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市溫度|黃浦江三座大橋同時維護改造,“橋樑美容師”這樣讓上海橋樑重煥青春

隨著松浦大橋主橋進入改造階段, 算上正在維護的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 黃浦江上現共有三座大橋同時進行維護改造。 此前, 黃浦江上的徐浦大橋、南浦大橋W3匝道, 以及蘇州河上的浙江路橋也已經完成大修。

南浦大橋早期照片

楊浦大橋早期照片

松浦大橋早期照片

“目前, 上海城市橋樑已進入維護保養高峰期。 ”在大橋設計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顏海表示, 儘管全國多數城市仍處於橋樑建設高峰期, 但由於上海橋樑建設起步早, 維護期也比絕大多數城市提前很多。

維護技術難度不低於新造

“橋樑維護是在原有建築基礎上進行改造, 需要先熟悉大橋的既有結構,

才能進行修復。 ”上海市政總院大橋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陳亮表示, 大橋維護同樣需要大量技術攻關, 技術難度不低於新建一座橋樑。 僅松浦大橋一項工程, 技術攻堅就有八項內容, 包括高性能組合橋面技術等。

正在進行橋面更新的橋段

進行橋樑維護之前,

首先要對橋樑進行“體檢”, 尤其是對老構件進行剩餘壽命評估。 陳亮介紹, 經過一系列探索, 浙江路橋、徐浦大橋、松浦大橋已經實現了鋼構件、混凝土構件、拉索構件以及附屬構件的檢測和壽命評估技術, “體檢”範圍和精度大大提升。

一些橋樑由於建造時間久遠, 結構複雜, 只有平面圖紙可供參考, 維護難度就更大。 大橋運營數十年部分重要杆件、節點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害。 浙江路橋創新性地在移橋及大修中採用同步直播及即時監測技術, 保證了大橋移運安全及大修品質。

跨越蘇州河的浙江路橋

浙江路橋移橋實現即時監控

通過資訊化技術創建的浙江路橋數位模型圖

“百年文物橋樑,由於早期施工資料匱乏,施工方案極其複雜,在後期運維中必須採用資訊化技術,將這些橋樑納入全生命週期管理。”陳亮說,經過多次實踐,市政總院開發出一套視覺化的橋樑安裝精度管控系統,通過比對三維鐳射點雲掃描成果,為日後運營維護留下豐富的歷史檔案。經過浙江路橋大修和外白渡橋搶修,市政總院創建出一套包含複雜橋樑的結構、文物資訊的完整資料模型,為後期科學運維奠定基礎。值得一提的是,這開啟國內橋樑大修改造工程資訊化技術應用的先河,可以為複雜橋樑新建、改造提供參考依據。

低影響施工成橋樑維護趨勢

隨著橋樑維護進入高峰期,交通和居民生活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因此,低影響施工成為橋樑維護中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正在改造的松浦大橋就採用上下層分期施工、分期開放的方式,盡可能降低對交通的影響。同時進行維護的南浦大橋,還採用預製拼裝技術,減少現場澆築,配以快速更換施工大位移伸縮縫技術,工期大大壓縮,並且避免噪音和揚塵。

早在2015年,浙江路橋迎來大修期間就考慮到降低施工影響。浙江路橋建於1908年,屬於上海市市級文物,地處位於中心城區,低影響施工難度極大。於是,工程師選擇將整座橋樑“搬”上岸,在全封閉鋼結構廠房中進行修復,減少了對環境和周邊居民的影響。

位於具有複雜周邊環境的城區,將一座百歲的老橋樑安全可靠地移運上岸,談何容易。浙江路橋EPC(設計施工一體化)總承包團隊採用水中浮箱+陸上大型履帶吊+大噸位模組車等大型設備,使得宛如“瓷娃娃”的百年桁架文物橋樑,完好無損地實現了移出及復位,同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老齡橋樑低影響、多設備協同、整體快速移運技術及裝置。

楊浦大橋維護的施工現場

曾保持世界斜拉橋跨徑紀錄的楊浦大橋,一直以來備受社會關注。今年,楊浦大橋進入維護階段,維護內容橋面鋪裝翻新和路燈改造。因不涉及大範圍改造工程,楊浦大橋採用“不停業”維護方案,白天開放交通,只有在夜間23時30分至次日淩晨5時30分,才封閉12根車道,從而減少維護對社會交通、環境的影響。

保存城市記憶要因地制宜

上海的橋樑,歷史久遠的達到上百年,數十年的也不在少數。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通過橋樑傳承文化?“針對不同年代的橋樑,要有不同的維護方案。”顏海表示。

近年來,上海有大量老建築得到修繕,“修舊如舊”的理念得到了廣泛運用。上海的兩座橋樑“元老”,浙江路橋與外白渡橋,同屬百歲的文物橋樑,文化價值深厚。在維護期間,工程師耗費大量精力從檔案館調出百年前的紙質版設計圖,捕捉橋樑原始關鍵元素,儘量使橋樑在符合時代需求下,恢復原來的風貌。在工程師的精心呵護下,大修後浙江路橋身披“交通灰”,橋身煥然一新、沉穩大氣,魚腹式的鋼結構主桁架得以保留。遙望浙江路橋,如同穿梭回百年以前。

