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葫蘆絲吹響“金色大廳”,中國民樂自信步入世界音樂聖殿大放異彩

【下載華輿APP, 海外生活更有趣!】

一支小小的葫蘆絲, 和整個交響樂團合作, 會被壓倒嗎?

在享譽全球的世界音樂聖殿——維也納愛樂者協會“金色大廳”演出, 中國的葫蘆絲藝術家們能讓從小聆聽西洋古典音樂的奧地利人, 接受中國的民樂嗎?

上週六, 這一切水落石出、答案揭曉。

10月7日, 中國著名葫蘆絲藝術家李春華, 攜新絲韻藝術團36位中國頂級葫蘆絲演奏家, 與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和前維也納歌劇院總指揮 弗裡德里希·菲佛(Friedrich Pfeiffer)合作, 在維也納愛樂者協會“金色大廳”成功舉行了“風華絲韻 交響金色”葫蘆絲維也納音樂會,

為奧地利觀眾和旅奧華人華僑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葫蘆絲與交響樂珠聯璧合的音樂會, 全場座無虛席的觀眾們享受了一場中西合璧的音樂饕餮盛宴。

葫蘆絲是一件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土壤的古老而神秘的樂器, 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

本次音樂會的葫蘆絲演奏家團隊由37位中國頂級葫蘆絲演奏家組成, 演出陣容是中國赴海外演出中少有的高級別。 每一位老師在自己專業演出之餘, 還在各地開辦了葫蘆絲學校, 推廣葫蘆絲藝術。 而帶隊的李春華老師更有“葫蘆絲王子”的美譽, 他出生于中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雲南昆明, 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是國家一級演奏員, 中央電視臺民族器樂大賽評委, 從事葫蘆絲藝術事業已有二十餘載。

7日演出現場, 可以容納一千多位觀眾的“金色大廳”座無虛席, 兩邊和後面的包廂也都坐滿了從各地趕來聆聽葫蘆絲大師高水準表演的奧中兩國熱情的音樂愛好者。

演出開始後不久, 大家便發現, 此次音樂會的不少曲目都是李春華親自作曲或改編的作品, 以開場的《賽馬變奏曲》為例, 它是李春華根據二胡名作《賽馬》編創的一首具有挑戰性的作品。 經過李春華改為由葫蘆絲進行演繹後, 對樂器的性能和演奏者的水準都有很高的要求,

而藝術團的表演藝術家們很完美地為大家再現了大草原上賽馬競技的場景, 雖然觀眾們聽到的只是旋律, 卻畫面感十足, 仿佛置身於駿馬馳騁的大草原之上。

最讓全場觀眾感到驚豔的是, 演出的13首曲目, 各有各的風格, 在交響樂團與葫蘆絲天衣無縫的配合下, 或柔美、或激昂、或高亢, 時而低吟淺唱, 時而高山流水……一曲終了, 觀眾們掌聲如雷。 奧地利觀眾們也都被這個小小的中國民族樂器的魅力所折服, 與一整個交響樂團合作, 它們絲毫不顯得遜色, 也完全沒有被壓倒, 反而是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演出的曲目吧!

《賽馬變奏曲》

《賽馬變奏曲》是李春華根據二胡名作《賽馬》編創的一首具有挑戰性的作品。

對於樂器的性能和演奏者的水準都有一定的要求。

演奏:游世前、梁開勇、周鍵琪

《春暖花鄉》

由李春華老師創作的《春暖花鄉》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

作曲:李春華

演奏:秦藝、張雙蘭、孫巧玲

《孤獨的黑駿馬》

作曲:李春華

演奏:劉亮、王斌、王浩然

《打跳歡歌》

“打跳”流傳于中國雲南麗江,有著“歡樂的跳舞”或“大家來跳舞”等含意。

作曲:李春華

演奏:肖雲、詹貴書、歐陽斌

《雪蓮花開》

葫蘆絲是一件具有多元風格的樂器。2008年李春華創作了一首西域風格的作品,這首作品顛覆了葫蘆絲以往的藝術形象,拓展了葫蘆絲的表現空間,進一步提升和豐富了葫蘆絲的魅力。

