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聞界的未來:準備迎接下一波技術挑戰

credit:123RF

如果你認為技術已經動搖了新聞媒體的地位——那請你再等等, 你還沒看到任何東西呢。 上個星期六在華盛頓所舉行的年度線上新聞協會大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

下一波科技可能帶來更為深遠的破壞。

報告稱, 隨著讀者開始上網閱讀以及移動設備的普及化, 過去20年裡本就在苦苦掙扎的新聞機構很快將需要適應人工智慧、增強現實和自動化新聞。 也就是說, 他們目前只接入手機是遠遠不夠的。

“語音介面”將是新聞群組織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講師、Future Today Institute的創始人Amy Webb在報告中如是說道。 Amy Webb估計, 到2023年, 將會有50%的消費者使用語音與電腦互動。 報告指出:“一旦我們開始向我們的機器談論新聞, 那新聞業的商業模式會變成什麼樣?”

“新聞機構都沒有開始構築未來的新聞生態系統, 他們除了內容什麼也不能提供。 ”Webb表示, 大多數新聞機構都沒有在Alexa和Google Home上進行聊天應用和語音技巧的小實驗,

而這些可能是未來新聞生態系統的關鍵部分。 因此, 她認為人工智慧正對新聞業的未來構成“生存威脅”。 她在報告中寫道:“新聞業本身並沒有積極參與建立人工智慧生態系統。 ”

Webb表示, 目前新聞群組織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像AI這種對新聞業未來有影響的技術並不在他們的控制下, 取而代之的是穀歌、亞馬遜、騰訊、百度、IBM、臉譜網、蘋果和微軟等科技公司。 報告指出:“在這方面, 新聞機構成為了消費者, 而不是貢獻者。 我們建議新聞界的領導者能夠迅速組織起人手, 在這方面進行跨行業的合作和大規模的實驗。 ”

Webb的研究確定了未來幾年可能對新聞業產生影響的75種技術趨勢,

其中包括無人機、可穿戴設備、全景視頻、虛擬實境和即時檢測。 她表示一些技術的變化將在兩到三年內就會對新聞媒體產生影響, 她在報告中說道:“在2018年, 大量的新興技術將彙聚在一起, 尋求更加先進的應用方式。 ”

報告還表示, 一些能夠解釋視覺資料、收集和分析大量資料的新技術將使得新聞工作者們能夠“做更豐富、更深入的報導、事實檢查和編輯工作”。 這些新技術將給新聞工作者們帶來“超能力”, 如果他們在如何使用這些新興技術上有過培訓的話。

本文譯自 phys, 由譯者 Lough 基於創作共用協定(BY-NC)發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