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頭條丨贊!大無為旅遊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旅遊是一個地區最好的推介名片。 無為縣位於長江之濱, 縣內旅遊資源豐富, 有以萬年台為代表的山嶽景觀資源, 有以竹絲湖為代表的水體景觀資源, 有以米公祠為代表的歷史遺跡資源等。 今年上半年, 該縣旅遊接待總人數達33萬人次, 同比增長14.9%;旅遊總收入達3.12億元, 同比增長11%。 旅遊產業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再上新臺階。

米公祠

規劃先行 政策引導

構建旅遊發展新格局

“旅遊規劃是旅遊發展的基礎。 今年上半年, 我們在全縣旅遊發展規劃的基礎上, 邀請協力廠商對縣西南區域旅遊發展進行了策劃, 通過統一規劃, 再進行統一招商, 將有力促進我縣西南區域旅遊業的發展。 ”該縣旅指辦負責人介紹說。

據瞭解, 該縣在旅遊發展中注重做好頂層設計, 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堅持規劃先行, 謀劃全域旅遊大格局。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 制定出臺《無為縣“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

並根據新形勢下旅遊業發展需要重新修編《無為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對全縣旅遊發展總體作出新的調整和佈局。 現階段, 該縣正在著力打造“一心一帶一廊兩軸四區”旅遊體系, 具體是指以無為縣中心城區為旅遊發展集散核, 以長江為依託發展濱江旅遊景觀帶, 以沿山大道為骨架打造旅遊度假區, 以通江大道和S319西段、S208和高新大道為旅遊發展軸線, 形成田園書香旅遊區、金戈歲月旅遊區、蓮韻佛國旅遊區、逍遙山水旅遊區的旅遊空間格局。 此外, 該縣不斷加大對旅遊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研究出臺《無為縣旅遊業發展扶持辦法》, 按照“借轉補”、財政金融產品和事後獎勵三種方式, 不斷強化從政策層面扶持和引導旅遊行業快速發展的力度。
通過政策吸引, 該縣引進了投資達2.6億元的“山裡中國”休閒度假旅遊專案, 目前該專案一期已建設完成, 正式運營。

鶴毛萬年台景區

文化開發 基礎提升

打造旅遊發展新實力

“近年來, 我縣旅遊業發展比較快,

除了規劃科學、政策扶持等因素外, 關鍵還在於我們的旅遊景區軟硬兩方面實力不斷地在提升。 譬如, 現在我們的西九華·山裡中國、紅色山水澗景區都做得很好, 很有特色。 ”該縣旅遊品質監督管理所所長蔣甲琛介紹說。

西九華風景區

紅色山水澗景區位於無為縣西北部紅廟鎮,

景區主要由新四軍七師紀念館、白棠湖度假區、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美好鄉村澗邊村、萬畝花卉基地和迎山寺六部分組成, 是該縣第一家國家級4A景區, 也是該縣紅色文化旅遊重點景區。 為增強旅遊文化軟實力, 該縣通過深入發揮自身優勢, 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紅色旅遊、歷史文化等資源, 打造特色亮點,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 以米公祠、西九華、黃金塔等景點為代表, 不斷提升旅遊產品檔次和文化附加值。 此外, 在文化旅遊資源方面, 該縣還有丁汝昌墓、白鶴觀商周遺址等富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歷史遺址。 旅遊文化軟實力需要有旅遊設施硬實力的支撐, 才能充分發揮旅遊景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進一步改善旅遊景區基礎設施,該縣通過加大對旅遊專項資金的扶持力度,對旅遊景區的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去年,該縣爭取國家發改委專項債資金2600萬元用於鶴毛萬年台景區、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600萬元,用於紅色山水澗景區、泊山洞景區、西九華等縣內重點旅遊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色山水澗景區等各項基礎設施工程已經基本完工,其餘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抓魚捕鱉活動現場

