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跌下神壇:日本汽車製造再爆資料造假,國人追捧物件成醜聞

日前, 神戶制鋼所記者會上承認, 其曾篡改部分鋁製品的強度和尺寸等性能資料, 並進行了供貨, 部分違規行為從10年前就已開始。 國內4家工廠, 包括管理者在內10人涉嫌此事件。 神戶制鋼副社長梅原尚人鞠躬致歉“深刻反省, 表示歉意。 ”

而使用偽造資料產品的企業達到200家以上, 包括三菱重工開發的飛機MRJ。 這家近年來中國客機的勁敵, 還曾經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工作過的企業, 供應著世界一半的汽車彈簧。

回顧這兩年來, 日本著名企業爆出的造假醜聞。 2015年, 本田汽車安全氣囊供應商高田公司, 長久以來一直在操縱安全氣囊充氣發生器的測試資料。 事發造成:在全球範圍因為氣囊爆炸隱患被迫進行最大規模的召回。 而高田是全球多家汽車製造商的安全氣囊供應商。

2016年, 日本三菱汽車涉嫌違法篡改燃效資料, 隨著深入調查, 三菱公司承認, 自1991年起, 日本市場上幾乎所有車輛均存在油耗造假問題。 除篡改燃效資料的4款小型汽車外, 運動型多功能車(SUV)“RVR”等多款車也沒有經過必須實施的行駛測試, 而是僅憑理論計算就獲取資料, 存在作弊嫌疑。 此外, 部分車型的實際燃效比產品說明所示的數值最多下降15%。

除了日本製造的驕傲汽車方面的醜聞, 日企造假事件並不鮮見, 比如長達5年財務造假的東芝, 長達20年做假賬的奧林巴斯, 旭化成建材施工偷工減料, 等等。

日本製造曾經是中國製造企業尊仰的神話, 是完美工藝的代表。 如今, 中國製造不斷崛起, 日本製造卻似乎末日黃花, 步步衰落。 在夾縫中, 曾經風光無限的日本品牌急於求成或掩蓋下滑業績, 或許是導致日本製造業近年來醜聞不斷的根源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