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太平公主:你媽逼你結婚了嗎?我媽逼我了

太平公主:你媽逼你結婚了嗎?我媽逼我了

1

太平公主她媽是誰?

是武則天啊, 歷史上那一枚著名的霸道女總裁。

太平公主在剛剛懂事的時候,

姥姥死了, 也就是武則天她媽。

這可是大喪事, 按理說武則天應該去出家當道士來守喪盡孝, 但武則天可是國母, 國母肯定不能出家, 有損國家正面形象啊。 於是夫婦倆合計了一下, 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小太平, 這事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太平小妹妹的命運突然就反轉了, 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女道士, 道號太平。

爹媽本來是希望小太平裝裝樣子, 當個實習道士體驗幾年能說得過去孝道就算了, 過幾年再讓閨女還俗, 結果遇上吐蕃來提親, 他們吐蕃性子直, 沒有廢話非常直接, 非小太平不娶, 嚇得爹媽趕緊讓小太平在道士行裡轉了正, 還修了道觀, 成了假戲真做了。

那些年終將逝去的青春, 小太平是在道觀裡度過的。

這種方法, 專治少女早戀。

時間嗖的一聲就過去了。

都等到適齡女青年了, 太平公主也不見父母給她介紹物件, 急了:我這等的花都謝了, 能不能快點。

在一個比較大的家庭聚會上, 太平姐穿了一身男裝就去了, 父母很奇怪, 咋地啦閨女, 你要變性啊?

太平姐慢條斯理地說, 爸媽要是覺得我穿不合適, 就把這套衣服送給未來我老公啊。

爹媽明白了, 閨女跟咱要對象了, 那趕緊的吧。

物色來物色去, 最後給她找了薛紹這個駙馬。

薛紹何德何能, 能當太平姐的老公?

他的情況是這樣的:根正苗紅, 家底厚實, 人品好, 長得帥, 父母早逝。 這不僅在唐朝, 就是21世紀都可以讓很多女子心動啊, 所以小太平她爹媽絕對不會錯過這個好小夥,

趕緊弄來給閨女做駙馬。

這事不能拖, 說辦就辦。

西元681年7月, 爹媽給太平姐辦了一場超大規模的頂級豪華婚禮, 皇家公主大婚, 奢華程度絕對超乎文字描述所以盛大場面請自行腦補。

其實在同一天, 太平她三哥李顯奉父母之命也二婚娶了個媳婦, 姓韋, 韋嫂這個女人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後來在宮裡面拍了一部宮鬥大劇, 拿到現在來拍成電視劇絕對穩居收視率第一名。

不管別人怎樣, 太平姐終於等到她的駙馬真愛了, 比心, 夫妻雙雙把家還, 和老公一起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時間又嗖的一聲過去了。

七年之後, 沒有出現七年之癢, 卻發生了血光之災。

2

武則天她老公死了。

兒子登基。

她又把兒子廢了。

現在武大娘終於要自己當皇帝了。

這是一匹野馬, 李唐王朝就是她的草原。

可是在武大娘搞的“大清洗”運動中, 太平她老公薛紹, 也不幸被牽連。

其實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對這個當年自己物色的好小夥, 武大娘並沒有任何心慈手軟的意思, 在實施抓捕後就果斷弄死了他, 絲毫沒搭理閨女的眼淚。

武大娘能在皇宮這種地方混成大姐大, 你說她有多厲害, 可是這種事, 看的觀眾們實在是心裡有草泥馬在奔騰啊。

可憐了25歲的太平姐, 自己的老公就這樣讓自己媽給弄死了, 留下4個孩子, 還不能有半句怨言, 因為自己媽現在是皇上, 皇權在上, 母命難為。

沒過多久, 武大娘就張羅著給太平姐找第二任駙馬了,

這次一定要找個武家女婿, 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而此時太平姐亡夫薛紹屍骨未寒, 這就要讓她再披嫁衣, 確定不是在逗她嗎。

要麼嫁, 要麼死。

在政治問題面前沒有夫妻, 沒有母女。

太平姐本人好像一夜之間就變得成熟了, 終於明白愛回不來, 公主這個身份, 不是讓自己去得公主病的, 而是讓自己為皇權當好服務員, 自己只是棋子, 僅此而已。 最後知道真相的她眼淚掉下來。

武大娘很快選定了人, 說要太平姐嫁給武承嗣。

可是太平姐根本不喜歡武承嗣, 沒有任何感情基礎, 亡夫薛紹的死也或多或少跟他有點關係。 但皇上的指令違抗不得, 必須先接受下來, 等她媽情緒穩定的像喝了靜心口服液之後, 才去找她媽推掉這門婚事。

太平姐跟她媽說這個人身體不行。

她媽心領神會,說那你找個行的,但必須姓武,我搞政治要用。

太平姐想了想說,武攸暨。

為啥是他呢?

