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稱為學術叛徒的他,如何靠炒股票拿下諾貝爾獎?

Investment Hunter, 給你獨立的投資前沿資訊, 及時的決策參考, 和最有溫度的行業洞見。

北京時間10月9號下午, 最後一個諾貝爾獎得主誕生, 時任美國布思商學院教授,

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塞勒獲得了這一殊榮, 他因常見了行為經濟學理論而被諾貝爾經濟學獎最終垂青, 頒獎詞中稱其為經濟學領域的新領域鋪平了道路。

塞勒是個很有意思的人, 在經濟學界, 他出了名的不務正業, 整個學界也稱他為學術叛徒, 為什麼這麼說?

他拍電影。

2016年的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獲獎影片《大空頭》中就有他活躍的身影, 在影片中, 它向人們闡釋了一個有趣的經濟學理論, 認為在一個隨機過程中經歷了成功的人, 在未來會更有機會成功。 此前, 還有記者調侃得問, 這個理論是否對特朗普也同樣適用, 引得泰勒哈哈大笑。

劇中他最出名的一句臺詞是, :“把人想像成以邏輯指導行為的動物, 實在是瘋狂之舉。 ”然而更有趣的是, 這句臺詞還在他的日常工作裡也派上了用場。 看看他的工作。

他管基金。

他的公司替摩根大通管理了一支名為UBVLX的基金, 這個基金的簡介, 使用的正是上面的臺詞。 與他本人獲得諾貝爾獎的輝煌表現相比, 這支基金也同樣毫不遜色。

2015年, UBVLX的資產翻倍, 達到37億, 而截至目前, 其UBVLX總規模已達60億美元。 而相比較而言, 諾貝爾獎的獎金也不過只有100多萬美元而已。

他炒股票。

在股票市場, 他主攻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交叉領域, 提出著名的“輸者贏者效應”。 這個理論說投資者大都對過去失敗的組合過度悲觀, 而對過去成功的組合過分樂觀, 這導致成功的組合會過度偏離其原有的價值, 而經過市場修正後, 之前的失敗組合往往能夠跑出超額的收益, 而成功的組合卻損失慘重。 借此, 他提出了嶄新的操作思路, 通過買入過去3-5年間的失敗組合,

賣出成功組合, 説明他在過去5年的大多數時間裡都跑贏了美國股指。

正是這種作風, 也使得他被學界廣泛詬病, 他的很多影響深遠的論文在初期投稿時都難登大雅之堂, 退稿頻繁, 現在來看, 他在博士期間提出的不少思考與方法已經被全球各國廣泛採用, 但在當時,卻並未引起別人的重視。

也許正如他的組合理念一樣,他堅持了行為經濟學這個不被看好的領域長達30多年,而最終,這個失敗的組合給了他最超額的收益,諾貝爾經濟學獎實至名歸。如今,身為美國經濟學會主席的他,再也不會被人輕視,相反,那些當初不看好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叛徒”。

正如尼采所言: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但在當時,卻並未引起別人的重視。

也許正如他的組合理念一樣,他堅持了行為經濟學這個不被看好的領域長達30多年,而最終,這個失敗的組合給了他最超額的收益,諾貝爾經濟學獎實至名歸。如今,身為美國經濟學會主席的他,再也不會被人輕視,相反,那些當初不看好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叛徒”。

正如尼采所言: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