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豫劇·豫菜·遇見」豫劇名家、豫菜名廚如何跨界玩直播

思念綿長, 擠在人群裡, 不如擠在飯桌前。

千百年來, 中秋佳節從來都與思念、團圓相伴, 秋季在文化詩人的吟誦下, 總是與悲傷思鄉形影不離。 月亮每年都掛在高高的夜空中, 看著世人變換, 嘗盡悲歡離合。

如今, 聚會因手機裡熱鬧紛繁的世界變質, 節日問候也只是一份冰冷的文案抄襲。 傳統節日裡, 人們期待的是天貓超市的滿減活動、旅遊景點的假期折扣, 與親人一起吃飯聊天的時間越來越少, “團圓”更是少之又少。

今年的這頓中秋團圓飯, 戲緣讓它變得特殊起來。 河南戲曲文化加河南飲食文化,

共同樹立起河南的文化品牌, 讓河南人抬頭共賞一輪明月, 低頭共食一席有味道的團圓飯。

豫劇名家|烹豫菜

10月5日晚上, 恒品文化·戲緣聯合阿五黃河大鯉魚順利舉辦中秋文化活動——戲味中秋話團圓, 本次活動由戲緣APP創始人黃俊棋主持, 以“豫劇·豫菜·遇見”為主題。

五位豫劇名家與五位豫菜名廚在廚房裡、餐桌前傳播豫文化, 藝術家似乎總是活在舞臺上, 他們的表演味道濃郁, 沉實大氣, 高亢激越, 細膩委婉, 惟妙惟肖, 令台下觀眾看得酣暢淋漓, 藝術家進廚房?如此生活化的一面, 戲緣帶你遇見!一桌最河南的家常宴席, 一曲最地道的鄉音同唱, 讓豫文化落地。

|河南省豫劇院黨委書記汪荃珍與鄭州頤順軒二合館董事長李志順製作酸辣烏魚蛋湯

|國家一級作曲家朱超倫與阿五黃河大鯉魚總經理李保軍制作肉絲帶底

|常派傳人、豫劇名家虎美玲老師與河南魯班張餐飲出品總監陳偉製作“豫菜一絕”套四寶

|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院長與阿五黃河大鯉魚品牌創始人樊勝武製作紅燒黃河鯉魚

戲有“亮一嗓”,湯有“開口湯”

河南省豫劇院黨委書記汪荃珍與鄭州頤順軒二合館董事長李志順一起烹飪的這道菜名為酸辣烏魚蛋湯,這道菜味道醇厚,湯鮮味美,有“辣不見椒,酸不見醋,清香不見油”的特點。

酸辣烏魚蛋湯

以前,在技藝型的豫菜館,菜前會先上一碗“開口湯”,無湯打烊。湯鮮不鮮,才知道飯館的菜地道與否。同樣,戲曲中有“亮一嗓”之說,豫劇聲腔講究吐字清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觀眾才能入耳。廚師的湯,戲曲的腔,都是見大師真功夫的時刻,亮相精彩,才能展現其中雙重的審美瞬間。

直播時,汪荃珍汪書記即興獻唱一曲現場改編的“拷紅”唱段,紅娘以鮮湯為引子為“李先生”和崔鶯鶯穿針引線,李志順大廚更是鞠躬謝過“紅娘”,以戲引菜,給大家帶去了歡聲笑語。

最後汪書記更是大氣獻唱《朝陽溝》選段,把戲曲的味道賦予這道名湯中,觀看直播的戲迷朋友們直呼看不夠!

