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甩掉“窮帽子” 建設新家園——這位來自安慶基層的黨的十九大代表非常了不起!

“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是莫大的榮耀和鼓舞, 我一定把群眾的期盼帶到大會上, 履行好黨代表的職責。 ”桐城市嬉子湖鎮蟠龍村黨總支書記江勝霞說。

56歲的江勝霞1984年進村兩委班子, 至今已有33個年頭。 33年間, 江勝霞從婦代會主任、村委會主任到黨總支書記, 帶領村民盤活資產資源, 提升種植業、發展養殖業、做強水產業、發展旅遊業, 加快產業發展, 帶動村民致富, 壯大集體經濟, 讓蟠龍村甩掉了“窮帽子”。

江勝霞走訪貧困戶。 安慶日報通訊員 攝

盤活資產資源發展種養殖業

2004年, 江勝霞擔任蟠龍村黨總支書記。 “我想方設法希望把村裡的經濟搞上去。 ”江勝霞說, 蟠龍村產業基礎薄弱, 靠單打獨鬥難以有所作為, 要想真正發展產業, 改變村莊的落後面貌, 只有靠引進外面的優質企業。

2004年, 有不少養殖業公司在桐城山區投資, 發展養殖業。 “我當時想, 山區都能發展養殖業,

蟠龍村水資源豐富, 條件好, 更能發展養殖業。 ”江勝霞說。 於是, 她瞄準了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玉潤禽蛋食品有限公司, 四處打聽公司負責人的聯繫方式, 跟著他從南京到安慶, 再到桐城, 一次次推介蟠龍村的優勢資源及發展決心。 終於, 2006年, 該公司落戶蟠龍村, 投資上千萬元發展蛋鴨養殖業, 如今年產值達860萬元, 帶動部分村民致富。

初嘗甜頭的江勝霞, 決定再引進幾家大公司發展產業。

2008年除夕, 得知外出能人畢國祥回鄉, 江勝霞一早就在村裡等候, 想請畢國祥為家鄉建設出力。 不料畢國祥路上有事耽擱, 沒有及時回村。 江勝霞在村部辦公室等了5個多小時後, 畢國祥終於到家, 江勝霞立即趕到畢家商談。 畢國祥感動地說:“你趕快回家去做年飯,

你說的事我一定照辦。 ”就這樣, 畢國祥在蟠龍村設立了潤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開發山場700畝, 建起了楊梅、石榴等特色瓜果採摘園。

隨著落戶蟠龍村的企業越來越多, 江勝霞意識到, 要想讓“土疙瘩”變成真金白銀, 必須立足資源現狀, 創新發展模式, 盤活集體資源。 2012年, 她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對村裡方莊、林莊、楊莊3個村民組的山場進行整合, 一併轉包給一家農業開發公司, 發展藍莓種植業, 村集體每年增收1萬元。 2015年, 西河圩養殖水面承包合同到期後, 村裡組織公開招標, 以5年為1個承包期進行發包, 標的由原來的3萬元提高到15萬元。 同時鼓勵和引導農民加入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 拓寬土地使用途徑,

提高土地流轉率, 目前該村耕地流轉率達85%。

近年來, 蟠龍村回鄉能人、外地富商到村內投資總額近3億元, 流轉土地近3000餘畝, 帶動十幾個村民組近百名群眾及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村集體的山場、水面資源先後變成資產, 村集體和村民年年得紅利, 徹底改變了蟠龍村貧窮沉寂的面貌, 村級集體經濟由負債100多萬元到純收入30余萬元, 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9825元, 成為全省“一村一品”先進村。

改善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遊

蟠龍村以前以泥土路、砂石路為主, 也沒有路燈, 群眾出行十分不便。 而且電力供應不足, 停電是家常便飯。

“修橋修路是做好事做善事, 這也是群眾最關心最受益的事情, 我們從群眾最有需求的事情開始做起。

"江勝霞說。

在江勝霞的帶領下, 村“兩委”成員東奔西走, 累計爭取外援資金500多萬元, 為全村修通了村組公路30公里, 全村28個村民組全部通上了水泥路, 有部分村民組還修通了迴圈路。 興建當家塘40餘口, 涵閘4座, 加固圩埂1800米。 村“兩委”還通過多種管道對接供電公司增容, 將變壓器由原來的2台增加到7台, 徹底解決全村用電難問題。

為了美化環境, 該村還綠化美化村組公路8公里, 搭建路燈85盞, 28個村組實現亮化、美化。 全村每家每戶接通自來水, 並建有休閒廣場、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室、垃圾房、公共廁所、沼氣池等公共設施。 如今的蟠龍村, 道路寬闊平整, 農家院落錯落有致, 成為了宜居的幸福家園, 處處散發著濃厚的新農村氣息。

基礎設施改善,村莊環境美起來,也為蟠龍村發展鄉村旅遊帶來機遇。

2013年,在外經商的老鄉回村,租地700餘畝,建成無公害水果生態採摘園,村集體每年增收1.6萬元;潤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畫近兩年投資1億元,打造集採摘、餐飲、會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寶迪快樂家園項目……

“我們在招商的時候,依託的是村莊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開發時遵循‘低強度硬開發、高強度軟開發’原則,在生態保護過程中植入旅遊功能、觀光農業等要素,打造生態休閒旅遊載體。”江勝霞表示。

