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智繪雲嶺 聚力前行

這是只爭朝夕的五年。 全省綜合衛星定位服務系統覆蓋全域、首次實現1:1萬數位地圖全覆蓋、雲南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圓滿收官……雲南測繪地理資訊事業實現著從無到有的突破、從落後到趕超的飛躍, 事業穩中求進的畫卷壯闊鋪展。

這是規劃引領的五年。 從《雲南省測繪地理資訊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這一頂層設計到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地理資訊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的分規劃……雲南測繪地理資訊事業規劃引領的藍圖宏偉繪就。

這是固本培元的五年。 測繪法制建設鑄就著保障發展的堅定後盾、人才興測提供著源源不斷的中堅力量、測繪文化培育著蓬勃向上的精神與希望……雲南測繪地理資訊事業實現著從體制到管理的完善、從科技到文化的融合,

事業長足發展的基底夯實築牢。

黨的十八大以來, 雲南省測繪地理資訊局(以下簡稱“省測繪地信局”)緊緊圍繞發展謀篇佈局, 砥礪奮進, 測繪地理資訊事業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可靠及時的測繪地理資訊保障, 為雲南跨越發展保駕護航。

抓基礎求突破

基礎測繪取得長足發展

5年來, 省測繪地信局主動謀劃夯實基礎, 積極作為填補空白, 基礎測繪取得長足發展。

綜合衛星定位服務系統應用前景廣闊。 雲南省綜合衛星定位服務系統(YNCORS)包含1個省級控制中心、16個州市級分中心、211個基準站。 為完成系統搭建, 測繪地理資訊工作人員歷時5年、耗資1.1億, 足跡遍及全省39.4萬平方千米,

換來不可估量的經濟回報、民生普惠和國家地理資訊安全的保障。

省基礎測繪技術中心助理工程師王利党打開“使用者統計表”, 顯示自2016年6月系統試運行以來, 已有300多家測繪行業單位申請註冊使用。 這些用戶來自測繪、國土、住建、水利水電、林業、礦山、規劃等多個行業, 將YNCORS廣泛應用于農經權確權、中石油管線改造、水利水電工程、礦山測量、城市規劃等工作領域。

同時, 該系統使得多部門建設“一張圖”, 促進地理空間資料共用成為現實。 3月30日, 省住建廳與省測繪地信局聯合下發《關於統一使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通知》, 這意味著雲南規劃建設領域將實現一張圖管規劃、管建設, 而這“一張圖”的落地則依賴於系統平均站間距離約55千米的高密度分佈和快速提供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技術支援。

此外, 印發了《雲南省綜合衛星定位服務系統管理與使用暫行辦法》加強統籌規劃與管理, 確保國家地理資訊安全, 精度高定位快, 滿足百姓對位置定位日漸高漲的需求。 這一切讓YNCORS這項基礎測繪建設項目在宏大到國家安全細微至百姓出行中的作用變得觸手可及與無限可期。

基礎地理資訊資源日益豐富。 5年裡, 全省完成了“萬幅測圖”1:1萬數位地圖測繪任務, 首次實現1:1萬數字地圖對雲南省的全覆蓋, 整體現勢性達到五年以內;完成了21萬平方千米基礎航空攝影任務, 獲取5.8萬平方千米1米解析度衛星影像, 大部分州(市)實現了1:500地形圖對城市建成區和規劃詳規控制區全覆蓋, 以及1:2000地形圖對城市總規控制區全覆蓋;基本建成全省1:1萬基礎地理資訊資料庫,建成“天地圖·雲南”,實現了與國家主節點的互聯互通,建成雲南時空資訊雲平臺(一期),基於雲平臺開展了地質環境“一張圖”、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示範應用。

保民生促發展

公共服務彰顯測繪價值

5年來,省測繪地理資訊工作衝鋒在保民生的前線陣地,活躍在促發展的時代舞臺,一路高昂激越,日漸變得不可或缺。這是測繪地理資訊在時代發展中的位置找尋與回歸,“測繪的本質在於服務,價值在於應用。”