愛情已經不指望了,還不能找個帥的養養眼嗎。

這個理由竟然無法反駁。

可是武攸暨已經有老婆了啊?

沒事,把他老婆弄死。

於是,“則天私殺攸暨之妻以配主焉。”武大娘弄死了武攸暨的老婆,這回女兒就可以光明正大順理成章的跟武攸暨結婚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皇權險惡,人心叵測。

太平姐很快就成了武攸暨他媳婦了,感覺比現在娛樂圈還隨便。

那太平姐恨不恨她媽呢?她不敢啊,史書上說了:“公主亦畏懼自檢。”

太平姐是個智商挺高的人,她知道她的一切都來自于她媽,她必須無條件為她媽的政治服務,才能讓自己活下去,否則,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消失在她媽的一聲令下之中,識時務者為俊傑,想要活下去,就一定要聽媽媽的話。

3

武大娘有個男寵叫馮小寶,得寵之後瞎嘚瑟,跟武大娘鬧了不痛快就放火燒明堂,武大娘沒辦法給男寵治罪,有損自己名譽,就讓太平姐去辦了他,太平姐果斷把這人辦的乾淨俐落,出色完成任務,得到了武大娘的欣賞,嗯,閨女像我,“則天以為類己”。

聰明的太平姐還想到殺了男寵,可她媽還需要男寵,得給媽媽補缺啊,而自己也在包養男寵,就將自己特別滿意的一個男寵送禮物一樣送給媽媽,此人就是蓮花六郎張昌宗,武大娘很是喜歡。

逐漸的武大娘也開始跟太平姐議論政事,有些國家大事也跟太平姐商量,算是帶她入門,史書上說:“每預謀議,宮禁嚴峻,事不令泄。”

歲月是把殺豬刀啊,武大娘是真的老了,她在考慮一個問題,自己是李家的媳婦,又建了個武周政權,自己哪天腿一蹬眼一閉,李家跟武家,還不得打起群架來?

她越想越後怕,叫來太平姐和她的兩個哥哥李顯、李旦,又叫來武家的三個侄子,讓他們在一起發誓,以後不打群架。後來看來,這真是個很傻很天真的做法,後來這群架打的,是史詩級的精彩,老太太要是知道,恐怕都要詐屍了。

可是武老太估計想不到,還沒等她蹬腿閉眼,造反的就來了。

神龍元年,西元705年,皇太子李顯,夥同當朝大宰相張諫之,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神龍政變”,殺死男寵兄弟,逼迫老太太退位。

這個當年被老太太廢掉皇位、被流放、後來又被老太太立為皇太子的李顯,上山下鄉以後果然是不一樣了,學到了很多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可以讓自己重登歷史舞臺。

太平姐是個聰明人,知道跟著趨勢前進,知道老太太不行了,所以這場政變,太平姐可是出了力的,她不去看著點老太太、不安排上官婉兒指揮宮女,政變哪會如此順利。

能認清時代發展形勢,就能可持續發展。

李顯一登基,太平姐就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不僅錢財富甲一方,還有了自己的公主府,用現在的話就是年度影響力大人物,大V,福布斯首富。有錢就有朋友,“遠近翕然響之”,各種人才都投靠而來。

哥哥李顯當了皇帝以後,那個當年跟太平姐一天結婚的韋嫂,現在成了國母。這位大姐了不得了,當年跟著老公被流放,吃盡了苦,現在終於苦盡甘來,老公對她那是相當縱容,給了她和她們家很大的政治權力,讓她垂簾聽政,甚至被她戴綠帽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韋大嫂也處處模仿自己的婆婆武則天,安插親信,把持朝政,自己老公還在世就包養男寵,這也是一匹野馬。

4

皇帝死了。

“景龍四年六月,李顯暴崩。”

沒有遺詔,沒有太子,所有人都傻眼了。

有人說是韋大嫂殺了他老公,也有人說不是,都沒關係,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朝中不可一日無君,現在野心虎狼都躍躍欲試,政局成了一團亂麻。

