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總是感覺餓呢?

許多糖尿病人容易餓, 老想吃東西, 原因是大腦中有一個“饑餓中樞”, 它是由一組特殊細胞組成的。 病人饑餓時, 這些細胞會提醒病人及時進食。

糖天使APP專家提醒:

由於糖尿病人血液中的糖進不了細胞, 因此不管外周血糖有多高, 只要細胞無法吸收, 就會有饑餓感, 如果採取一餓就吃的方式, 則會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 血糖越進不了細胞, 人就越餓, 越餓越吃, 血糖就越高, 於人體的危害就越大。 打個比方, 汽車的油表反映的是油箱內的油量。 正常情況下, 您踏油門, 汽油進入發動機, 汽車行走。 如果汽車得了“糖尿病”, 踏油門後, 汽油進不了發動機, 於是您可能不管油箱裡的油有多少, 還會去加油。

因此, 糖尿病患者平時感到饑餓時, 一般都需要控制飲食, 合理的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 不過, 適當饑餓不等於越餓越好。 不少糖尿病人在控制飲食過程中會感到饑餓難耐,

甚至出現頭昏、心慌、手抖、全身乏力、出汗等症狀, 嚴重的甚至出現低血糖反應。 可見“餓”也是要有原則的。

首先, 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 前兩天因飲食控制出現“餓”是正常的, 因為人體從以前的飲食習慣過渡到控制飲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患者心理上必須克服。

其次,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要把握度, 不能餓得太厲害。 一般糖尿病人每天攝入的飲食量要根據體重和體力消耗來計算。 輕體力勞動者, 每天每公斤體重須攝入30—35千卡的熱量;中度體力勞動者, 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35—40千卡;重度體力勞動者, 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35—40千卡。 若病人偏胖, 標準放低;偏瘦, 則提高標準。

再次, 蛋白質的攝入還要根據腎功能適當增減。

腎功能差的糖尿病患者, 每公斤體重每天需要蛋白質0.6—0.8克。 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 會加大腎臟的負擔。

最後, 餓也不必強忍, 少吃多餐也可以解決“餓”的問題。 建議患者將每日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 白天每3—4小時進餐1次, 睡前一兩小時再少量加餐, 這對於血糖波動較大、打胰島素的病人效果最佳, 既能解決“餓”的問題, 又避免了餐後血糖高、餐前血糖低的困境。

來自於:公眾號-糖天使家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