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喝水都胖”和“狂吃不胖”啥原因?看完第一條你就明白了

有些人光吃不長肉,

有些人喝涼水都胖!

難道真是傳說中的人品問題嗎?

不!其實都是病, 要治 !

不僅喝水都胖

身體還總像個擠不幹的濕拖把?

【痰濕體質自測】

其他地方不胖,

但腹部肥滿, 鬆軟;

面部皮膚油脂較多,

多汗且黏, 胸悶, 痰多;

面色淡黃而暗, 眼胞微浮;

大便不成形, 容易困倦, 身重;

舌體胖大, 舌苔白膩。

能吃且瘦的胃火旺或胃陰虛,

要小心糖尿病。

除了胖,

總感覺自己懶得動彈,

感覺自己老是腫腫的朋友們,

是時候知道真相了,

嚴重的肥胖痰濕者

除了易發冠心病外,

還易發高血脂、中風、糖尿病等。

所以,

今天接下來就讓你胖得明明白白!

-------------------

痰為何物?從何而來?

“百病皆由痰作祟”

中醫認為痰是人體內水、

精、 津、液代謝異常,

停聚而成的病理產物。

痰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之痰是指肺部滲出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

或咳嗽而出, 或嘔惡而出,

稱其為外痰、 有形之痰;

廣義之痰是由於機體氣機郁滯或陽氣衰微,

或情懷不暢, 不能正常運化津液,

使體液停留積聚, 逐步蘊結而成,

稱其為內痰、 無形之痰。

-------------------

長期濕重祛不掉, 一定是陽不足。

把我們的人體想像成一個自然環境,

即使遇見了潮濕的陰雨季, →有濕氣

但只要我們自身陽氣足, →有陽光

濕氣也能被氣化蒸騰掉,

但如果我們體內本身陽氣不足,

那麼濕氣就會像山上的迷霧一樣蔓延開。

再舉一個例子,

我們人體裡的水、 精、 津、液就像一鍋骨頭湯,

我們的腎陽之火就像在煮這鍋湯的火,

當我們腎陽之火足的時候,

骨頭湯自然會沸騰, 氣化, 蒸騰,

從液體到氣體蒸騰的這個過程,

就可以理解為脾在運化水穀精微物質,

可當我們腎陽之火不足的時候,

這個骨頭湯蒸騰之力慢慢衰減,

津液等物質就會慢慢凝結在一起,

長期以往,

就會變成痰樣的一些粘濁物質,

堆積在人體五臟六腑或關節處等

變成痰濕。

-------------------

千萬不要被紅豆薏米橫掃天下濕

給kuang了

如何治?——分症論治

一,是理氣為先

宋代嚴用和在《濟生方》中

提出了治痰先治氣的觀點,

“順氣為先,分導次之,

氣順則津液流通,

痰飲運下,自小便中出”。

二,為治脾為本

朱丹溪雲:“治痰法,實脾土,

燥脾濕,是治其本。”

三,是補腎

趙獻可雲:“腎虛不能制水,則水不歸源,

如水逆行,洪水氾濫而為痰,

是無火者也……”

此外,

還有根據痰兼夾不同的邪氣

而確定不同的治法,

如熱痰清之,濕痰燥之,

風痰散之,鬱痰開之,頑痰軟之。

熱痰-清氣化痰丸/黃連溫膽湯

濕痰-二陳湯+-

鬱痰-瓜蔞枳實湯+-

頑痰-礞石滾痰丸

風痰-有風寒、風熱之分。

外感風寒如三拗湯,小半夏湯、小青龍湯。

外感風熱如參蘇飲、荊防甘桔湯、荊防瀉白散選用

(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祛痰濕的穴位

【陰陵泉】

屬足太陰脾經,功效排滲脾濕。

常按陰陵泉內化濕邪、清利濕熱、健脾理氣。

【血海穴】

化血為氣,運化脾血。

【豐隆穴】

調和胃氣、祛濕化痰、

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

【承山穴】

運化水濕,固化脾土

-------------------

最省錢的祛濕:戶外運動

真想要祛濕,一定少不了戶外運動,

長期濕重的人大多氣虛,

一開始慢跑或快走就可以了。

-痰濕體質宜忌-

【忌】

思慮過多,思慮傷脾。

【忌】

寒涼

【忌】

吃得太滋補。

痰濕在體內時,最忌諱滋補。

【宜】

適當主動出汗。

【宜】

多食疏肝理氣除鬱之物,

比如佛手、玫瑰花,防木旺克脾土。

-相關閱讀-

《咦?你有這個病?不如試試溫膽湯吧》

《關“脾”那些事》

《今日小寒——避寒養腎》

《你“腫”與不“腫”,要跟脾老大、肺老二、腎老三去商量!》

《胖,不能怪你,因為你陽虛!》

這個骨頭湯蒸騰之力慢慢衰減,

津液等物質就會慢慢凝結在一起,

長期以往,

就會變成痰樣的一些粘濁物質,

堆積在人體五臟六腑或關節處等

變成痰濕。

-------------------

千萬不要被紅豆薏米橫掃天下濕

給kuang了

如何治?——分症論治

一,是理氣為先

宋代嚴用和在《濟生方》中

提出了治痰先治氣的觀點,

“順氣為先,分導次之,

氣順則津液流通,

痰飲運下,自小便中出”。

二,為治脾為本

朱丹溪雲:“治痰法,實脾土,

燥脾濕,是治其本。”

三,是補腎

趙獻可雲:“腎虛不能制水,則水不歸源,

如水逆行,洪水氾濫而為痰,

是無火者也……”

此外,

還有根據痰兼夾不同的邪氣

而確定不同的治法,

如熱痰清之,濕痰燥之,

風痰散之,鬱痰開之,頑痰軟之。

熱痰-清氣化痰丸/黃連溫膽湯

濕痰-二陳湯+-

鬱痰-瓜蔞枳實湯+-

頑痰-礞石滾痰丸

風痰-有風寒、風熱之分。

外感風寒如三拗湯,小半夏湯、小青龍湯。

外感風熱如參蘇飲、荊防甘桔湯、荊防瀉白散選用

(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祛痰濕的穴位

【陰陵泉】

屬足太陰脾經,功效排滲脾濕。

常按陰陵泉內化濕邪、清利濕熱、健脾理氣。

【血海穴】

化血為氣,運化脾血。

【豐隆穴】

調和胃氣、祛濕化痰、

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

【承山穴】

運化水濕,固化脾土

-------------------

最省錢的祛濕:戶外運動

真想要祛濕,一定少不了戶外運動,

長期濕重的人大多氣虛,

一開始慢跑或快走就可以了。

-痰濕體質宜忌-

【忌】

思慮過多,思慮傷脾。

【忌】

寒涼

【忌】

吃得太滋補。

痰濕在體內時,最忌諱滋補。

【宜】

適當主動出汗。

【宜】

多食疏肝理氣除鬱之物,

比如佛手、玫瑰花,防木旺克脾土。

-相關閱讀-

《咦?你有這個病?不如試試溫膽湯吧》

《關“脾”那些事》

《今日小寒——避寒養腎》

《你“腫”與不“腫”,要跟脾老大、肺老二、腎老三去商量!》

《胖,不能怪你,因為你陽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