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秋季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要當心,預防治療莫輕視

秋季氣溫開始下降, 晝夜溫差較大、天氣乾燥, 容易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損傷, 導致局部呼吸道感染;多數病毒在氣溫降低時容易大肆繁殖, 且迅速播散, 直至感染人類。 這個季節不僅呼吸道感染疾病高發, 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慢性呼吸也高發。 那麼, 秋季要如何做才有效預防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發病呢?

1、注意穩定期的預防治療

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要提前進行長期規範治療, 在疾病沒有發作期進行及時干預, 可大大降低疾病急性發作, 在疾病高發期患者更應該提前做好預防性治療。 另外對誘發疾病要積極治療, 如60%左右哮喘患者同時患有變應性鼻炎, 在氣管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基礎上, 積極控制鼻炎能明顯減少哮喘的發作頻率, 並減輕哮喘的症狀。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需要秋冬季注射流感和肺炎疫苗。

2、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患者朋友要特別當心, 一定要根據氣溫變化情況增減衣物, 預防感冒。 在流感、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

儘量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避免交叉感染。

3、飲食調整, 營養要豐富

在飲食上病人應攝入充足的熱能、蛋白質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以增強免疫力和減少感染的機會。

蛋白質每日攝入量為1.2~1.5克公斤(體重), 以優質蛋白為主。 由於乳製品易使痰液變稠而不利於排痰, 會加重感染, 應避免, 但乳製品是鈣的主要來源, 應每日補鈣。

每日進食維生素Cl00毫克、維生素A5000國際單位, 以增強支氣管黏膜上皮的防禦能力, 維持正常的支氣管黏液分泌和纖毛活動, 改善呼吸道感染症狀, 促進支氣管黏膜修復。

避免食用過冷、過熱、生硬食物, 因其可刺激氣管引起陣發性咳嗽。 茶鹼類藥物易引起胃腸道副反應, 應注意避免飲用咖啡、茶和可口可樂等飲料。

4、適量進行體育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 應防止過度疲勞, 保證充足的睡眠, 根據個人情況適量進行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耐受力, 減少發病的機會。

5、房間要定期通風, 勤換被褥

居室環境要清潔、溫暖。

地毯、沙發、空調中的灰塵中往往寄生著看不見的蟎蟲、黴菌等微生物, 可誘發或加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 應定期開窗通風, 使空氣流通, 空調濾網應定期清潔, 被褥要勤洗勤曬。

6、遠離過敏原

幹冷空氣可刺激呼吸道粘膜, 可直接誘發疾病發生, 出門時要戴口罩;秋季過敏原增多, 要提前進行詳細檢查明確過敏原, 日常生活中注意規避。 遇到風沙及揚塵天氣, 應儘量避免外出活動;對於花粉及植物過敏者, 外出時可戴口罩, 儘量避免在花園或植物園中過多地逗留。 儘量避免使用殺蟲劑、消毒劑及蚊香等物品, 儘量不要在居室中飼養寵物。

7、改正不良生活習慣

生活要有規律, 不吸煙, 不酗酒, 不熬夜, 多飲開水等。

8、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情緒穩定,精神愉快,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9、遵醫囑,定期複診

很多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患者朋友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完全按照主治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特別沒有住院治療採取家庭治療的患者朋友,病情好轉或症狀消逝後就自行停藥,見好就收導致停藥後疾病復發。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建議患者朋友一定要遵醫囑,定期複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不能盲目增減藥物。

聲明:濟南哮喘病醫院科普中心提醒大家,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健康科普資訊,嚴禁用於商業用途,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實際臨床指導治療或指導用藥的依據,如果有相關疾病請積極就醫,明確診斷病情後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化科學化的治療。部分健康科普資訊來源於醫療平臺或專業論文,如果造成侵權請作者及時聯繫刪除!

如果對您有用歡迎關注本頭條號後獲取更多有用資訊,您也可以留言評論分享您的經驗,如果有疑問歡迎私信留言交流疾病相關知識!

多飲開水等。

8、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情緒穩定,精神愉快,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9、遵醫囑,定期複診

很多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患者朋友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完全按照主治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特別沒有住院治療採取家庭治療的患者朋友,病情好轉或症狀消逝後就自行停藥,見好就收導致停藥後疾病復發。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建議患者朋友一定要遵醫囑,定期複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不能盲目增減藥物。

聲明:濟南哮喘病醫院科普中心提醒大家,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健康科普資訊,嚴禁用於商業用途,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實際臨床指導治療或指導用藥的依據,如果有相關疾病請積極就醫,明確診斷病情後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化科學化的治療。部分健康科普資訊來源於醫療平臺或專業論文,如果造成侵權請作者及時聯繫刪除!

如果對您有用歡迎關注本頭條號後獲取更多有用資訊,您也可以留言評論分享您的經驗,如果有疑問歡迎私信留言交流疾病相關知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