李顯僅存的兩個兒子,都不是韋大嫂的親生骨肉,大的叫李重福,已經三十多歲了,因當年得罪韋後被貶均州,韋大嫂當然是想讓他繼續哪涼快哪待著;還有一個小兒子叫李重茂,是個十六歲的未成年,韋大嫂覺得這個娃娃可以加以利用。

於是韋大嫂找到上官婉兒:欸,婉兒,你給我弄一份遺詔出來,讓小茂登基,我罩著他。

婉兒卻覺得,韋大嫂你這麼幹差點事,你行不行啊,欺負未成年,你這水準可遠遠比不上當年你婆婆武大娘。感覺你靠不住啊,我得找個靠譜的商量一下。

婉兒於是找到太平姐,倆人一合計,遺詔就寫好了:讓小茂當皇帝,有什麼事通知一下韋大嫂,讓太平姐她哥李旦一塊跟著輔佐小茂。

朝裡有個宰相叫宗楚客,力挺韋大嫂,大大嫌棄了這個遺詔:韋大嫂讀書少你們不要騙她,讓李旦跟著摻和是幾個意思啊,有他李旦屁事。宗楚客帶領大夥集體上疏,要求韋大嫂直接來當一把手,完全操控小茂這個娃娃。

太平姐可就不高興了,你一個姓韋的外人,還想把持我們家的王朝,你真以為你是王朝的女人啊。

正在不高興的時候,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來了,原來他也對韋大嫂不高興,想跟姑姑一起幹大事,但他沒跟爸爸李旦說,因為自己是庶出老三,爸爸並不愛搭理他。

太平姐倒是對這個二十五歲的侄子挺滿意,行啊小夥子,有眼光,姑姑就跟你合作,以後萬一你小子發達了,可別忘了姑姑的功勞。

幹大事得有人,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才。

團結的成果非常顯著,包括懷才不遇的大爺劉幽求,萬騎禁軍的將軍葛福順和陳玄禮,皇家林場園林管理員鐘紹京,還有韋大嫂身邊的大官崔日用等等,這一大堆人的加入,成了幹大事的堅實後盾,韋大嫂的朝堂已經是暗流湧動了。

唐隆元年六月,借著韋大嫂的親信肆意毆打萬騎禁軍的由頭,這些人正式造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隆政變”。

戰鬥開始,韋大嫂衣冠不整的跑到玄武門被殺,first blood;一心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在梳粧檯旁被殺,double kill;上官婉兒捧著之前跟太平姐一起寫的遺詔,沒有用,仍然被殺,triple kill。

三殺,團滅。

5

唐隆政變後,劇情再一次發生了反轉。

李隆基跟姑姑玩的這把,李旦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裡,直到政變結束,李旦才明白過來自己的寶貝兒子跟自己的寶貝妹妹玩的這麼大,他和他的老夥伴們都驚呆了。

這就尷尬了。

現在讓老李登基?可老李壓根就沒有參與政變,功勞都是小李的。讓小李登基?那讓老李顏面何存呢,老李的嫡長子顏面何存呢?

而且現在,皇位上還坐著十六歲的小茂,簡直不能再令人無語了。

劉幽求等大臣勸說老李出山,老李還沒說啥,小李就替爸爸拒絕了。這下大臣不同意了,說“眾心不可違”。

小李這個時候明白,現在資歷最老,話語權最大的,只能是老李,自己雖然有功,但是卻沒有名分啊,最後還得論資排輩。沒辦法,自己也只能勸爸爸出山,沒有爸爸,政局不足以穩,人心不足以安。

太平姐也希望老李上任,她跟老李那是親兄妹,關係好,另外這些日子她也看出來侄子小李心狠手辣,絕非善類,他要是成了皇帝,權力場上就沒自己什麼事了。

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老李登基。

上任後,老李對小李顧慮很大:你小子竟然背著我搞事情,搞這麼大,這還了得,以後說不準就要搞你老爹我了,我還管不了你了。於是處處打壓小李。而對太平姐,卻大加扶持,充分信任妹妹,國家大事都與她商議,也想借助妹妹打壓小李。

這就讓小李很不愉快了。

小李很快團結了一批大臣,姚元之,宋璟等等,這些大臣反復跟老李交流,緩解了父子的矛盾,經過一番周折,小李還是當上了太子。

這太子的頭銜一戴上,皇位就是父子間的事了,太平姐這回可就成了個局外人了。太平姐不幹了,總是拿太子要逼宮來嚇唬老李,老李一想太平姐天天逼逼這事也怪煩的,與其等兒子逼宮,不如我主動傳位給他吧,於是呢太平姐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西元712年8月,李隆基登基。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老李當了太上皇。

太平姐就是看小李皇帝不順眼,為什麼當初一起打天下,到頭來皇位都是你們家的,把我放在哪了?要是沒有我,你們誰能當上皇帝?