浙江路橋舊照

經過修繕的浙江路橋,外貌保留原樣

然而,上海還有更多的“年輕”的橋樑,這些橋樑不能過度強調保護,使其喪失使用功能。既有橋樑需要進行綜合利用,通過局部改造來提升橋樑能級,避免重建。結合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建設,南浦大橋W3匝道接地處需要向南平移170米。為此,設計方制定了多套橋樑拆除吊裝方案,最終確定了“降8拆6”方案,即“依次降低8跨橋墩高度、同時拆除6跨橋墩”,避免整個匝道拆除重建。

南浦大橋W3匝道平移施工現場

題圖來源:新華社,內文圖來源: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市政總院 欄目主編:張奕 圖片編輯:項建英 編輯郵箱:shgcggkj@126.com

浙江路橋移橋實現即時監控

通過資訊化技術創建的浙江路橋數位模型圖

“百年文物橋樑,由於早期施工資料匱乏,施工方案極其複雜,在後期運維中必須採用資訊化技術,將這些橋樑納入全生命週期管理。”陳亮說,經過多次實踐,市政總院開發出一套視覺化的橋樑安裝精度管控系統,通過比對三維鐳射點雲掃描成果,為日後運營維護留下豐富的歷史檔案。經過浙江路橋大修和外白渡橋搶修,市政總院創建出一套包含複雜橋樑的結構、文物資訊的完整資料模型,為後期科學運維奠定基礎。值得一提的是,這開啟國內橋樑大修改造工程資訊化技術應用的先河,可以為複雜橋樑新建、改造提供參考依據。

低影響施工成橋樑維護趨勢

隨著橋樑維護進入高峰期,交通和居民生活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因此,低影響施工成為橋樑維護中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正在改造的松浦大橋就採用上下層分期施工、分期開放的方式,盡可能降低對交通的影響。同時進行維護的南浦大橋,還採用預製拼裝技術,減少現場澆築,配以快速更換施工大位移伸縮縫技術,工期大大壓縮,並且避免噪音和揚塵。

早在2015年,浙江路橋迎來大修期間就考慮到降低施工影響。浙江路橋建於1908年,屬於上海市市級文物,地處位於中心城區,低影響施工難度極大。於是,工程師選擇將整座橋樑“搬”上岸,在全封閉鋼結構廠房中進行修復,減少了對環境和周邊居民的影響。

位於具有複雜周邊環境的城區,將一座百歲的老橋樑安全可靠地移運上岸,談何容易。浙江路橋EPC(設計施工一體化)總承包團隊採用水中浮箱+陸上大型履帶吊+大噸位模組車等大型設備,使得宛如“瓷娃娃”的百年桁架文物橋樑,完好無損地實現了移出及復位,同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老齡橋樑低影響、多設備協同、整體快速移運技術及裝置。

楊浦大橋維護的施工現場

曾保持世界斜拉橋跨徑紀錄的楊浦大橋,一直以來備受社會關注。今年,楊浦大橋進入維護階段,維護內容橋面鋪裝翻新和路燈改造。因不涉及大範圍改造工程,楊浦大橋採用“不停業”維護方案,白天開放交通,只有在夜間23時30分至次日淩晨5時30分,才封閉12根車道,從而減少維護對社會交通、環境的影響。

保存城市記憶要因地制宜

上海的橋樑,歷史久遠的達到上百年,數十年的也不在少數。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通過橋樑傳承文化?“針對不同年代的橋樑,要有不同的維護方案。”顏海表示。

近年來,上海有大量老建築得到修繕,“修舊如舊”的理念得到了廣泛運用。上海的兩座橋樑“元老”,浙江路橋與外白渡橋,同屬百歲的文物橋樑,文化價值深厚。在維護期間,工程師耗費大量精力從檔案館調出百年前的紙質版設計圖,捕捉橋樑原始關鍵元素,儘量使橋樑在符合時代需求下,恢復原來的風貌。在工程師的精心呵護下,大修後浙江路橋身披“交通灰”,橋身煥然一新、沉穩大氣,魚腹式的鋼結構主桁架得以保留。遙望浙江路橋,如同穿梭回百年以前。

浙江路橋舊照

經過修繕的浙江路橋,外貌保留原樣

然而,上海還有更多的“年輕”的橋樑,這些橋樑不能過度強調保護,使其喪失使用功能。既有橋樑需要進行綜合利用,通過局部改造來提升橋樑能級,避免重建。結合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建設,南浦大橋W3匝道接地處需要向南平移170米。為此,設計方制定了多套橋樑拆除吊裝方案,最終確定了“降8拆6”方案,即“依次降低8跨橋墩高度、同時拆除6跨橋墩”,避免整個匝道拆除重建。

南浦大橋W3匝道平移施工現場

題圖來源:新華社,內文圖來源: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市政總院 欄目主編:張奕 圖片編輯:項建英 編輯郵箱:shgcggkj@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