尋常的菜肴,不一樣的味道

國家一級作曲家朱超倫與阿五黃河大鯉魚總經理李保軍為大家帶來肉絲帶底這道名菜。這道菜源自河南首個“烹飪之鄉”長垣,有定格不定式的特點,隨著季節的變換,菜品也“冬熱夏涼”,常吃常鮮。

肉絲帶底

朱超倫老師作為戲曲評論家評論過無數戲曲唱段,在鏡頭前品評美食是第一次,朱老師說道:“隨戲緣來到阿五黃河大鯉魚,共同慶祝中秋佳節,是我的幸運。戲曲與飲食,是傳統文化中兩個重要的部分,今天組合在一起,一定會給大家帶來更好的、更愉快的團圓情。”

83歲高齡的朱老師與從業40餘年的李大廚搭檔,共同講述了豫菜中講究的“色香味器”與豫劇中強調的“聲情字韻”,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共通,更是中國瑰寶的有機交融,理應在傳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

朱老師更是呼籲,作為河南人,應該更加熱愛河南人自己的兩大文化,讓豫劇、豫菜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放出更大的光彩。

李大廚也鄭重發言,做出營養、健康、美味、安全的食物是餐飲從業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文化傳承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豫劇名家虎美玲老師與開封百年陳家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偉為大家帶來“豫菜一絕”套四寶。“套四寶”作為一道河南歷史名肴,集四味於一體,以四禽——鴨、雞、鴿子、鵪鶉層層相套且形體完整而得名。

套四寶

虎美玲老師在品嘗過這道歷史名肴後,對此評價極高。每層的味道都可以嘗的出來,表面沒有油花,湯汁清澈見底,淡如茶水,清心潤肺。

虎老師談到,自己親身參與做這道菜的全過程,真正體會到了唱戲與做菜的相似之處,精品劇碼的“精”與名菜的完美,都是因為功夫的“真”。豫劇與豫菜一樣,傳統文化經過薪火相傳才得以傳承。兩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都相繼表示,將不竭餘力地把經典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推出國門,走向世界。

虎老師還為觀眾朋友們獻唱膾炙人口的經典豫劇《花木蘭》選段,唱詞中花木蘭剛柔並濟的和諧統一,正是戲曲與飲食兩種文化關係的寫照。陳大廚也借“套四寶”的諧音祝戲緣、虎美玲老師、廣大戲迷朋友們吉祥安康。

“豫劇小皇后”遇見“豫廚聖手”

豫劇小皇后王紅麗老師與煜豐汴京烤鴨品牌創始人頓玉松大廚共同烹飪的是汴京烤鴨,這道菜“皮酥肉嫩不油膩”,是燒餅夾鴨肉新吃法的開創者。

汴京烤鴨

王紅麗老師與烤鴨頗有淵源。她不僅僅是河南小皇后豫劇團的創始人,她在大紅大紫時,棄藝從商,經營了一家烤鴨店,兩年收入兩百多萬,這位腰纏百萬的烤鴨店老闆,忽然間,毅然決然的決定棄商從藝,重返豫劇舞臺,創辦了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她像一枝紅梅,頂風傲雪,怒放吐豔。

說起自己的與烤鴨的淵源,王紅麗老師還戲稱自己為“烤鴨西施”,與作為“烤鴨王子”的頓大廚相談甚歡,現場氣氛其樂融融。

最後,王老師獻唱曾轟動京城的豫劇《鍘刀下的紅梅》選段,並感歎到,堅持、堅守、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口傳心授至關重要,熱愛美食,熱愛戲曲,給傳統文化一方舞臺,培養藝術的傳承者。

外樹中原形象,內強中原精神

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院長與阿五黃河大鯉魚品牌創始人樊勝武一起推出的這道菜,是阿五黃河大鯉魚的招牌菜,也是一道代表豫菜走進聯合國的世界名菜紅燒黃河鯉魚。

紅燒黃河鯉魚

李樹建院長品嘗過後,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直播中,樊大廚更是透露出更多的中國的飲食文化,“無魚不成宴,無菜不成席”、“魚頭敬貴賓”、“魚腥線”完整抽出鯉魚不腥等,整條魚中只有一塊沒有魚刺、最美味的就是魚腹上的那一塊魚肉。