演奏:耿建光、南寧、高永強

《梨花雨》

自古以來梨花在藝術作品中象徵著傷感和離別,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情懷,人生才變的多彩和厚重。《梨花雨》有著濃郁的河南豫劇音樂風格。

作曲:李春華

演奏:王文婷、馮玉、毛安然

《夢幻樓蘭》

音樂賦予了我們精神和靈魂的翅膀,音樂可以讓我們夢想一切美好,《夢幻樓蘭》帶大家穿越到樓蘭古國,去探尋它的神秘,去感受它夢幻般的繁華。

作曲:胡其旭

演奏:胡其旭、陳愛雙、馬玲玲

《鳳凰花》

鳳凰花是中國廈門的市樹,每年五月花紅似火,燦爛盛開。此曲通過讚美紅火的鳳凰花,頌揚中國人民敢拼會贏的精神。

作曲:鄭憲

演奏:鄭憲、魏虹、匡玲

《藍色的香巴拉》

一直以來葫蘆絲都以柔美的性格呈現給我們,而這首《藍色的香巴拉》則展示了葫蘆絲陽剛大氣的一面。

作曲:李春華

演奏:鄭洋、劉克波、吳東針

《木鼓神韻》

木鼓是佤族人與神靈的對話,有公鼓和母鼓之分,相互只能靠擊打傳情,終身無緣相聚,但它們的愛情是永恆的。

演奏:李林森、楊國平、李潔

《斷橋殘月》

根據《白蛇傳》裡感人的愛情故事創作。

作曲:李春華

演奏:吳海屏、吳海甯、章智俊

《木蘭頌》

《花木蘭》講述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是中國古代典型的女中豪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代名詞。

作曲:塗志民

演奏:塗志民、陳穎麗、榮恒宙

《山之子》

山在藝術哲思中象徵著力量和支撐。在李春華的家鄉雲南省昆明市有一座山叫石寨山,這座山因為古滇文明和出土文物而聞名世界,在這座山的古墓裡曾經挖掘出距今兩千多年演奏葫蘆形制樂器的青銅塑像。李春華經常自稱為山的孩子,也許正是因為這座山賦予了李春華葫蘆絲藝術的靈性和使命!

作曲:李春華

演奏:李春華

作為中國葫蘆絲藝術最高水準的代表,李春華從小就對葫蘆絲很著迷, 並很早就表現出對葫蘆絲具有超凡的天賦。近年來,中國各地掀起了一陣陣葫蘆絲熱,都與他的執著推廣和傳播有關。這次來到維也納,李春華在世界最高的音樂殿堂——“金色大廳”向音樂之都的奧地利維也納人民推廣了中國民樂葫蘆絲藝術。

李春華除了在葫蘆絲藝術的教育和推廣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外,他還有一個巨大的成就,就是創新建立了超七孔葫蘆絲系統。眾所周知,葫蘆絲一直傳承的是七孔葫蘆絲, 雖然也能吹奏出優美的樂曲,但由於受音域的局限,一直制約著葫蘆絲藝術的發揮。

李春華經過多年的探索, 打破了這一局限, 在七孔葫蘆絲的基礎上, 創新了超七孔葫蘆絲, 音域達到了兩個八度, 十個手指均參與演奏,在演奏和創作上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 大大豐富了葫蘆絲的藝術表現力。

而此次與眾多優秀的葫蘆絲演奏家合作的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早在今年5 月就應邀於世界五大知名音樂廳之一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

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的團員,皆是由旅居奧利地的 20-35 歲專業年輕音樂家與聲樂家組成,團員每年透過公開音樂家甄試入團,目前團員有來自中國、奧地利、美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捷克、匈牙利、俄羅斯、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日本、馬來西亞、臺北地區、香港地區……等不同國家和地區音樂家們。他們對音樂有著藝術家的熱愛、堅持與執著,企圖透過音樂表達對多元化國際社群的純真關懷與交流。樂團不僅在維也納舉辦經常性的公益演出, 演出行跡更是已遍及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以及法國、德國、瑞士、新加坡、馬來西亞、葡萄牙。

