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魏延安:再說當前農村電商的六大趨勢——2017中國漢中電子商務論壇發言(二)

3月28日, 2017中國漢中農村電子商務暨互聯網+旅遊主題會議在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召開。 主題會議圍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電商扶貧、旅遊產業與電商商務融合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討論。

本次主題會議為期兩天, 以“電商驅動新三農”為主題的主論壇同期舉行。 共青團陝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受邀出席會議並發表專題演講, 演講共分為四部分, 一是從四方面對農村電商進展做一個概括, 二是當前呈現的六個趨勢, 三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四是有一些問題還需要繼續研究, 今天選編的是第二部分。

農村電商的六大趨勢

一是供應的當地語系化。

農產品初期紛紛想著賣向全世界, 後來發現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能走到全世界的。 比如說蘿蔔青菜, 哪一個城市沒有蘿蔔青菜呢, 再比如說番茄、黃瓜、茄子, 哪一個城市沒有, 不需要把洋縣的賣到北京去, 如果你說洋縣的吃一口延長壽命五年估計全世界都可以賣。 所以出現一種反思, 有多少農產品是需要真正上網賣到全世界, 還有多少農產品需要在網上發佈資訊實現產銷對接的, 這就是我們帶來的問題。

二是協同化。

農村電商各大體系的協同化。 農村電商沒有一個單獨力量可以做得到, 今天要做一個電商, 最少包括政府、平臺、電商和傳統企業, 沒有這四者的協同是無法實現的。 特別是在縣域以下, 如果沒有政府搭建這些公共基礎設施, 其他的電商是無法生存的。 如果沒有阿裡、京東的平臺開放,

靠每一個縣自己成立一個電商平臺向外推更是不可想像, 十分困難。 為什麼今天政府合作一定要找阿裡、京東大平臺, 因為他們顧客多、流量大, 有消化能力。

大量的從事電商的企業和個人, 我們稱之為網商, 全國現在因為農村電商而回到縣創業年輕人約為200萬人, 可以叫為新時代的農業創客, 他們把自己叫新農人, 這麼多的力量, 如果政府不能很好的提供服務, 如果平臺不能很好的開放, 他們的生存也是極其困難的。

昨天我發了一篇文章《縣域電商不是縣上一個人的戰鬥》, 一定是通過縣上一把手把縣域內所有電商要素都調動起來, 否則是幹不動的。 這篇文章的評論留言中一個年輕人講, 回來之前一切政策都有,

回來之後各個部門的政策都無法落實所以問題複雜。 還有傳統企業, 電商主要是在銷售端, 如果沒有龍頭企業, 沒有合作社, 沒有家庭農場, 沒有普通的農民給你生產適合電商銷售的產品, 電商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去年廣東省鳳梨滯銷, 一個搞電商的說我們天貓上有影響力, 我給你做, 賣了60萬斤鳳梨, 最後被迫關店, 因為供應鏈不暢, 農民裝鳳梨的時候, 十成熟、九成熟、八成熟的都混做一箱, 三天之後客戶收到鳳梨的時候早已爛成泥。 現在出現一個誤區, 搞電商, 鞭子在商務局長身上使勁的抽, 沒發現農產品電商要實現, 農業局長得出大力。 商務局長的腦袋長在農業局長的脖子上, 農業局長不給力, 商務局長沒辦法, 這就是我們電商的複雜。

三是融合化。

馬雲說2017年阿裡巴巴率先停止使用電子商務這個詞,改用“五新一平”,開始有人說這是胡說八道,後來一琢磨還是人家看得更遠。今天電商和線下的銷售已經都無法按照原來的邏輯繼續前進了。2016年雙11我們收貨速度明顯快了許多,因為排名前面幾名的傳統品牌,優衣庫、黛芬妮等已經率先實現了O2O,真正的O2O就是線上線下一體,而不是從線上到線下開門店。你買了優衣庫和黛芬妮的東西之後,是按你的資訊地理位置自動進行物流的智慧匹配,從離你家最近的店鋪出貨,幾個小時就收到了。為什麼馬雲收購銀泰、三江購物,發現純粹電商有很多難以彌補的缺陷,比如女同志在網上買衣服,失敗機率30%以上很正常,因為體驗感很差,看著人家的模特穿著像章子怡,自己穿就是鳳姐。什麼叫敗家娘們,不是買的多,而是買十件七件不能穿還懶得退貨,所以電商必須通過線下這一塊彌補這些缺陷,農產品也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四是生態化。