太平姐的更年期還是很嚴重的。

於是她通過太上皇大量任命自己的親信,“七位宰相,五出其門。”玩命把持朝政,把小李皇帝的權力搶去了大半,還想下毒毒死小李。

小李也忍不了了,準備再次政變。結果一個不小心,就被走漏了風聲,傳到了太上皇的耳朵裡,太上皇也急了,這小子野心太大了,一定要先搞死你姑姑再搞死你老爹啊,於是下令讓皇帝巡行邊疆。小李清楚,自己只要一走,皇位就不不保了。

西元713年七月,小李終於爆發。

打著太平公主要謀反的由頭,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唯快不破,速戰速決,小李皇帝快刀斬亂麻。

太平姐最終等來的,是一條白綾。

於是,太平姐的更年期就用這種方式給了斷了。

6

其實太平姐一生是可悲的。

雖然享盡榮華,但其實還不如一個普通百姓家中的平民女子幸福。

公主這個身份,從她一出生就決定了她的一切都是為為政治服務的,從她媽弄死她老公開始,就逼她變成了一個政治工具,她這一輩子除了為了政治權力而活,別無選擇,想活命嗎?想,就得把權力握在自己的手裡。

沒有愛情,只有男寵。

沒有朋友,只有下屬。

沒有親人,只有奴婢。

有錢不快樂,有權不如意。

看到的都是阿諛諂媚的臉,遇到的都是大義滅親的人。

這樣的人生,如果可以選的話,大多數人都不會想要的。

她那偉大的媽媽武則天對她造成的影響,貫穿了她的一生,滲透了她的骨髓,從她媽逼她結婚開始,她就走上了變身政治老油條的道路,在政權的角鬥場上,雖然沒能玩到最後,但是作為傑出的女性代表,雖敗猶榮。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的年代,太平公主就像一顆劃過天際的流星,雖然短暫,卻無比璀璨絢麗,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太平姐跟她媽說這個人身體不行。

她媽心領神會,說那你找個行的,但必須姓武,我搞政治要用。

太平姐想了想說,武攸暨。

為啥是他呢?

愛情已經不指望了,還不能找個帥的養養眼嗎。

這個理由竟然無法反駁。

可是武攸暨已經有老婆了啊?

沒事,把他老婆弄死。

於是,“則天私殺攸暨之妻以配主焉。”武大娘弄死了武攸暨的老婆,這回女兒就可以光明正大順理成章的跟武攸暨結婚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皇權險惡,人心叵測。

太平姐很快就成了武攸暨他媳婦了,感覺比現在娛樂圈還隨便。

那太平姐恨不恨她媽呢?她不敢啊,史書上說了:“公主亦畏懼自檢。”

太平姐是個智商挺高的人,她知道她的一切都來自于她媽,她必須無條件為她媽的政治服務,才能讓自己活下去,否則,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消失在她媽的一聲令下之中,識時務者為俊傑,想要活下去,就一定要聽媽媽的話。

3

武大娘有個男寵叫馮小寶,得寵之後瞎嘚瑟,跟武大娘鬧了不痛快就放火燒明堂,武大娘沒辦法給男寵治罪,有損自己名譽,就讓太平姐去辦了他,太平姐果斷把這人辦的乾淨俐落,出色完成任務,得到了武大娘的欣賞,嗯,閨女像我,“則天以為類己”。

聰明的太平姐還想到殺了男寵,可她媽還需要男寵,得給媽媽補缺啊,而自己也在包養男寵,就將自己特別滿意的一個男寵送禮物一樣送給媽媽,此人就是蓮花六郎張昌宗,武大娘很是喜歡。

逐漸的武大娘也開始跟太平姐議論政事,有些國家大事也跟太平姐商量,算是帶她入門,史書上說:“每預謀議,宮禁嚴峻,事不令泄。”

歲月是把殺豬刀啊,武大娘是真的老了,她在考慮一個問題,自己是李家的媳婦,又建了個武周政權,自己哪天腿一蹬眼一閉,李家跟武家,還不得打起群架來?

