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即將消失的海上共和國,全球十大蜜月度假地之一

他被譽為“全球十大蜜月度假地之一”。 普通的大海是藍色的, 但是斐濟的大海卻是彩色的。 因為無數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海魚在水裡暢遊, 將大海攪得五彩繽紛。

斐濟共和國(斐濟語:Matanitu Tugalala o Viti)是一個太平洋島國, 位於南太平洋, 瓦努阿圖以東、東加以西、吐瓦魯以南, 由332個島嶼組成, 其中106個有人居住。 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 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 屬熱帶海洋性氣候, 常受颶風襲擊。 年平均氣溫22~30℃。

人世居島上。 1643年荷蘭航海者阿貝爾·塔斯曼首先來到斐濟。 19世紀上半葉歐洲人開始移入。 187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 1879~1916年, 大批印度人作為英國“殖民制糖公司”的合同工到此種植甘蔗。 1970年10月10日獨立, 並成為英聯邦成員。 1987年政變後改稱共和國, 並脫離英聯邦。 1990年通過新憲法確立國名為“斐濟主權民主共和國”。 1997年7月, 通過憲法修正案, 改國名為“斐濟群島共和國”。 2009年改國名為“斐濟共和國”。

斐濟位於西南太平洋中心, 由332個島嶼組成, 其中106個島嶼有人居住。 多為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 主要有維提島和瓦努阿島等。 陸地總面積1.83萬平方公里, 水域面積129萬平方公里。 屬熱帶海洋性氣候, 常受颶風襲擊。 年平均氣溫為22-30℃。 地理位置重要, 是南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

斐濟地跨東、西半球, 180度經線貫穿其中。 [3]

斐濟氣候屬熱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冷熱適中, 氣溫一般保持22°C-32°C之間。 每年5-10月盛行涼爽的東南信風, 是一年中相對乾燥的季節;雨季則從11月持續到次年4月, 其間風向多變, 氣溫最高可達35°C左右, 濕度較大。 從雨量分佈看, 斐濟主島分為涇渭分明的乾燥地區和濕潤地區:東南部地區雨量豐沛, 蘇瓦市平均年降雨量3850毫米;西部地區相對乾燥, 第二大城市勞托卡(Lautoka)年降雨量則只有1910毫米

森林覆蓋面積93.5萬公頃, 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一半, 有開採價值的約25萬公頃, 出產優質硬木和松木。 有2個金礦, 還有少量銅、銀資源, 鋁礬土、石油資源在勘探中。 漁業資源豐富, 盛產金槍魚。

斐濟是太平洋島國中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 制糖業、旅遊業是國民經濟支柱。 斐重視發展民族經濟, 強調發展私營企業, 建立寬鬆的政策環境, 促進投資和出口, 逐步把斐經濟發展成“高增長、低稅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經濟。 近年來, 由於國際市場價格下跌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等原因, 制糖業面臨困境。 因美國自2005年1月起取消從斐進口紡織品配額, 斐服裝加工業大幅滑坡。 全球金融危機對斐旅遊業也造成一定衝擊。 近年旅遊業有所回升。

主要經濟資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13年):44.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3年):530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13年):3%。

貨幣名稱:斐濟元(Fiji Dollar)。

匯率:1美元≈1.86斐元(2014年9月)。

扶桑,是一種屬於錦葵科木槿屬的常綠灌木,因原產於中國南部,故又名中國薔薇。由於花色大多為紅色,中國嶺南一帶將之俗稱為大紅花,而大紅花也是馬來西亞華人對馬來西亞國花,即其中一種紅色朱槿的稱呼。

在斐濟群島和太平洋的交匯處,各種文化在這裡繁衍: 斐濟本土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南海各島文化、歐洲殖民者文化等等。不同的文化釀就了不同的食品,語言,建築,風情。斐濟保留了許多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包括總督府,蘇瓦市圖書館,太平洋大酒店等。由於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在此定居,多元文化的體系和鄉村建築都被近乎完美地保留了下來。

斐濟的憲法規定了三個語言為官方語言,分別是英語、斐濟語和印度斯坦語(Hindustani)。其漢語英語與斐濟語對比中,英語由英國殖民者所引入,印度斯坦語是居住在斐濟的印度族裔的主要語言,而斐濟語則是斐濟本民族的語言。據斐濟憲法規定,斐濟公民有權利使用其中任何一種語言同政府機構溝通,需要的話政府應及時提供翻譯人員。 由於斐濟受英國殖民統治超過一百年,英語成為了斐濟本民族和印度族裔最常用的語言。不同族群間溝通一般是用英語,政府機構、教育機構、金融和法律機構也一般以英語為主。

