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加坡學生對學業焦慮程度高?考試時,求助線上輔導比平日多三成

新加坡輔導機構指出, 近年有較多學生因課業壓力求助。 由於線上輔導沒有“面對面”交流的負擔, 成為學生傾訴的管道之一, 尤其在考試期間, 求助個案比平日多約三成。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 OECD)今年公佈的一項調查, 新加坡學生對於學業的焦慮程度高於經合組織的平均率。

即便準備充足, 76%本地學生應考時會感到焦慮, 高於平均的55%。 這項調查針對各國的15歲學生, 有5800多名本地學生參與調查。

新加坡人普遍重視高素質教育, 但競爭心理與家長過高的期望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壓力。

社區服務資深社工林麗萍受訪時指出:

學生在考試期間通常會反映考不好的顧慮、擔心父母的反應, 或不能考進理想班級或學校。

新加坡兒童會也為小學生提供求助熱線與線上聊天平臺Tinkle Friend。

輔導員陶菲克指出, 整體而言, 過去五年, 通過Tinkle Friend反映學校相關問題的比率維持在13%至15%。 學校相關問題包括考試壓力、對成績失望、反映太多功課等。 輔導員會引導求助者如何解決問題。

其他問題則歸類為與朋友相關、與家人相關的類別。 也有部分學生因無聊, 利用Tinkle Friend找人聊天。

陶菲克建議家長:

與孩子的日常交流是“第一道防線”, 家長應瞭解孩子是否能應付學習, 發現孩子胃口欠佳、行為暴躁時應多加留意。 每週應撥出幾小時讓孩子做他們喜歡的活動, 這有助減輕壓力。

兒童心理診所每年多約3000新個案

心理衛生學院的兒童心理診療所在過去五年, 每年有約3000新個案,

患有壓力相關症狀、焦慮症, 以及抑鬱症的個案所占比率少過三成。

院方的資深臨床心理學家傅志謙說: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實際, 有些孩子會感覺壓力, 因為即便他們盡力仍達不到家長的期望。 家長應肯定孩子的努力, 讓他們明白重點在過程, 而非成績。

林麗萍也提醒說:“當孩子回家反映考題很難時, 其實是在暗示父母成績可能不盡理想, 家長這時的反應不宜過度, 而是瞭解他的心情與擔憂, 給予安撫。 家長平時要多肯定孩子的價值與努力, 讓他們明白成績不完全反映個人價值。 ”

教育部過去幾年也通過政策調整與新措施, 希望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 包括將以分級制取代小六會考的總積分。

政府今年成立健培計畫(NurtureSG)工作小組, 其中目標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意識, 援助有需要的學生。 學校將培訓一些學生志願者, 發現同學出現情緒問題時, 可給予支持, 向學校輔導員反映。

小編有話說避免父母的高期望, 造成心理壓力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點,強硬地要求孩子必須要學有所成,出人頭地,這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害怕辜負父母對她的期望。

父母要鼓勵孩子遭遇挫折時“多吐苦水”

對於留學生而言,在異國求學時,父母家人是最重要的支持,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充分表達自己,儘量讓他們在電話或者書信裡“多吐苦水”。

很多家長也許會說,當他們聽到孩子哭訴,就覺得非常焦慮。其實這大可不必。出門在外遇到挫折、困難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孩子傳回的都是‘喜訊’,家長倒是應當警覺了。

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平衡壓力

在外求學,學業當然重要,但在學習以外的時間,一定要會玩,通過運動、聽歌、看電影、郊遊、逛街等各種方式來平衡生活。

要明白,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通道宣洩自己的壓力。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那一個就好。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點,強硬地要求孩子必須要學有所成,出人頭地,這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害怕辜負父母對她的期望。

父母要鼓勵孩子遭遇挫折時“多吐苦水”

對於留學生而言,在異國求學時,父母家人是最重要的支持,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充分表達自己,儘量讓他們在電話或者書信裡“多吐苦水”。

很多家長也許會說,當他們聽到孩子哭訴,就覺得非常焦慮。其實這大可不必。出門在外遇到挫折、困難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孩子傳回的都是‘喜訊’,家長倒是應當警覺了。

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平衡壓力

在外求學,學業當然重要,但在學習以外的時間,一定要會玩,通過運動、聽歌、看電影、郊遊、逛街等各種方式來平衡生活。

要明白,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通道宣洩自己的壓力。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那一個就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