保民生,測繪地理資訊公共服務的底色。2010年8月19日,隨著低沉的轟鳴聲,雲南省第一架應急測繪無人機在怒江貢山縣普拉底鄉力透底村委會東月河谷特大泥石流災害現場上空盤旋升起。這架臨危受命的無人機克服高山峽谷湍流江河的不利條件,成功獲取災區7平方千米0.3米的高解析度影像,為查清泥石流源頭、成災面積及成災原因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首戰告捷。這次應急測繪保障服務也為省測繪地信局開展公共服務塗上了保民生的底色。十八大以來,雲南應急測繪隊伍共參加魯甸“8·03”地震等20多次應急救災任務,航拍面積2226平方千米,為救災指揮部及相關單位提供無人機航攝影像圖262幅。2016年,省政府辦公廳修訂《雲南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其中明確了測繪地理資訊部門的工作職責,確定了省測繪地信局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擔當的重要角色。

遠離災難的日常皆民生,測繪地理資訊不曾缺席。滇中引水工程、“興地睦邊”重大工程、農村確權辦證等事關百姓安居樂業的民生工程,基礎地理資訊為這些專案的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百姓的嚮往和幸福築起了牢固的屏障。

促發展,測繪地理資訊公共服務的主旋律。“當地人把我們帶到山頭,指著看不到頭的林子說這就是一萬棵樹。可我們怎麼數得清!”在省測繪地信局與省審計廳簽訂《資訊資料資源分享合作協定書》儀式上,一位審計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兩個月後,測繪地理資訊消除“數一萬棵樹”難題的消息讓省審計廳有關領導連連點贊,審計與測繪的“珠聯璧合”也使雲南省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工作流程更加系統化和標準化。

此外,省測繪地信局還與省審計廳、省教育廳、省環保廳、武警雲南省總隊、武警黃金第十支隊等單位簽訂合作協定,主動融入到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工作,建設雲南省教育廳基礎地圖資料服務專案,實現教育資源等資訊的空間化管理等服務,構建基於“天地圖·雲南”的精准扶貧資料視覺化管理平臺深度服務于雲南扶貧攻堅戰略,5年時間累計為全省13個行業、200多家單位提供基礎控制資料79273點,基本地形圖20024幅(22183張),地理資訊資料196GB,雲南測繪地理資訊工作一路高歌,奏響了服務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依法行政

測繪地理資訊產業欣欣向榮

5年來,雲南測繪地理資訊法制建設不斷強化、管理體制不斷健全,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培育與發展,地理資訊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

全省形成了由《雲南省測繪管理條例》等1部地方性法規、3部政府規章、8個規範性檔在內的測繪地理資訊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為依法行政奠定了充分的法律保障;省測繪地信局完成更名,州(市)級測繪地理資訊行政管理職責得到落實,全部歸屬于國土資源部門,縣級測繪地理資訊行政管理職責基本得到落實;明確職責的基礎上,測繪地理資訊行政部門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公佈權責清單,全部行政審批事項統一集中到雲南省行政審批網上服務大廳,目前已審核通過418家行業單位入駐投資審批仲介超市,測繪地理資訊行業成為入住率最高的行業之一;強化監管,維護國家地理資訊安全,加強全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監管,加強互聯網地理資訊監管,省、州(市)上下聯動開展測繪地理資訊綜合執法檢查,防範無人機“黑飛”、問題地圖、成果保密等問題;2015年,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地理資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6年,省測繪地信局發佈《雲南省地理資訊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為全省地理資訊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環境優則產業興。雲南資質單位提供測繪服務總值增長趨勢明顯,由2012年15.73億元提高至2016年22.98億元,增長46%;測繪資質單位數量也從500多家增加到850家,年增速達25%;正在建設的雲南地理資訊產業園將借助政策支持的東風,通過集聚發展更加壯大全省地理資訊產業實力。

以及1:2000地形圖對城市總規控制區全覆蓋;基本建成全省1:1萬基礎地理資訊資料庫,建成“天地圖·雲南”,實現了與國家主節點的互聯互通,建成雲南時空資訊雲平臺(一期),基於雲平臺開展了地質環境“一張圖”、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示範應用。