李樹建院長認為,把河南的戲曲文化與飲食文化連接在一起打造出中原的文化品牌,獨具新意。並精准的總結到河南有“三種精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三張名片”:少林寺武術太極拳、豫劇、豫菜,“三大名吃”:黃河鯉魚、胡辣湯、燴面。黃河鯉魚作為享譽世界的一道名菜,裡面蘊含了很深的功夫,可以通過這道菜學到很多知識,並感歎藝無止境,學亦無止境。

李樹建院長最後獻唱經典豫劇《大登殿》唱段,彰顯大師風範。

直播最後,五位藝術家與五位名廚共同登場獻唱經典豫劇《朝陽溝》“親家母你坐下”選段,現場氣氛達到高潮。

豫劇名家與豫菜名廚的融合,美食觸碰味蕾,好戲輕敲耳膜,是第一次,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老味道|也可以時嘗時鮮

戲曲需要打造精品、樹立品牌,飲食也同樣,保留原來的味道,增添新鮮的味道,在傳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這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次特殊的慶祝方式,有你的中秋特別圓。

本次活動視頻回顧,可登錄戲緣APP,【直播】版塊進行觀看。

戲有“亮一嗓”,湯有“開口湯”

河南省豫劇院黨委書記汪荃珍與鄭州頤順軒二合館董事長李志順一起烹飪的這道菜名為酸辣烏魚蛋湯,這道菜味道醇厚,湯鮮味美,有“辣不見椒,酸不見醋,清香不見油”的特點。

酸辣烏魚蛋湯

以前,在技藝型的豫菜館,菜前會先上一碗“開口湯”,無湯打烊。湯鮮不鮮,才知道飯館的菜地道與否。同樣,戲曲中有“亮一嗓”之說,豫劇聲腔講究吐字清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觀眾才能入耳。廚師的湯,戲曲的腔,都是見大師真功夫的時刻,亮相精彩,才能展現其中雙重的審美瞬間。

直播時,汪荃珍汪書記即興獻唱一曲現場改編的“拷紅”唱段,紅娘以鮮湯為引子為“李先生”和崔鶯鶯穿針引線,李志順大廚更是鞠躬謝過“紅娘”,以戲引菜,給大家帶去了歡聲笑語。

最後汪書記更是大氣獻唱《朝陽溝》選段,把戲曲的味道賦予這道名湯中,觀看直播的戲迷朋友們直呼看不夠!

尋常的菜肴,不一樣的味道

國家一級作曲家朱超倫與阿五黃河大鯉魚總經理李保軍為大家帶來肉絲帶底這道名菜。這道菜源自河南首個“烹飪之鄉”長垣,有定格不定式的特點,隨著季節的變換,菜品也“冬熱夏涼”,常吃常鮮。

肉絲帶底

朱超倫老師作為戲曲評論家評論過無數戲曲唱段,在鏡頭前品評美食是第一次,朱老師說道:“隨戲緣來到阿五黃河大鯉魚,共同慶祝中秋佳節,是我的幸運。戲曲與飲食,是傳統文化中兩個重要的部分,今天組合在一起,一定會給大家帶來更好的、更愉快的團圓情。”

83歲高齡的朱老師與從業40餘年的李大廚搭檔,共同講述了豫菜中講究的“色香味器”與豫劇中強調的“聲情字韻”,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共通,更是中國瑰寶的有機交融,理應在傳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

朱老師更是呼籲,作為河南人,應該更加熱愛河南人自己的兩大文化,讓豫劇、豫菜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放出更大的光彩。

李大廚也鄭重發言,做出營養、健康、美味、安全的食物是餐飲從業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文化傳承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豫劇名家虎美玲老師與開封百年陳家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偉為大家帶來“豫菜一絕”套四寶。“套四寶”作為一道河南歷史名肴,集四味於一體,以四禽——鴨、雞、鴿子、鵪鶉層層相套且形體完整而得名。

