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說阿裡ET醫療大腦會搶醫生飯碗,錯了,是使更多人搶著當醫生

人工智慧的誕生已有60餘年, 目前仍主要應用於遊戲、電商、廣告等商業模式上。 在推進整個人工智慧的發展中, 仍有很大的空間待繼續挖掘, 醫療即是被看好的具備廣闊前景的領域之一。

3月29日, 阿裡雲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發佈ET醫療大腦, 宣佈正式進入醫療AI領域。

據悉, 阿裡雲人工智慧ET, 已經學習了2萬張甲狀腺片源。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訓練, 人工智慧ET已具備多項醫療能力, 可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准醫療、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承擔醫生助手的角色。

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的現場,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介紹了ET醫療大腦輔助醫生判斷甲狀腺結節的過程:大屏上投出的視頻演示顯示, ET通過電腦視覺技術, 在甲狀腺B超影像上圈出結節點, 並給出良性或者惡性的判斷。

ET醫療大腦是什麼?

ET醫療大腦, 是通過海量的資料作為示例來訓練機器完成特定任務。

通俗地講, 就是讓電腦通過學習病例資料, 去説明醫生提升醫術。

ET大腦能做什麼?

1、 通過這個人工智慧, 準確判斷率能達到85%人類, 而人類的只有60-70%。

2、 ET醫療大腦可以24小時不睡覺, 同時處理成千上萬項任務, 學習速度完勝人類。

3、 ET醫療大腦的最終目標, 是從根本上戰勝癌症。 ET已經和華大基因合作, 對大量肺腺癌病例的DNA序列進行分析, 正在尋找致病的關鍵基因突變。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 癌症將被人類攻克!

ET醫療大腦會搶醫生的飯碗嗎?未來醫生這職業會消失嗎?

中國肺癌學術帶頭人, 何建行教授表示:過去, 醫生是依據自己的經驗提高診斷準確性, 但人腦會疲勞。 ET大腦, 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資料庫, 人的智慧加上機器的運算能力, 能幫助人類解決很多醫療難題。 現在, 在某些方面它們做的和人類醫生一樣好。

因此業界有不少聲音表示, ET大腦要搶掉醫生的飯碗, 更有不少傳言說未來醫生這職業將不會存在。 波士邦認為該觀點缺乏科學性。

阿裡雲高層表示, 機器要做人類助手,

而不是競爭者。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說的, 機器要做人類的助手, 而不是競爭者。 ET進入醫療是為了讓人工智慧這門複雜而前沿的科學變得更加通用, 為“萬物智慧”提供基礎設施和智慧引擎。

阿裡雲資深圖像專家, 華先勝表示, 醫生的價值是個性化的經驗, 而醫療大腦能做的, 不是替代醫生, 而是增強能力。

“我們為什麼戴眼鏡, 因為看得更清楚。 為什麼有望遠鏡?因為看得更遠。 人工智慧應用在醫學中, 使得每個醫生的眼睛看得更遠、更准。 ”

機器人的初衷, 是為了代替人從繁重、複雜、枯燥、危險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人工智慧+醫生, 醫生具有了大資料庫和高速度的“超能力”, 機器再厲害也只能是遵循指令執行程式化的步驟, 替代不了醫生的個性化經驗。 好比我們常說的私人訂制、個性化設計, 這些工作機器是無法替代的, 或者說是無法完全替代的。

目前, 專業醫生缺口大, 經驗積累時間漫長, 機器或許能很好地幫助醫生, 從而解決這一社會痛點。

有資料顯示, 醫學院畢業生在5年之內離職率超過50%, 而到2020年,在醫療服務相對健全的美國,醫生缺口將達到20萬,護士缺口40萬。而在中國,國家衛計委資料顯示,基層全科醫生現有數量不足20萬,缺口達到20-30萬。在數字的背後,更嚴峻的事實是醫生是一個嚴重依賴個人經驗的職業,在腫瘤類疑難疾病中,沒有十年累計的醫生恐怕無法勝任。

有了機器,醫生可以提高效率,去救治更多病人,可以更快在實踐中學習和進步。

波士邦認為,未來醫生會越來越有強大的超能力。並且,有了ET大腦,醫生的工作效率、經驗積累的速度會大大加快,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當醫生,醫生未來會是個高端、體面和搶手的職業。

另外,波士邦認為,關於人工智慧風口創業,人工智慧+醫療的相關產業未來是片藍海。

而到2020年,在醫療服務相對健全的美國,醫生缺口將達到20萬,護士缺口40萬。而在中國,國家衛計委資料顯示,基層全科醫生現有數量不足20萬,缺口達到20-30萬。在數字的背後,更嚴峻的事實是醫生是一個嚴重依賴個人經驗的職業,在腫瘤類疑難疾病中,沒有十年累計的醫生恐怕無法勝任。

有了機器,醫生可以提高效率,去救治更多病人,可以更快在實踐中學習和進步。

波士邦認為,未來醫生會越來越有強大的超能力。並且,有了ET大腦,醫生的工作效率、經驗積累的速度會大大加快,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當醫生,醫生未來會是個高端、體面和搶手的職業。

另外,波士邦認為,關於人工智慧風口創業,人工智慧+醫療的相關產業未來是片藍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