。去年全市高新產業實現產值6548.72億元,位列全省第三,高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3.4%。

築巢引鳳 助推人才高地

毅然從柴油機行業領軍企業高管職位辭職,投資1.1億元回鄉創業,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了柴油機整機的生產落地,“陶都英才”創業領軍人才白洪法的這份勇氣,為宜興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他創立的九迪動力又開始建設年產10萬台發動機生產基地,達產後將實現年銷售額30億元。

“創新驅動,關鍵在人。”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高端人才的競爭非常激烈,各地為吸引高端人才都開出了非常高的價碼,無錫要在吸引高端人才上取得突破,必須加大力度、捨得投入,提高吸引力。我市“太湖人才計畫”升級版中,引進人才個體綜合扶持可高達1800萬元,市委市政府提升政策“含金量”,意在引進更多的科技領軍人才。

領軍人才能為產業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帶動作用。2006年以來全市科技領軍人才創業企業累計納稅近50億元,已達市本級財政投入的3.5倍。截至目前,全市在冊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1264個,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91.1億元,同比增長4%,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1家,培育了飛而康、新潔能等一大批高成長型企業,朗新科技成為創業板首發過會企業,並於8月1日成功上市。

企業的引才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國家“千人計畫”專家謝乾創辦的卓易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唯一獲得英特爾公司和工信部合作商業授權的獨立BIOS供應商,身在人才、智力密集型的IT行業,謝乾不僅大力引進人才,還打造了中小型企業的孵化器,入駐的4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已達3.5億元。

根植于肥沃的創新土壤,一個人帶來一項頂尖技術,並助推當地的產業發展,這樣的傳奇故事在無錫頻頻上演。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128家,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36人、院士團隊及專家1672人,帶動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約20.4億元,實現銷售236.6億元,利稅31.4億元。

截至目前,我市累計立項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案108項和222項,用相關部門8.23億元的專項資金,“撬動”企業、社會近200億元的研發投入,並帶來了466億元的銷售收入。

在科技投入的引領下,生物醫藥、物聯網、石墨烯等一批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湧現出博雅幹細胞、感知集團等一批新興產業。企業也逐漸從“要我創新”變為“我要創新”。9月底,記者從藥明生物獲悉,該企業一改此前為國外企業“外包”生產藥物的局面,而是將自主研發的PD-1抗體GLS-010授權給美國生物技術公司Arcus Biosciences,總合同金額最高可達8.16億美元,並且該抗體將在無錫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研發生命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建成後能夠產生40億元的服務收入,新增2000員工就業,更帶動無錫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放眼無錫,創新已成為越來越多本地企業的自覺行動,全市累計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6家,其中國家級6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累計達到1638家,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有效建有率達到84.7%,位列全省第一。

創新的“基因”日漸融入企業肌理,科技對企業、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和帶動力在不斷增強。去年全市高新產業實現產值6548.72億元,位列全省第三,高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3.4%。

築巢引鳳 助推人才高地

毅然從柴油機行業領軍企業高管職位辭職,投資1.1億元回鄉創業,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了柴油機整機的生產落地,“陶都英才”創業領軍人才白洪法的這份勇氣,為宜興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他創立的九迪動力又開始建設年產10萬台發動機生產基地,達產後將實現年銷售額30億元。

“創新驅動,關鍵在人。”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高端人才的競爭非常激烈,各地為吸引高端人才都開出了非常高的價碼,無錫要在吸引高端人才上取得突破,必須加大力度、捨得投入,提高吸引力。我市“太湖人才計畫”升級版中,引進人才個體綜合扶持可高達1800萬元,市委市政府提升政策“含金量”,意在引進更多的科技領軍人才。

領軍人才能為產業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帶動作用。2006年以來全市科技領軍人才創業企業累計納稅近50億元,已達市本級財政投入的3.5倍。截至目前,全市在冊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1264個,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91.1億元,同比增長4%,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1家,培育了飛而康、新潔能等一大批高成長型企業,朗新科技成為創業板首發過會企業,並於8月1日成功上市。

企業的引才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國家“千人計畫”專家謝乾創辦的卓易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唯一獲得英特爾公司和工信部合作商業授權的獨立BIOS供應商,身在人才、智力密集型的IT行業,謝乾不僅大力引進人才,還打造了中小型企業的孵化器,入駐的4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已達3.5億元。

根植于肥沃的創新土壤,一個人帶來一項頂尖技術,並助推當地的產業發展,這樣的傳奇故事在無錫頻頻上演。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128家,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36人、院士團隊及專家1672人,帶動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約20.4億元,實現銷售236.6億元,利稅31.4億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