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炎帝與黃帝的關係:不要認為他們是兄弟,其實差了十一輩

文 | 萬卷齋書社, 簡書作者

讀過各種各樣的關於炎帝與黃帝的故事, 大多數人都按照國語中的記載, 認為少典氏娶了有蟜氏的女兒生了兩個兒子一個老大叫炎帝, 老二叫黃帝。 司馬遷在史記裡都沒敢這麼說。 他開篇先講黃帝, 於是黃帝的祖輩隻字未講, 聯盟首領神農氏也是隻字概括。 最近, 我找來了一些世族傳世家譜做了對比, 從中發現一些問題。

炎帝石年父親少典所處的時代是舊石器時代, 部落聯盟首領還是燧人氏, 據說少典作為有熊國(部落)首領140年(我認為根本不可能的事, 最有可能的是繩結加口述把之前的幾個少典氏〈有熊國首領的稱號〉和炎帝的父親少典混在一起了)少典作為首領136年的時候,

石年繼承了伏羲氏(燧人氏的火徳也來源於伏羲氏)的火徳, 成為聯盟首領, 使華夏民族進入農耕時代。 他於是被人尊成為神農氏。 他的繼任者分為兩支, 一支繼任炎帝部落首領, 一支繼任神農氏作為部落聯盟首領。

黃帝像

神農氏以及他的繼位者共八代, 歷時524年, 少典氏也傳了十一代, 到了第十二代少典氏伯荼的時候, 炎帝後裔榆罔作為神農氏已經徳衰, 各個部落都想脫離聯盟, 於是諸侯相互征戰, 百姓流離失所。 神農氏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征討諸侯。 於是有熊氏部落的少典氏伯荼整訓武備, 並揚言誰脫離聯盟就討伐誰, 於是諸侯都來向伯荼朝貢。 諸侯中最能征善戰的就是蚩尤的部落, 沒人敢去征討他。 等到炎帝部落有足夠兵力征討諸侯的時候, 諸侯都歸順了伯荼。 伯荼勵精圖治, 分別訓練了五支以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的軍隊, 隨後與炎帝部落在阪泉進行了多次大戰,

最終吞併了炎帝部落。 

炎帝神農氏像

炎帝部落瓦解以後, 蚩尤繼承了神農氏的聯盟首領職務, 尊稱為蚩尤大帝, 與伯荼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戰爭, 雙方久攻不下, 在逐鹿對峙, 伯荼通過各種方法使依附蚩尤的部落倒戈相向,

最終在逐鹿城外殺死了蚩尤(曾經看過關於尋找蚩尤墓的紀錄片, 蚩尤墓已經找到了, 據他的守墓人的後裔講述蚩尤身中五六十箭, 與眾部下騎馬至某地因失血過多而崩, 被眾部下就地掩埋, 並由一位部下隱居于此地世代守墓)。 

蚩尤死後伯荼被諸侯尊為天子,

繼承了神農氏的權利, 成為天下共主。 隨即率兵進入九黎地區, 在泰山之巔, 會盟諸侯, 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 告祭天地。 突然, 天上顯現大蚓大螻, 人們說他彰顯的是土德, 顏色尚黃, 便尊稱他為黃帝。

蚩尤像

黃帝在位一百年。 那一年, 地裂, 帝陟。他是怎麼死的,已經沒人知道了。他的屍首也被人弄丟了。而後得七年時間裡,竟然沒有人即帝位。七年以後繼位的不是兒子,而是孫子。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政變,內訌還是戰亂,這些已不得而知。根據歷史上的經驗來說,那些有為的帝王往往晚節不保或是不得善終,春秋五霸哪有一個善終或是保住晚節的、秦始皇死而地分、漢武帝唐太宗晚節不保、宋太祖燭影斧聲不得善終,或許是過去殺戮太多,這些孽債最終還是要還的吧。

以下是從傳世的一些氏族家譜中找到的一些資料,司馬遷左丘明都沒有機會看到,很多都是先前靠口述一代一代傳下來並被整理保存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少典(第一代少典氏),有熊國第一代首領,姓公孫。娶有蟜氏之女安登,生兩子。長子石年(炎帝),次子勖其。石年長育于姜水之上,遂以薑為姓。初都城于陳(今開封陳州),複君於曲阜(今山曲阜),在位140年而崩,葬于長沙鄉茶。生子二十五人,生勖其于軒轅之丘,繼少典之嗣,故以公孫為姓。又娶任姒為妃,有娠生叔子、季安。