除了上述三種官方語言,斐濟還有很多其他的語言。其中在該國西部的很多方言,同官方的普通話(Bau Standard)差別很大,甚至可以被認為是另一種語言。另外,很多斐濟的印度人除了說印度斯坦語外,也說泰米爾語。還有少數說比哈裡語(Bihari)、孟加拉語和其他語言。而在該國的羅圖馬島上,主要使用羅圖馬語(屬於波利尼西亞語的一種)。

斐濟島上至今依然保有許多傳統習俗,如將深海中的魚群呼喚到淺海以利捕捉的神奇頌唱儀式、傳統的走火儀式等等,均是斐濟至今存在的神秘傳統。

普通的大海是藍色的,但是斐濟的大海卻是彩色的。因為無數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海魚在水裡暢遊,將大海攪得五彩繽紛。斐濟擁有300多個大小不一的島嶼,這些島嶼被環狀的珊瑚礁包圍,所以成了魚兒的天堂。雖然島嶼眾多,但是每個都很精緻,最大的島是美地來霧島。在離帝國機場不遠的碼頭,每天都有很多船次去各個小島。 人口124.85萬,斐濟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51%為斐濟族,44%為印度族。居民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英語、斐濟語和印地語,通用英語。由於人口稀少而風景秀麗,歐美人士早就把斐濟當作度假首選之一,甚至不少大牌明星也會選擇這裡度蜜月。小小的一個島,還有很多高爾夫練習場。遊客在斐濟度假時,往往裝束隨意,扛著整箱的啤酒和帳篷,在潔白的沙灘上盡情欣賞落日餘暉,果然是神仙一樣的生活。

斐濟的花很多,到處都是戴著鮮花的人們,男男女女無一例外。(國花:扶桑).據說,把花戴在左邊是表示未婚,而把花戴在兩邊則表示已結婚。除了男人戴花外,這裡更讓人吃驚的是,男人居然也穿裙子。

斐濟曾經是個孤島,隨著與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各種各樣的高熱量食物也蜂擁而至。在這個南太平洋島國,為祈禱成功與幸運,有贈送食物的習慣。加上教育水準低,斐濟人大多肥胖。而且,他們除了肥胖以外,還十分爽朗。斐濟人以胖為美,認為腰圍粗是健康、財富和多產的象徵。

斐濟村莊裡,有個特殊的規矩,那就是不能戴帽子,也不能摸小孩子的頭,只有村長才有戴帽子的特權;而摸別人的頭,是對他人最大的羞辱,若在100多年前,可能引來殺身之禍。1867年,一名英國傳教士因從一位當地酋長的頭上拿下一把梳子,被憤怒的土人活活砍殺並煮食。斐濟人已完全跨入現代文明,但不摸別人的頭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

主要旅遊地點為首都蘇瓦市(Suva City)、楠迪鎮(Nadi Town)外島、珊瑚海岸(Coral Coast)、北島等地。外島馬馬努卡群島(Mamanuca Group)和亞薩瓦群島(Yasawa Islands)是斐濟的兩大島嶼,馬馬努卡靠近楠迪,約20個小島,比較出名的有利庫利庫潟湖(Likuliku Lagoon)、卡斯特韋島(Castaway Island)、種植園島(Plantation Island)、巨浪島(Beachcomber Island)、珍寶島(Treasure Island),而中國人常去的則是馬納島(Mana Island),這個島上有中文服務人員和中文功能表。亞薩瓦則離主島更遠,風景更佳。湯姆·漢克斯拍攝的電影《荒島餘生》、波姬·小絲出演的《青春珊瑚島》以及《藍色珊瑚礁》都在這裡取景並揚名

皇家旅館(The Royal Hotel)是南太平洋歷史最悠久的旅館,1860年代在列霧卡最熱鬧的海灘路上有許多旅館林立,皇家旅館就是其中之一,仍開放營業中,建造旅館的大衛·羅比船長在屋頂上建了個小小的瞭望台,就像船隻一樣,讓旅客享有看海的樂趣。

斐濟主要以西餐為主,在蘇瓦、楠迪也有為數不少的中餐館和印度餐館。當地人的椰汁雞、椰汁魚、木薯、芋頭等也別有風味,遊客可以體驗多種餐飲風味

斐濟人在飲食嗜好注重講究吃海產品,注重菜肴的豐盛。一般口味較重、喜油大,愛甜味。主食以米為主,也樂於品嘗面類食品。副食特別喜歡海龜肉、魚等海產品,也愛吃豬肉、雞等肉類;蔬菜喜歡芋頭、木薯、山藥、番茄、蔥頭等;調料愛用椰油、胡椒、薑、蔥等。制法對烤、炸、煎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肴偏愛。中餐喜愛中國的京菜、魯菜、閩菜。 菜譜很欣賞大拼盤、北京烤鴨、三彩大蝦、炸蠣黃、幹焗雞塊、叉燒肉、生煎金華火腿、白妙響螺、荔枝肉、幹燒魚等風味菜肴。水酒最愛飲“卡瓦酒”,也喜歡果汁、可哥、咖啡等飲料。果品愛吃香蕉、椰子、鳳梨等水果、乾果最愛吃杏乾等

