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擔心孩子在國外只抱團,家長們還可以建議孩子怎麼做?

留學生們因為人數比較少, 抱團情況非常嚴重, 也成了各大學校招生時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孩子不是功課不夠好, 只是在社交方面的問題普遍存在, 因為人生地不熟, 看著了相似的臉孔總容易圍著一塊取暖,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 但若老是紮堆兒, 不但在語言學習上會出現問題, 在人際關係方面也會有所影響。

即便身處於國外, 感覺還是在國內一樣, 除了居住環境不同, 下了課一切還是中文化, 身邊的外國人都只是背景, 而年輕學子為了逃避和外國人溝通, 將自己局限在華人圈裡的情況也很常見, 進入校園應該抱持開放的心胸, 接受異國環境的洗禮。

可有些留學生為了逃避和外國人接觸, 總會將自己的社交圈局限在華人當中, 這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外語能力, 沒有在生活中應用到語言這項, 久了久之除了交流更顯困難之外, 在學業上也會有所阻礙。

而孩子發生抱團情況時有所聞, 家長該怎麼鼓勵孩子走出小世界擁抱大未來, 讓孩子懷抱寬廣的心胸迎向未來呢?

改變心中的定位

有些留學生自己將自己視為外地人, 認定了自己是外來者, 面對事情總處被動之姿, 主動的去接受新團體, 並認同自己的團隊中的一員, 而不是老將自己以留學生自居, 畫地自限, 保持多角度的思考方式, 就更容易推動自己融入當地學生的圈子。

克服孤獨感

人類都害怕孤獨, 所以容易形成抱團的情況。 可如果你能將注意力轉移到課業, 或是找出自己的興趣, 那孤單就容易被遺忘, 可以在興趣中找出樂趣, 也可以戒掉凡事都想抱團尋求他人協助的習慣, 更容易交到許多新朋友。

適度的抱團

雖說留學生也不必為了融入環境刻意的不抱團, 畢竟人生地不熟, 抱團是種本能, 人就是會找熟悉的面孔來接觸, 只是當你慢慢確定了環境是安全的, 就可以更自在的和各國人接觸。

但是很多圈子一進去就像掉進了沼澤出不來, 一旦產生依賴感之後, 更容易深陷其中。 而抱團成為習慣後, 也別變成一種依賴, 出門在外不就是學習自立的好時機, 若凡事只想抱團尋求他人協助, 很多留學生回國後總感歎出了國接觸的還是一樣的人, 一樣的文化, 英文沒變好, 倒是連東北話都學齊了, 麻將水準都提升了, 但這樣何必出國呢?

主動提供幫助

美國許多義工活動留學生們可主動參與, 不但可幫助他人, 也可增加認識新朋友的機會, 從中和更多外國人接觸。 與其等待機會上門, 還不如主動出擊, 中國人的個性一向較保守, 和國外的開放不同, 既然到了新環境, 不如多方嘗試。 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口音被嘲笑, 多講多練習才能有機會修正口音方面的問題。

增加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

有時友善主動的打招呼, 久了也會形成習慣, 選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可以認識更多新的朋友, 有些較富有的留學生習慣出門就是開著跑車炫富, 或許是可以吸引一些眼球, 但也會讓人有些距離感, 搭公車或地鐵, 雖然過程短暫, 但很適合練習口語的招呼, 也可以讓自己更適應這環境。 甚至用徒步的多出去散散步, 也很容易和人四目交接, 點頭致意或簡短問候都是很挺好的適應練習。

有許多外國學生眼裡的中國學子們就是喜歡成群結隊的抱團,這也形成一股中國留學生的特色,如果只是偶爾大家相聚一起過節交流,的確是挺好的也能滿足思鄉情緒,但若成天都這麼混在一塊,也容易讓外國人產生誤解,認為這些學生是不是排擠外國人,加深彼此的誤會讓距離更拉大。

具備開放的心胸,努力融入異國文化,接受新事物也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留學生活更豐富有樂趣!家長可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做這些方面的嘗試。《留學生家長會COSPA》

有許多外國學生眼裡的中國學子們就是喜歡成群結隊的抱團,這也形成一股中國留學生的特色,如果只是偶爾大家相聚一起過節交流,的確是挺好的也能滿足思鄉情緒,但若成天都這麼混在一塊,也容易讓外國人產生誤解,認為這些學生是不是排擠外國人,加深彼此的誤會讓距離更拉大。

具備開放的心胸,努力融入異國文化,接受新事物也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留學生活更豐富有樂趣!家長可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做這些方面的嘗試。《留學生家長會COSP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