產業融合 釋放活力

創新旅遊發展新模式

“今年的抓魚捕鱉大賽已經是我們第二次組織開展了,舉辦這樣的活動,既提高了我們企業的知名度和人氣,也帶來了長遠的經濟效益。我們會加強和縣旅體、水產等相關部門合作,將這樣的活動繼續舉辦下去,擴大影響。”安徽鴻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行銷部總監李旭光介紹說。

據瞭解,為推進旅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充分釋放旅遊經濟活力,該縣積極探索實施“旅遊+”發展新模式。上半年,該縣成功舉辦了以“翠堤春曉·爛漫無為”賞春節活動為代表的“旅遊+體育”模式,繼續舉辦了以抓鱉捕魚大賽、紫約藍莓採摘節為代表的“旅遊+農業”模式,深入實施以扶貧幫扶為目標的“旅遊+扶貧”模式,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代表的“旅遊+鄉村”模式。通過深入實施“旅遊+”模式,促進了“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既集聚了人氣,又活躍了旅遊產業,帶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展示了該縣旅遊發展的特色和優勢,同時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推介作用。其中,在“旅遊+扶貧”模式方面,該縣以“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為主導,採取多項舉措推動發展。政策上,出臺《2017年鄉村旅遊扶貧工作方案》等檔支援;規劃上,對重點旅遊扶貧村編制鄉村旅遊規劃,並深入實施“八個一”工程;資金上,整合獎補資金114萬元用於3個重點旅遊扶貧村開發;幫扶上,積極落實“百村百企”結對幫扶。截至目前,該縣通過旅遊帶動貧困戶達275戶,共660人,其中A級景區帶動貧困戶30戶,共76人。此外,該縣還不斷深化旅遊機制改革,釋放市場活力,通過組建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對全縣文化旅遊產業投資及開發、基礎設施及配套的投資開發建設等進行統籌規劃、管理。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為進一步改善旅遊景區基礎設施,該縣通過加大對旅遊專項資金的扶持力度,對旅遊景區的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去年,該縣爭取國家發改委專項債資金2600萬元用於鶴毛萬年台景區、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600萬元,用於紅色山水澗景區、泊山洞景區、西九華等縣內重點旅遊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色山水澗景區等各項基礎設施工程已經基本完工,其餘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抓魚捕鱉活動現場

產業融合 釋放活力

創新旅遊發展新模式

“今年的抓魚捕鱉大賽已經是我們第二次組織開展了,舉辦這樣的活動,既提高了我們企業的知名度和人氣,也帶來了長遠的經濟效益。我們會加強和縣旅體、水產等相關部門合作,將這樣的活動繼續舉辦下去,擴大影響。”安徽鴻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行銷部總監李旭光介紹說。

據瞭解,為推進旅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充分釋放旅遊經濟活力,該縣積極探索實施“旅遊+”發展新模式。上半年,該縣成功舉辦了以“翠堤春曉·爛漫無為”賞春節活動為代表的“旅遊+體育”模式,繼續舉辦了以抓鱉捕魚大賽、紫約藍莓採摘節為代表的“旅遊+農業”模式,深入實施以扶貧幫扶為目標的“旅遊+扶貧”模式,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代表的“旅遊+鄉村”模式。通過深入實施“旅遊+”模式,促進了“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既集聚了人氣,又活躍了旅遊產業,帶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展示了該縣旅遊發展的特色和優勢,同時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推介作用。其中,在“旅遊+扶貧”模式方面,該縣以“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為主導,採取多項舉措推動發展。政策上,出臺《2017年鄉村旅遊扶貧工作方案》等檔支援;規劃上,對重點旅遊扶貧村編制鄉村旅遊規劃,並深入實施“八個一”工程;資金上,整合獎補資金114萬元用於3個重點旅遊扶貧村開發;幫扶上,積極落實“百村百企”結對幫扶。截至目前,該縣通過旅遊帶動貧困戶達275戶,共660人,其中A級景區帶動貧困戶30戶,共76人。此外,該縣還不斷深化旅遊機制改革,釋放市場活力,通過組建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對全縣文化旅遊產業投資及開發、基礎設施及配套的投資開發建設等進行統籌規劃、管理。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