現在反復講農村電商是一個生態,什麼是生態,按照專業術語講不好理解,我打個比方,農村電商像是一座冰山,我們目前看到表面上的這些電商,僅僅是冰山的九分之一浮在水面上,你看到阿裡巴巴、京東來了,吸引幾百個年輕人回來創業,有多少企業上網,這只是冰山浮出水上的部分。更重要是水下,第一部分是電商的支撐體系,首當其衝是電商服務業,電商服務業就是電商發展所需要的所有服務都算,好不容易辦了一期班,一百個年輕人都說要開網店,結果發現店鋪不會裝修,文案不會寫,淘寶客服沒有,怎麼辦,這些都需要電商服務商提供配套服務。下來是電商兩個翅膀,一個金融支付,一個快遞物流,沒有金融支付的電商是不可想像的,而沒有物流快遞的支撐電商是不可能達到的。還有一個以電商園區為代表的電商要素的承載地。為什麼今年中央一號檔首次提出鼓勵和規範發展電商產業園,有深刻含義,隨著縣域電商體量不斷增大,原來在這個村,那個屯,東一家,西一家,分散的電商要素不利於發展,需要園區承擔。但是這個檔講的是鼓勵發展但是要規範發展,因為現在建的電商園區好多與電商沒有半毛錢關係,都是死掉的工業園區換了一個牌子,年輕人打死都不願意進。有的地方電商園參觀時候發現窗明几淨,大家坐的很整齊,臨時抓的壯丁裝的,這種電商園區要不得。

我到一個地方看電商園區,十幾層樓非常高大上,轉了幾圈沒看到小型的倉儲和配套的快遞,我說你的電商短了一條腿,他說我們這是CBD中心,不能讓倉儲物流落戶,那太髒太亂。我說這不是開玩笑嗎?你把小型倉儲物流不放在這些旁邊,年輕人坐在這賣一單再回家發貨?再往下延伸是產業體系,有的說電商是虛擬經濟,難道我們網上買的洋縣黑米、黃酒是孫悟空變出來的嗎?一定是實實在在的龍頭企業生產的,是農民種出來的,產業不發達電商也白搭。

再往下最終托底的就是我們政府的政策體系。今天雖然說市場化已經到了這個程度,雖然說我們的市場要成為資源配置的最終決定性力量,但是市場失靈的情況下依然需要政府托底。今天的供給側改革依然是政府推動,所以一個縣的電商能不能起來,最終考驗政府的托底能力。

我講兩個問題,大都是政府托底。第一個所有創業者在網上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能賣的東西在網上不能辦證,不能銷售,擋住很多年輕人創業。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是對的,因為生命大於一切,對14億人的身體健康負責。但是年輕人這些東西不能賣怎麼辦,需要政府想辦法,想一些土辦法。洋縣能不能動用雙亞等龍頭企業擴展生產能力,給創業者代加工,或者生產分銷。還有市政府建公用食品加工中心等等,一定得有一個項目。還有電商做到一定程度之後,規模企業跟縣上經常談的問題是融資太難,按傳統銀行標準判斷電商,沒有資產可以抵押,沒有什麼可以質押,也沒有人擔保。這個難題交給縣上怎麼辦,你應該動用財政、社會等其他行業企業力量,共同成立電商擔保基金,按市場的邏輯通過一系列的機制創新解決。