套四寶

虎美玲老師在品嘗過這道歷史名肴後,對此評價極高。每層的味道都可以嘗的出來,表面沒有油花,湯汁清澈見底,淡如茶水,清心潤肺。

虎老師談到,自己親身參與做這道菜的全過程,真正體會到了唱戲與做菜的相似之處,精品劇碼的“精”與名菜的完美,都是因為功夫的“真”。豫劇與豫菜一樣,傳統文化經過薪火相傳才得以傳承。兩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都相繼表示,將不竭餘力地把經典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推出國門,走向世界。

虎老師還為觀眾朋友們獻唱膾炙人口的經典豫劇《花木蘭》選段,唱詞中花木蘭剛柔並濟的和諧統一,正是戲曲與飲食兩種文化關係的寫照。陳大廚也借“套四寶”的諧音祝戲緣、虎美玲老師、廣大戲迷朋友們吉祥安康。

“豫劇小皇后”遇見“豫廚聖手”

豫劇小皇后王紅麗老師與煜豐汴京烤鴨品牌創始人頓玉松大廚共同烹飪的是汴京烤鴨,這道菜“皮酥肉嫩不油膩”,是燒餅夾鴨肉新吃法的開創者。

汴京烤鴨

王紅麗老師與烤鴨頗有淵源。她不僅僅是河南小皇后豫劇團的創始人,她在大紅大紫時,棄藝從商,經營了一家烤鴨店,兩年收入兩百多萬,這位腰纏百萬的烤鴨店老闆,忽然間,毅然決然的決定棄商從藝,重返豫劇舞臺,創辦了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她像一枝紅梅,頂風傲雪,怒放吐豔。

說起自己的與烤鴨的淵源,王紅麗老師還戲稱自己為“烤鴨西施”,與作為“烤鴨王子”的頓大廚相談甚歡,現場氣氛其樂融融。

最後,王老師獻唱曾轟動京城的豫劇《鍘刀下的紅梅》選段,並感歎到,堅持、堅守、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口傳心授至關重要,熱愛美食,熱愛戲曲,給傳統文化一方舞臺,培養藝術的傳承者。

外樹中原形象,內強中原精神

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院長與阿五黃河大鯉魚品牌創始人樊勝武一起推出的這道菜,是阿五黃河大鯉魚的招牌菜,也是一道代表豫菜走進聯合國的世界名菜紅燒黃河鯉魚。

紅燒黃河鯉魚

李樹建院長品嘗過後,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直播中,樊大廚更是透露出更多的中國的飲食文化,“無魚不成宴,無菜不成席”、“魚頭敬貴賓”、“魚腥線”完整抽出鯉魚不腥等,整條魚中只有一塊沒有魚刺、最美味的就是魚腹上的那一塊魚肉。

李樹建院長認為,把河南的戲曲文化與飲食文化連接在一起打造出中原的文化品牌,獨具新意。並精准的總結到河南有“三種精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三張名片”:少林寺武術太極拳、豫劇、豫菜,“三大名吃”:黃河鯉魚、胡辣湯、燴面。黃河鯉魚作為享譽世界的一道名菜,裡面蘊含了很深的功夫,可以通過這道菜學到很多知識,並感歎藝無止境,學亦無止境。

李樹建院長最後獻唱經典豫劇《大登殿》唱段,彰顯大師風範。

直播最後,五位藝術家與五位名廚共同登場獻唱經典豫劇《朝陽溝》“親家母你坐下”選段,現場氣氛達到高潮。

豫劇名家與豫菜名廚的融合,美食觸碰味蕾,好戲輕敲耳膜,是第一次,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老味道|也可以時嘗時鮮

戲曲需要打造精品、樹立品牌,飲食也同樣,保留原來的味道,增添新鮮的味道,在傳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這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次特殊的慶祝方式,有你的中秋特別圓。

本次活動視頻回顧,可登錄戲緣APP,【直播】版塊進行觀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