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豬子宮內膜炎對豬場效益的影響

母豬子宮內膜炎如果發現或治療不及時會引起屢配不孕, 進而成為永久性繁殖障礙, 致使母豬淘汰率升高, 大量飼料浪費和資源佔用, 母豬使用年限降低, 養豬生產成本增加, 將對養豬業危害很大。

母豬子宮內膜炎圖1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母豬子宮內膜炎發病率在20%以上, 發生子宮內膜炎的母豬比正常母豬產後初配天數和產後受孕天數相應增加15.81天和30.67天, 情期受胎率下降21.36%, 平均配種受胎次數增加0.51次。 同時, 母豬發病後炎性滲出物還可長期刺激子宮內壁感受器, 使激素調節失調而引起卵巢疾病, 如:持久黃體、卵巢囊腫等;在屢配不孕的淘汰母豬其中50%以上是由母豬子宮內膜炎造成的。

母豬子宮內膜炎圖2

另外, 產後母豬患子宮內膜炎後更易併發產褥熱、乳房炎等“母豬產後三聯症”進而導致泌乳量下降、吃奶仔豬腹瀉等系列問題爆發。

母豬子宮內膜炎圖3

“豬訊網”建議:在養豬生產中如母豬患子宮內膜炎, 應早發現早治療;治療母豬子宮內膜炎的關鍵在於控制感染、消除炎症, 恢復子宮的收縮力, 促進母豬子宮腔內病理分泌物的排出。 科學合理的子宮內直接給藥為主(需防止二次污染),

同時加強中藥調理(溫經活血, 化淤生新)和內服抗菌藥及抗厭氧菌藥物進行治療;重症感染治療價值不大的母豬直接適時淘汰, 輕症的母豬經過2-3個發情期未治癒的也應淘汰, 避免陷入惡性循環怪圈, 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豬場損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