五是差異化。

現在農村電商下鄉搞了三年,今年還拿著兩三年前的範本是不適用的,阿裡升級了三次了,4.0版本也在醞釀之中,京東3F戰略沒有可檢討的地方嗎?所以必須進行差異化,而且我感覺到在未來,每一個電商平臺都是個性管道,各有特色,沒有阿裡的實力不應該再搞協力廠商平臺,你可能變為協力廠商平臺的服務平臺也許可能。

六是跨界化。

電商放在今天,一切皆有可能。現在出現一些新事情,打破了我們對傳統電商的看法。比如微商進村,微商2014年火主要是三個80%,80%是宅在家裡的美女,80%賣的是面膜,80%面膜賣給了閨蜜。但是這種類似傳銷的東西在2015年出事了,因為向閨密銷售導致毀容的判了七年刑,一夜之間全部賣面膜的都幾乎停止了銷售。後來有人揭露這個行業太黑,不管你買的是188元一貼還是168、138,出廠價都不會超過18塊錢,剩下的都是層層加的中間價。在此情況下,農特微商興起,所以2015年下半年,大家都覺得滿屏都是鄉村情懷、農產品,外婆家的紅薯,老媽做的鹹菜,讓你想起兒時記憶的什麼什麼土味。微商看似不屑一顧,但是爆發速度非常驚人,因為它叫每個人都是消費者,每個人也都是銷售者。農產品電商的網上零售規模2015年1500億,阿裡巴巴700億,2015微商報告說食品及農產品620億,一年半幹到600多億,這是什麼速度,野蠻生長,魚龍混雜,但是超出火箭般的速度。比如熟悉的安徽碭山產酥梨,電商做了幾年,有效果但是沒有理想的那種突破,結果回來一個90後女孩,網上賣黃桃罐頭一年半做到一個多億,大家全傻眼了。今天人消費水準高了,有鮮果誰還吃罐頭,但是因為那個罐頭勾起兒時記憶,一人願意嘗一口什麼概念?今年超市到處都是黃桃罐頭,都是跟風產品。所以現在會發現隨著消費升級帶來許多新的風口,如何看待目前農產品發展趨勢,必須關注到現在人的消費心理,過去叫餓得慌,找到東西塞到嘴裡算數,今天的人吃了飽飯撐的慌。週末西安市出去幾十萬輛車,浩浩蕩蕩奔向周邊各個農家樂,看看山、看看水,吃點農家樂。按經濟學統計,燒了多少油,浪費多長時間?但卻樂此不疲。北京人週末出去400公里到張家口、承德,經濟上算帳一點都不划算,買的土特產比網上買貴多了,就是一種心理消費。

今天人的消費從對胃的生理滿足已經上升到對記憶的滿足,這是非常重要的變化,如果今天本著老思想份量足、給的實在都不行了,你勾不起他的味的記憶,控不住腦子的弦照樣不買。

還有一些土方法在農村很實用。我有一次下鄉調研,有一個地方土辦法很有效,每一個村支書村長發展成電商推廣員,今天要促銷洗衣粉,平時8.8塊,現在6塊,然後大喇叭上喊,比在聚划算上效果還好,簡單粗暴有效,各個支部書記光報數字,我30包,你這100包,電商拿著單子配送,一下子把零單變成大單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效果特別好。所以,農村電商要在農味上、土味上下功夫,越來越像農村的時候離成功就近了。

本文圖片均選自網路。

鄭重聲明

一、作者對其所發表文章擁有版權等智慧財產權,受法律保護。

二、未經作者或作者委託法律顧問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文章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除注明文章原創作者的轉發等傳播行為外。 三、凡侵犯作者版權等智慧財產權的,作者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作者法律顧問受作者委託,特此鄭重法律聲明!