斐濟屬熱帶海洋性氣候,每年5至10月是最佳旅遊時間。這時受寒冷的東南信風的影響,溫度較低,平均氣溫為攝氏22度,也是全年最乾旱的時期。11月至次年4月,氣溫較高,平均溫度為攝氏32度,風向多變,且降雨較多。由於斐濟位於熱帶風暴地區,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間,斐濟會受到熱帶風暴的襲擊。南迪位於相對較乾旱的西部,年均降雨量為1931毫米。

在斐濟可以享受探險、噴氣快艇飛馳,竹筏漂流,熱帶雨林徒步遊,山地自行車遊,釣魚,同魔鬼魚(manta ray)一同暢遊,等等。

不可錯過:騎自行車、騎摩托車、遊覽村莊、欣賞赤腳過火焰和米克(Meke)舞蹈表演、漫步山林、跳島遊、帆傘運動、衝浪、沿河探險。

消失原因

還是萬惡的全球變暖,使冰山溶化,從而使海水水位不斷上升,在下一個千年,斐濟這個島國的大部分會被不斷上升的海水逐漸淹沒。

馬上出發

時間:每年5月-10月是最佳旅遊時間。

簽證:斐濟對中國實行免簽!帶著護照和往返機票就可以出發了。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13年):3%。

貨幣名稱:斐濟元(Fiji Dollar)。

匯率:1美元≈1.86斐元(2014年9月)。

扶桑,是一種屬於錦葵科木槿屬的常綠灌木,因原產於中國南部,故又名中國薔薇。由於花色大多為紅色,中國嶺南一帶將之俗稱為大紅花,而大紅花也是馬來西亞華人對馬來西亞國花,即其中一種紅色朱槿的稱呼。

在斐濟群島和太平洋的交匯處,各種文化在這裡繁衍: 斐濟本土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南海各島文化、歐洲殖民者文化等等。不同的文化釀就了不同的食品,語言,建築,風情。斐濟保留了許多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包括總督府,蘇瓦市圖書館,太平洋大酒店等。由於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在此定居,多元文化的體系和鄉村建築都被近乎完美地保留了下來。

斐濟的憲法規定了三個語言為官方語言,分別是英語、斐濟語和印度斯坦語(Hindustani)。其漢語英語與斐濟語對比中,英語由英國殖民者所引入,印度斯坦語是居住在斐濟的印度族裔的主要語言,而斐濟語則是斐濟本民族的語言。據斐濟憲法規定,斐濟公民有權利使用其中任何一種語言同政府機構溝通,需要的話政府應及時提供翻譯人員。 由於斐濟受英國殖民統治超過一百年,英語成為了斐濟本民族和印度族裔最常用的語言。不同族群間溝通一般是用英語,政府機構、教育機構、金融和法律機構也一般以英語為主。

除了上述三種官方語言,斐濟還有很多其他的語言。其中在該國西部的很多方言,同官方的普通話(Bau Standard)差別很大,甚至可以被認為是另一種語言。另外,很多斐濟的印度人除了說印度斯坦語外,也說泰米爾語。還有少數說比哈裡語(Bihari)、孟加拉語和其他語言。而在該國的羅圖馬島上,主要使用羅圖馬語(屬於波利尼西亞語的一種)。

斐濟島上至今依然保有許多傳統習俗,如將深海中的魚群呼喚到淺海以利捕捉的神奇頌唱儀式、傳統的走火儀式等等,均是斐濟至今存在的神秘傳統。

普通的大海是藍色的,但是斐濟的大海卻是彩色的。因為無數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海魚在水裡暢遊,將大海攪得五彩繽紛。斐濟擁有300多個大小不一的島嶼,這些島嶼被環狀的珊瑚礁包圍,所以成了魚兒的天堂。雖然島嶼眾多,但是每個都很精緻,最大的島是美地來霧島。在離帝國機場不遠的碼頭,每天都有很多船次去各個小島。 人口124.85萬,斐濟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51%為斐濟族,44%為印度族。居民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英語、斐濟語和印地語,通用英語。由於人口稀少而風景秀麗,歐美人士早就把斐濟當作度假首選之一,甚至不少大牌明星也會選擇這裡度蜜月。小小的一個島,還有很多高爾夫練習場。遊客在斐濟度假時,往往裝束隨意,扛著整箱的啤酒和帳篷,在潔白的沙灘上盡情欣賞落日餘暉,果然是神仙一樣的生活。

