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10.1朋友圈刷屏的TA說起,看吳中人全家最關心的“頭等大事”!

10月7日

正當大家沉浸在黃金周的歡樂中時

吳中人蘇州人的朋友圈

被一條消息刷屏了

“木中”80歲生日啦!

1937-2017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迎來了建校80周年

80年的光陰裡學校為社會培養了

數以萬計的人才

“木中”校友遍佈五湖四海

木瀆中學位於天平山麓

天平山上範公祠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千古傳誦

每年, 不管楓葉紅否

前來憑懷吊古的莘莘學子絡繹不絕

事實上

吳中區不僅有天下學子楷模

還有“一代師表”葉聖陶

——他在“第二故鄉”甪直執教的點滴

影響著無數教師

全市教育系統正掀起

“像葉聖陶那樣做老師”的熱潮

從古至今

吳中這方水土

人傑地靈, 崇文重教

而站在這新的歷史起點上, 吳中區以“努力辦好家門口的教育”為目標, 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以名師工作站為抓手, 以高端教育人才培養為目標, 在區內逐漸形成“片片有名校, 班班有名師”的教育新格局, 讓優質均衡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為蘇州勇當“兩個標杆”建設“四個名城”添磚加瓦。

大吳中的優秀名師人數位居全市第一方陣!

“老師要不斷學習, 不斷吸收新的知識。 這樣在思考問題時, 才能具有不同的角度和視野, 給年輕的老師帶來新的啟發, 為求知的學生打開未知世界的大門。”在吳中區慶祝第33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江蘇省特級教師、蘇苑高級中學薛亞春的發言讓台下老師們感觸頗深。

自1983年師範畢業踏上工作崗位以來,幾十年如一日的教學探索實踐,讓薛亞春從一名年輕的政治教師,一步步成為了名師。像薛亞春這樣的名師,在吳中區還有很多。一直穩步向前的吳中教育,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已經悄然成為市區教育第一板塊。

【獨墅湖實驗小學】

這是一個教師人才梯隊合理的方陣——來自吳中區教育局的統計數字顯示,該區目前在職在編教師7018名,其中專任教師6713名,擁有中高級職稱教師數占65%,在崗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85%,區級以上,新建校舍79.03萬平方米,完成投入35億元,在建項目23億元,新增學位近4萬個。

現如今,越溪實小挖掘船拳技藝、胥口各學校傳承研究孫子文化、碧波實小打造機器人教育特色、城西中學開展棋類教學實踐、獨墅湖實小健美操隊征戰全國大賽……這些旨在“服務學生當下,奠基學生未來”的特色教育百花競放,讓越來越多的吳中區老百姓享受到了家門口的教育紅利。

以“名師發展工作站”等創新舉措,構築名師培育體系

名師是塊“寶”,可以重金聘,關鍵還得靠自己培養。基於這一認識,吳中區教育局早在十年前就提出建立“名師發展工作站”的規劃,創新推出多種舉措,努力打造名師隊伍,構築名師培育體系。

通過名師發展工作站帶徒弟,讓名師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是吳中區探索名師培養的一個創舉。現在已經退休的李建邡老師,曾經是吳中區名師發展工作站中學語文學科組組長。在李建邡多年的從教生涯中,獲得了無數榮譽,然而在他眼中,這些榮譽遠沒有薪火相傳的成績更讓他感到滿足。

李建邡擔任組長期間,注重發揮團隊作用,一大批中青年教師在學科組的帶領下,專業水準快速提高,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屢屢獲獎。如今,從這個名師工作站“走”出了1位省特級教師、3位蘇州市名教師、4位市學科帶頭人,還有多人走上領導崗位,其中包括3位校長、3位副校長。名師工作站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可見一斑。

【全區部分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

“加強對名師的培養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通過十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吳中區名師、骨幹教師梯隊,並且這一梯隊的體量也不小。”吳中區教育局人事科科長劉偉介紹說。在吳中區,教師的成長之路向來暢通無阻。青年教師工作五年左右,可以參評吳中區學科骨幹教師,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參評吳中區學科帶頭人,包括吳中區班主任帶頭人,再往上,逐步申報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吳中區知名教師、蘇州市名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和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乃至姑蘇教育人才。“有了良好的梯隊和順暢的管道,如今吳中區的高層次名師,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品質上,均居全市第一方陣。”劉偉說。