保民生促發展

公共服務彰顯測繪價值

5年來,省測繪地理資訊工作衝鋒在保民生的前線陣地,活躍在促發展的時代舞臺,一路高昂激越,日漸變得不可或缺。這是測繪地理資訊在時代發展中的位置找尋與回歸,“測繪的本質在於服務,價值在於應用。”

保民生,測繪地理資訊公共服務的底色。2010年8月19日,隨著低沉的轟鳴聲,雲南省第一架應急測繪無人機在怒江貢山縣普拉底鄉力透底村委會東月河谷特大泥石流災害現場上空盤旋升起。這架臨危受命的無人機克服高山峽谷湍流江河的不利條件,成功獲取災區7平方千米0.3米的高解析度影像,為查清泥石流源頭、成災面積及成災原因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首戰告捷。這次應急測繪保障服務也為省測繪地信局開展公共服務塗上了保民生的底色。十八大以來,雲南應急測繪隊伍共參加魯甸“8·03”地震等20多次應急救災任務,航拍面積2226平方千米,為救災指揮部及相關單位提供無人機航攝影像圖262幅。2016年,省政府辦公廳修訂《雲南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其中明確了測繪地理資訊部門的工作職責,確定了省測繪地信局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擔當的重要角色。

遠離災難的日常皆民生,測繪地理資訊不曾缺席。滇中引水工程、“興地睦邊”重大工程、農村確權辦證等事關百姓安居樂業的民生工程,基礎地理資訊為這些專案的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百姓的嚮往和幸福築起了牢固的屏障。

促發展,測繪地理資訊公共服務的主旋律。“當地人把我們帶到山頭,指著看不到頭的林子說這就是一萬棵樹。可我們怎麼數得清!”在省測繪地信局與省審計廳簽訂《資訊資料資源分享合作協定書》儀式上,一位審計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兩個月後,測繪地理資訊消除“數一萬棵樹”難題的消息讓省審計廳有關領導連連點贊,審計與測繪的“珠聯璧合”也使雲南省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工作流程更加系統化和標準化。

此外,省測繪地信局還與省審計廳、省教育廳、省環保廳、武警雲南省總隊、武警黃金第十支隊等單位簽訂合作協定,主動融入到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工作,建設雲南省教育廳基礎地圖資料服務專案,實現教育資源等資訊的空間化管理等服務,構建基於“天地圖·雲南”的精准扶貧資料視覺化管理平臺深度服務于雲南扶貧攻堅戰略,5年時間累計為全省13個行業、200多家單位提供基礎控制資料79273點,基本地形圖20024幅(22183張),地理資訊資料196GB,雲南測繪地理資訊工作一路高歌,奏響了服務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依法行政

測繪地理資訊產業欣欣向榮

5年來,雲南測繪地理資訊法制建設不斷強化、管理體制不斷健全,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培育與發展,地理資訊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

全省形成了由《雲南省測繪管理條例》等1部地方性法規、3部政府規章、8個規範性檔在內的測繪地理資訊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為依法行政奠定了充分的法律保障;省測繪地信局完成更名,州(市)級測繪地理資訊行政管理職責得到落實,全部歸屬于國土資源部門,縣級測繪地理資訊行政管理職責基本得到落實;明確職責的基礎上,測繪地理資訊行政部門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公佈權責清單,全部行政審批事項統一集中到雲南省行政審批網上服務大廳,目前已審核通過418家行業單位入駐投資審批仲介超市,測繪地理資訊行業成為入住率最高的行業之一;強化監管,維護國家地理資訊安全,加強全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監管,加強互聯網地理資訊監管,省、州(市)上下聯動開展測繪地理資訊綜合執法檢查,防範無人機“黑飛”、問題地圖、成果保密等問題;2015年,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地理資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6年,省測繪地信局發佈《雲南省地理資訊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為全省地理資訊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環境優則產業興。雲南資質單位提供測繪服務總值增長趨勢明顯,由2012年15.73億元提高至2016年22.98億元,增長46%;測繪資質單位數量也從500多家增加到850家,年增速達25%;正在建設的雲南地理資訊產業園將借助政策支持的東風,通過集聚發展更加壯大全省地理資訊產業實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