作者法律顧問:劉律師

聯繫方式:15389286602

這就是我們電商的複雜。

三是融合化。

馬雲說2017年阿裡巴巴率先停止使用電子商務這個詞,改用“五新一平”,開始有人說這是胡說八道,後來一琢磨還是人家看得更遠。今天電商和線下的銷售已經都無法按照原來的邏輯繼續前進了。2016年雙11我們收貨速度明顯快了許多,因為排名前面幾名的傳統品牌,優衣庫、黛芬妮等已經率先實現了O2O,真正的O2O就是線上線下一體,而不是從線上到線下開門店。你買了優衣庫和黛芬妮的東西之後,是按你的資訊地理位置自動進行物流的智慧匹配,從離你家最近的店鋪出貨,幾個小時就收到了。為什麼馬雲收購銀泰、三江購物,發現純粹電商有很多難以彌補的缺陷,比如女同志在網上買衣服,失敗機率30%以上很正常,因為體驗感很差,看著人家的模特穿著像章子怡,自己穿就是鳳姐。什麼叫敗家娘們,不是買的多,而是買十件七件不能穿還懶得退貨,所以電商必須通過線下這一塊彌補這些缺陷,農產品也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四是生態化。

現在反復講農村電商是一個生態,什麼是生態,按照專業術語講不好理解,我打個比方,農村電商像是一座冰山,我們目前看到表面上的這些電商,僅僅是冰山的九分之一浮在水面上,你看到阿裡巴巴、京東來了,吸引幾百個年輕人回來創業,有多少企業上網,這只是冰山浮出水上的部分。更重要是水下,第一部分是電商的支撐體系,首當其衝是電商服務業,電商服務業就是電商發展所需要的所有服務都算,好不容易辦了一期班,一百個年輕人都說要開網店,結果發現店鋪不會裝修,文案不會寫,淘寶客服沒有,怎麼辦,這些都需要電商服務商提供配套服務。下來是電商兩個翅膀,一個金融支付,一個快遞物流,沒有金融支付的電商是不可想像的,而沒有物流快遞的支撐電商是不可能達到的。還有一個以電商園區為代表的電商要素的承載地。為什麼今年中央一號檔首次提出鼓勵和規範發展電商產業園,有深刻含義,隨著縣域電商體量不斷增大,原來在這個村,那個屯,東一家,西一家,分散的電商要素不利於發展,需要園區承擔。但是這個檔講的是鼓勵發展但是要規範發展,因為現在建的電商園區好多與電商沒有半毛錢關係,都是死掉的工業園區換了一個牌子,年輕人打死都不願意進。有的地方電商園參觀時候發現窗明几淨,大家坐的很整齊,臨時抓的壯丁裝的,這種電商園區要不得。

我到一個地方看電商園區,十幾層樓非常高大上,轉了幾圈沒看到小型的倉儲和配套的快遞,我說你的電商短了一條腿,他說我們這是CBD中心,不能讓倉儲物流落戶,那太髒太亂。我說這不是開玩笑嗎?你把小型倉儲物流不放在這些旁邊,年輕人坐在這賣一單再回家發貨?再往下延伸是產業體系,有的說電商是虛擬經濟,難道我們網上買的洋縣黑米、黃酒是孫悟空變出來的嗎?一定是實實在在的龍頭企業生產的,是農民種出來的,產業不發達電商也白搭。

再往下最終托底的就是我們政府的政策體系。今天雖然說市場化已經到了這個程度,雖然說我們的市場要成為資源配置的最終決定性力量,但是市場失靈的情況下依然需要政府托底。今天的供給側改革依然是政府推動,所以一個縣的電商能不能起來,最終考驗政府的托底能力。

我講兩個問題,大都是政府托底。第一個所有創業者在網上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能賣的東西在網上不能辦證,不能銷售,擋住很多年輕人創業。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是對的,因為生命大於一切,對14億人的身體健康負責。但是年輕人這些東西不能賣怎麼辦,需要政府想辦法,想一些土辦法。洋縣能不能動用雙亞等龍頭企業擴展生產能力,給創業者代加工,或者生產分銷。還有市政府建公用食品加工中心等等,一定得有一個項目。還有電商做到一定程度之後,規模企業跟縣上經常談的問題是融資太難,按傳統銀行標準判斷電商,沒有資產可以抵押,沒有什麼可以質押,也沒有人擔保。這個難題交給縣上怎麼辦,你應該動用財政、社會等其他行業企業力量,共同成立電商擔保基金,按市場的邏輯通過一系列的機制創新解決。