“這麼多年,江書記為村裡的發展盡心盡力,現在蟠龍村企業多、產業好、環境好,年輕人都願意留在家門口工作,大家都喜笑顏開紅紅火火過好日子。”70歲的程玉順老人說。

脫貧有招年內摘掉貧困村帽子

蟠龍村是桐城市26個重點貧困村之一,貧困群眾138戶485人,目前已脫貧81戶340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江勝霞始終帶領著村兩委班子,以黨建為引領,以實幹促脫貧,2017年將實現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村出列,甩掉“窮帽子”。

“脫貧攻堅是一項政治任務,作為村黨總支書記,我把村‘兩委’班子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扶貧隊伍。”江勝霞告訴記者。

在扶貧工作中,扶貧隊伍的力量不可小覷。蟠龍村把致富能人、專業人才、退伍軍人、大學生吸納進村,作為後備幹部或黨員進行培養,堅持黨建引領,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黨員幹部與貧困群眾結成對子,常走訪、勤幫扶,認真聽取群眾訴求,説明貧困群眾找准路徑、精准脫貧。

針對今年擬脫貧的57戶貧困戶,江勝霞帶領大家逐戶制定脫貧方案,通過產業扶貧、社會兜底、教育扶貧、健康脫貧、就業培訓等措施,精細制定“一戶一策”。依託現有資源,鼓勵村民將4000畝灘塗地及隨潮田實行退耕還漁,每年村集體增收15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上千元;流轉土地,給貧困戶帶來穩定增收,有效支撐脫貧致富;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引導白兔湖生態農業公司吸收貧困群眾150餘人就業,每年共支付工資3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4萬元;藍莓採摘園、無公害水果生態採摘園等一大批企業吸納貧困戶務工……

“家裡的4畝山場和田地流轉出去了,我在藍莓採摘園裡務工,一年收入有1萬多元哩,今年就能脫貧啦!”貧困戶王傳林說。王傳林身體不太好,妻子身體殘疾,女兒已經出嫁,如今年收入過萬元已跨過貧困線。

三十三年,江勝霞把青春奉獻在這裡,她處處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圍繞村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帶領蟠龍村農業結構調整、荒山荒水招標承包、能人進村投資興業漸成現實。她先後被評為桐城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党(總)支部書記、安慶市“十大女傑”、全國三八紅旗手。

基礎設施改善,村莊環境美起來,也為蟠龍村發展鄉村旅遊帶來機遇。

2013年,在外經商的老鄉回村,租地700餘畝,建成無公害水果生態採摘園,村集體每年增收1.6萬元;潤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畫近兩年投資1億元,打造集採摘、餐飲、會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寶迪快樂家園項目……

“我們在招商的時候,依託的是村莊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開發時遵循‘低強度硬開發、高強度軟開發’原則,在生態保護過程中植入旅遊功能、觀光農業等要素,打造生態休閒旅遊載體。”江勝霞表示。

“這麼多年,江書記為村裡的發展盡心盡力,現在蟠龍村企業多、產業好、環境好,年輕人都願意留在家門口工作,大家都喜笑顏開紅紅火火過好日子。”70歲的程玉順老人說。

脫貧有招年內摘掉貧困村帽子

蟠龍村是桐城市26個重點貧困村之一,貧困群眾138戶485人,目前已脫貧81戶340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江勝霞始終帶領著村兩委班子,以黨建為引領,以實幹促脫貧,2017年將實現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村出列,甩掉“窮帽子”。

“脫貧攻堅是一項政治任務,作為村黨總支書記,我把村‘兩委’班子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扶貧隊伍。”江勝霞告訴記者。

在扶貧工作中,扶貧隊伍的力量不可小覷。蟠龍村把致富能人、專業人才、退伍軍人、大學生吸納進村,作為後備幹部或黨員進行培養,堅持黨建引領,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黨員幹部與貧困群眾結成對子,常走訪、勤幫扶,認真聽取群眾訴求,説明貧困群眾找准路徑、精准脫貧。

針對今年擬脫貧的57戶貧困戶,江勝霞帶領大家逐戶制定脫貧方案,通過產業扶貧、社會兜底、教育扶貧、健康脫貧、就業培訓等措施,精細制定“一戶一策”。依託現有資源,鼓勵村民將4000畝灘塗地及隨潮田實行退耕還漁,每年村集體增收15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上千元;流轉土地,給貧困戶帶來穩定增收,有效支撐脫貧致富;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引導白兔湖生態農業公司吸收貧困群眾150餘人就業,每年共支付工資3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4萬元;藍莓採摘園、無公害水果生態採摘園等一大批企業吸納貧困戶務工……

“家裡的4畝山場和田地流轉出去了,我在藍莓採摘園裡務工,一年收入有1萬多元哩,今年就能脫貧啦!”貧困戶王傳林說。王傳林身體不太好,妻子身體殘疾,女兒已經出嫁,如今年收入過萬元已跨過貧困線。

三十三年,江勝霞把青春奉獻在這裡,她處處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圍繞村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帶領蟠龍村農業結構調整、荒山荒水招標承包、能人進村投資興業漸成現實。她先後被評為桐城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党(總)支部書記、安慶市“十大女傑”、全國三八紅旗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