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古人重視“文昌位”,不同的住宅怎樣確定文昌位呢?

文/龍門夜雨

文昌位, 指文昌星飛臨入宅的方位。

文昌星, 古代中國民間信仰主宰文章興衰的神, 在中國儒士學子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可是, 文昌位怎麼找呢?這個問題在古代也是很難把握的。

風水學認為, 將書房或書桌設于文昌位, 對讀書和考試會有所裨益。

文昌位究竟在哪呢?

一些百科網站上的介紹主要有這3種:

一、以房子坐向定文昌位:房向朝西, 則文昌在西北;房向朝西北, 則文昌在南……

二、以生日天干定文昌位:甲日出生, 則文昌在東南;乙日出生, 則文昌在南……

三、“段位”稍微高些的風水愛好者以“玄空飛星風水學”尋找文昌位:八運所蓋, 房向朝西南, 飛星“一四同宮”的西北隅就是文昌……。

看完這個, 龍門也只能把這些稱為“速食風水”了。 其最大的好處是便於掌握和操作;最大的破綻是“千篇一律”, 導致文昌位統統相同——這簡直是亂彈琴!

那麼, 該如何正確確定“文昌位”呢?

說來話長!首先要從風水學的兩大流派講起。

一、形勢派:根據地形選擇風水, 主要以龍(山脈)、穴(山脈之氣的聚集點)、砂(穴場周圍的山)、水(穴場周圍的水)和向(穴場的朝向)“五訣”來判斷風水吉凶。 比如我們常聽說的“反弓水”、“剪刀口”、“五虎朝金獅”等等,

就屬於這一派。

二、理氣派:根據陰陽五行、河洛、九宮八卦的數理來選擇風水。 時下最流行的“玄空飛星風水”和“八宅風水”, 最常聽說的“東四宅、西四宅”就屬於這一派。

那麼, 究竟是哪一派更有道理呢?

龍門認為, 學習形勢派需要感性, 比如這座山頭像獅子, 那塊石頭像老虎等等, 都需要靠直觀靈感去“認識”;而學習理氣派更需要理性, 要對大量的運算公式、數位配合爛熟於心。

但兩派操作後的結論有時大相徑庭, 所以一時難以抉擇!

俗話說:“道無師不傳, 經無師不明”。 龍門的家傳要訣是以形勢派的“地利”為主, 配合八字為“人和”, 結合理氣派的數理為“天時”, 大事方成!其“三結合”的工具便是羅盤(羅盤使用要領會專章詳述)。

舉例說明之:

先要選擇遠有案山后有靠、兩側青龍白虎拱衛、前方明堂開闊的鐘靈毓秀之地。 特別要注意“來去水”的方位、住宅朝向要避開正針正線。 需要強調的是, 形勢是“三結合”中“一票否決”的要素;陽宅強調陽氣充沛、氣機流通。 所以, 住宅的採光、空氣流通又屬於形勢中“一票否決”的要素。

俗話說“福地福人居”, 先有一套形勢好的住宅, 再看如何佈局。

比如屋主的八字為丙火日見己土的“傷官見官”。 如果年輕人的命造出現“傷官見官”, 多會出現“青春期叛逆”。 “遇傷在於配印”, 木為丙丁火之印, 可以克制傷官, 扶助正官。 八字理論認為, “印”指的是書信。

這時, 算命先生會在命書上批註:“必勉力為學”——只有努力讀書, 才能改變叛逆的性格!所以,

東方五行屬木之位就是屋主的文昌位。

然後, 再用“玄空飛星風水”排盤, 看看東方的飛星配合能不能用, 如果是“一四同宮”為上選, 如為“二五交加”斷不能用。

當形勢、數理、命理無法配合, 且又沒有條件重新選擇住宅時, 那只能用“推移天心”的辦法進行補偏救弊, 今後會專章介紹。

順帶說一句,有讀者問:文昌塔是要用五層的好還是七層的好?因為塔這種建築源於佛教,所以有“七級浮屠”之說,大多數人認為七層的好。但龍門認為:按照閩南民俗五層屬於“興旺衰微”中的“興”,七層則屬於“衰”,要助運,還是五層的好!

或許,讀者們會抱怨:找個文昌位怎麼這麼難呀?——風水學都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哪會那麼簡單?

文後,龍門需要強調:

第一、風水學是民俗而不是迷信。福建泉州電視臺開設《大曆日》專欄,邀請泉州市級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探討風水。

第二、龍門只是風水愛好者,並不以風水算命為業,寫些文章也是全憑愛好,抛磚引玉。

第三、研習風水必須先從每個基本概念入手,再弄清楚每種操作方法蘊含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戰”時得心應手,講解時行雲流水。

歡迎讀者朋友們在文後留言,共同探討。

順帶說一句,有讀者問:文昌塔是要用五層的好還是七層的好?因為塔這種建築源於佛教,所以有“七級浮屠”之說,大多數人認為七層的好。但龍門認為:按照閩南民俗五層屬於“興旺衰微”中的“興”,七層則屬於“衰”,要助運,還是五層的好!

或許,讀者們會抱怨:找個文昌位怎麼這麼難呀?——風水學都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哪會那麼簡單?

文後,龍門需要強調:

第一、風水學是民俗而不是迷信。福建泉州電視臺開設《大曆日》專欄,邀請泉州市級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探討風水。

第二、龍門只是風水愛好者,並不以風水算命為業,寫些文章也是全憑愛好,抛磚引玉。

第三、研習風水必須先從每個基本概念入手,再弄清楚每種操作方法蘊含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戰”時得心應手,講解時行雲流水。

歡迎讀者朋友們在文後留言,共同探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