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創業失敗公式:想做好完整的計畫

當一件事情要開始時, 大多數人頭腦想的都是完整的計畫。 例如當我們要規劃一個旅程的時候, 傳統上, 我們都希望可以做出一個旅程規劃:把哪一天、去哪裡、做什麼事情寫得清清楚楚。 如果在做這個計畫前, 資訊是透明且完整的, 這是無可厚非的。 尤其像過去製造業為主的臺灣產業, 必須從原物料、設備、廠房、資源、人力、產品設計、開發、制程、包裝、行銷、運輸、物流都要安排好, 整個計畫專案攤開來從頭到尾可以長達數年。

許多人有了計畫後, 就悶著頭做下去。 想當然, 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 會有許多與原先預期不同的狀況, 就得就實際狀況再來一次調整, 往往就得耗費兩三倍的時間重來。 業界常因此認為「沒有項目是不耽擱的」, 這是正常的現象。 為此, 很多專案管理者或業務人員, 還必須抓住很大的時間緩衝區, 來應對這個無法預測又可預期會發生的時程問題,

光是花在做這個龐大計畫所消耗的時間就已經相當可觀。

這套「做計畫」的模式在硬體與製造業這類相對極為成熟的市場, 還不至於有什麼問題, 但在互聯網資訊時代, 一個產品/服務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可能連半年都沒有;市場的變化之快,

可能剛花三個月把需求與計畫做出來後, 需求可能已經變了, 需要準備重做。 如果此時還是照傳統方式硬著頭皮做下去, 為了做「好」完整的計畫, 結果就會變成為了做計畫而計畫。 然而計畫註定趕不上變化, 等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終於完成了計畫, 這時候才發現時空環境條件都變了, 一切都來不及了。

甚至更糟糕的, 是被計畫給制約, 在情況不明朗的時候所做的計畫, 好一點是預估, 差一點是造假, 如果最後又把假的東西奉為圭臬, 那就跟國家機關每年要提預算, 然後消耗預算沒兩樣了。 就像現在追逐二十年前技術的前瞻計畫, 堅持要進行軌道建設一樣, 光可行性分析、收購土地後, 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已經在全球滿街跑了。

計畫不是不可變的, 別因為你已經跟投資人許諾, 或因為參加了某個創業加速器, 已經把創業計畫交出去, 所以為了執行這個已經說好的計畫, 而不做改變。 許多計畫是還不清楚實際狀況所做出的預估, 隨著狀況越來越明朗,

應該有機會做更多調整。 創業者不應該將團隊時間浪費在實現這個預估, 而是需要驗證這些預估。 當開始進行驗證, 很大機會會發現預估是錯的, 需要再做調整、修正。

創業者得認清楚, 唯有變是不變, 別把計畫這件事情看得太重或是唯一。 在創業時, 每天該做的事情都得是重新計畫;每天都在想原先的計畫是否正確?有沒有哪一些計畫可以做得更好, 甚至需要推翻重做, 這是創業每天都需要經歷的過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