【全區部分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

在名師培養上,吳中區教育局還與區人才培養工作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政策,為名師爭取更多的機會。據瞭解,從2013年開始,吳中區教育局與區組織部聯合開展“東吳教育人才”評選,設置三個板塊:東吳教育名家、東吳教育領軍人才、東吳教育青年拔尖人才,特點是年輕化、加大獎勵力度。作為一大創新亮點,“東吳教育青年拔尖人才”給予青年教師每年1萬元、連續五年的資助,為人才儲備和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保障,獎勵機制一出臺,就在青年教師隊伍中引起強烈反響。

【全區部分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

除了培養本土名師,吳中區教育局也在不斷加大骨幹教師的引進力度。對市學科帶頭人以上的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改變“凡進必考”的傳統模式,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走商議招聘的途徑。為了留住優秀教育人才,今年吳中區教育局還試水“年金制”,首批358名教師目前已招聘到位。

強化教學實績,讓百姓成為名師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名師,首先課要上得好,受學生歡迎。如果上課都上不好,發表再多的論文也是徒勞。

【東山實驗小學】

從教育教學實績出發,一直是吳中教育評選名師的重要標準。“我們在名師的評選和考核上都進行了相應調整,讓名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一線。”劉偉說。在上一次知名教師評選中,吳中區專門拿出兩個系列,一類是綜合型區名師,一類為績效型區名師,後者相對弱化教科研的考核,而強化教學實績的考核,對提升教育教學品質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蘇州大學尹山湖中學】

在對名師的考核上,吳中區教育局近年來也更側重於教學成績考核,注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打造實用型名師。

“我們要求所有的學科中心組都要針對相關科目成立命題中心組,研究如何出題,如何出試卷。同時還要求老師和學生一起參加期末考試,將老師和學生的試卷裝訂在一起批改分數,在教師中引發了很大反響。我們還對名師提出了‘課堂、課題、課程’三課結合的要求,讓名師參與主持課題研究。在課堂教學上,我們對教學的評價標準也進行了調整,引導教師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吳中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趙士元說,考核和評價方式的改變,改變了教師以往重科研輕教學的做法,促進了教學品質的快速提升。

名師是標杆和榜樣,更是優質教育的播種者。為了發揮名師的示範帶頭作用,吳中區教育局每年都推出線上線下名師風采展示活動,要求市級以上的名師每年必須在全區範圍內,面向所在科目的全體老師上一堂公開課;在安排教研活動時,結合名師展示,每年在區域內做一到兩場與本學科相關的學術講座。今年,吳中區教育局還承辦“教海領航”活動,讓吳中區的教師和省內名師同台競技。此外,還將進一步擴大“青藍工程”,讓區內教師面向全省名家拜師學藝,借助全省的教育名家提高吳中教師綜合素養,助力吳中教育發展。

【香山中學】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吳中教育在打造名師發展工作站、勞模工作站、鄉村工作站,以及搭建名師交流平臺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一定成績,為實現“片片有名校,班班有名師”奠定了堅實基礎。吳中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名校、名師的打造和培養,歸根到底是讓優質教育資源最大程度地來到市民身邊,讓老百姓成為名校和名師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本文來自2017年10月10日

《蘇州日報》頭版文章

為求知的學生打開未知世界的大門。”在吳中區慶祝第33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江蘇省特級教師、蘇苑高級中學薛亞春的發言讓台下老師們感觸頗深。

自1983年師範畢業踏上工作崗位以來,幾十年如一日的教學探索實踐,讓薛亞春從一名年輕的政治教師,一步步成為了名師。像薛亞春這樣的名師,在吳中區還有很多。一直穩步向前的吳中教育,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已經悄然成為市區教育第一板塊。

【獨墅湖實驗小學】

這是一個教師人才梯隊合理的方陣——來自吳中區教育局的統計數字顯示,該區目前在職在編教師7018名,其中專任教師6713名,擁有中高級職稱教師數占65%,在崗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85%,區級以上,新建校舍79.03萬平方米,完成投入35億元,在建項目23億元,新增學位近4萬個。

現如今,越溪實小挖掘船拳技藝、胥口各學校傳承研究孫子文化、碧波實小打造機器人教育特色、城西中學開展棋類教學實踐、獨墅湖實小健美操隊征戰全國大賽……這些旨在“服務學生當下,奠基學生未來”的特色教育百花競放,讓越來越多的吳中區老百姓享受到了家門口的教育紅利。

以“名師發展工作站”等創新舉措,構築名師培育體系

名師是塊“寶”,可以重金聘,關鍵還得靠自己培養。基於這一認識,吳中區教育局早在十年前就提出建立“名師發展工作站”的規劃,創新推出多種舉措,努力打造名師隊伍,構築名師培育體系。