她越想越後怕,叫來太平姐和她的兩個哥哥李顯、李旦,又叫來武家的三個侄子,讓他們在一起發誓,以後不打群架。後來看來,這真是個很傻很天真的做法,後來這群架打的,是史詩級的精彩,老太太要是知道,恐怕都要詐屍了。

可是武老太估計想不到,還沒等她蹬腿閉眼,造反的就來了。

神龍元年,西元705年,皇太子李顯,夥同當朝大宰相張諫之,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神龍政變”,殺死男寵兄弟,逼迫老太太退位。

這個當年被老太太廢掉皇位、被流放、後來又被老太太立為皇太子的李顯,上山下鄉以後果然是不一樣了,學到了很多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可以讓自己重登歷史舞臺。

太平姐是個聰明人,知道跟著趨勢前進,知道老太太不行了,所以這場政變,太平姐可是出了力的,她不去看著點老太太、不安排上官婉兒指揮宮女,政變哪會如此順利。

能認清時代發展形勢,就能可持續發展。

李顯一登基,太平姐就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不僅錢財富甲一方,還有了自己的公主府,用現在的話就是年度影響力大人物,大V,福布斯首富。有錢就有朋友,“遠近翕然響之”,各種人才都投靠而來。

哥哥李顯當了皇帝以後,那個當年跟太平姐一天結婚的韋嫂,現在成了國母。這位大姐了不得了,當年跟著老公被流放,吃盡了苦,現在終於苦盡甘來,老公對她那是相當縱容,給了她和她們家很大的政治權力,讓她垂簾聽政,甚至被她戴綠帽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韋大嫂也處處模仿自己的婆婆武則天,安插親信,把持朝政,自己老公還在世就包養男寵,這也是一匹野馬。

4

皇帝死了。

“景龍四年六月,李顯暴崩。”

沒有遺詔,沒有太子,所有人都傻眼了。

有人說是韋大嫂殺了他老公,也有人說不是,都沒關係,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朝中不可一日無君,現在野心虎狼都躍躍欲試,政局成了一團亂麻。

李顯僅存的兩個兒子,都不是韋大嫂的親生骨肉,大的叫李重福,已經三十多歲了,因當年得罪韋後被貶均州,韋大嫂當然是想讓他繼續哪涼快哪待著;還有一個小兒子叫李重茂,是個十六歲的未成年,韋大嫂覺得這個娃娃可以加以利用。

於是韋大嫂找到上官婉兒:欸,婉兒,你給我弄一份遺詔出來,讓小茂登基,我罩著他。

婉兒卻覺得,韋大嫂你這麼幹差點事,你行不行啊,欺負未成年,你這水準可遠遠比不上當年你婆婆武大娘。感覺你靠不住啊,我得找個靠譜的商量一下。

婉兒於是找到太平姐,倆人一合計,遺詔就寫好了:讓小茂當皇帝,有什麼事通知一下韋大嫂,讓太平姐她哥李旦一塊跟著輔佐小茂。

朝裡有個宰相叫宗楚客,力挺韋大嫂,大大嫌棄了這個遺詔:韋大嫂讀書少你們不要騙她,讓李旦跟著摻和是幾個意思啊,有他李旦屁事。宗楚客帶領大夥集體上疏,要求韋大嫂直接來當一把手,完全操控小茂這個娃娃。

太平姐可就不高興了,你一個姓韋的外人,還想把持我們家的王朝,你真以為你是王朝的女人啊。

正在不高興的時候,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來了,原來他也對韋大嫂不高興,想跟姑姑一起幹大事,但他沒跟爸爸李旦說,因為自己是庶出老三,爸爸並不愛搭理他。

太平姐倒是對這個二十五歲的侄子挺滿意,行啊小夥子,有眼光,姑姑就跟你合作,以後萬一你小子發達了,可別忘了姑姑的功勞。

幹大事得有人,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才。

團結的成果非常顯著,包括懷才不遇的大爺劉幽求,萬騎禁軍的將軍葛福順和陳玄禮,皇家林場園林管理員鐘紹京,還有韋大嫂身邊的大官崔日用等等,這一大堆人的加入,成了幹大事的堅實後盾,韋大嫂的朝堂已經是暗流湧動了。

唐隆元年六月,借著韋大嫂的親信肆意毆打萬騎禁軍的由頭,這些人正式造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隆政變”。