勗其(第二代少典氏),少典次子,嗣父少典之位,任有熊國首領,世為諸侯,故以公孫為姓。娶妃扶胥氏,生子二,長子臣駓、次子箕文,夙沙君臣,夙沙欲入都于陳,箕直諫被殺。

臣駓(第三代少典氏),勖其長子,娶妃蜀山氏,生子芒昧。

芒昧(第四代少典氏),臣駓之子,娶妃逿伊氏,生子夷粟。

夷粟(第五代少典氏),芒昧之子,娶妃女儀氏,生子柏堅。

柏堅(第六代少典氏),夷粟之子,娶妃赤水氏,生子諱節。

節(第七代少典氏),柏堅之子,娶妃钜間氏,生子赫明。

赫胡(第八代少典氏),諱節之子,娶妃廔利氏,生子封胥。

封胥(第九代少典氏),赫明之子,娶妃女娥氏,生子依盧。

依盧(第十代少典氏),封胥之子,娶妃九方氏,生兩子,,長子啟昆、次子桓。

啟昆(十一代少典氏),依盧長子,娶有蟜氏之女附寶為妃,德性幽閒,有熊君啟昆出遊,必與偕行。嘗南至衡山拜炎帝之陵,複訪古聖之跡,聞太昊陵在嶓塚,同附寶往謁,是文中祁野。見中天一道金色電光,旋於繞北斗樞星之旁,感而有孕,懷二十四月,紫氣充房,而生伯荼于有熊國之南古軒轅之丘,遂號曰軒轅。軒轅十二歲,啟昆崩,即嗣位。

黃帝,原姓公孫,有熊國少典氏啟昆之子,名伯荼,字玄律。稱帝后以姬水為姓,改公孫為姬姓,生於軒轅丘號軒轅氏,國于有熊又稱有熊氏。有熊國十二代首領,後取代神農氏榆罔成為天下之主。繼伏羲之後,為華夏文明之始祖,居五帝之首。神農氏榆罔四十五年癸醜(前2506)二月初二日,生於有熊國之南古軒轅之丘。十二歲君崩,即嗣少典位,始建黃帝元年甲子(前2495年),在位一百年,逝于黃帝百年癸卯(前2396年)三月初三日,享年一百一十一歲,葬橋山(今陝西黃陵)。

炎帝,第一代神農氏。有熊國首領少典長子,名石年,薑姓,號烈山氏,又號厲山氏。生於癸卯年四月廿六日,代伏羲承火德,以德王天下,因號火帝。後被舉為天下之主,故曰炎帝,繼號神農氏,是為地皇,以姜水為姓,改公孫為姜姓,時年二十歲。在位百四十五年,壽百六十八歲,葬湖南酃城西。娶莾水氏之女曰聽談為妃,生子十三人,長子帝臨魁、次子堇龍,居於伊水,三子權父、四子不浩,居於陳倉,後裔有回祿為蚩尤大將、五子端共,居於築水,六子厲農,能殖百穀。生女三,長女、次女瑤姬、少女女娃,名精衛,學道于赤松。複納尊盧氏之女為妾,生子三人,長子邛金,居耆田、次子帝柱、三子起我、四子奉養。

臨魁,第二代神農氏。炎帝長子,在位80年(西元前3076~前2997年)。

承,第三代神農氏。在位60年(西元前2996~前2937年)。

明,第四代神農氏。在位49年(西元前2936一前2888年)。

宜,第五代神農氏。在位45年(西元前2887一前2843年)。

來(厘),第六代神農氏。在位48年(西元前2842~前2795年)。

裹(克),第七代神農氏。在位42年(西元前2794一前2753年)。

榆罔,第八代神農氏。名克,在位55年;因德

帝陟。他是怎麼死的,已經沒人知道了。他的屍首也被人弄丟了。而後得七年時間裡,竟然沒有人即帝位。七年以後繼位的不是兒子,而是孫子。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政變,內訌還是戰亂,這些已不得而知。根據歷史上的經驗來說,那些有為的帝王往往晚節不保或是不得善終,春秋五霸哪有一個善終或是保住晚節的、秦始皇死而地分、漢武帝唐太宗晚節不保、宋太祖燭影斧聲不得善終,或許是過去殺戮太多,這些孽債最終還是要還的吧。