而這次佛光青年愛樂團更是邀請到了著名的維也納歌劇院前指揮Friedrich Pfeiffer成為這次演出的總指揮。Pfeiffer先生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最棒的音樂從來不會寫在譜子上”。而這句話正是他這些年來為大家帶來精彩絕倫的指揮演出的寫照。

Pfeiffer先生在成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家之前,他還曾擔任過下奧州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歌劇院樂團,維也納霍夫堡樂團等世界一流愛樂團的法國號首席。可是這個位置還並不能滿足Pfeiffer先生對音樂的全然熱愛。於是在法國號演出的同時,他開始鑽研指揮,並在Chapell 學院完成了指揮課程的學習。從1985到1988年間,他陸續擔任新日本交響樂團,布拉格廣播交響樂團,薩爾斯堡房間樂團的客座指揮。直到2008年,他終獲維也納歌劇院交響樂團的垂青,開始擔任維也納歌劇院交響樂團的主指揮。

在擔任維也納歌劇院交響樂團總指揮這段時間裡,他傾盡全力地為歌劇院的觀眾們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並備受大家的肯定,2011年任期結束後,他選擇不再被局限在某一個樂團中,而是作為自由指揮與不同的樂團擦出火花。於是這次他來到了我們中間,助力中國民族音樂在世界頂級舞臺上大放異彩。

圖為李春華把葫蘆絲送給指揮家弗裡德里希·菲佛 (Friedrich Pfeiffer),而指揮菲佛先生也把手中的指揮棒送給李春華留作紀念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本次中國頂級葫蘆絲水準的音樂會在金色大廳演出大獲成功,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中國民樂已經有了這份自信,可以走上世界最頂尖的音樂廳,向包括奧地利觀眾在內的全球其他國家,展現高水準的演出。

(原標題:【維•關注】葫蘆絲吹響“金色大廳”,中國民樂自信步入世界音樂聖殿大放異彩!)

《孤獨的黑駿馬》

作曲:李春華

演奏:劉亮、王斌、王浩然

《打跳歡歌》

“打跳”流傳于中國雲南麗江,有著“歡樂的跳舞”或“大家來跳舞”等含意。

作曲:李春華

演奏:肖雲、詹貴書、歐陽斌

《雪蓮花開》

葫蘆絲是一件具有多元風格的樂器。2008年李春華創作了一首西域風格的作品,這首作品顛覆了葫蘆絲以往的藝術形象,拓展了葫蘆絲的表現空間,進一步提升和豐富了葫蘆絲的魅力。

演奏:耿建光、南寧、高永強

《梨花雨》

自古以來梨花在藝術作品中象徵著傷感和離別,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情懷,人生才變的多彩和厚重。《梨花雨》有著濃郁的河南豫劇音樂風格。

作曲:李春華

演奏:王文婷、馮玉、毛安然

《夢幻樓蘭》

音樂賦予了我們精神和靈魂的翅膀,音樂可以讓我們夢想一切美好,《夢幻樓蘭》帶大家穿越到樓蘭古國,去探尋它的神秘,去感受它夢幻般的繁華。

作曲:胡其旭

演奏:胡其旭、陳愛雙、馬玲玲

《鳳凰花》

鳳凰花是中國廈門的市樹,每年五月花紅似火,燦爛盛開。此曲通過讚美紅火的鳳凰花,頌揚中國人民敢拼會贏的精神。

作曲:鄭憲

演奏:鄭憲、魏虹、匡玲

《藍色的香巴拉》

一直以來葫蘆絲都以柔美的性格呈現給我們,而這首《藍色的香巴拉》則展示了葫蘆絲陽剛大氣的一面。

作曲:李春華

演奏:鄭洋、劉克波、吳東針

《木鼓神韻》

木鼓是佤族人與神靈的對話,有公鼓和母鼓之分,相互只能靠擊打傳情,終身無緣相聚,但它們的愛情是永恆的。

演奏:李林森、楊國平、李潔

《斷橋殘月》

根據《白蛇傳》裡感人的愛情故事創作。

作曲:李春華

演奏:吳海屏、吳海甯、章智俊

《木蘭頌》

《花木蘭》講述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是中國古代典型的女中豪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代名詞。

作曲:塗志民

演奏:塗志民、陳穎麗、榮恒宙

《山之子》

山在藝術哲思中象徵著力量和支撐。在李春華的家鄉雲南省昆明市有一座山叫石寨山,這座山因為古滇文明和出土文物而聞名世界,在這座山的古墓裡曾經挖掘出距今兩千多年演奏葫蘆形制樂器的青銅塑像。李春華經常自稱為山的孩子,也許正是因為這座山賦予了李春華葫蘆絲藝術的靈性和使命!

