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在大巴山裡搞農家樂,樂了鄉民,也樂了森林

“旅遊不火, 我們是不敢輕易下山的。 ”去年11月15日, 位於城口縣東安鎮亢谷景區的巴渝民宿開門迎客。 這裡的4名房東全是當地高山上的深度貧困戶。

鄉村旅遊是如何紅火起來的?從山上搬遷到山下, 村民的生活有了哪些變化?城口縣用綠色發展理念告訴你。

人口下山 遊客進山

“什麼時候你覺得最幸福?”“就是近兩年, 從半山腰搬進了移民新村。 ”李秀清是城口縣北屏鄉太平村人, 幾年前一家6口人從1500m的老寨溝搬到了現在的移民新村, 不僅分到了一家人的住房, 還獲得了4間客房。

李秀清的新家是政府統一規劃建造的,

這些移民小洋房一幢幢、一排排漂亮整齊、錯落有致。 在政府的鼓勵下, 19戶農戶按照“大巴山森林人家”創建標準, 開辦起了“大巴山森林人家”。 李秀清也及時抓住發展機遇, 他家的“清雅居”於2016年春節期間進入試營業, 接待遊客50余人, 日純收入1000餘元。

2013年, 城口縣開始實施生態移民工程, 堅持“產業上山、人口下山”的理念, 結合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和住房安全保障工作, 對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生物資源敏感的區域實施高山生態移民扶貧搬遷, 最大限度減少人類生產生活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十三五”期間完成98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移民搬遷任務。

從這一年開始, 位於重慶市“北極”的東安鎮、河魚鄉、嵐天鄉、北屏鄉相繼開始發展鄉村旅遊。

3年多過去, 四個鄉鎮如今已發展“大巴山森林人家”300餘戶, 床位5000余張, 鄉村旅遊初具規模。

產業上山 產品出山

小豬崽、山地雞、山羊、蔬菜還有紫菀……李秀清制定的產業發展規劃中, “生態農業”是關鍵字。 “這些種養殖產出物, 都是我‘大巴山森林人家’的食材, 不僅能有效保證我家菜品的品質, 還能讓其發揮更大的經濟價值。 ”李秀清對自家的食材很有信心。

“景區景點+大巴山森林人家”、“生態特色效益農業+鄉村旅遊” 北屏鄉的旅遊業以生態農業觀光採摘遊為主, 像李秀清家這樣的經營模式不在少數。 北屏鄉太平村依託城口縣關於“依託山水優勢, 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的戰略佈局, 現已建成富硒冬草莓、獼猴桃、青脆李、葡萄等觀光體驗園及大巴山菌草科技示範園共500餘畝。

除了北屏鄉, 位於“北極”的其餘三地另有特色:東安鎮以亢谷、黃安壩景區遊為主, 河魚鄉以農耕文化遊為主, 嵐天鄉以鄉愁文化遊為主。 四個鄉鎮以發展“大巴山森林人家”的鄉村旅遊為主, 在這條重慶“北極”的旅遊環線上, 遊客從游一個“點”變成了耍一條“線”。

“把全縣建成一個‘大賓館’”據瞭解, 城口縣為扎實抓好“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區建設, 大力培育休閒養生、消夏避暑、康養食療等旅遊業態, 培育多元化、特色化的“一村一品”“一鄉一品”旅遊產品, 並力爭到2020年全縣大巴山森林人家達到3000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中國生態氣候明珠”、“中國綠色名縣”、“大中華最佳綠色生態旅遊名縣”、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市第一,

生態環境品質指數連續六年位居全市第一……這些響亮的頭銜不僅得益於城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還依賴著該縣堅持生態優秀、綠色發展, 堅持不懈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行動。 在此基礎上發展的生態旅遊產業取得了喜人的成效:2016年, 城口全縣遊客年接待能力超過234.4萬人, 年旅遊綜合收入39029萬元, 直接或間接帶動1200余戶5000餘名貧困人口脫貧。

人口下山, 環境變好了;產業山上, 經濟增長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城口縣建設生態文明的之路任重而道遠!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 周雪蓮 實習生 余華尊 cqtimes238301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