通過名師發展工作站帶徒弟,讓名師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是吳中區探索名師培養的一個創舉。現在已經退休的李建邡老師,曾經是吳中區名師發展工作站中學語文學科組組長。在李建邡多年的從教生涯中,獲得了無數榮譽,然而在他眼中,這些榮譽遠沒有薪火相傳的成績更讓他感到滿足。

李建邡擔任組長期間,注重發揮團隊作用,一大批中青年教師在學科組的帶領下,專業水準快速提高,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屢屢獲獎。如今,從這個名師工作站“走”出了1位省特級教師、3位蘇州市名教師、4位市學科帶頭人,還有多人走上領導崗位,其中包括3位校長、3位副校長。名師工作站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可見一斑。

【全區部分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

“加強對名師的培養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通過十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吳中區名師、骨幹教師梯隊,並且這一梯隊的體量也不小。”吳中區教育局人事科科長劉偉介紹說。在吳中區,教師的成長之路向來暢通無阻。青年教師工作五年左右,可以參評吳中區學科骨幹教師,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參評吳中區學科帶頭人,包括吳中區班主任帶頭人,再往上,逐步申報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吳中區知名教師、蘇州市名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和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乃至姑蘇教育人才。“有了良好的梯隊和順暢的管道,如今吳中區的高層次名師,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品質上,均居全市第一方陣。”劉偉說。

【全區部分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

在名師培養上,吳中區教育局還與區人才培養工作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政策,為名師爭取更多的機會。據瞭解,從2013年開始,吳中區教育局與區組織部聯合開展“東吳教育人才”評選,設置三個板塊:東吳教育名家、東吳教育領軍人才、東吳教育青年拔尖人才,特點是年輕化、加大獎勵力度。作為一大創新亮點,“東吳教育青年拔尖人才”給予青年教師每年1萬元、連續五年的資助,為人才儲備和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保障,獎勵機制一出臺,就在青年教師隊伍中引起強烈反響。

【全區部分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

除了培養本土名師,吳中區教育局也在不斷加大骨幹教師的引進力度。對市學科帶頭人以上的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改變“凡進必考”的傳統模式,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走商議招聘的途徑。為了留住優秀教育人才,今年吳中區教育局還試水“年金制”,首批358名教師目前已招聘到位。

強化教學實績,讓百姓成為名師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名師,首先課要上得好,受學生歡迎。如果上課都上不好,發表再多的論文也是徒勞。

【東山實驗小學】

從教育教學實績出發,一直是吳中教育評選名師的重要標準。“我們在名師的評選和考核上都進行了相應調整,讓名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一線。”劉偉說。在上一次知名教師評選中,吳中區專門拿出兩個系列,一類是綜合型區名師,一類為績效型區名師,後者相對弱化教科研的考核,而強化教學實績的考核,對提升教育教學品質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蘇州大學尹山湖中學】

在對名師的考核上,吳中區教育局近年來也更側重於教學成績考核,注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打造實用型名師。

“我們要求所有的學科中心組都要針對相關科目成立命題中心組,研究如何出題,如何出試卷。同時還要求老師和學生一起參加期末考試,將老師和學生的試卷裝訂在一起批改分數,在教師中引發了很大反響。我們還對名師提出了‘課堂、課題、課程’三課結合的要求,讓名師參與主持課題研究。在課堂教學上,我們對教學的評價標準也進行了調整,引導教師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吳中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趙士元說,考核和評價方式的改變,改變了教師以往重科研輕教學的做法,促進了教學品質的快速提升。

名師是標杆和榜樣,更是優質教育的播種者。為了發揮名師的示範帶頭作用,吳中區教育局每年都推出線上線下名師風采展示活動,要求市級以上的名師每年必須在全區範圍內,面向所在科目的全體老師上一堂公開課;在安排教研活動時,結合名師展示,每年在區域內做一到兩場與本學科相關的學術講座。今年,吳中區教育局還承辦“教海領航”活動,讓吳中區的教師和省內名師同台競技。此外,還將進一步擴大“青藍工程”,讓區內教師面向全省名家拜師學藝,借助全省的教育名家提高吳中教師綜合素養,助力吳中教育發展。

【香山中學】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吳中教育在打造名師發展工作站、勞模工作站、鄉村工作站,以及搭建名師交流平臺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一定成績,為實現“片片有名校,班班有名師”奠定了堅實基礎。吳中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名校、名師的打造和培養,歸根到底是讓優質教育資源最大程度地來到市民身邊,讓老百姓成為名校和名師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本文來自2017年10月10日

《蘇州日報》頭版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