五是差異化。

現在農村電商下鄉搞了三年,今年還拿著兩三年前的範本是不適用的,阿裡升級了三次了,4.0版本也在醞釀之中,京東3F戰略沒有可檢討的地方嗎?所以必須進行差異化,而且我感覺到在未來,每一個電商平臺都是個性管道,各有特色,沒有阿裡的實力不應該再搞協力廠商平臺,你可能變為協力廠商平臺的服務平臺也許可能。

六是跨界化。

電商放在今天,一切皆有可能。現在出現一些新事情,打破了我們對傳統電商的看法。比如微商進村,微商2014年火主要是三個80%,80%是宅在家裡的美女,80%賣的是面膜,80%面膜賣給了閨蜜。但是這種類似傳銷的東西在2015年出事了,因為向閨密銷售導致毀容的判了七年刑,一夜之間全部賣面膜的都幾乎停止了銷售。後來有人揭露這個行業太黑,不管你買的是188元一貼還是168、138,出廠價都不會超過18塊錢,剩下的都是層層加的中間價。在此情況下,農特微商興起,所以2015年下半年,大家都覺得滿屏都是鄉村情懷、農產品,外婆家的紅薯,老媽做的鹹菜,讓你想起兒時記憶的什麼什麼土味。微商看似不屑一顧,但是爆發速度非常驚人,因為它叫每個人都是消費者,每個人也都是銷售者。農產品電商的網上零售規模2015年1500億,阿裡巴巴700億,2015微商報告說食品及農產品620億,一年半幹到600多億,這是什麼速度,野蠻生長,魚龍混雜,但是超出火箭般的速度。比如熟悉的安徽碭山產酥梨,電商做了幾年,有效果但是沒有理想的那種突破,結果回來一個90後女孩,網上賣黃桃罐頭一年半做到一個多億,大家全傻眼了。今天人消費水準高了,有鮮果誰還吃罐頭,但是因為那個罐頭勾起兒時記憶,一人願意嘗一口什麼概念?今年超市到處都是黃桃罐頭,都是跟風產品。所以現在會發現隨著消費升級帶來許多新的風口,如何看待目前農產品發展趨勢,必須關注到現在人的消費心理,過去叫餓得慌,找到東西塞到嘴裡算數,今天的人吃了飽飯撐的慌。週末西安市出去幾十萬輛車,浩浩蕩蕩奔向周邊各個農家樂,看看山、看看水,吃點農家樂。按經濟學統計,燒了多少油,浪費多長時間?但卻樂此不疲。北京人週末出去400公里到張家口、承德,經濟上算帳一點都不划算,買的土特產比網上買貴多了,就是一種心理消費。

今天人的消費從對胃的生理滿足已經上升到對記憶的滿足,這是非常重要的變化,如果今天本著老思想份量足、給的實在都不行了,你勾不起他的味的記憶,控不住腦子的弦照樣不買。

還有一些土方法在農村很實用。我有一次下鄉調研,有一個地方土辦法很有效,每一個村支書村長發展成電商推廣員,今天要促銷洗衣粉,平時8.8塊,現在6塊,然後大喇叭上喊,比在聚划算上效果還好,簡單粗暴有效,各個支部書記光報數字,我30包,你這100包,電商拿著單子配送,一下子把零單變成大單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效果特別好。所以,農村電商要在農味上、土味上下功夫,越來越像農村的時候離成功就近了。

本文圖片均選自網路。

鄭重聲明

一、作者對其所發表文章擁有版權等智慧財產權,受法律保護。

二、未經作者或作者委託法律顧問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文章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除注明文章原創作者的轉發等傳播行為外。 三、凡侵犯作者版權等智慧財產權的,作者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作者法律顧問受作者委託,特此鄭重法律聲明!

作者法律顧問:劉律師

聯繫方式:1538928660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