斐濟的花很多,到處都是戴著鮮花的人們,男男女女無一例外。(國花:扶桑).據說,把花戴在左邊是表示未婚,而把花戴在兩邊則表示已結婚。除了男人戴花外,這裡更讓人吃驚的是,男人居然也穿裙子。

斐濟曾經是個孤島,隨著與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各種各樣的高熱量食物也蜂擁而至。在這個南太平洋島國,為祈禱成功與幸運,有贈送食物的習慣。加上教育水準低,斐濟人大多肥胖。而且,他們除了肥胖以外,還十分爽朗。斐濟人以胖為美,認為腰圍粗是健康、財富和多產的象徵。

斐濟村莊裡,有個特殊的規矩,那就是不能戴帽子,也不能摸小孩子的頭,只有村長才有戴帽子的特權;而摸別人的頭,是對他人最大的羞辱,若在100多年前,可能引來殺身之禍。1867年,一名英國傳教士因從一位當地酋長的頭上拿下一把梳子,被憤怒的土人活活砍殺並煮食。斐濟人已完全跨入現代文明,但不摸別人的頭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

主要旅遊地點為首都蘇瓦市(Suva City)、楠迪鎮(Nadi Town)外島、珊瑚海岸(Coral Coast)、北島等地。外島馬馬努卡群島(Mamanuca Group)和亞薩瓦群島(Yasawa Islands)是斐濟的兩大島嶼,馬馬努卡靠近楠迪,約20個小島,比較出名的有利庫利庫潟湖(Likuliku Lagoon)、卡斯特韋島(Castaway Island)、種植園島(Plantation Island)、巨浪島(Beachcomber Island)、珍寶島(Treasure Island),而中國人常去的則是馬納島(Mana Island),這個島上有中文服務人員和中文功能表。亞薩瓦則離主島更遠,風景更佳。湯姆·漢克斯拍攝的電影《荒島餘生》、波姬·小絲出演的《青春珊瑚島》以及《藍色珊瑚礁》都在這裡取景並揚名

皇家旅館(The Royal Hotel)是南太平洋歷史最悠久的旅館,1860年代在列霧卡最熱鬧的海灘路上有許多旅館林立,皇家旅館就是其中之一,仍開放營業中,建造旅館的大衛·羅比船長在屋頂上建了個小小的瞭望台,就像船隻一樣,讓旅客享有看海的樂趣。

斐濟主要以西餐為主,在蘇瓦、楠迪也有為數不少的中餐館和印度餐館。當地人的椰汁雞、椰汁魚、木薯、芋頭等也別有風味,遊客可以體驗多種餐飲風味

斐濟人在飲食嗜好注重講究吃海產品,注重菜肴的豐盛。一般口味較重、喜油大,愛甜味。主食以米為主,也樂於品嘗面類食品。副食特別喜歡海龜肉、魚等海產品,也愛吃豬肉、雞等肉類;蔬菜喜歡芋頭、木薯、山藥、番茄、蔥頭等;調料愛用椰油、胡椒、薑、蔥等。制法對烤、炸、煎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肴偏愛。中餐喜愛中國的京菜、魯菜、閩菜。 菜譜很欣賞大拼盤、北京烤鴨、三彩大蝦、炸蠣黃、幹焗雞塊、叉燒肉、生煎金華火腿、白妙響螺、荔枝肉、幹燒魚等風味菜肴。水酒最愛飲“卡瓦酒”,也喜歡果汁、可哥、咖啡等飲料。果品愛吃香蕉、椰子、鳳梨等水果、乾果最愛吃杏乾等

斐濟屬熱帶海洋性氣候,每年5至10月是最佳旅遊時間。這時受寒冷的東南信風的影響,溫度較低,平均氣溫為攝氏22度,也是全年最乾旱的時期。11月至次年4月,氣溫較高,平均溫度為攝氏32度,風向多變,且降雨較多。由於斐濟位於熱帶風暴地區,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間,斐濟會受到熱帶風暴的襲擊。南迪位於相對較乾旱的西部,年均降雨量為1931毫米。

在斐濟可以享受探險、噴氣快艇飛馳,竹筏漂流,熱帶雨林徒步遊,山地自行車遊,釣魚,同魔鬼魚(manta ray)一同暢遊,等等。

不可錯過:騎自行車、騎摩托車、遊覽村莊、欣賞赤腳過火焰和米克(Meke)舞蹈表演、漫步山林、跳島遊、帆傘運動、衝浪、沿河探險。

消失原因

還是萬惡的全球變暖,使冰山溶化,從而使海水水位不斷上升,在下一個千年,斐濟這個島國的大部分會被不斷上升的海水逐漸淹沒。

馬上出發

時間:每年5月-10月是最佳旅遊時間。

簽證:斐濟對中國實行免簽!帶著護照和往返機票就可以出發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