以下是從傳世的一些氏族家譜中找到的一些資料,司馬遷左丘明都沒有機會看到,很多都是先前靠口述一代一代傳下來並被整理保存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少典(第一代少典氏),有熊國第一代首領,姓公孫。娶有蟜氏之女安登,生兩子。長子石年(炎帝),次子勖其。石年長育于姜水之上,遂以薑為姓。初都城于陳(今開封陳州),複君於曲阜(今山曲阜),在位140年而崩,葬于長沙鄉茶。生子二十五人,生勖其于軒轅之丘,繼少典之嗣,故以公孫為姓。又娶任姒為妃,有娠生叔子、季安。

勗其(第二代少典氏),少典次子,嗣父少典之位,任有熊國首領,世為諸侯,故以公孫為姓。娶妃扶胥氏,生子二,長子臣駓、次子箕文,夙沙君臣,夙沙欲入都于陳,箕直諫被殺。

臣駓(第三代少典氏),勖其長子,娶妃蜀山氏,生子芒昧。

芒昧(第四代少典氏),臣駓之子,娶妃逿伊氏,生子夷粟。

夷粟(第五代少典氏),芒昧之子,娶妃女儀氏,生子柏堅。

柏堅(第六代少典氏),夷粟之子,娶妃赤水氏,生子諱節。

節(第七代少典氏),柏堅之子,娶妃钜間氏,生子赫明。

赫胡(第八代少典氏),諱節之子,娶妃廔利氏,生子封胥。

封胥(第九代少典氏),赫明之子,娶妃女娥氏,生子依盧。

依盧(第十代少典氏),封胥之子,娶妃九方氏,生兩子,,長子啟昆、次子桓。

啟昆(十一代少典氏),依盧長子,娶有蟜氏之女附寶為妃,德性幽閒,有熊君啟昆出遊,必與偕行。嘗南至衡山拜炎帝之陵,複訪古聖之跡,聞太昊陵在嶓塚,同附寶往謁,是文中祁野。見中天一道金色電光,旋於繞北斗樞星之旁,感而有孕,懷二十四月,紫氣充房,而生伯荼于有熊國之南古軒轅之丘,遂號曰軒轅。軒轅十二歲,啟昆崩,即嗣位。

黃帝,原姓公孫,有熊國少典氏啟昆之子,名伯荼,字玄律。稱帝后以姬水為姓,改公孫為姬姓,生於軒轅丘號軒轅氏,國于有熊又稱有熊氏。有熊國十二代首領,後取代神農氏榆罔成為天下之主。繼伏羲之後,為華夏文明之始祖,居五帝之首。神農氏榆罔四十五年癸醜(前2506)二月初二日,生於有熊國之南古軒轅之丘。十二歲君崩,即嗣少典位,始建黃帝元年甲子(前2495年),在位一百年,逝于黃帝百年癸卯(前2396年)三月初三日,享年一百一十一歲,葬橋山(今陝西黃陵)。

炎帝,第一代神農氏。有熊國首領少典長子,名石年,薑姓,號烈山氏,又號厲山氏。生於癸卯年四月廿六日,代伏羲承火德,以德王天下,因號火帝。後被舉為天下之主,故曰炎帝,繼號神農氏,是為地皇,以姜水為姓,改公孫為姜姓,時年二十歲。在位百四十五年,壽百六十八歲,葬湖南酃城西。娶莾水氏之女曰聽談為妃,生子十三人,長子帝臨魁、次子堇龍,居於伊水,三子權父、四子不浩,居於陳倉,後裔有回祿為蚩尤大將、五子端共,居於築水,六子厲農,能殖百穀。生女三,長女、次女瑤姬、少女女娃,名精衛,學道于赤松。複納尊盧氏之女為妾,生子三人,長子邛金,居耆田、次子帝柱、三子起我、四子奉養。

臨魁,第二代神農氏。炎帝長子,在位80年(西元前3076~前2997年)。

承,第三代神農氏。在位60年(西元前2996~前2937年)。

明,第四代神農氏。在位49年(西元前2936一前2888年)。

宜,第五代神農氏。在位45年(西元前2887一前2843年)。

來(厘),第六代神農氏。在位48年(西元前2842~前2795年)。

裹(克),第七代神農氏。在位42年(西元前2794一前2753年)。

榆罔,第八代神農氏。名克,在位55年;因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