作曲:李春華

演奏:李春華

作為中國葫蘆絲藝術最高水準的代表,李春華從小就對葫蘆絲很著迷, 並很早就表現出對葫蘆絲具有超凡的天賦。近年來,中國各地掀起了一陣陣葫蘆絲熱,都與他的執著推廣和傳播有關。這次來到維也納,李春華在世界最高的音樂殿堂——“金色大廳”向音樂之都的奧地利維也納人民推廣了中國民樂葫蘆絲藝術。

李春華除了在葫蘆絲藝術的教育和推廣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外,他還有一個巨大的成就,就是創新建立了超七孔葫蘆絲系統。眾所周知,葫蘆絲一直傳承的是七孔葫蘆絲, 雖然也能吹奏出優美的樂曲,但由於受音域的局限,一直制約著葫蘆絲藝術的發揮。

李春華經過多年的探索, 打破了這一局限, 在七孔葫蘆絲的基礎上, 創新了超七孔葫蘆絲, 音域達到了兩個八度, 十個手指均參與演奏,在演奏和創作上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 大大豐富了葫蘆絲的藝術表現力。

而此次與眾多優秀的葫蘆絲演奏家合作的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早在今年5 月就應邀於世界五大知名音樂廳之一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

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的團員,皆是由旅居奧利地的 20-35 歲專業年輕音樂家與聲樂家組成,團員每年透過公開音樂家甄試入團,目前團員有來自中國、奧地利、美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捷克、匈牙利、俄羅斯、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日本、馬來西亞、臺北地區、香港地區……等不同國家和地區音樂家們。他們對音樂有著藝術家的熱愛、堅持與執著,企圖透過音樂表達對多元化國際社群的純真關懷與交流。樂團不僅在維也納舉辦經常性的公益演出, 演出行跡更是已遍及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以及法國、德國、瑞士、新加坡、馬來西亞、葡萄牙。

而這次佛光青年愛樂團更是邀請到了著名的維也納歌劇院前指揮Friedrich Pfeiffer成為這次演出的總指揮。Pfeiffer先生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最棒的音樂從來不會寫在譜子上”。而這句話正是他這些年來為大家帶來精彩絕倫的指揮演出的寫照。

Pfeiffer先生在成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家之前,他還曾擔任過下奧州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歌劇院樂團,維也納霍夫堡樂團等世界一流愛樂團的法國號首席。可是這個位置還並不能滿足Pfeiffer先生對音樂的全然熱愛。於是在法國號演出的同時,他開始鑽研指揮,並在Chapell 學院完成了指揮課程的學習。從1985到1988年間,他陸續擔任新日本交響樂團,布拉格廣播交響樂團,薩爾斯堡房間樂團的客座指揮。直到2008年,他終獲維也納歌劇院交響樂團的垂青,開始擔任維也納歌劇院交響樂團的主指揮。

在擔任維也納歌劇院交響樂團總指揮這段時間裡,他傾盡全力地為歌劇院的觀眾們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並備受大家的肯定,2011年任期結束後,他選擇不再被局限在某一個樂團中,而是作為自由指揮與不同的樂團擦出火花。於是這次他來到了我們中間,助力中國民族音樂在世界頂級舞臺上大放異彩。

圖為李春華把葫蘆絲送給指揮家弗裡德里希·菲佛 (Friedrich Pfeiffer),而指揮菲佛先生也把手中的指揮棒送給李春華留作紀念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本次中國頂級葫蘆絲水準的音樂會在金色大廳演出大獲成功,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中國民樂已經有了這份自信,可以走上世界最頂尖的音樂廳,向包括奧地利觀眾在內的全球其他國家,展現高水準的演出。

(原標題:【維•關注】葫蘆絲吹響“金色大廳”,中國民樂自信步入世界音樂聖殿大放異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