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別傻傻不清楚 直腸生病與痔瘡不是一回事!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夏忠勝副教授介紹, 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頻度及大便性狀的改變。 正常人大便次數一般為每週3次至每日3次, 大便頻度的改變指大便次數超過每天3次或每週少於2次。 正常人大便性狀一般為黃褐色成形軟便, 如果患者出現大便幹結或大便稀爛, 或粘液增多, 或出現血便等都屬於大便性狀發生了變化。

無誘因大便習慣改變應及時檢查

他提醒, 如果排除了飲食、藥物等原因導致的大便習慣的改變, 臨床上遇到無明顯誘因大便習慣改變的患者應警惕直腸病變。 無誘因的排便次數增多, 無論幹便或稀便, 若同時伴有排便不盡, 說明盆底和直腸神經肌肉受到刺激。 此時若同時伴有大便帶血或帶有黏液,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經肛門指檢, 或行結腸鏡檢查, 有助於明確引起大便習慣改變的原因。

常見的導致大便習慣改變的疾病包括痔瘡、結直腸癌、結腸非特異性炎症、潰瘍性結腸炎等消化道疾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除上述原因之外, 女性患者還須警惕婦科疾病如宮頸癌、陰道癌等, 男性病人還須注意前列腺癌等疾病, 這些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可累及直腸肛門故亦可引起大便習慣的改變。

發病年齡不同常誤診為痔瘡

夏忠勝指出, 臨床上許多患者因沒有及時檢查而導致誤診、漏診的情況時有所聞, 其中最常見的誤診情況為將直腸癌誤診為痔瘡。 在日常生活中, 痔瘡和直腸癌可能有一些相同或者類似的症狀(如便血),

使得一些患者放鬆了警惕。 結直腸癌的便血和痔瘡的狀況略有不同。 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 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痔瘡患者的大便有血, 這是因排便時擦傷患處, 血液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後滴下來, 因此與糞便不相混合, 更沒有黏液存在。 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則常混有血液、黏液和膿液, 而且大便的習慣會明顯改變。

排便規律改變也應提高警惕

他同時指出, 若排便和平常的規律不一樣, 就應及早到醫院進行專科檢查。 及時的肛門指檢和電子結腸鏡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結直腸癌, 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文|健康養生週刊

責任編輯 姚贊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