戰鬥開始,韋大嫂衣冠不整的跑到玄武門被殺,first blood;一心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在梳粧檯旁被殺,double kill;上官婉兒捧著之前跟太平姐一起寫的遺詔,沒有用,仍然被殺,triple kill。

三殺,團滅。

5

唐隆政變後,劇情再一次發生了反轉。

李隆基跟姑姑玩的這把,李旦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裡,直到政變結束,李旦才明白過來自己的寶貝兒子跟自己的寶貝妹妹玩的這麼大,他和他的老夥伴們都驚呆了。

這就尷尬了。

現在讓老李登基?可老李壓根就沒有參與政變,功勞都是小李的。讓小李登基?那讓老李顏面何存呢,老李的嫡長子顏面何存呢?

而且現在,皇位上還坐著十六歲的小茂,簡直不能再令人無語了。

劉幽求等大臣勸說老李出山,老李還沒說啥,小李就替爸爸拒絕了。這下大臣不同意了,說“眾心不可違”。

小李這個時候明白,現在資歷最老,話語權最大的,只能是老李,自己雖然有功,但是卻沒有名分啊,最後還得論資排輩。沒辦法,自己也只能勸爸爸出山,沒有爸爸,政局不足以穩,人心不足以安。

太平姐也希望老李上任,她跟老李那是親兄妹,關係好,另外這些日子她也看出來侄子小李心狠手辣,絕非善類,他要是成了皇帝,權力場上就沒自己什麼事了。

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老李登基。

上任後,老李對小李顧慮很大:你小子竟然背著我搞事情,搞這麼大,這還了得,以後說不準就要搞你老爹我了,我還管不了你了。於是處處打壓小李。而對太平姐,卻大加扶持,充分信任妹妹,國家大事都與她商議,也想借助妹妹打壓小李。

這就讓小李很不愉快了。

小李很快團結了一批大臣,姚元之,宋璟等等,這些大臣反復跟老李交流,緩解了父子的矛盾,經過一番周折,小李還是當上了太子。

這太子的頭銜一戴上,皇位就是父子間的事了,太平姐這回可就成了個局外人了。太平姐不幹了,總是拿太子要逼宮來嚇唬老李,老李一想太平姐天天逼逼這事也怪煩的,與其等兒子逼宮,不如我主動傳位給他吧,於是呢太平姐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西元712年8月,李隆基登基。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老李當了太上皇。

太平姐就是看小李皇帝不順眼,為什麼當初一起打天下,到頭來皇位都是你們家的,把我放在哪了?要是沒有我,你們誰能當上皇帝?

太平姐的更年期還是很嚴重的。

於是她通過太上皇大量任命自己的親信,“七位宰相,五出其門。”玩命把持朝政,把小李皇帝的權力搶去了大半,還想下毒毒死小李。

小李也忍不了了,準備再次政變。結果一個不小心,就被走漏了風聲,傳到了太上皇的耳朵裡,太上皇也急了,這小子野心太大了,一定要先搞死你姑姑再搞死你老爹啊,於是下令讓皇帝巡行邊疆。小李清楚,自己只要一走,皇位就不不保了。

西元713年七月,小李終於爆發。

打著太平公主要謀反的由頭,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唯快不破,速戰速決,小李皇帝快刀斬亂麻。

太平姐最終等來的,是一條白綾。

於是,太平姐的更年期就用這種方式給了斷了。

6

其實太平姐一生是可悲的。

雖然享盡榮華,但其實還不如一個普通百姓家中的平民女子幸福。

公主這個身份,從她一出生就決定了她的一切都是為為政治服務的,從她媽弄死她老公開始,就逼她變成了一個政治工具,她這一輩子除了為了政治權力而活,別無選擇,想活命嗎?想,就得把權力握在自己的手裡。

沒有愛情,只有男寵。

沒有朋友,只有下屬。

沒有親人,只有奴婢。

有錢不快樂,有權不如意。

看到的都是阿諛諂媚的臉,遇到的都是大義滅親的人。

這樣的人生,如果可以選的話,大多數人都不會想要的。

她那偉大的媽媽武則天對她造成的影響,貫穿了她的一生,滲透了她的骨髓,從她媽逼她結婚開始,她就走上了變身政治老油條的道路,在政權的角鬥場上,雖然沒能玩到最後,但是作為傑出的女性代表,雖敗猶榮。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的年代,太平公主就像一顆劃過天際的流星,雖然短暫,卻無比璀璨絢麗,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